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总结1999~2006年经病理证实1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分析其病理特征与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关系.结果: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1例术后7个月死亡;1例术后2个月痊愈,出院后失去随访;生存3年者4例,5年者2例.肠段切除(球部、水平部肿瘤)2例,1例存活3年,1例存活2年后失访.姑息性手术者6例于术后3~11个月死亡;2例仅行探查活检,均于术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早期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患者,应作相应特殊检查,确诊后及时手术,方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脐尿管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尿管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临床表现、体征观察、膀胱镜检活检、经腹壁穿刺活检、B超、CT检查进行确诊,手术切除,术后随访观察。结果:7例患者采取上述诊断方法全部于术前确诊为腺癌,术后病理细胞学检查发现7例腺癌全部来源于脐尿管,其中低分化腺癌5例,高分化腺癌2例,5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包括覆盖腹膜及脐部腹壁大块切除,2例因腹腔内广泛转移,仅取活检,术后随访1-5年,5例肿癌切除者2例健在,另3例分别于术后2年6个月、3年2个月肺转移,3年3个月肝转移而死亡,2例肿癌未切除者分别于术后1年1个月及1年8个月死于肿癌腹腔转移。结论:①脐尿管腺癌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体征、膀胱镜检、活检进行确诊。②B超、CT除协作诊断外,能显示肿癌位置大小、浸润程度及有无转移,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②膀胱前壁或底部肿癌有钙化灶,提示有脐尿管腺癌可能。④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肿癌及部分膀胱包括覆基腹膜及脐部腹壁大块组织为佳。⑥脐尿管腺癌以低分化腺癌居多,且恶性程度高,愈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36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切除率为80.0%(良性肿瘤100%,恶性肿瘤60.0%),肿瘤位于头颈部者9例(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5例,胰腺节段切除3例,胰颈肿瘤摘除1例);位于胰体尾者27例(其中行肿物摘除1例,胰体切除4例,胰体尾切除及脾切除11例,胰节段切除及胰空肠吻合5例);5例广泛转移者仅行活检及姑息手术;1例拒绝手术。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瘘,均治愈,无手术死亡。结论: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主要依据上腹部肿物及影像学检查来发现,其手术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9例胰腺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前明确诊断4例,误诊率55.6%(5/9)。行胰体尾切除和脾切除术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胆肠吻合及胃肠吻合术1例,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1例。术后胰瘘3例,应激性溃疡1例,门静脉血栓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1例(1/9),为胰瘘后继发腹腔感染伴大出血。患者均行随访,死亡4例(3周~2年),另5例尚存活(5月~6年)。结论胰腺囊腺癌误诊率较高,手术治疗预后相对较好,早期正确诊断和根治性手术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解朝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8):1002-1002
目的:了解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癌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根据临床表现、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分析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内镜检查3例为息肉型,1例为溃疡型,病理类型均为腺癌,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因有远处转移,全身情况差,未行手术。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较少见,该疾病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及时、全面的内镜检查是提高本病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rimary duodenal carcinoma,PDC)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术后2年死亡1例,术后3年死亡1例,术后存活5年至今仍存活者1例;6例行胃空肠吻合术,分别于术后2~12月死亡。结论:纤维十二间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是诊断原发性十二肠癌的有效手段,对  相似文献   

7.
<正>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少见,诊断较难,我们在纤维胃镜检查中发现2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62岁。上腹不适伴消瘦一年,无返酸嗳气及明显上腹痛。病中常有黑便。临床拟诊胃癌。胃肠钡餐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镜检查:食管、贲门及胃体正常,胃角光整。胃窦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幽门不规则,但无充血水肿,十二指肠球部变形、僵硬,整个球部均呈高低不平,表面污秽,部分充血糜烂,降部正常。活检部位:球部前壁及大弯×5。胃镜诊断:1、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慢性浅表性胃窦炎。病理报告:球部低分化性粘液腺癌。患者拒绝手术,于检查后4个月死亡。例2:女性,30岁。上腹痛反复发作伴进行性消瘦三个月。临床诊断: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作胃大部分手术切除中,发现2例空肠异位胰腺,现报告如下: 例1 女,60岁。近20年有胃病史,经X线钡餐透视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因黑便收入院。于1980年3月3日在硬脊膜外麻醉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中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有1.5×1.5cm的溃疡,同时在距蔡氏韧带15cm空肠处有一块3×3cm大小的憩室样肿物。在施行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端侧吻合术的同时,并作空肠肿物楔形切除缝合。术后恢复顺利,12天痊愈出院。肿物病理检查为空肠异位胰腺。例2 男,25岁。有胃痛史10余年,近傍晚间呕食物,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幽门梗阻入院。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提高原发性阑尾肿瘤(Primary Neoplasm of Appendix,PNA)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6年来22例PNA。结果 22例术前无1例确诊,12例术中确诊。表现为急性阑尾炎、肠梗阻和右下腹包块。类癌是最常见肿瘤。4例粘液囊肿行单纯阑尾切除术,7例腺癌中,1例非浸润癌行单纯阑尾切除术,1例浸润性结肠型腺癌行回盲部切除术,3例再次手术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2例广泛浸润转移行肿物切除术。11例类癌中5例单纯尾切除术,5例回盲部切除术,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7例阑尾腺癌除1例术后2月死亡外,余予以化疗。随访:2例腺癌因广泛浸润转移而术后2月和7月死亡,3例腺癌分别存活13个月、19个月、3年,2例超过5年。11例类癌,6个月死亡1例,30个月死亡1例,其余9例超过5年,6例超过10年。4例粘液囊肿均生存至今超过5年。结论 PNA无临床特异症状,腹部B超和CT对术前诊断有重要辅助意义。PNA的手术方式要根据肿瘤类型、有无浸润及深度、淋巴结转移、远隔脏器转移情况及病人全身状态来决定。关腹前标本检查及术后病理学检查有重要意义。腺癌预后较差,类癌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胃肠道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等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行包含异位胰腺的部分胃及肠切除术,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病理确诊胃窦部异位胰腺4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2例,回肠2例。结论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对异位胰腺诊断有困难,确诊需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局部切除术在Vater壶腹癌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Vater壶腹癌局部切除术的依据。适应证,手术要点,疗效评价。方法:结合献回顾性地分析局部切除治疗壶腹癌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术后均无并发症及手术死亡。1例直径2.5cm的腺癌浸润至胰腺边缘于术后1年4个月复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于2年6个月后死亡,2例乳头状腺癌已无瘤健存2年9个月和1年3个月,1例高,中分化腺癌已无瘤健存9个月,3例健存均无复发征象。结论:局部切除的预后与肿瘤大小,浸润范围,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更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有关;对高龄,一般情况差,有严重合并症等不能耐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早期Vater壶腹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993年5月~2005年10月收治的均经病理证实为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23例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胰腺黏液性囊腺瘤15例、黏液性囊腺癌4例、黏液性囊腺瘤癌变4例。B超、CT和MRI/MRCP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3.7%、68.8%和83.3%。肿瘤平均长径为9.4cm,最大长径为20cm。根据肿瘤部位分别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 脾脏切除术、囊腺瘤单纯切除术等术式,手术切除率为82.6%。随访21例(随访率为91.3%),黏液性囊腺瘤14例,均健在,随访时间4月~11年。黏液性囊腺瘤癌变2例健在,随访时间分别为5月和4年,另2例死亡,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5月和18月。黏液性囊腺癌1例随访5月健在,2例死亡,术后存活分别为7月和13月。结论黏液性囊腺瘤有潜在恶性倾向。囊腺癌属低度恶性,手术切除率髙,切除预后好。手术应尽量保证肿瘤完整切除,切除范围应包括所在部位的部分胰腺,根据肿瘤部位可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切除等术式。  相似文献   

13.
胰腺囊性肿瘤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90年7月~2004年7月7例临床确诊的胰腺囊性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7例病人中,浆液性囊腺瘤3例,粘液性囊腺瘤1例,囊腺癌3例.1例位于胰头,6例病人均位于胰腺体尾部.全部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3例行胰腺体尾加肿块切除术,2例浆液性囊腺瘤行囊肿剥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由于肿瘤广泛转移而仅行活检术.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除1例术后半年死亡外,其余愈后良好.结论临床中胰腺囊性肿瘤常易误诊为假性囊肿,病史询问,影象学检查,囊液分析以及组织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方法,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3年5月~ 2005年10月收治的均经病理证实为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23例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胰腺黏液性囊腺瘤15例、黏液性囊腺癌4例、黏液性囊腺瘤癌变4例.B超、CT和MRI/MRCP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3.7%、68.8%和83.3%.肿瘤平均长径为9.4 cm,最大长径为20 cm.根据肿瘤部位分别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脾脏切除术、囊腺瘤单纯切除术等术式,手术切除率为82.6%.随访21例(随访率为91.3%),黏液性囊腺瘤14例,均健在,随访时间4月~ 11年.黏液性囊腺瘤癌变2例健在,随访时间分别为5月和4年,另2例死亡,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5月和18月.黏液性囊腺癌1例随访5月健在,2例死亡,术后存活分别为7月和13月.结论 黏液性囊腺瘤有潜在恶性倾向.囊腺癌属低度恶性,手术切除率髙,切除预后好.手术应尽量保证肿瘤完整切除,切除范围应包括所在部位的部分胰腺,根据肿瘤部位可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切除等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4例(10.0%),降部33例(82.5%),水平部1例(2.5%),升部2例(5.0%).其中腺癌36例(90.0%).主要症状为上腹部胀痛、黄疸、体重下降伴纳差.术前行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活检确诊十二指肠肿瘤17例(93.75%).根治性切除术27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55.5%、25.9%.胃空肠吻合术、胆肠吻合术的4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25%.姑息性肿瘤切除术的4例患者均于术后短期内复发,1年后1例存活,生存率为25%.姑息性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例患者于术后9个月死亡.结论 十二指肠镜检查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确诊率高;根治性切除术可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11例原发性胸腺癌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  魏大中 《重庆医学》2011,40(2):167-16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腺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10年收治的11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讨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无完整包膜并侵犯周围器官,如肺脏、心包和纵隔大血管等。11例患者中完整切除肿瘤4例,肿瘤扩大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2例、活检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胸腺癌。经3个月至10年的随访,11例术后均行辅助治疗;其中5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3例于术后3年内死亡,1例于术后6年死亡,现存活2例。按寿命表法计算1、3、6年存活率分别为54.5%、27.3%和18.2%。结论原发性胸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易发生外侵和转移,应早期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单纯修补术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的可行性。方法:对10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手术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单纯修补术,因幽门梗阻二次行胃大部切除2例,全部病例两月后复查胃镜,溃疡全部愈合。结论:对于术前没有幽门梗阻表现或出血病史,没有接受正规内科治疗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即可。  相似文献   

18.
陈春明 《海南医学》2011,22(14):64-65
目的研究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记录每例患者出现相关消化道症状至临床确诊时间,经Kaplan-Meier法计算全组中位发病距临床确诊时间。结果通过对7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治疗发现,3例十二指肠良性肿瘤行病变肠段局部切除端端吻合术,肿瘤靠近十二指肠乳头者行Whipple/Child术;12例空回肠良性肿瘤均行一期小肠切除吻合术。29例十二指肠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例,行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术12例;34例空回肠恶性肿瘤中25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切除距肿瘤10cm以上的病变肠段,相应系膜及供应血管和区域淋巴结在内的整块切除。9例因腹腔广泛种植转移,行姑息性小肠短路手术。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在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20年来7例在发性胆管囊肿癌变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1980-2000年间收治的7例原发性胆管囊肿癌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 癌变6例位于囊壁,1例侵及胰腺,术后病理结果为腺癌。对先天性胆管囊肿病人推荐行新的预防癌变的手术方式,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确诊,对侵及胰腺的病例考试行囊肿切除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例1]男性,52岁,住院号208150,1979年2月27日入院。有规律性中上腹痛史5年,先后有柏油样便10次。曾两次胃肠钡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本次因体重明显下降,持续黑便10余天而入院。治疗后血止。胃镜检查见胃体中下部前壁及角切迹处有散在出血糜烂灶,胃窦部粘膜水肿,幽门处暗红色散在出血灶。球部大弯侧粘膜畸形凸出,无明显活动性病灶。诊断为出血性糜烂性胃炎,球部畸形。未作活检。因患者多次出血而手术。术中见胃部正常,十二指肠球部扪及硬结,周围粘连甚多,周围淋巴结无明显肿大。作毕氏Ⅱ式手术。切除部分送病理检验,为十二指肠球部粘膜部分坏死、脱落,粘膜下肌层断裂,边缘腺体结构破坏,腺上皮细胞分化差,形态异常,核深染,分裂相多见,形成不规则腺体向肌层浸润。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型腺癌Ⅱ~Ⅲ级,小弯近幽门处2只淋巴结中一只有癌细胞转移。术后用化疗,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