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邹璇  邓冰  谢平霞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6):626-628,638
目的:探讨苗及侗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特点,为中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贵州省839名苗族和侗族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类应激生活事件发生率,两个民族中学生主要应激源及不同性别、年级的中学生应激强度的差异.结果:对两个民族中学生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有考试失败和不理想、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因子构成中学生主要的应激源,尤其高中学生面临更大的心理应激;女学生人际关系因子和学习压力因子得分高于男学生,男学生其它因子得分高于女学生.结论:苗族和侗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率较高,应激强度有性别、年级差异,学校和家庭应重视苗族、侗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苗族和侗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活事件对武汉市中学生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事件调查表,对武汉市城区和郊区205名初一学生进行问卷式调查,分别从“学习感到吃力”、“讨厌上学”、“逃学”三个递增的层面和家庭(感到父母不关心或支持自己)、社会(感到小伙伴不关心自己)、学校(感到老师不喜欢自己)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的χ2检验筛选变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中学生心理行为有关的生活事件主要为家庭和学校方面的事件,而影响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生活事件主要来自于学习方面。结论家长和老师是影响青少年人际关系和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了解寄宿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参照依据。方法 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自设调查问卷,对某市150名寄宿制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寄宿制中学生44.0%存在心理问题,其中中度心理问题8.0%,重度心理问题3.4%;各分量表具体得分情况排列前5位的依次为学习压力、抑郁、敌对、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生活事件各因子应激量前3位的依次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受惩罚;全体被试生活事件发生频率前5位的依次为学习负担重、考试失败、家庭施加学习压力、与好友发生纠纷和升学压力。结论 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与人际关系方面,应引起相关教育机构的重视,为寄宿制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4.
庄颖  张勤  高恒  马嬿  韩慧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0):1340-1342
目的:探讨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蚌埠5所不同类型高校的1~4年级大学生共1 645名,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类型、家庭环境和生活事件与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测查学生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各年级积极应对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在积极应对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消极应对与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及其他因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总应激量有关,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龄女青年生活事件和未婚先孕的关系,以帮助调整性教育策略。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17~22岁未婚人工流产的青年女性165例进行生活事件问卷测试,并选择165例17~22岁未婚女性学生作为对照组。结果 (1)生活事件流产组和对照组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绝对值均较高。(2)在人际关系因子方面流产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学习压力因子对照组显著高于流产组(P〈0.01)。结论对于该年龄段个体,有针对性的提供家庭咨询与辅导,帮助她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的处理和对待学习压力,培养社会适应性,可以减少未婚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东莞市3所中学在校学生2474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行设计的学生状况、家庭相关问题调查表行问卷调查。结果家庭因素(家庭人口、家庭类型、父母关系、父母教育方式等);父母一般状况(父母年龄、父母性格、母亲文化程度等);中学生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受父母打骂等);中学生自身不良行为(到网吧酒吧玩、不健康减肥、接受黄色宣传、参加赌博、离家出走、有自杀念头、使用镇静催眠药等)均与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P〈0.05)。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及错综复杂的,全社会应重视和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昆明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现况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昆明市5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1 164名学生进行集体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有效人数1 163人,其中男生548人,占47.1%;女生615人,占52.8%,年龄11~18岁,平均(15.17±1.838)岁;有153人考虑过自杀,占13.1%比例.对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家庭因素分析后发现,家庭类型、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均对中学生自杀行为有影响.结论自杀行为在中学生中较为常见,受家庭类型、父母文化程度等家庭因素的影响,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加强综合干预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广州市大学生生活事件的特点,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广州市4所大学2 31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压力量表(ASLEC)"进行测试.结果 在生活事件的6个因子中,依次排序为:学习压力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健康适应因子、丧失因子、其他因子、受惩罚因子.结论 应当重视大学生生活压力源的特征,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三峡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在库区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90)对重庆市三峡库区101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库区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9.8%,排在前3位的是敌对、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女生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男生(P<0.05或P相似文献   

10.
卫生学校女生负性生活事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黎斋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9):141-142
目的了解负性生活事件对卫生学校女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南某卫生学校479名女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调查。结果影响卫生学校女生的主要负性生活事件有考试失败或成绩不理想、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卫生学校女生ASLEC的其他因子有显著的生源差异,总应激分、学习压力因子分有显著的学历层次差异,人际关系因子分有显著的家庭情况差异。结论卫生学校女生的主要负性生活事件属于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因子袁现。  相似文献   

11.
蚌埠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头虱感染流行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虱感染与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肉眼观察学生头部有毛发的部位,凡发现头虱成虫、若虫及活卵者均为感染阳性,同时对其卫生习惯、父母的文化程度及职业、家庭居住情况和家庭子女数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检学生头虱感染率为19.16%,男性为12.81%,女性为29.33%,两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初中生感染率为10.00%,小学生感染率为27.67%,小学生感染率高于初中生(P<0.005).头虱感染与不勤洗头、洗澡及与家人共用卫生洁具有密切关系(P<0.005和P<0.01);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居住情况和家庭子女数等因素对中小学生头虱感染率也有很大的影响(P<0.05~P<0.005).结论:蚌埠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头虱感染率较高,与不良卫生习惯、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居住情况和家庭子女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新生高中时期负性生活事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湖南省高中学生心理应激因素的来源、影响范围和程度。方法 采用郑延平编写的医学生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对衡阳医学院 99级新生在高中时所遭遇的生活事件进行了调查。结果 就生活事件对群体的影响而言 ,学习方面的事件居生活事件发生率及应激指数的前三位 ,其次是社交与学习环境方面的生活事件 ;就生活事件对个人的影响来说 ,家庭重大变故、家庭成员患重病、失恋、与友决裂等事件对高中学生的精神影响程度最大 ;在遭遇考试失败、复读、被人误会、与同学关系不和、名誉受损、与父母关系不和、生活习惯改变等生活事件时 ,女生的精神反映较男生大 (P <0 .0 5 ) ;其它生活事件对精神的影响程度男女学生相同。结论 高中学生在学习、社交等方面所承受的精神压力较大 ,迫切需要在高中学生中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中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雷雷  王宏  汪洋 《医学争鸣》2009,(21):2450-2453
目的:研究重庆市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MSLSS-Chinese Version)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重庆市159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生活满意度水平较高,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要高于消极应对方式,总体生活满意度及各维度(家庭、朋友、学校、生活环境及自己)与应对方式在不同性别、年级及学校类型上有所不同;中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及各维度得分与不同的应对方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应对方式是中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及各维度的有效预测因子,应对方式可以解释总体生活满意度、家庭满意度、朋友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及自己的满意度方差变异的11.5%,12.7%,8.3%,1.7%及20.4%.结论:重庆市中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咸宁市三所中学共1671名在校初中生就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卫生行为和学习成绩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的卫生行为,守纪行为和学习成绩都优于非独生子女;在独生子女中,男女生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且以女生为优,上述差异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应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医学生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沈阳医学院2009级6个班级、2010级19个班级共75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表(AffectingFactors of Well-being for University Students,AFW-US)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ife Satisfaction Scales Applicable ToCollege Students,CSLSS)对研究对象进行测定。结果:经统计学检验,下述幸福感调查结果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不同年级在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等项目上;不同性别在自我意识、学校学习、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等项目上;不同家庭来源地在家庭环境方面;不同学习成绩在学校学习方面;不同专业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恋爱方面;不同月生活费在学校学习、恋爱、家庭环境、休闲活动、幸福感方面。下述生活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不同家庭来源地在客观和主观生活满意度方面;不同学习成绩和家庭人均年收入在客观生活满意度方面;月生活费在主观和总体生活满意度方面。幸福感与总体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r=0.184)。在幸福感七个维度中,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和休闲活动等项目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贡献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应重点从自我意识、学校学习及家庭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钟艳熙  王俊舟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6):2051-2056
背景 成都市武侯区自2011年以来大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尚缺乏针对小学生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了解我区小学生家长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和签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的服务范围和覆盖率。目的 了解武侯区小学生家长对于小学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评估小学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意愿,探讨影响小学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小学生家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市武侯区3所小学,并于2019年9-12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被抽取的3所小学的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学生家长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家长基本情况、签约服务需求及签约意愿。向2 991例小学生家长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 988份,问卷有效率为99.90%。结果 55.29%(1 652/2 988)小学生家长为一到三年级小学生的家长。544例(18.20%)家长签约家庭医生后最希望孩子可以享受健康教育服务,424例(14.19%)家长最希望孩子接受视力保健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服务;从小学生疾病诊疗需求角度,463例(15.50%)家长最希望家庭医生能联系口腔科专科资源;753例(25.20%)家长认为小学生签约家庭医生最大的优势是可及性好。2 293例(76.74%)小学生家长有意愿为孩子签约家庭服务,不同小学生所处年级、家庭平均年收入、家庭成员最高文化程度、被调查家长职业、是否知道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具体位置和是否听过或者接受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小学生家长的签约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小学生家长为孩子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因素主要为小学生所处年级、家庭平均年收入、家庭成员最高文化程度、被调查家长职业和是否听过或者接受过庭医生签约服务(P<0.05)。结论 成都市武侯区小学生家长对促进小学生健康管理的关注度高,为小学生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愿较大。高家庭年收入水平和高学历家长可能将促进签约服务的达成。  相似文献   

17.
中专生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专生特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应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健康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320名中专学生进行调查,将结果输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除自责倾向、受惩罚外,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及生活事件中各因子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陈丧失外,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及生活事件中各因子均有正相关(P〈0.05或P〈0.01)。PC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利用度之间有正相关(P〈0.05或P〈0.01);而NC与主观支持、总计之间有负相关,与利用度之间有正相关(P〈0.01),相关关系均有显著性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以积极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入方程的变量依次有:社会支持总计、学习焦虑、年级、丧失、性别。以消极应对方式为因变量,进入方程的依次有:孤独倾向、冲动倾向、学习压力、对人焦虑、人际关系5个因素。结论 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年级等多种因素对中专生应对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不愿开口说英语的原因之一是中学英语测试中只有笔试,没有对口头交际能力的评价.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高中英语测试应该增加口试.本文从社会需要、学生发展、课标和大纲要求、测试与教学的联系、理论基础、教师与科技进步等方面探讨了高中英语口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对重庆市和四川省25所中学的10055名中学生进行了测验。结果 中学生心理素质表现为女生与男生没有显著差异,重点中学学生显著高于普通中学学生;呈现出高二>初二>初一>高一>高三>初三的年级发展走向。结论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必须针对其心理素质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三峡库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重庆库区163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库区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7.5%.②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与生活事件的所有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29~0.55);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38~0.56),积极应对方式则只与焦虑、抑郁、学习压力3个心理因子呈负相关r=-0.07~-0.05).③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能解释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27%~49%的变异.结论 重庆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存在广泛的显著相关,减少负性生活事件以及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改善库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