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替罗非班是一种可逆性糖蛋白Ⅱb/Ⅲa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形成等作用。替罗非班半衰期短、起效快,给药5 min后血小板抑制率可达96%,且此过程可逆,停药2~4 h后,血小板功能可恢复至基础值的89%,出血时间恢复正常,安全性好,但存在各种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GIT)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处置策略及预后。方法收集解放军第九八三医院心血管内科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26例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后出现急性血小板减少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史等)、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发生、恢复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与各种药物应用的时间关系,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6例患者入院时血小板在正常范围,应用替罗非班后发生GIT平均5.3±4.5 h,发生率1.9%,其中轻度GIT 16例(1.2%),重度GIT 7例(0.5%),极重度GIT 3例(0.2%);②血小板最低计数为8.4×109/L,平均最低血小板计数57.3±27.3×109/L,停用替罗非班后平均54.0±24.8 h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③18例GIT发生出血事件,发生率为69.2%,其中轻微出血16例(61.5%),严重出血2例(7.7%);8例(30.8%)无出血事件发生,其中2例(7.7%)发生过敏反应。结论①GIT多在替罗非班应用早期(1~24 h)出现,应注意及早检测血小板;②各种出血事件非GIT特异性表现,部分以过敏反应为首发表现;③发生GIT时应综合评估病情,慎重停用其他抗栓药物,避免恶化ACS原发病。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78岁,因胸闷痛1h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血糖和血压控制理想,2009年与2010年分别行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PCI术。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3R-V5RST段抬高0.1~0.2mV,肝肾功能、心肌酶正常,肌钙蛋白I(cTnI)28.42ng/ml,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下壁+右室),PCI术  相似文献   

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0岁,以"反复胸痛、胸闷30年,加重1d"入院,无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病史,入院全身皮肤散在瘀斑,检查心肺无阳性体征。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V3~V5导联ST段压低0.2~0.3mV。心肌标记物:肌酸激酶789U/L,肌酸激酶同工酶47.57,肌钙蛋白Ⅰ44.728μg/L。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分级Ⅰ级。  相似文献   

5.
正1典型病例病人,男,78岁,汉族,以"发作性心前区疼痛20年,加重伴持续心前区疼痛2小时"为主诉于2014年6月7日入院。病人20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心前区疼痛,伴胸闷气短,汗出,无放射痛,每次持续约数分钟,休息后可缓解,未予治疗。此后曾行心电图检查提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在门诊予以药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静脉注射的非肽酪氨酸衍生物,可以竞争性抑制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相比于抑制环氧合酶和血栓素A2合成的阿司匹林和抑制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的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直接作用于抗血小板药物的最终通路Ⅱb/Ⅲa受体,具有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常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GIT)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效果。方法纳入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200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GIT组(36例)与血小板未减少组(1967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指标。根据是否应用激素和(或)丙种球蛋白干预将36例GIT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分别为干预组(16例)与未干预组(20例),比较两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恢复时间、出血分级、出血时间。结果 (1)GIT组年龄[(64.34±5.29)岁比(57.38±12.01)岁,P0.001]、肌酸酐(Cr)[(118.23±37.61)μmol/L比(102.92±33.54)μmol/L,P=0.007]均显著高于血小板未减少组,但吸烟史比例(30.6%比49.5%,P=0.024)、血小板计数(PLT)[(165.44±56.17)×10~9/L比(212.29±73.72)×10~9/L,P0.001]、肾小球滤过率(GFR)[(82.46±12.45)ml/min比(94.67±15.93)ml/min,P0.001]均显著低于血小板未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2.658,95%CI 1.623~3.792,P0.001)、PLT基础值(OR 3.201,95%CI 2.259~5.407,P0.001)、GFR(OR 3.566,95%CI 1.358~6.215,P0.001)为GIT独立危险因素。(2)干预组停药后PLT[(152.42±66.17)×10~9/L比(108.42±61.17)×10~9/L,P=0.046]、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6.79±2.75)%比(15.02±2.15)%,P=0.03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9.84±2.01)fl比(8.32±1.78)fl,P=0.022]均显著高于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出血分级、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与未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血小板升高时间[(26.11±12.54)h比(52.68±31.59)h,P0.05]显著短于未干预组。干预组泌尿系统出血率、呼吸系统出血率、黏膜出血率、穿刺部位渗血率与未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吸烟史、PLT、肾功能均为相关影响因素,积极控制相关因素可以降低血小板减少风险。GIT发生后应立即停止用药,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给予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60岁。因"突发胸痛1 h"于2014年8月6日就诊于苏北人民医院。入院1 h前患者突发胸痛,伴胸骨段灼烧感及左肩部疼痛,伴大汗,持续不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史。入院查体:血压140/100 mmHg(1 mm Hg=0.133 k Pa),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5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腹部无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Ⅲ、a VF导联异常Q波。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初步诊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心功能分级Ⅰ级,冠心  相似文献   

9.
<正>替罗非班(tirofiban)是一类含有RGD序列的小分子非肽类酪氨酸衍生物,是国内上市的唯一一种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它通过阻断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结合而阻断血小板(PLT)的交联及聚集。体外研究表明,替罗非班作用强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PLT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8岁.因"发作性胸闷痛10 d"于2012年6月14日16∶24入院.患者10 d前开始静息时反复发作胸闷痛,向肩背部及左上肢放散,伴出汗、乏力,持续10 min至1h不等,每天发作2~3次.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查体:血压140/80 mmHg.意识清,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5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aVF、V7-9导联可见Q波.胸部X线片示左下肺纹理增多模糊,心影外形大.血常规正常,凝血功能正常,肌钙蛋白Ⅰ 12.59μg/L,脑钠肽前体651.88 ng/L,血糖5.8 mmol/L,三酰甘油1.7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9 nmol/L.  相似文献   

11.
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一环。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临床实践中,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尽管大多数不危及生命,但也会导致肺泡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文章就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病例为引,就替罗非班导致的PCI围手术期血小板减少诊断、鉴别、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替罗非班是一种可逆性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减少血栓形成等作用,但其具有潜在的致血小板减少及出血风险。本文报道了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替罗非班所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安全使用替罗非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8年5月—2015年7月住院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937例,观察入选病人的一般资料、慢性疾病合并状况、血常规、血脂、肾功能等,在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复测血常规,了解有无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37例中发生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39例,发生率为4.16%;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病人分别为28例(2.99%)、8例(0.85%)和3例(0.32%)。血小板减少组与未减少组比较,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用药前血小板、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时有发生,以轻中度为主;在替罗非班应用过程中要考虑病人的年龄、心功能以及基础血小板水平,防止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61岁,因不稳定性心绞痛急诊入院.口服氯吡格雷300 mg、拜阿司匹林100 mg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中段90%局限性狭窄,予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后.支架处出现急性血栓,立即用高压球囊再次扩张,并以替罗非班(5 mg/100 ml,武汉远大制药生产,批号070601)0.6 mg冠状动脉内缓慢注射,继而以0.14 μg·kg-1·min-1静滴维持.血栓消失后加用依诺肝素40 mg皮下注射.在替罗非班静滴约10 h后(总量为5.5 mg)出现皮肤淤斑和肉眼血尿.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Hb)127 g/L、血小板1×109/L,较入院时的Hb 136 g/L和血小板226×109/L明显下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检验正常(凝血酶原时间:11.2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8.4 s,纤维蛋白原:3.93 g/L,D-二聚体:阴性),总胆红素(12.9 μmol/L)和结合胆红素(3.4 μmol/L)正常,血尿素氮(8.32 mmol/L)和肌酐(95.5 μmol/L)正常.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1个月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给予溶栓治疗。既往健康,无血液病史、药物过敏史和外伤手术史。此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降支近中段血管100%闭塞并有大量血栓,给予服用拜阿司匹林、波立维及辛伐他汀等药物治疗。于造影后12天常规化验(血小板计数159×109/L),后14天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再次使用替罗非班导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心脏内科住院期间无血小板减少症病史再次使用替罗非班导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6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替罗非班用法及用量、血小板计数变化及治疗经过,分析其共性及个性特征.结果:6例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均发生在再次使用替罗非班...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1年前因急性心肌梗死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术中提示回旋支近段临界病变,未行介入治疗,术中使用普通肝素抗凝,住院期间曾使用低分子肝素,院外坚持服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β-受体阻滞剂,9个月后停服氯吡格雷,期间病情保持相对平稳,随访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1个月前患者再次突发心前区疼痛,相关检查提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因当地医院不具备  相似文献   

18.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3岁,因“活动后胸痛5年余,加重2个月”于2022年3月22日入院。患者多于步行20~30 m后发作胸痛,休息1~3 min后可缓解。2个月前胸痛程度加重,步行10 m左右后即可出现,需要休息8~10 min缓解。入院10 d前患者于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CT提示:左前降支(LAD)及右冠状动脉(RCA)重度狭窄。既往高血压30年,血压最高250/150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0日收治入院的74例PCI围术期发生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作为研究组;连续入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0日入院的213例PC...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9岁,发作心前区痛半小时入院.入院查血小板201×109/L.肌红蛋白阳性,肌酸激酶同工酶阳性.心电图:窦性心律,V1~V5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5 mV.诊断: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