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Ⅰ类整合子在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及敏感株中分布的差异,初步阐明Ⅰ类整合子是否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形成相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的6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62株敏感株中Ⅰ类整合子的阳性率,并进一步用PCR证实Ⅰ类整合子阳性菌中整合子相关基因盒的存在。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中,32株(47.76%)为Ⅰ类整合子阳性;敏感株中仅1株(1.61%)为Ⅰ类整合子阳性,多重耐药株的Ⅰ类整合子分布显著高于敏感株(χ2=36.02,P〈0.05)。PCR进一步证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Ⅰ类整合子基因盒,而敏感株携带空整合子。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高的Ⅰ类整合子阳性率,Ⅰ类整合子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的分布及可变区中基因盒的类型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2-2014年临床分离的336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第1、2类整合子进行筛查,并对整合子阳性菌株的可变区序列进行测序分析;采用WHONET5.6和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6株临床菌株中第1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共有42株,阳性率为12.5%;没有筛选到第2类整合子阳性菌株;42株整合子阳性菌株中,23株可变区基因盒为aadA6△-orfd,10株可变区基因盒为aadA6△-ISPa21-aadA6△-orfd,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其余9株可变区未整合基因盒;整合基因盒aadA6△-orfd菌株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未整合基因盒菌株组(P0.05);而整合基因盒aadA6△-ISPa21-aadA6△-orfd菌株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介于上述两组之间;42株整合子阳性菌株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7.1%、73.8%、85.7%、80.9%、95.2%、83.3%和88.1%,均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的携带率相对较低,可变区所携带的耐药基因主要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基因盒与菌株的耐药性呈高度相关,整合子可能还存在着其他机制参与耐药表型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血液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携带情况,并分析整合子与其多药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2008年自血液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42株,仪器法鉴定,K-B法测定其药敏情况,简并引物PCR法扩增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Ⅰ内切酶作限制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4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20种抗菌药耐药率显示,有54.8%的菌株表现出对12种抗菌药物耐受,45.2%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Ⅰ类整合子,PCR-RFLP结果显示,均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血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检出率逐年上升;整合子与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临床分离的72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整合子分布情况,并对其中一株vim2基因阳性菌株整合子结构及定位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药敏试验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以PCR扩增多药耐药PAE的vim2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电泳胶回收DNA片段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以Pubmed在线软件BLAST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72株非重复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intI基因阳性率高达99.0%,在一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命名为PAE vim2)中检测到双整合酶,两整合酶及其相连的不同基因盒均位于细菌染色体上.其中一个结构为int Ⅰ -sul1,位于Tn21样转座子中,另一个为Tn402样的Ⅰ类整合子,后者携带vim2等基因盒.结论 多药耐药PAE整合子的携带率高,且在一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发现双整合酶耐药结构,可能是引起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遗传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Ⅰ类整合子在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结构及其在介导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整合酶基因,对其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4种抗生素对试验菌株的敏感性。结果:在其中38株肺炎克雷伯菌DNA上检测到I类整合,阳性率43.2%。所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绝大多数为aadA2和dfr17,整合子阳性组耐药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目前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强,并广泛存在I类整合子。菌株携带基因盒和耐药表型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基因盒介导了细菌耐药性。耐药基因盒是整合子阳性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整合子阳性菌株在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细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对宁波市李惠利医院2018年临床分离的400株常见病原菌进行第1、2和3类整合子筛查,并对整合子阳性和阴性菌株的耐药表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0株临床菌株中整合子阳性菌株为112例,阳性率为28%。其中第1、2类及同时阳性菌株分别为17.50%、4.75%和5.75%,没有筛选到第3类整合子;112株阳性菌株主要分布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可变区测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携带耐药基因主要为aadA5和aacA4,肺炎克雷伯菌携带耐药基因主要为aadA2、blaOXA-30和dfrA17,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基因主要为aadA5和aacA8;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携带基因为afrA12;37株整合子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的耐药性均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16株整合子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的耐药性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10株整合子阳性的鲍氏不动杆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性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结论本地区临床菌株中整合子分离率较高,其中以第1和2类为主,主要分布于革兰阴性菌中,来源于呼吸和重症监护室(ICU)等院感易发科室,整合子的携带与宿主菌的耐药表型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致病菌耐药因子分布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临床菌株中的整合子分布及其携带耐药基因盒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55株临床菌株中的3类整合酶基因intⅠ。并对intⅠ阳性菌株耐药基因盒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 55株临床菌株均为第1类整合酶基因阳性(100%)。耐药基因盒特异PCR扩增发现,27株革兰阳性菌株和22株革兰阴性菌株均得到1913bp的扩增产物,携带基因盒为dhfr、orfF和aadA2;6株革兰阴性菌得到1664bp的产物.携带基因盒为aadA5和dfrl7。aadA2和aadA5均为编码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基因盒。dhfr和dfr17均为编码对磺胺类药物甲氧苄氨嘧啶产生耐药的基因盒;orfF为未知功能的开放阅读框。结论 临床致病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株均广泛存在着整合子结构.应加强对耐药基因在细菌种属间水平转移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外膜通道蛋白D2(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筛选出100株多重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结果:10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CTX-M-1群、TEM、DHA的检出率分别为54.0%、30.0%、9.0%,未检出SHV、OXA-10群、PER、GES、VEB、CARB、IMP和VIM基因;OprD2基因的缺失率为61.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ant(3″)-Ⅰ和ant(2″)-Ⅰ的阳性率分别为59.0%、33.0%、25.0%,未检出aac(6′)-Ⅰ;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的检出率为15.0%。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与CTX-M-1群、TEM、DHA型耐药基因有关,对亚胺培南耐药主要与OprD2基因缺失有关,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与aac(6′)-Ⅱ、a...  相似文献   

9.
刘渠  林琳  张茂棠  刘衡川  方梅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041-2043,2060
目的:研究健康人肠道大肠埃希菌的整合子携带情况与整合子携带的基因盒种类及其与耐药性之间关系.方法:PCR检测Ⅰ类整合子,确定细菌携带整合子的情况.整合子阳性菌株进一步检测整合子的可变区,分析插入基因盒的序列.结果:150株大肠埃希菌中有38株携带Ⅰ类整合子,集中分布在对3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中.插入基因盒集中在甲氧苄氨嘧啶耐药基因(dfr)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基因(aadA).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携带高度一致,但是细菌耐药谱和其整合子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志贺菌的耐药表型、携带的耐药基因及整合子的流行现状。方法:对2008年-2009年从闵行区腹泻病患者大便标本分离的63株志贺菌,用KB法测定其对9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情况;PCR筛查整合子种类;长片段扩增Ⅱ类整合子可变区并测序。结果:63株志贺菌均表现出明显的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现象,福氏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萘啶酸的耐药率达90%以上。宋内氏志贺菌对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达85%以上。92.1%(58/63)的志贺菌中检出II类整合子,未检出I类整合子。58株II类整合子保守区阳性的标本,可变区扩增亦全部阳性,大小约3 kb~4 kb之间。测序结果显示耐药菌株含有编码对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dfrA1、对链丝菌素耐药的基因sat1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aadA1。结论: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在志贺菌中广泛存在;耐药志贺菌携带II类整合子,II类整合子与耐药表型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各种来源的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 coli,STEC)中I类耐药整合子的分布、特征、所含基因盒的状况以及所表达的耐药信息.方法常规分离出大肠埃希菌、血清学分型,PCR法鉴定产stx1-2毒素性菌株;纸片扩散法对17种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分析;PCR法鉴定I类整合子阳性株;PCR产物测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种标本中共鉴定出46株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其中23株为O157:H7;全部STEC对复方新诺明耐药,对链霉素耐药率为28.3%,氨苄西林为30.4%,而且有5株对至少>4种抗菌药物多重耐药,耐药谱为复方新诺明-链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46株分离株中有11株(23.9%)鉴定出I类整合子,PCR产物测序得知9株携带aadA1基因盒,2株携带aadA2基因盒,均来自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39.3%),传递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论I类整合子存在于各种来源的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中,并携带相应的基因盒,决定着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及其耐药特性。方法对10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并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 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等。结果发现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替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性最低,对庆大霉素敏感性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TEM、CTX-M-1、DHA检出率分别为29%、61%、8%,SHV、PER、OXA-10、VEB、GES、IMP、CARB和VIM基因未检出。Opr D2基因的检出率仅为8%;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ant(2″)-Ⅰ、ant(3″)-Ⅰ的检出率分别为60%、35%、32%,aac(6')-Ⅰ基因未检出。结论通道蛋白Opr D2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发现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以aac(6')-Ⅱ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中整合子流行现状以及耐药基因情况,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2月-2013年1月的125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药敏情况,用PCR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整合子筛查和分类,用PCR法扩增整合子可变区,联合RFL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 125株鲍氏不动杆菌检出整合子73株,检出率为58.4%,而在扩增PCR方面,73例整合子阳性中有69株Ⅰ类整合子可变区扩增为阳性,扩增片段为72个,大小0.15~2.9kb;在耐药基因方面,除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西丁敏感性较高外,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高。结论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中的整合子主要以Ⅰ类整合子,其与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和多药耐药存在关联性,鲍氏不动杆菌整合子主要携带的是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情况,为耐药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配套GNS-448及K-B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类型。结果:2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全部耐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90.0%、100%和85%,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阿米卡星85.0%、庆大霉素1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85.0%以上。2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5株aac(6)′-Ⅰb、1株aac(6)′-Ⅱ、15株ant(3)′-Ⅰ、8株ant(2)′-Ⅰ,阳性率分别为25%、5%、75.0%、40%。其他基因型阴性。结论:本院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和基因表型的分布及其关系。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高级专家系统判定2010年1-9月89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表型,并对其中15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的方法检测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896株铜绿假单胞菌及15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表型模式均主要为表型模式RESISTANT(GEN、NET、AMI、TOB),阳性株分别为468、12株;15株多药耐药菌株全部检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Ⅰ、aac(6′)-Ⅱ、ant(2″)-Ⅰ、ant(3″)-Ⅰ分别为13、4、3、8株。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以单一耐药表型模式为主,推测该地区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导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江苏省2010年宋内志贺菌的整合子分布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江苏省2010年分离的33株宋内志贺菌采用K-B纸片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联合PCR和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进行整合子分类和可变区检测,利用测序技术判断整合子可变区耐药基因,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同源性分析。结果宋内志贺菌多重耐药率为63.64%,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萘啶酸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4.85%、75.76%、66.67%和63.64%。33株宋内志贺菌中51.52%的菌株检出I类整合子,其中4株可变区阳性,携带dfrA17-aadA5基因盒;81.82%的菌株检出II类整合子,携带dfrA1-sat1-aadA1基因盒;两类整合子同时存在时耐药性更为显著。PFGE图谱分为13个不同带型,同一带型菌株大多分散于江苏各地。结论整合子在宋内志贺菌中广泛存在,参与其多重耐药机制。多重耐药性在不同地区、不同克隆的菌株间扩散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携带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出的22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2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检出6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且阳性率较高;样本聚类分析提示22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为A1、A2、B的3个家族,这3个家族均提示为医院感染。结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携带的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相对应,携带blaIMP、blaTEM、blaCARB、blaOXA-10群、blaVEB基因和伴膜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以及携带若干个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鸡肠道内共生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整合子携带状况以及其与多重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从甘肃、湖北、北京、四川地区养殖场鸡粪便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的耐药性,WHONET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筛选出的ESBLs菌株进行整合子的PCR检测和基因测序. 结果 通过药敏试验从鸡粪中分离的224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产ESBLs的菌株54株,分离率为24.1%.产ESBLs的菌株中I类整合子的携带率为63.0%,I类整合子可变区发现的耐药基因有addA1、aadA2、aadA5、aadA22,dfrA12、dfrA17、dfrI,aar-3,分别介导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生素以及利福平的耐药性.aadA22是在国内菌株中首次报道.Ⅱ类整合子携带率为5.6%,携带的耐药基因包括sat、ereA、aadA1.Ⅲ类整合子酶阳性的有3株菌,但其可变区未检出任何耐药基因. 结论 I类整合子主要介导氨基精苷类抗生素和甲氧嘧啶的耐药性,在大肠埃希菌ESBLs菌株的多重耐药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养殖动物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以及整合子携带状况的监测,对防止耐药菌株的广泛传播,改善临床抗生素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5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共检出同时含aac(6′)-Ⅱ、ant(3″)-Ⅰ和ant(2″)-Ⅰ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35株,且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表型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7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收集临床2010年9-11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40株进行氨基糖苷类基因检测,采用PCR法检测;统计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并分析氨基糖苷类基因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4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36株检出耐药基因,检出率为90.0%,PCR扩增出8种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大部分菌株均产生氨基糖苷钝化酶,其次为乙酰转移酶(ACC)和核苷转移酶(ANT),acc3Ⅱ、ant6Ⅰ、acc3Ⅳ、acc3Ⅰ、ant(3")Ⅰ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80.0%、55.0%、25.0%、15.0%及7.5%.结论 医院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AMEs基因携带率很高,至少存在5种AMEs基因,分别为aac(3)Ⅱ、ant(6)Ⅰ、acc(6′)Ⅰ、acc(3)Ⅰ和ant(3″)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