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2007年细菌性痢疾监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分析"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及细菌性痢疾(菌痢)国家级监测点上报的监测数据,提出完善国家菌痢监测方案的建议.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并与国家级监测点上报的监测数据比较,分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国家菌痢监测点婴儿菌痢病例的检出率为1%,低于其他各年龄组检出率;以3~9岁儿童的阳性分离率最高.依据菌痢监测病例定义进行的临床诊断,菌痢漏诊率为23.38%,而0岁组婴儿病例的菌痢诊断漏诊率为50%.病原菌型监测显示,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分别占57.21%和42.41%.监测点实验室确诊病例中有43.39%的病例未能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病例匹配.结论 菌痢诊断标准中的病例定义不能有效发现婴儿菌痢病例,建立以临床和实验室相结合的菌痢主动监测体系是"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必要补充,尤其是对婴幼儿菌痢.  相似文献   

2.
韦小瑜  田克诚  游旅  马青  刘英  唐光鹏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185-1186,1269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7-2010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和菌型分布,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2007-2010年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菌痢疫情为资料,分析菌痢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并对146株菌痢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7-2010年贵州省共报告菌痢48 222例,平均发病率为31.92/10万,病死率为0.049%,总体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0~5岁组,发病率为151.76/10万,其次为65岁以上组,发病率为36.66/10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1;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46.04%,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学生分别占29.73%、11.06%;年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黔东南州,发病率为49.06/10万,其次是黔南和黔西南;贵州省菌痢有明显的季节性,5-9月为发病高峰。菌型分布以宋内为主,其次是福氏志贺菌。菌株的多重耐药严重,84.93%的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结论菌痢是贵州省主要的传染病之一,2007-2010年贵州省菌痢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婴幼儿和农民为主,流行菌株以宋内和福氏志贺菌为主,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福建省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报告和监测点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09年全省菌痢发病率4.31/10万~9.28/10万,年均发病率6.58/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0~5岁组发病率最高(41.20/10万);发病顺位依次为散居儿童、农民、幼托儿童和学生。5年监测总检出率为2.5%,仅发现福氏志贺菌(B群)和宋内志贺菌(D群);97例确诊病例中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例较少;分离的志贺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头孢噻肟高度敏感。[结论]福建省菌痢发病率有些地区仍较高,患者症状较轻,易造成误诊漏诊,流行菌型不断变迁,耐药日渐严重,菌痢防治工作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夏秋2季的高发传染病,由志贺菌引起,是肠道传染病中重点监测和控制的病种之一[1]。发病率占急性传染病的第1位,因此,加强对该菌的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对奉贤区2003-2004年菌痢监测点所分离菌株进行全面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从奉贤区2003-2004年菌痢监测点古华医院送至奉贤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的1161件腹泻患者肛拭标本中检测出的330株志贺菌。1.2培养基SS琼脂、MH肉汤、MH琼脂以及生化反应试剂和药敏纸片均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应。志贺菌属诊断血清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罗区近10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特征及规律,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5年细菌性痢疾的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罗区2005-2015年共报告菌痢179例,无死亡.年均发病率2.65/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春末夏初发病数逐渐增多,6~8月达高峰,秋末进入低发期;发病率<10岁组最高(1.07/10万),其次为>60岁组(0.31/10万);男女发病率类似;散居儿童(22.4%)和农民(25.7%)为主要感染人群.179例中,临床诊断占60.8%,实验室诊断占39.1%;实验室诊断菌株57.1%为宋内志贺菌,42.9%为福氏志贺菌.结论 菌痢仍是新罗区传染病防治重点之一,应针对高发人群及主要流行菌株制定有效防控措施,避免菌痢暴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4-2009年北京市痢疾样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变迁情况,为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日常监测中获取疾病发病资料数据,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病原学监测结果,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9年菌痢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42.78/10万~240/10万,发病高峰为5月21日至9月30日;近郊区发病率高于城区和远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 962.57,P<0.001),小年龄组和青年组发病率较高,其中0~岁组发病率最高,达2 259/10万,为50~岁年龄组的25.47倍;北京市痢疾病原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为主,2004-2006年以福氏为主,2007年起宋内志贺菌逐渐成为优势菌株,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市痢疾诊断的符合率较低,最高的2005年仅为19.14%,2008年低至3.30%。结论菌痢仍是影响公众健康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但误诊率较高,诊断后应慎用抗菌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桐乡市细菌性痢疾实验室监测现状,为细菌性痢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各肠道门诊监测点将细菌性痢疾病例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细菌培养者,将检出疑似菌株送桐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复核,按《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检测.结果:2008-2011年肠道门诊监测点共报告细菌性痢疾670例,监测实验室检测样品389份,检出志贺菌疑似菌株86株,经复核后确认阳性49株,其中福氏志贺菌28株,宋内志贺菌14株.结论:桐乡市细菌性痢疾实验室确诊率不高,检出的志贺菌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宋内志贺菌次之.  相似文献   

8.
张华一  王素萍  石燕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052-2053,2059
目的掌握青海省2005~2009年细菌性痢疾流行情况、病原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制定细菌性痢疾预防控制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青海省国家级细菌性痢疾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药敏结果参照NCCLs手册(2005版)。结果 2005~2009年青海省细菌性痢疾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以0~5岁组散居儿童发病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病原菌主要以B群福氏志贺菌,占78.80%;其次为D群宋内志贺菌,占21.20%。其中B群福氏志贺菌血清亚型共检出11种亚型,亚型中以Fx变种为主,占62.76%;其次为F4a,占14.48%。药敏试验结果:福氏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敏感,对萘啶酸、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耐药性较高;宋内氏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莫西林敏感,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复方新诺明耐药。结论 B群福氏志贺菌仍为青海省主要流行菌株,血清型主要以Fx为主。头孢噻肟和环丙沙星为青海省治疗菌痢的首选药物。散居儿童和农民是预防菌痢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186株志贺菌引起的感染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医生医治细菌性痢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医院2011年3月-2014年12月门诊与住院患者,大便培养中分离的186株志贺菌,采用确证试验、改良三维实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 C),并对两种酶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用K-B法(Kirby-Bauer method)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志贺菌血清群分布规律及耐药性变化趋势。结果本次检测的186株志贺菌中,有156株为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分别为f2a 100株、f4a 38株、f1a 18株,30株宋内志贺菌血清型全部为粗糙型(R);186株志贺菌中25株产ESBLs,检出比率13.4%(25/186),没有产Amp C菌株;福氏与宋内志贺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存在明显不同;产ESBLs(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志贺菌的耐药性比非产ESBLs志贺菌耐药性明显增高。结论 186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分离率最高(156株),宋内志贺菌次之(30株),有13.4%(25/186)的志贺菌株产生ESBLs,耐药性呈现福氏志贺菌强于宋内志贺菌以及产ESBLs菌强于非产ESBLs菌趋势,临床医生应根据菌株流行规律及细菌耐药谱慎重选择抗菌药物,用于菌痢的医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志贺菌属腹泻在甘肃省的流行、变迁及耐药状况。方法:于2005年-2011年对兰州市、武威市细菌性痢疾监测点分离菌株和2起幼儿园食物中毒分离的宋内氏志贺菌株进行了血清型分型及菌株耐药性分析。结果:7年共采样4546份,分离到志贺菌773株,阳性率为17.00%。血清型以福氏志贺菌(B群)居优势514株,占66.49%,其次为宋内氏志贺菌(D群)256株,占33.12%。分离菌株对10种抗生素耐药率增高,为多重耐药,耐药种类达10种。结论:甘肃省细菌性痢疾菌群仍然是腹泻的首要病原,不同年份血清型、菌株的耐药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掌握福建省2005年-2009年细菌性痢疾病原学特征及耐药特点,为制订细菌性痢疾预防控制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复核鉴定监测点送检的阳性菌株,按《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进行系统检测。结果:四年共复核鉴定菌株137株检出志贺菌97株。其中宋内志贺菌61株,福氏志贺菌36株。分别占检出菌株数的62.9%和37.1%。药敏试验显示9,7株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克洛、痢特灵及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并对萘啶酸、四环素、利福平及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结论:2005年-2009年福建省分离的菌株以宋内志贺菌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福氏志贺菌。D群宋内志贺菌取代了继往的B群福氏志贺菌,B群志贺菌的F4c亚型取代了继往的福氏2a1、b亚型成为新的流行血清型。并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北京市细菌性痢疾(菌痢)病原学监测资料,为菌痢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08-2017年北京市两个菌痢国家级监测点数据,以标本检出志贺菌为菌痢诊断的金标准,描述志贺菌的阳性率、菌痢的诊断符合率及耐药情况,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志贺菌阳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8-2017年,北京市菌痢报告发病率和腹泻患者的志贺菌阳性率均明显下降,菌痢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80%(111/1 423)。北京市菌痢的病原以宋内志贺菌为主,占73.95%(159/215),其他均为福氏志贺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志贺菌阳性的相关因素,便常规阳性(与阴性相比,OR=1.863,95% CI:1.402~2.475)、7-10月发病(与其他月份比较,OR=7.271,95% CI:4.514~11.709)、体温≥ 38℃(与体温<38℃比较,OR=4.516,95% CI:3.369~6.053)和6~59岁(与其他年龄比较,OR=1.617,95% CI:1.085~2.410)的志贺菌阳性率更高。氨苄西林(97.57%,201/206)和萘啶酸(94.90%,186/196)的耐药率最高,环丙沙星(16.33%,32/196)、氧氟沙星(9.57%,11/115)及阿莫西林(15.05%,31/206)耐药率较低;福氏志贺菌的耐药情况较宋内志贺菌更为严重;耐药≥ 3种抗菌素的比例为30.00%(21/70)。结论 北京市菌痢临床诊断符合率低,耐药情况较严重,临床医生做出诊断时应综合考虑腹泻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及时掌握菌痢发病情况及主要特征,了解志贺氏菌血清型别和耐药谱的变化,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志贺氏菌监测、分离、鉴定依照《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药敏试验采用K-B扩散法。结果185例腹泻病患者中检出42株痢疾杆菌,占腹泻发病率22.7%。福氏菌39株,占92.9%,其中F4c菌24株(57.1%),F2a菌5株(11.9%),F1a菌8株(19.0%),Fx变种2株(4.7%);宋内氏菌3株(7.1%);10种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显示福氏志贺菌与宋内志贺菌耐药谱存在差异,福氏菌对萘定酸、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100%、82.05%和79.49%,而宋内菌均为100%耐药。结论F4c痢疾杆菌为郑州市菌株流行的优势菌株,临床治疗应在药敏试验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淮北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菌痢防治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全市12家哨点医院细菌性痢疾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674份病例样本,实验室培养出阳性样本197份,其中福氏志贺菌188株,宋内氏志贺菌9株;阳性率为11.77%。109株优势菌株药敏试验: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噻肟敏感率较高。儿童和老年人病例数较多;病例以幼儿、农民、工人、学生为主。结论 2005-2009年淮北市菌痢流行株为福氏,宋内氏次之,儿童和老年人是预防菌痢的重点人群,庆大霉素、诺氟沙星为治疗菌痢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0 - 2017年西安市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变迁情况,以更好地指导其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 - 2017年西安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数据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细菌性痢疾27 265例,年均发病率39.75/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病例全年均有发生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高峰月份为5 - 10月,报告病例数占68.23%(18 602/27 265);城区年均发病率(56.18/10万)高于郊县(23.28/10万);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学生和农民为主,共占病例总数的62.78%(17 117/ 27 265),其中散居儿童占比逐年上升;5岁以下(294.17/10万)和85岁以上(92.43/10万)人群发病率较高。细菌性痢疾实验室诊断率较低(14.03%)且年变化趋势不明显。病原学监测发现2010 - 2015年志贺菌检出率为3.50%(65/1 855),2016 - 2017年则未检出。检出菌中福氏志贺菌为优势菌型(30株,占46.15%),其次是宋内志贺菌(25株,占38.46%),痢疾志贺菌(8株,占12.31%)和鲍氏志贺菌(2株,占3.08%);福氏志贺菌构成比逐渐下降,宋内志贺菌构成比逐渐上升。结论 西安市细菌性痢疾发病有明显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其防控的重要时段,城区是其防控的重点地区,散居儿童、学生和农民是其防控的重点人群。应以此为基础制定有针对性的重点防控策略。此外,志贺菌菌型的变迁提示应继续加强菌痢的病原学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芗城区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概况与菌型分布,做好防控工作。[方法]依据全国菌痢监测方案(试行),从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对疑似菌痢者粪便或肛拭标本1719份进行检测。[结果]志贺菌阳检率2.9%(49/1719),2005-2008年阳检率分别为5.7%、3.4%、2.5%和1.5%,呈逐年下降趋势。主导血清型为宋内志贺菌(61.2%),其次福氏志贺菌4c(16.3%);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发病占总数的67.4%,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75.5%),以儿童为主,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结论]芗城区菌痢防控的重点是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夏秋季,防控对象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志贺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药敏特点,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治、临床用药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对黑龙江省细菌性痢疾项目监测点分离到的阳性菌株进行复核鉴定,按照《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进行系统检测。结果 6年共复核鉴定菌株91株,其中福氏志贺菌64株、宋内氏志贺菌20株、鲍氏志贺菌4株、痢疾志贺菌3株,分别占检出菌株数的70.3%、22.0%、4.4%和3.3%。药敏试验显示,91株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及头孢噻吩敏感性较高,而对萘啶酸、四环素及复方新诺明全部耐药。结论 2005-2010年黑龙江省分离的菌株以福氏志贺菌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宋内氏志贺菌,其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苏省菌痢发病规律,分析菌型分布和药物敏感性特征,为菌痢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2年江苏省菌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应用血清凝集和K-B纸片法进行血清分型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2010-2012年江苏省菌痢年均发病率为8.49/10万,发病高峰是5-10月份,占3年总发病数的72.39%;在地区上呈散发态势,常州、镇江和徐州3市年均发病率最高;年龄分布以低年龄组为主,05岁组年均发病率最高。福氏志贺菌是优势菌群,其中F2a最多,占41.50%;宋内志贺菌变化显著。志贺菌对萘啶酸耐药率最高,其次为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所有检测的抗生素中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增长最快。结论2010-2012年江苏省菌痢发病率较往年有所降低,志贺菌菌群比例变化显著,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9.
用多重PCR方法进行志贺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了一种志贺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基因型分类的多重PCR方法,鉴别杭州市1998-2007年产ESBLs志贺菌散发菌株基因型.方法 用纸片扩散药敏法对1998-2007年杭州分离出的195株志贺菌进行产ESBLs筛选,利用多重PCR鉴定CTX-M、TEM、SHV、OXA-1等4个基因型别,并用8次单个PCR验证多重PCR结果.结果 在195株志贺菌中共筛选到17株产ESBLs菌株,阳性率为8.72%,与2005年全国监测点结果(阳性率为6.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4,P=0.226);多重PCR结果显示ESBLs基因型分别为:CTX-M型17株(CTX-M-9组亚型11株,CTX-M-1组亚型6株),TEM型2株,OXA-1型10株,无SHV型;多重PCR结果与8次单个PCR结果一致率为94.12%,其中1株OXA-1型结果不一致.结论建立了一种志贺菌ESBLs基因型分类的多重PCR方法,杭州市志贺菌中产ESBLs的比例与全国监测点水平相似,但存在上升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宁波市志贺菌血清型变化、耐药性及菌株毒力,为预防控制菌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腹泻患者中分离菌株;鉴定采用API生化条;血清分型采用玻片凝集法;药敏采用VITEK 2 Compact GPS-16卡片和K-B法;5种毒力基因检测采用PCR法。结果 254株志贺菌中分出福氏志贺菌(B群)170株(占66.93%),宋内志贺菌(D群)83株(32.68%),鲍氏志贺菌(C群)1株(0.39%),其生化结果典型与ATCC标准株一致。志贺菌ipa H、set1A、set1B、sen、ial和vir A毒力基因携带率分别为100.00%、80.71%、75.20%、85.04%、94.49%和88.98%。耐药率前3位的是奎诺酮类的萘啶酸、四环素类的四环素和青霉素类的氨苄西林,部分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他啶、四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吡肟等耐药,未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志贺菌。结论宁波市志贺菌流行株的血清型正在变迁中,形成F2a血清型、Fc亚型和D群志贺菌新格局。菌株耐药严重,多为ESBLs菌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有较强的致病力,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