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了解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现状,为加强我国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8个城市所属区县CDC,应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情况。结果调查区县均建立卫生应急队伍,平均每支队伍人数中位数为20(10,24)人,最多的49人,最少的4人;47.1%的区县主要以抽调骨干的形式组建卫生应急队伍;74.7%的区县建立了应急队伍管理办法,54.0%的区县制定了队伍建设方案,组建原则按照事件划分、职能划分以及抽调骨干分别占26.4%、23.0%、47.1%;74.7%的区县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其中以办公室挂靠形式设立的占76.9%;56.1%的区县建立了培训考核评估制度。结论各地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在组建方式、管理制度、队员数量、培训演练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应制定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的一般原则,同时结合本地特点,开展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的现状,针对问题探讨改进对策。方法被调查人自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调查表,之后,对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质量控制和抽样复核。结果卫生应急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应急装备达标率偏低,市级CDC为75.71%,区县级为50%以下,硬件建设亟待加强。结论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卫生应急能力的建设,做到应急能力建设与日益严峻的防病任务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结合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处置的实际任务和特点,形成了市级卫生应急作业中心的"四大中心"、"九位一体"功能的科学化、专业化的构架布局,精准描述了四大类16个卫生应急功能点的任务承载,阐明了重点卫生应急功能点的业务流程,破解了卫生应急作业中心"怎么设计、怎么建设和怎么使用"的问题,成为一个综合性、专业化、全过程、多功能的市级卫生应急作业中心,并在实战、演练、实际运用中得到检验提升和作用显现.  相似文献   

4.
<正>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简称CDC)是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用来保护国内外美国公民的健康和安全,提供可靠的信息来帮助卫生决策,通过强有力的合作来促进国民的健康,通过改善环境卫生,健康促进和教育设计来提高美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CDC已经和许多公共和私人机构建立和保持了合作关系。2000财政年度,CDC工作人员包括170个部门的8500名雇员,主要关注公共卫生。CDC的总部在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2000多名雇员在其他地方工作,包括47个州的卫生部门。约120名雇员分布在45个国家。CDC包括12个中心、研究所和办公室。CDC的组织机构下设:全国出生缺陷和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国CD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与现状。方法:对2010年全国CD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急基础保障方面,全国CDC领导小组设置率和应急队伍设置率分别为96.2%和94.9%,而专家库设置率和本部门专门应急机构设置率仅为58.9%和60.9%;应急人员数量地区差异较大;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仅为37.5%。应急能力建设方面,应急人员流行病学、应急检验和应急管理培训平均每人为1.78天、0.73天和0.67天;应急能力落实方面,应急处置职能完成度平均为54.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应急处置基础保障工作、应急能力建设均对应急处置结果产生影响。结论:现阶段我国CDC突发应急组织架构良好,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逐步规范,但仍需进一步加强专门应急机构和专家库建设、完善应急队伍结构、加强应急物品储备工作、提高应急培训和演练效果、落实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职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成都市县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程度,为今后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机构自填调研问卷与现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从组织管理、应急准备、监测与风险评估、应急响应、技术指导等方面对全市20个县级疾控机构开展评估。各机构和指标得分率按照优异(得分率85%及以上)、良好(得分率70%~84%)、一般(得分率60%~69%)、较差(60%以下)进行分类评估。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指标之间相关关系。结果本次评估发现,县级疾控机构平均得分72.06分。技术指导(97.50%)评估为"优异",监测与风险评估(83.58%)、应急响应(73.13%)、应急管理机构(71.88%)评估为"良好",应急准备(67.84%)评估为"一般"。评估结果一般及以下的二级指标主要集中在应急机构职责(65.00%)、应急专项经费(40.00%)、应急管理制度(40.83%)、应急作业中心(0.00%)、应急队伍管理(68.25%)、培训与演练(55.63%)、风险沟通(68.50%)和总结评估(44.33%)。应急准备得分与应急管理机构得分(r=0.523,P=0.015)、监测风险评估得分(r=0.786,P0.01)和应急响应得分(r=0.437,P=0.047)均呈正相关。结论今后县级疾控机构应重点加强经费保障、制度建设、培训演练、风险沟通及总结评估等卫生应急工作。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投入和督导,全面推进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提高机构应急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卫生健康部门相继开展了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和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活动,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规范机构管理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然不强,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建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的指导下,中国社区卫生协会承担了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宣传、技术支持、标准培训、机构评价和经验推广等组织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8.
从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的“一案三制”和中毒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两方面介绍我国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体系和工作进展。我国已初步建成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的“一案三制”的基本框架,中毒控制与卫生应急围绕处置规范化、网络服务模式、信息化建设、培训演练等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和工作,已初步建成在卫生行政机构统筹管理下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的中毒预防与救治、国家与地方联动的中毒救治网络,推动了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我国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面临挑战,亟需加强中毒卫生应急信息化、升级改造中毒救治基地、建立中毒卫生应急技术研究中心、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及化工园区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信息化在卫生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基层公共卫生机构而言,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保障公共安全、强化卫生服务、维护群众利益的迫切需要。经过多年建设,我中心逐步建立起先进、高效的信息化系统,较好地推动了工作开展,现总结如下。1信息化建设进程在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多次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借鉴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立足高起点进行信息化建设。1.1加强硬件投入硬件建设是信息化的基础。我中心多方筹措资金,先后购买了30多台计算机,覆盖中心所有科室。并委…  相似文献   

10.
卫生应急准备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应急准备被定义为“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系统、社区和个人预防、保护、快速响应和从卫生紧急情况中恢复的能力,特别是那些规模、时间或不可预测性可能压倒常规能力的紧急情况”。本文概述和比较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和英国出台的卫生应急准备框架,并借鉴上述组织和国家卫生应急准备构架中的相关经验,提出了一套涵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准备、应对和恢复阶段的系统化的卫生应急准备框架(包括功能子系统、管理机制与资源支持3大系统模块)及相应的建议,为完善我国卫生应急准备框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了学习和借鉴各国卫生总费用核算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中国国家级和次国家级卫生总费用核算系统,使卫生总费用核算信息在卫生改革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卫生部规划财务司于2002年1月21~2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国际研讨会”。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卫生部、国务院体改办、国务院研究室、财政部、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10个项目省(市)的代表,项目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有关新闻媒体也派员参加了会议。WHO总部NHA办公室普利尔博士、WHO西太区卫生体制发展部巴亚塞可汗博士、WHO驻华代表处柯林思博士、英国国际发展部卫生处官员何珍妮女士等国外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应对流感大流行的风险沟通能力现状,为下一步深入开展能力建设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方法:对全省12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CDC")进行问卷普查,对回收的102家CDC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省市级CDC和89.0%的县区级CDC设立了卫生应急部门并配置了相关人员,其中人员配置最多的在皖北(20人)。皖北和皖南有50.0%以上的CDC制定了卫生应急风险沟通预案。但是仅31.5%的县区级和60.0%的市级CDC开展了风险沟通培训,而且所有CDC中只有7家有新闻发言人制度,各级CDC的风险评估能力有限,特别是县区级CDC,所有风险评估指标均在35.0%以下。结论:安徽省各级CDC十分重视应对流感大流行的风险沟通能力建设,但在风险沟通能力建设的重点、方向、内容和策略方面尚有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摘要: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应急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估是科学指导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
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卫生应急工作人员的重视。中国、美国、欧盟在最近两年内都出台了各自的卫生应急
能力评估方案,组织开展了评估工作。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美国、欧盟的卫生应急能力评
估工作从组织者、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内容、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定性地比较分析,从而找到它们
的相同及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美国、欧盟的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工作有其各自的特点,从而针对
如何继续改进我国的能力评估工作提出了建议,也为各地开展卫生应急能力评估相关研究和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卫生应急;能力评估;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3 0288 04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我国COVID-19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真学习两会精神,结合我国国情,从公共卫生体系的法制建设、机构体制完善、人才培养、服务体系、信息化体系以及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建议,为进一步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剖析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山东)建设和发展历程,从机制建设、队伍建设、技术应用等方面分析,探讨存在的组织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不完善、队员卫生应急素养参差不齐、学科融合发展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将卫生应急工作纳入医院建设发展规划,完善队员管理机制,全面加强培训演练效果,鼓励技术应用与创新发展,打造应急核心竞争力。为国家级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及医疗机构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上海医科大学WHO职业卫生合作中心(中国、上海)4月1日~5日在沪举办了“农村人群职业卫生讨论会”。我国有122位专家,教授及同仁出席了会议。WHO总部职业卫生主任医官M.A.EL Batawi博士,WHO西太区医学顾问王连生医师、美国Texas大学公共卫生学院WHO职业卫生合作中心Patricia A.Buffler教授和MaCuS M.key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劳动卫生处于得汶付处长和科教司刘俊立同志也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本合作中心主任顾学箕教授致开幕词。上海医科大学付校长朱世能同志和WHO总部EL.Batawi博士致贺词.Batawi博士在贺词中对本合作中心的工作给予了高  相似文献   

17.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医改的重要内容,对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保障居民卫生需求、促进全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卫生服务体系对疫情的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卫生服务体系存在医防结合不佳、医疗救治体系应急能力有待加强、应急预案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医防结合、推进分级诊疗、增强基层服务能力、完善疫情应急响应和哨点机制、推广远程医疗和大数据的应用等对策建议,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助力。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以传染病暴发为主的突发公共事件对超大城市的应急响应与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应急作业中心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各大城市选择的应对发展方向,而数字孪生技术与城市大数据的应用为我国应急作业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上海市数智疾控应急作业中心管理平台建设为例,总结面向城市公共卫生数字治理平台建设的规划内容与设计经验,围绕系统架构、孪生架构、业务模型阐明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详细介绍数字业务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辅助作业中心、孪生服务平台四大业务平台建设内容,为我国超大城市公共卫生数字治理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淳于淼泠  程永明  骆兰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405-2406,2409
[目的]了解日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为建设我国的公共卫生领域的应急管理体系提供创新思路.[方法]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结果]日本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对传统卫生行政机构保健所进行了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组织创新,使保健所具备了日常预防与迅速应对的组织机能,成为地方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主体,并由此形成了属地为主、以点带面、覆盖全国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从而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有机地纳入了全国范围内的日常预防保健工作中.[结论]日本的创新性对于以防范、监测为重点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来说,其组织创新具有管理成本低而效率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完善国境口岸应对生物恐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策略与措施。[方法]结合《国际卫生条例(2005年)》和卫生检疫工作实践,对国境卫生检疫机构在防范生物恐怖活动中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结果]我国面对国际生物恐怖活动的威胁依然存在,国境卫生检疫机构作为第一道防线,应提高认识,并从完善各项制度和软、硬件设备建设、加强与相关机构横向联系、加强口岸公共卫生应急技术和能力等方面制定应对措施。[结论]国境卫生检疫机构应勇于面对挑战,切实加强并提高针对生物恐怖活动的防备和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