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2004~201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脑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4~2012年流脑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新疆2004~2012年累计报告流脑发病数794例,死亡7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0.42/10万,病死率8.94%;88.21%的病例发生在冬春季,2~6月病例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1.91%;散居儿童和学生病例数为517例,占报告病例数的65.11%。〈15岁儿童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5.24%。南疆地区病例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8.01%。结论新疆南疆地区是流脑高发地区,应加强对流脑的监测,做好适龄儿童脑膜炎球菌疫苗常规免疫,提高覆盖率和及时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江西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西省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04-2007年流脑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江西省2004~2007年流脑发病率为0.069/10万-0.129/10万,平均发病率0.105/10万;病死率为2.2%-16.7%;1-4月为发病高峰;〈15岁儿童发病占总病例数的75.4%;学生发病占总病例数的57.5%;送检的病例标本中,检出C群脑膜炎球菌的占73.9%。结论应规范接种A群、A+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加强流脑监测和在校学生流脑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山市2003--2012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特征和茵群分布特征,为制定中山市流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山市2003—2012年流脑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中山市共报告流脑病例14例,年平均发病为0.05/10万。14例病例中4月龄3例、6岁1例、〉17岁10例;男性7例,女性7例;病例发病时间分别1、2、3、4、5、10、12月,其中3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为6例,其他月份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2例。14例病例的脑脊液或血液样本均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其中A群7例,B群、C群、W135群各2例,A+B群混合感染1例。结论中山市近年流脑发病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今后应继续加强对流脑茵群的监测,根据流行型别及时调整流脑疫苗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新疆CDC保存的1960-2019年流脑发病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分离培养和荧光PCR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开展健康人群带菌调查。采用玻片凝集和荧光PCR方法检测菌株的血清群,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检测脑膜炎奈瑟菌(Nm)菌株分子分型特征。结果 1960-2019年新疆流脑年发病率为0.02/10万~81.32/10万,病死率为1.05%~20.78%。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与和田地区发病数位居前5位。1990年以前,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均以A群为主(81.82%);1990年以后,出现B、C、W和Y群病例(14.00%),密切接触者没有明显优势的血清群,B、A、W、Y、C群分别为23.28%、18.53%、15.52%、9.91%、7.33%。健康人群带菌率为15.50%,16~岁带菌率最高(25.53%),菌株主要血清群为B(52.11%)、W(20.66%)、C(12.21%)和Y(9.39%)。MLST分子分型结果显示,新疆Nm菌株主要克隆群为ST-4821、ST-175和ST-5克隆群,病例Nm菌株以ST-5和ST-4821克隆群为主。结论 1960-2019年新疆流脑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健康人群带菌率高,Nm菌株血清群正在发生变迁。应在重点地区加强流脑疫情的防控,防止流脑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2007年共报告流脑419例,年平均发病率0.07/10万;病死68例,年平均病死率为16.23%;地区分布高度分散;1~4月为发病高峰;0~9岁发病率高,近年有向10~19岁移动的倾向;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多;偶有爆发疫情,在全国首次发生C群流脑爆发。病例菌株以A群为主(61.53%),其次为C群(15.38%)和B群(7.69%),呈多样化态势。A群菌株对复方新诺明100%耐药,C群和B群菌株对磺胺100%耐药。健康人群咽拭子带菌率1.28%;血清A群和C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95%和21.72%,抗体平均值分别为4.57μg/ml和1.70μg/ml。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年流脑有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病例高度分散、菌群分布多样化、发病年龄高移等特点。实施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是预防控制流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12年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省近12年来流脑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历年疫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0.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推广使用A群流脑菌苗以来.流脑流行的周期性被打破,流脑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0~2001年全省发病1635例,死亡122例,发病率在0.03/10万~1.23/10万之间,疫情平稳,均以散发为主,大多数病例分布在山区和边远的农村,除厦门外,各地市的发病率差别不大,发病分布无明显地区差异。流脑的发病主要集中在2~4月份,年龄以14岁以下为主,以散居儿童的病死率最高。结论:加强菌群监测及疫情预测预报,切实做好流脑多糖体菌苗的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急 ,病死率高 ,现将吉林省 195 0~ 2 0 0 0年的流脑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吉林省历年疫情资料汇编。1 2 方法 :依据耿贯一主编的《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2 结果2 1 流行情况 :5 1年中 ,于 195 3、196 0、196 7、1975、1982年出现 5次不同程度的流行高峰 ,发病率分别为 3 18 10万、1 0 1 10万、16 1 2 1 10万、4 8 17 10万、2 2 5 5 10万 ,1982年以后发病率逐年下降。在我省 5 1年疫情报告中 ,196 8~ 1984年流脑的发病顺位在各种传… 相似文献
10.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以脑膜炎和败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全球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传染性强,起病急,病情重,在中国曾引起数次大流行。流脑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未得到有效控制。为了解目前流脑流行概况,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为流脑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8--2010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东莞市流脑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东莞市2008-2010年流脑疫情资料及健康人群带菌情况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0年东莞市共发生流脑病例6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0.027/10万;6例病例的年龄分别为:17天龄、3月龄、16岁、17岁、23岁、61岁;病例均为男性,且均为外地户籍;病例发病时间分别为1、3、4、5、8、10月。5例病例的血液或脑脊液样本培养出脑膜炎双球菌(B群2株、C群3株),1例病例的脑脊液沉渣涂片镜检发现G双球菌。2008--2010年采集不同年龄组人群咽拭予737份,分离出脑膜炎双球菌7株,其中B群6株、C群1株,人群带菌率为0.95%。结论东莞市流脑流行菌群以B群和C群为优势菌群,今后应关注菌群的变迁,继续做好流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以及流脑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工作,控制流脑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罗献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6):20-23
目的分析安徽省2004-2013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安徽省流脑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安徽省2004-2013年共报告1 457例,年平均发病率0.24/10万;死亡96例,病死率6.59%。病例主要集中在江淮地区,其中合肥市发病率最高(占全省发病总数的42.48%)。10~19岁年龄组高发,主要为中小学生。流行菌株以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为主,占所有检出菌群的86.87%。结论安徽省2004-2013年流脑流行优势菌群由A群变迁为C群,导致发病率上升,并出现新的流行特征。2009年以后,流脑防控成效显著,发病率逐年下降。2012-2013年,持续出现W135群流脑病例,表明流行隐患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随时掌握菌群流行动态,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蒋凤张丽詹玮王寅寅吴升伟刘铭朱青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6):80-81
目的了解贵州省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贵州省流脑的发病资料,并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2011-2013年共报告流脑病例31例,死亡5例,发病率0.025 9/10万~0.034 4/10万。3、4月为发病高峰;发病数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黔西南州、毕节市和遵义市;发病年龄为5月龄~16岁,发病年龄中位数9岁;学生占61.29%,散居儿童占35.48%,农民占3.23%;未完成脑膜炎球菌疫苗基础免疫、否认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占93.55%。实验室病原分群C群占66.67%,A群占33.33%。全省2011-2012年未发生流脑聚集性疫情,2013年发生2起聚集性疫情。结论贵州省流脑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显著,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是全省流脑主要的致病菌群,应重点提高学生和散居儿童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既往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主要基于血清学实验之上,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从分子水平对流脑的流行特征、细菌变异和人群易感性情况进行研究,此文对近年来这些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严重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在50-70年代,此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高,流行呈周期性,宜昌市城区在50-70年代流脑的发病率也很高,其发病情况与其它地方相似,为了控制流脑流行,保护人群身体健康,宜昌在区于1982年试用流脑菌苗,1987年大规模开展流脑菌苗的预防接种,通过采取这一措施,使流脑发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文章收集了这一地区的疫情资料和菌苗预防接种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深圳市10年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5年深圳市流脑的疫情数据和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5-2015年共报告流脑病例43例,年均发病率0.048/10万;流脑发病主要集中在0~29岁年龄组,占81.4%;发病时间集中在冬、春季,病例主要以工人、散居儿童为主.结论 近年来,深圳市流脑发病处于低发水平,B群流脑是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应采取规范疫苗接种,广泛开展健康宣教,强化疾病监测等措施做好流脑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1998-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脑的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流脑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湖南省1998-2007年的流脑发病统计数据,分析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流脑发病的季节性.结果 十年间,流脑的发病率逐年下降,由局部流行变为散发.发病高峰期为1月1日-5月11日,高峰日为3月4日.人口多且流动性大的省会城市长沙的发病率和发病数高.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以下儿童,5~19岁的学龄儿童占到59.5%. 结论 发病率逐年下降可能得益于多年的疫苗预防策略,但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波动反弹现象和周边地区菌群转化的趋势提示我们要加强病原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调整疫苗预防策略,防止非流行菌群引起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芜湖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为完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控制流脑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芜湖市1951-2009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报告资料及这期间开展的流脑防治相关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1951-2009年,芜湖市流脑发病总体呈下降态势,期间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8.24/10万,年平均报告死亡率为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