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深圳市15~ 59岁妇女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妇女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4个社区,对4个社区内所有15~59岁妇女进行调查,共2 592人,并分析其伤害发生状况.结果 深圳市妇女2010年伤害的年发生率为11.03%.伤害类型前3位依次为碰撞/硬物击伤(32.87%)、扭伤(21.68%)、跌倒/坠落(11.54%).伤害以浅表伤最常见.结论 妇女伤害的发生率较高,应采取宣传教育、健康促进等干预措施逐步降低妇女伤害的发生,控制社区妇女伤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深圳市15岁以上的妇女意外伤害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妇女伤害监测信息系统。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取社区,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获取社区15岁以上妇女意外伤害流行状况及认知状况的基线资料,了解妇女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74.13%有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12.94%有过未做好劳动安全防护的行为;有93.71%听说过伤害,75.52%认为有必要进行伤害的健康教育,66.43%认为伤害是严重的社会问题,50%调查人群认为对防治伤害需要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66.78%从亲朋好友、16.08%从广播电视、10.49%从报纸杂志了解伤害及其急救知识。结论伤害是严重社会问题,交通事故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需要加强认识并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从亲朋好友、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等途径来增强对伤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社区15~59岁妇女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探索行为、环境因素在妇幼人群伤害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及强度;识别影响伤害发生的有关因素,为开展社区伤害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州市芳村区4条街道居委会为抽样研究社区,对2002年15~59岁妇女发生的90例伤害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统计处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妇女伤害发生率为2.45%。经单因素分析、多因素条件Logisfic回归分析,影响15~59岁妇女伤害的危险因素是妇女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保护因素依次为妇女的职业、有无伤害史、家庭月收入。结论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尽快建立伤害监测系统,把妇幼人群的伤害监测纳入到妇幼常规的保健项目中。通过宣传教育、健康促进等策略控制社区妇幼人群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社区妇女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15~59岁妇女伤害的流行学分布特征和主要原因,探讨影响妇女伤害发生的有关因素,为开展妇女伤害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芳村区2002年15~59岁妇女伤害发生的有关影响因素。结果:芳村区2002年15~59岁妇女伤害发生率为2.45%。伤害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跌落伤、交通事故和机械伤。主要伤害部位是四肢。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15~59岁妇女伤害的危险因素是妇女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保护因素依次为妇女的职业、有无伤害史、家庭月收入。结论:应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妇女伤害的影响因素,通过宣传教育、消除环境危险等策略控制社区妇女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社区儿童居家伤害的流行特征,了解监护人认知行为情况,为预防儿童居家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4年3月在某社区随机抽取928名1~6岁儿童,由监护人代答2013年3月1日-2014年2月28日期间在居室内的伤害发生情况,并调查监护人对儿童居家伤害认知以及行为情况。结果 发生居家伤害的有364人,居室发生率为39.22%。伤害发生次数为380人次,居室发生率为40.95%。性别、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害的类型以跌倒/坠落为主,占90.53%,伤害发生主要场所为客厅、卧室,分别占33.68%、28.68%。有10.74%的家庭认为儿童伤害不能预防;有48.78%的监护人从未接受过有关预防儿童伤害的培训和指导;一半以上的监护人预防儿童居家伤害的知识很匮乏、存在一些危险的喂养看护行为。结论 该社区儿童居家伤害发生率比较高,以跌倒/坠落为主,发生主要场所为客厅、卧室。监护人知识匮乏,有较多的不安全行为,亟需开展儿童居家伤害干预项目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花木社区1~3岁幼儿家长居家安全相关知识、信念、行为的现状,为实施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花木社区1、2、3周岁的幼儿303名,以问卷方式了解其近一年伤害发生情况及幼儿家长居家安全认知水平。 【结果】 幼儿伤害发生率为10.58%,2周岁组幼儿伤害发生率最高,伤害类型以跌倒和刺伤为主;幼儿家长对居家安全认知不足。 【结论】 1周岁幼儿是居家伤害干预重点对象,减少幼儿居家伤害的发生,应在儿童保健门诊工作中加强幼儿家长的教育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妇女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认知,为制定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从而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11月25日-2012年3月1日,随机抽取深圳市福田区和宝安区1 607名16岁及以上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地区妇女伤害发生非常普遍,经济伤害、精神伤害、躯体伤害、性伤害的发生率分别为20.41%、26.38%、7.72%、13.44%;不同类型的经济伤害、精神伤害、躯体伤害、性伤害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的伤害常常同时存在。64.59%的妇女了解妇女伤害,23.65%的妇女认为妇女伤害的性质只是生活事件,21.10%的妇女认为伤害的性质说不清。结论深圳市妇女伤害发生非常普遍,尤其是精神伤害,妇女对伤害性质的了解还有待加强,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6-2007年山东省蓬莱市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特征,为当地制定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07年蓬莱市居民死亡登记系统的交通事故导致死亡资料和2008年蓬莱市居民道路交通伤害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计算率、构成等指标。结果2006-2007道路交通事故导致309人死亡,死亡率为34.72/10万,男性是女性的4.47倍,主要集中在15~59岁,骑乘摩托车人员死亡最多;非致死性交通伤害约为5 017人次,发生率为0.56%,男性为女性的2.17倍,主要发生在15~59岁,驾乘两轮摩托车发生伤害人次数最多,主要分布在3月、8月和10月及上午的8点和10点;2006-2007年蓬莱市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约5 325.82人次受伤或死亡,发生率为0.60%;男性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15~59岁年龄段的劳动力人口伤害发生率最高;伤害受伤人数是伤害死亡人数的16.24倍;骑乘摩托车人员伤害发生最多,且受伤者大多为驾驶者。结论蓬莱市道路交通事故中驾乘摩托车发生伤害较多,应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措施,针对摩托车的交通安全应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国际安全社区潞安集团社区居民伤害发生情况,为创建国际安全社区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国际安全社区潞安集团王庄社区八个居民点抽取到1148 户共3247名常住居民,对其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的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主要内容有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身高、体重、经济收入、伤害原因、受伤时间及发生地点、受伤时正在进行活动、伤害部位和性质。建立Epidata3.1数据库,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18.0进行。结果 社区居民伤害发生率为3.60%,95%置信区间为2.96%~4.27%;标化发生率为3.73%。伤害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伤害发生率1~14 岁组为4.12%,15~34 岁组为1.92%,35~54 岁组为3.55%,55 岁及以上年龄组为6.51%);文化程度越高伤害发生率越低(大专及以上2.24%,高中/中专2.28%,初中为4.52%,小学及以下为5.58%);家务和离退休人员伤害发生率高,分别为4.67%和6.23%,成人伤害与体重指数有关。前3位伤害类型为跌倒/ 坠落、切割穿刺伤和其他伤。发生地点以家庭住所、居民小区为多。受伤部位多为上下肢体,约15%伤害需住院治疗。结论 创建安全社区应全方位地开展伤害干预工作,重点干预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家庭主妇和离退休人员;重点干预场所应该为家庭住所、居民小区;减少因跌倒、切割穿刺伤发生,关注交通伤害的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2010-2011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发生情况、流行特征,探讨老年人伤害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安全社区创建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采用两阶段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498名老年人对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期间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社会经济状况和伤害发生的相关情况。结果伤害发生率为5.72%,95%可信区间为(5.16%,6.28%),标化发生率为5.64%。老年人前三位伤害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烧烫伤。伤害发生率有性别差异,男性伤害发生率为3.64%,女性为7.64%。伤害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60~69岁组伤害发生率为4.50%,70~79岁组为6.14%,80岁及以上组为7.82%。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伤害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OR=2.020)、高龄(OR=1.226)、无配偶(OR=1.343)、人均月收入低(OR=0.643)。结论虹口区老年人伤害的发生率与国内其他城市不尽相同,跌倒是老年人伤害发生的首位原因。女性、高龄、丧偶/离婚/未婚、人均月收入低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对于老年人伤害防控应针对高危人群并采取综合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浙江省社区居民伤害发生现状,为制定伤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浙江省抽取11个县(市、区) 38 005名居民,调查2017年6月1日—2018年5月31日伤害发生情况,对居民伤害发生率、死亡率和主要伤害类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发生伤害2 186人次,伤害发生率为5.75%;其中男性和女性伤害发生率分别为5.67%和5.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居民伤害发生率为6.97%,高于城市居民的4.79%(P0.05)。因伤害死亡7例,死亡率为18.42/10万。发生率居前五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跌伤/坠落(2.27%)、交通伤(1.53%)、动物伤(0.69%)、刀/锐器伤(0.50%)和钝器伤(0.41%)。15~25岁组伤害发生率最低,为1.59%,65~75岁组伤害发生率最高,为9.52%,伤害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15~45岁组交通伤发生率占第一位,其他年龄组跌伤/坠落发生率占第一位。结论浙江省农村居民伤害发生率高于城市居民,伤害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跌伤/坠落和交通伤是威胁浙江省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伤害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7年深圳市盐田区跌倒/坠落伤害病例分布特征,探索其空间聚集性。  方法  描述性分析2017年盐田区跌倒/坠落病例特征,应用Arcgis 10.2绘制跌倒/坠落病例专题地图,利用Geoda 1.12进行跌倒/坠落的全局、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  结果  2017年深圳市盐田区跌倒/坠落病例共报告4 622例,占全部伤害病例28.91%;主要发生年龄段为0~15岁,占比37.19%。男女性别比1.97:1,60岁以上女性病例数多于男性;冬季高发(28.66%);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28.10%);伤害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48.27%);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76.66%)为主;跌倒/坠落主要发生在明珠、永安、东海、大梅沙社区。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Moran's I统计量为0.51,Z=3.29(P=0.004),说明盐田区跌倒/坠落的发生存在空间聚集性;局域自相关分析发现永安、明珠、东海和田东4个社区存在高属性值聚集(P=0.003),即跌倒/坠落发生的"热点"区域。  结论  深圳市盐田区儿童与老年女性是跌倒/坠落的重点预防人群,跌倒/坠落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0~6岁儿童伤害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虹  刘筱娴  刘一心  林艳 《疾病控制杂志》2006,10(4):354-356,360
目的了解深圳市0~6岁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儿童伤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深圳6大区的12个社区为研究社区,调查了3 750名0~6岁儿童2001年的伤害状况,并对2001年全年内发生非致命性伤害的122名儿童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深圳社区0~6岁儿童非致命性伤害的年发生率为3.25%,男女比例为1.44∶1。伤害类型前五位依次为意外跌落(60.66%)、烧烫伤(18.03%)、宠物咬伤(9.02%)、机械伤(4.92%)和交通事故(3.28%)。伤害医疗费用支出人均984.25元。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有散居儿童、危险的物理环境得分多、家庭子女数多、父亲职业为个体及商业工作者、儿童外向型性格、家中药品位置与热源放置不当;其保护因素有家庭经济收入高、家中地板防滑情况好、父亲职业为公务员、儿童接受过老师的安全教育等。结论伤害严重影响着深圳儿童的健康,它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应针对儿童伤害的影响因素,及早开展伤害的干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情况及家长幼儿伤害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KAP)情况,探索基于社区的学龄前儿童伤害干预对策。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社区幼儿园3~6岁儿童家长936名,采用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的伤害发生情况及家长对幼儿伤害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发生过伤害和未发生过伤害的学龄前儿童家长KAP得分差异。结果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为25.2%,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最常见的伤害类型为跌倒/坠落伤(12.82%)和碰撞/挤压伤(7.59%),主要发生在家里和居住区(16.56%)。家长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均低于85分,儿童发生伤害的家长行为得分比儿童不发生伤害的家长行为得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可以整合多部门资源,共同改善伤害高发因素。干预既要关注发生率较高的伤害类型,同时也要关注家长监护行为中比较突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药品、电源等危险物品的安置和防溺水方面,从而减少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横岗镇0~14岁儿童伤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0~14岁伤害儿童的性别、年龄、受伤部位、伤害类型等流行特征;评价伤害造成儿童的健康损失及经济损失.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横岗镇4个社区为研究社区,调查了897名0~14岁儿童2002年的伤害状况.结果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0~14岁儿童非致命性伤害的年发生率为8.36%,男女比例为2.131;男童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P<0.05).伤害类型前5位依次为意外跌落(52.50%)、机械伤(12.50%)、宠物咬伤(11.25%)、烧烫伤(8.75%)和中毒(6.25%).伤害损伤部位以四肢最常见,占53.33%,其次是头部和躯干部,分别占37.33%和9.33%.伤害医疗费用支出人均332.8元.结论应高度重视儿童伤害造成的损失,开展伤害干预控制研究,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提供依据,使儿童致残率降低,生活质量上升。方法选取2015年9月1日-2018年2月28日,因意外伤害到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内、外科就诊的0~14岁意外伤害儿童3 000例资料。结果儿童意外伤害男性为64.60%,女性占35.40%;其中3~5岁年龄段出现意外伤害为68.70%,3岁年龄段为21.77%,6~14岁年龄段为9.5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伤害误服为68.43%、跌落为19.07%,交通伤害为6.80%,碰撞伤为2.70%,其他为3.00%;意外伤害本地人口为32.20%,流动人口为67.80%,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意外伤害主要发生在3~5岁;其次是3岁;最后是6~14岁,为了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率,要加强对家长、儿童和幼儿园教师的安全宣教工作,进而提升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根本上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升青少年儿童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伤害发生情况及其流行特征、卫生服务现状,为进一步开展社区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于2004年4~8月对广州市13个区(县级市)1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询问调查,了解其伤害发生及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结果共调查25177人,伤害发生率为3.83%,标化率为3.85%,伤害类型前3位为跌伤(2.24%)、车辆伤(0.58%)和锐/钝器伤(0.48%);男性伤害发生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伤害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婚姻状况、家庭人均年收入及住房面积伤害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害患者家庭距离最近医疗点的平均步行距离为500米,患病后选择就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只占4.5%;69.8%的患者未到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86.9%的患者未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上门服务;有87.2%患者表示患病后希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给予服务。结论应加强社区伤害综合防治,创建安全社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州3个社区居民的伤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社区伤害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本研究组设计的《伤害调查问卷》,对广州天河区的3个社区500户居民进行抽样调查。采用χ2检验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居民进行伤害发生原因的差异性检验。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30.3%;15~29岁年龄组的伤害发生率最高(30.0%),7~14岁年龄组的伤害发生率最低(10.8%);体育运动场所、街道、私人住处和休闲娱乐餐饮场所等地点多发,以10月份最为多见。主要伤害类型:扭伤(26.0%)、跌/坠伤(25.8%)、刀或锐器伤(18.7%)、硬物或钝器伤(17.5%)等。受伤部位主要是上肢和下肢。伤害产生的影响:交通伤的平均休息天数、住院时间和门诊次数最高(分别为5.00 d,2.70 d,1.53次),电击伤的平均休息天数、住院时间和门诊次数则为最低(分别为0.50 d,0.00 d,0.00次)。结论 社区居民伤害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其伤害发生特点进行针对性干预,以减少社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广东省深圳市社区0~6岁儿童意外伤害综合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12个社区作为干预地点,在幼儿园、社区和镇实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儿童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8.36%下降至干预后的6.40%(P<0.05)。机械伤、中毒、意外跌落的发生率分别从干预前的1.11%、0.56%和4.68%降至干预后的0.18%、0.10%和3.2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担心发生伤害、认为伤害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认为预防伤害与政府、学校、个人均有关的比例分别为96.89%、80.61%和95.56%,高于干预前的95.69%、76.01%和86.18%(P<0.01)。结论社区0~6岁儿童伤害监测干预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家长对伤害的认知水平,降低了儿童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南山区学龄前儿童的伤害发生现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月3日至27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南山区4个社区的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4 134份有效问卷,男童2 144人(51.9%),女童1 990人(48.1%),3岁以下儿童2 412人(58.3%),3~6岁儿童1 722人(41.7%)。最近1年中,学龄前儿童的伤害发生率为4.30%。跌倒或坠落(65.2%)、钝器伤(11.8%)和烧烫伤(10.1%)是目前导致深圳南山区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的性别(OR=0.566)、年龄(OR=1.822)和照料者的伤害预防态度得分(OR=0.671)是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儿童伤害预防的相关部门和组织应结合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的现况、特征和影响因素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