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工龄、性别与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的关系,为钢铁企业开展噪声危害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GBZ188—2006噪声作业工人健康检查规范,对武汉市某钢铁厂1697名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暴露工龄组听力损伤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69,P〈0.01);随着噪声暴露时间的增加,作业人员语频、高频损伤发生率的变化总体呈现递增趋势,且随工龄增长,听力损伤的轻、中、重程度发生率也出现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性别人员的听力损伤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879,P〈0.01)。结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工龄有关,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单纯接触噪声及与其他混合因素联合作用对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对某发动机制造厂工人的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单纯噪声组,噪声联合高温组和噪声联合正己烷组。对其工作环境进行噪声、高温及正己烷测试,分析各组研究对象听力水平。结果噪声联合高温和噪声联合正己烷组的职业工人高频听阈损失值均高于单纯噪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2,-3.243,均P0.05)。噪声联合正己烷组正常语频听阈损失值高于单纯噪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9,P0.05)。噪声联合高温组的职业性听力异常检出率为8.6%,噪声联合正己烷组为3.2%。接噪工龄≥15 a的高频听阈损失值高于接噪工龄11~15 a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P0.05)。结论噪声与高温、正己烷对劳动者听力的影响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噪声性耳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噪声对工人听力所产生的危害及个体听力对噪声的易感性差异。方法:选择500名噪声作业工人及对其工作环境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另将500名不接触噪声作业的行政、后勤等人员为对照组,分析2组研究对象听力水平的差异。根据每个工人的累积噪声暴露量与高频听阈的线性回归模型确定每个工人听力对噪声暴露的个体易感性,从500名接噪者中筛选出易感者,并以相同数量的非易感者作为对照,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听力水平的差异。结果:接噪组的听损检出率为(19.8%),与对照组(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听损检出率与噪声暴露水平和接噪工龄有关;易感组工人的听力损伤改变明显高于非易感组工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听损检出率随噪声暴露水平和接噪工龄的增加而增高;个体听力对噪声易感性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镇江市电焊作业人员噪声暴露水平和听力损伤情况,分析其他因素对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家企业共980名工人为噪声暴露组进行调查,其中男性900名,女性80名。通过现场噪声强度检测、现场接噪工人调查、纯音听力测试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噪声对接噪工人听力的影响。结果调查样本980人,饮酒人数399名,占40.7%。5家企业噪声暴露水平在85 d B(A)以上。69.3%的暴露人员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健康检查结果与1 089名非噪声暴露人员进行比较,心电图心室异常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龄分析显示,5~10、10~15、15~20、≥20 a组与5 a组相比听力损伤存在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6.368、5.773、6.285、4.915均P0.05),听力异常的发生率与累积噪声暴露强度(CNE)、饮酒、工龄具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557、1.402、0.473,95%CI分别为1.382~1.754、1.043~1.886、0.301~0.744,均P0.05。趋势性χ2检验χ2=63.287,P0.000,显示听力异常的发生率与CNE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饮酒与噪声对听力的影响有协同作用。结论接触噪声企业噪声危害情况较为严重,听力损伤的发生率随累积CNE增加而增大,噪声除了对听力产生影响外,还对血液、尿液、心脏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职业性噪声和甲苯联合暴露对男性作业工人听力系统的影响。方法对接触甲苯与噪声的167名工人(实验组),仅接触噪声的153名工人(对照Ⅰ组)以及行政人员160名(对照Ⅱ组)进行调查。采用个体采样法对作业场所中的噪声、甲苯进行测定,对工人进行左、右耳0.5~6 kHz 6个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测试。分析噪声和甲苯对听力的影响以及两者的联合作用。结果实验组高频听力损失的发生率(50.30%)明显高于对照Ⅰ组(37.25%)和对照Ⅱ组(11.25%);实验组语频听力损失发生率为4.79%,与对照Ⅰ组(2.6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Ⅰ组在3 kHz听阈位移开始高于对照Ⅱ组,并在高频段持续增大,于6 kHz处达到最大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对照Ⅱ组相比,对照Ⅰ组和实验组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分别增加3.96倍和7.48倍,各组间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均匀增加(χ2=0.06,P=0.81)。作业工龄是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结论同时接触噪声与甲苯会增加男工高频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对语频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尚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噪声对作业女工听觉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纺织厂细纱车间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听力调查.结果显示接触组鼓膜凹陷、高频听力损伤、语频听力损伤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鼓膜凹陷、高频听力损伤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内部高频听力损伤明显高于语频听力损伤,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按工龄对接触组作业工人进行分组观察,结果显示高频听力损伤和语频听力损伤都随工龄增长有增高趋势,且高频听力损伤随工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要加强对噪声作业女工进行个人防护,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尤其是9年以上作业女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纺织行业噪声危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阜新地区4家企业1829名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作为暴露组,1450名非噪声作业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现场环境的噪声强度进行监测并作频谱分析。结果暴露组的高频听力损伤率为36.5%,语频听力损伤率为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病率为13.6%、心电图异常率(窦性心律失常13.4%、ST-T改变5.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纺织行业噪声危害主要是对作业工人听觉系统有明显损害,对心血管系统也有影响,听力损伤患病率随噪声暴露强度的增高或工龄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探讨噪声暴露对工人听力和血压及血脂的影响。随机抽取某汽车制造企业的406名噪声暴露工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听力测试、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压、血脂、血糖等健康检查,观察不同工龄工人的听力损失情况及血糖血脂血压异常情况。结果显示,406名工人的听力损失率为38.9%。语频和高频听力损失率随工龄增加而升高。不同岗位工人的听力损失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噪声暴露对工人的听力、血压、血脂和血糖产生不良影响;并且工龄越长者,其听力损失、血压、血脂和血糖异常情况越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钢铁企业接触生产性噪声危害的工人听阈值的变化规律。方法对某钢铁企业1628名噪声接触人员按从事噪声作业工龄、生产现场噪声强度以及工种类别,分别进行分析,并采用SPSS12.5软件进行语频听阈均值和高频听阈均值的分析比较。结果噪声作业工龄10年者出现高频听损、20年者出现语频听损,且工龄5年者高频听阈均值分别与工龄组10,15,20,25,3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工龄组5,10年者语频听阈均值分别与15,20,25,3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现场噪声强度〉86dB(A)时,噪声接触人员出现高频听损,现场噪声强度〉92dB(A)时,出现语频听损,低噪声组~86dB(A)、~92dB(A)组分别与高噪声组~97dB(A)、~103dB(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稳态噪声接触人员听力损伤程度高于其他岗位工种。结论随着噪声作业工龄增加和现场噪声强度升高,听阈值增大,且高频段听力损失比语频段听力损失约早10年左右,同时流动性岗位和接触非稳态噪声岗位的语频听阈均值比稳态噪声岗位的高5~10dB(A)左右。  相似文献   

10.
陆强 《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23-1724
目的探讨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测定各噪声作业车间的噪声强度,对808名噪声作业人员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听力损失与工龄、工种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000 Hz高频听阈听力损失人数最多;随着工龄的增加,听力损失检出率亦增加,不同工龄组间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种组间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作业环境对作业工人高频听阈听力影响显著,随着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听力损失检出率增加,建议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控制职业性噪声聋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噪声对铆工和试飞员听力的影响。方法: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飞机厂抽取703名飞机制造工人(其中铆工工人522名和试飞工人181名),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听力测试。结果:铆工高频损伤耳数和电测听各频率异常耳数与试飞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工种高频损伤耳数与语频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工种不同工龄段,高频损伤耳数与语频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铆工中男性高频损伤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噪声对飞机铆工和试飞员听力损伤较大,主要表现高频听力损伤,听力损害程度与性别、接触噪声的时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探讨高温和噪声联合作用是否加重噪声对听力的影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在20岁以上,工龄在2年以上的职工291人(其中高温组94人,噪声组101人,高温噪声组96人),并以机关后勤人员73人为对照。调查询问个人信息、既往史及职业史,并进行现场高温、噪声监测,被调查者作听力测试。结果显示,噪声组的语言频率听阈值和高频听阈值均高于对照组;高温噪声组在语言听阈与高频听阈与单纯噪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温噪声作业工龄对听力的影响,无论是高频听阈还是语频听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次调查显示一定水平的噪声和低强度的高温的联合作用对听力的影响不明显,高温并未加重噪声对听力的损伤。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职业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了解以苯系物为主的有机溶剂混合物与噪声联合暴露的情况下,职业接触工人听力损伤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探讨两者联合暴露对接触工人的听力损伤是否产生交互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应用职业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自2013年8月—2014年4月按有机溶剂行业类型分层随机抽取13家企业合共588名工人进行健康状况的调查。选取在体检中新诊断为听力损伤的114名工人作为病例组,随机选取与病例组在同一企业工作且无听力损伤的460名工人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作业场所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查阅其所在企业既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以及针对工人可能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相关个体检测。应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判定联合暴露在对职业接触工人听力的影响是否产生交互作用及其交互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两组的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噪声暴露强度、噪声作业工龄、有机溶剂年接触量、有机溶剂作业工龄、作业场所防护设施设置和个体防护用品等6个因素有意义(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判定以苯系物为主的有机溶剂混合物暴露与噪声暴露间存在交互作用。在对有机溶剂混合物暴露与噪声暴露间产生的交互作用作进一步的定量分析表明,两者的联合暴露对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的发生具有正相加模型交互作用。结论有机溶剂暴露可能是引起接触工人听力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在与噪声联合暴露的情况下,两者可能产生相加性交互作用,从而增强对职业接触工人听力损伤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三氯乙烯对职业接触人群听觉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致职业接触人群听力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职业接触人群进行现场调查,并测定三氨乙烯接触水平、噪声强度以及被调查者听力损失程度.[结果](1) 尿中TCE排出量仅与左右耳8kHz高频听阈均值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接触工龄与6、8kHz高频听阈值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P<0.05或0.01).(2) 同时接触TCE和噪声,其中工龄大于2年组高频听力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不接触TCE但仅接触噪声(噪声强度与TCE接触组近似)的对照组,而且TCE接触组内工龄大于2年组明显高于工龄短于2年的接触组,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CE与噪声联合接触可引起以中高频段听阈值提高为特征的听力损伤,TCE对噪声导致的听力损伤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闫瑾 《职业与健康》2011,27(8):874-875
目的分析不同工龄噪声作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探讨噪声作业工人工龄与高压高频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市怀柔辖区内1 630名工龄在1~20年的噪声作业人员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高血压检出率随工龄增长成明显上升趋势,在16~20年组高达43.7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和工龄长短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听力损失检出率和工龄长短相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和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在16~20年组高达63.33和9.38%。结论噪声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率和听力损失检出率有随工龄增长而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2022年在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并完成空腹血糖、肝功能、纯音听力测试(pure tone audiometry, PTA)等检查的噪声暴露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3 378名噪声暴露者中高频听力损失620例;高频听力轻度损失组双耳高频听力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双耳3 kHz与4 kHz、3 kHz与6 kHz听力阈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听力重度损失组双耳高频听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在不同性别、空腹血糖、血压、吸烟、饮酒、企业规模、行业类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接噪工龄增长,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呈增加趋势(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 40岁、接噪工龄≥15年、空腹血糖升高、吸烟、饮酒、中小微型企业、金属制造业是噪声暴露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某汽车制造企业噪声暴露工人的听力情况及防护措施效果。
方法 选择某汽车制造企业2015年参加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2 726名噪声暴露工人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企业噪声危害特征、工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同时通过纯音听阈测试, 分析不同工龄、厂区及车间工种对工人听阈影响。
结果 作业环境噪声总超标率为58.24%。不同性别接触噪声工人听力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左耳和右耳的语频及高频平均听阈水平在不同工龄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其中工龄> 5年组工人左耳和右耳的语频及高频平均听阈均最高。所有工龄组工人右耳语频平均听阈均低于左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但两耳高频平均听阈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人左、右耳语频平均听阈水平在不同车间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耳高频平均听阈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其中整车及总装车间高频听阈平均水平较高, 发动机制造车间相对较低。所有车间工人左耳语频平均听阈水平均高于右耳(P < 0.01);但两耳高频平均听阈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工人的双耳平均听阈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大, 汽车制造企业不同车间的噪声对工人听力影响程度不同, 噪声对左耳语频听阈的影响较右耳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声级≥80分贝(d B)并85 dB噪声环境中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为此类人群听力监护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2家作业环境噪声等效A声级≥80 dB并85 d B的企业中,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360名作业工人,按噪声接触工龄分成2组进行听力检查,并对作业工人年龄、性别进行校正。【结果】噪声接触工龄≤20年组未发现明显的听力损失(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值40 dB)者,接噪工龄20年组工人经年龄、性别校正后,有4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值≥40dB,其中2人同时伴有语频听力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精确法=3. 10,P0. 05)。【结论】声级≥80 dB并85 dB噪声环境中作业人员接噪工龄与听力损失尚无关联。鉴于接噪工龄20年组有听力损失的个例发生,建议将接噪工龄20年的工人作为听力监护的重点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电子封装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情况。 方法 选择某电子封装企业接触噪声作业人员404人为接触组,该企业后勤和行政工作人员93人为对照组,结合年龄、接触噪声工龄、性别,对两组听力损伤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接触组听力损伤检出率为16.5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5,P<0.01);且听力损伤率随接触噪声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男性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要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4,P<0.05)。 结论 电子封装企业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铁路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为保护工人身体健康,保证运输生产安全提供依据。方法现场检测作业场所噪声强度,采用整群分层的方法选择360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为暴露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分析其工龄与听力损失率、心电图异常率、血压异常率的关系。随机抽取100名其他作业工人为对照组进行纯音测听。结果噪声暴露组听力损失检出92人,检出率25.6%,听力损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噪声暴露组听力损失率随着工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P<0.05);心电图、血压的异常率分布在各个工龄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听力损失和女性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路系统职业性噪声危害严重,应合理改善工作环境,并加强个体防护,减少职业性噪声耳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