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珠海市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为降低老年女性骨折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抽样方法分别抽取珠海市50~70岁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年龄、婚姻状态、家庭收入、文化程度、户外活动量、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怀孕次数、生产胎儿数、骨折史、饮酒史、吸烟史、牛奶摄入频率等。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该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0例50~70岁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病例组和200名50~70岁健康女性为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均以60~70岁为主,分别占75.0%、66.5%,婚姻状态以已婚为主,分别占80.0%、85.0%。家庭月收入<5 000元分别占60.0%、55.0%,文化程度均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分别占60.0%、57.5%。有骨折史(OR=4.116)、有吸烟史(OR=3.904)和绝经年龄<45岁(OR=4.229)是50~70岁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量≥60 min/d(OR=0.417)、牛奶摄入频率≥3次/周(OR=0.191)是该年龄段女性骨折疏松性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 户外活动量、骨折史、吸烟史、牛奶摄入频率和绝经年龄是50~70岁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户外活动量较大、牛奶摄入频率较高可降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近10年住院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性别、年龄分布,好发部位、发病季节、致伤原因,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老年住院骨折人数逐年递增.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女性多于男性.髋部骨折所占比例最高.以65~79岁年龄组最多见.对于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少于非手术治疗.脊柱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治疗的并发症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结合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开展早期预防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骨质疏松,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老年居民预防骨质疏松健康知识现状及相关行为情况,为开展社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 537名社区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对骨质疏松的表现、易患人群、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膳食、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的知晓率依次为6.23%、1.61%、3.16%和2.98%。知识得分40~49岁组得分高于50~59岁和60~6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得分略高于女性;文化程度越高,得分越高;脑力劳动者得分高于体力劳动者(P均0.01)。居民中与骨质疏松相关不良饮食习惯和缺少运动的比例较高。结论社区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应将老年人、妇女、低学历人群和体力劳动者作为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骨折患者对骨质疏松知识认知程度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骨折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知识认知程度及健康教育需求途径调查。结果 400例老年骨折患者对骨质疏松认知状况整体较差,不知道遗传引起骨折高达77.50%,生活习性方面引起骨折高达69.00%,而在健康教育需求途径中有69.00%人数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结论老年骨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整体认识程度不高,对其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应多开展多元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并可让老年人树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从而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苇  王玉环  陆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294-5296,5303
目的 了解石河子市不同性别老年人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有目的行健康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以分层抽样方法,对石河子市3个社区45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入户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知识平均得分为(19.14±9.12)分,得分率为36.8%,及格率为8.9%;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知识平均得分为(16.50±9.32)分,得分率为31.7%,及格率仅为6.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年龄、文化程度和医疗保障是影响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老年女性知识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 应重点加强教育程度低的、高龄的老年人群以及无医疗保障的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社区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300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骨折分为对照组(n=150,非骨折组)和观察组(n=150,骨折组),对比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同时给予社区康复治疗,探讨社区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经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C、LDL、总髋部BMD水平及阳光照射情况均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较大、缺乏阳光照射和总髋部BMD水平低均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经社区康复治疗其前屈后伸痛、翻身痛、负重痛及总髋部BMD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女性、年龄较大、缺乏阳光照射及总髋部BMD水平低均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护理资料,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及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6年收治的517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分类数据统计。结果: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因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结论:跌倒等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原因,通过生理、心理等综合的康复护理可以加快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康复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与维生素及钙元素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在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之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维生素及钙元素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期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进行对比,并检测骨密度改善情况。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1年后的骨质疏松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平均骨密度有所提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补充维生素与钙元素能够有效提升骨密度,进而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症的发生几率,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旨在为指导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39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是否出现骨折分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和老年骨质疏松症无骨折组,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骨密度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保护因素,而年龄、低钙饮食、跌倒、脆性骨折史及骨折家族史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从饮食、体育锻炼及药物等多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营养不良及风险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老年患者的人口社会学资料,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法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运用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分量表测试老年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结果 223例患者的营养状况平均得分为(22.97±4.30)分。其中营养不良者14例(6.3%),有营养不良的高危状况者104例(46.6%),营养状况良好者105例(47.1%);老年男性营养不良的发生率(17.1%)高于女性(3.8%)。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有11项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自我健康管理、自理能力、性别、月收入是影响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有营养不良的高危状况者比例较大,营养不良及高危状况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综合干预疗效,为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7-10月诊治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110例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并以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110例老年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判定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的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措施,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骨密度及中文版骨质疏松生活质量简易评价问卷(OPAQ-SV)评分。结果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年龄、体质指数、文化程度、居住地、绝经时间、运动频次、日照时间、饮奶量、使用钙剂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体质指数、文化程度、运动频次、日照时间、饮奶量、使用钙剂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的影响因素。综合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转子区间和Ward's三角区、股骨骨密度均明显增高(P0.05),OPAQ-SV总分及生理机能、症状维度评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病受多因素综合作用,针对部分可控因素给予综合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提升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在上海市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骨质疏松症无骨折患者118例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2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年龄、性别、体重、职业、膳食结构、运动方式、骨质疏松性骨折史及骨折家族史等有关。结论提倡正确锻炼方式,均衡饮食,避免低体重对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植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4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植骨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40例老年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植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骨折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王玉环  刘素香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70-1574
目的:评价社区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实施综合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0岁以上社区老年女性96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人。干预组给予群体性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和家庭访视综合干预;对照组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对两组干预前后的骨质疏松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对老年女性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知识的得分无论在知识项目总分上还是在分项目得分上均明显高于基线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知识得分无论在知识项目总分上还是在分项目得分上虽高于基线水平,但仅知识项目总分和分项目基础知识、饮食运动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在基础知识、危险因素等知识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群体性健康教育、家庭访视个别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可提高社区老年女性相关健康知识和健康责任感,矫正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行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分析该社区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健康教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社区门诊对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健康责任、饮食营养、身体运动、人际关系、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健康普及对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行为有积极的影响,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传统中医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只是采用中医疗法,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36住临床患者,对其采用传统的中医骨折治疗方法,外敷中药加内服中药,根据其临床康复情况,看传统中医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下,患者骨折康复情况良好。结论:传统的中医骨科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虽然效果缓慢,但是康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林洁 《工企医刊》2014,27(4):916-918
目的 探讨引起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诸多危险因素,为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防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随访和住院治疗的24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有/无骨折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骨密度值是防止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而高龄、长期低钙饮食、意外跌倒、脆性骨折史、骨折家族史是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生受诸多因素共同影响,改变饮食结构、积极体育锻炼、相关药物治疗等方法可防止其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骨转换标志物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1 560例患者中选取5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实验组,84例对应年龄段骨质疏松未发生骨折绝经后女性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各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值,同时检测各受试者髋部或脊柱骨密度。通过对2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借助ROC曲线评价β-CTx、P1NP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作用。结果β-CTx、P1NP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2和3.07,P0.01)。β-CTx曲线下面积为0.815,大于P1NP曲线下面积(0.667),当β-CTx判定阈值为472.97 pg/m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最优。结论高浓度的β-CTx是绝经后女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更高,当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β-CTx达到472.97 pg/ml以上水平时预示高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测患者的睡眠状况,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相关因素调查表于2014年7—12月对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412例骨质疏松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骨质疏松老年患者PSQI得分为(8.71±5.03)分,睡眠障碍者占50.0%;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52.9%)、离异或丧偶(69.9%)、从事体力劳动(54.9%)、月收入1 000~1 999元(58.7%)、骨质疏松程度严重(68.3%)、继发性骨质疏松(56.3%)、疼痛(55.7%)、疼痛程度重(71.9%)、自感乏力(63.7%)、肌肉痉挛(59.1%)、脊椎压缩变形(60.5%)、自评健康差(68.9%)、自理能力差(78.5%)、焦虑(83.3%)、抑郁(89.7%)患者睡眠障碍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力劳动(OR=2.168)、离异或丧偶(OR=2.461)、骨质疏松程度重(OR=2.419)、疼痛程度中度以上(OR=5.740)、自感乏力(OR=3.902)、肌肉痉挛(OR=1.923)、抑郁情绪(OR=8.120)是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OR=0.334)是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应重视患者自身疾病及心理状况的治疗,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老年居民预防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试点地区6 577名40~69岁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对骨质疏松的特征表现、易感人群、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膳食、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的知晓率分别为12.7%、1.2%、3.7%和3.1%。居民知识得分中位数为4分(总分19分)。男性得分高于女性;年龄越大,得分越低;文化程度越高,得分越高;机关企事业人员得分高于其他职业劳动者。影响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知识水平的因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食用奶类及制品、食用豆类及制品、服用钙和/或维生素D补充剂、有氧运动频率和曾测量骨密度。结论社区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应将妇女、老年人、低文化程度、体力劳动者作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骨质疏松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