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江西省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并探讨其传播模式。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2例病例及其57名密切接触者,采用real-time RT-PCR对采集的相关标本进行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分析病例病毒基因序列。结果 2例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为母女关系,均因抢救无效死亡。2例病例发病前有禽类暴露史,居住地外环境标本检测出H7N9禽流感病毒。病毒基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病例H7N9病毒仍属于长三角分支,对禽类低致病性。病例1的密切接触者中,除病例2于2月4日发病外,其余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出现异常。结论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中,病例1的感染来源可能为被H7N9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病例2的感染途径为共同暴露还是有限的人传人尚无明确证据。  相似文献   

2.
苏琦  高强  范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5,(18):3286-3288
摘要:目的 分析淮安市2014年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合理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对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使用RT-PCR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4例病例平均年龄56.8岁,无地区或家庭聚集性,均已治愈;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CT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发病到使用奥司他韦、发病到确诊、确诊到治愈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 d、11 d、15.5 d;3例病例发病前直接或间接接触过活禽,28例密切接触者未出现异常症状;活禽市场环境标本中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结论 中老年人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易感人群,发病与禽类暴露关系密切,及时诊断和使用特效药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聚集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处置提供实践经验。方法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用RT-PCR对病例标本和外环境标本进行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病例A于2017-06-07发病,06-18确诊,07-14痊愈出院;病例B于2017-06-13日发病,06-19确诊,06-21死亡,两病例间有流行病学关联,外环境采样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率16.28%。结论病例A有明确禽类接触史,病例B有活禽市场暴露,此为一起聚集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落实活禽市场管控制度对疫情控制有明显效果,活禽跨地区运输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淄博市2017年确诊的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进行现场调查,探讨感染来源和传播方式,为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2例病例的发病就诊经过、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分析,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及相关活禽市场标本,开展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同期在全市开展活禽市场摸底调查和外环境监测工作。结果 2例病例均发生在沂源县,首发病例5月28日发病,第2例病例6月7日发病,病例之间无流行病学关联,2例病例均有活禽市场暴露或宰杀活禽史。在沂源县采集外环境标本125份,未检出H7N9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在其余7个区县采集活禽市场标本140份,在3个区县检出H7N9病毒核酸阳性标本7份。对病例采取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疫点终末消毒、强化监测、停止活禽交易等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发病与禽类间接触史有关,活禽市场休市不能完全控制疫情发展,要加强对跨地区活禽调运监管,控制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云南省内首起输入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描述、分析云南省首起输入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过程、密切接触人员采样检测结果及外环境监测采样结果,总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云南省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中的确诊病例为输入性病例,病例乙是病例甲的密切接触者,2例病例为母女关系,病例乙较病例甲晚6 d发病,具有禽类共同暴露史,属于家庭聚集性病例,2例病例均已死亡。医学观察期间44名密切接触者中1人出现流感样症状,经实验室检测,流感病毒通A、通B均为阴性,其余密接人员皆无异常。结论此次疫情为云南省首起输入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初步判定为共同暴露聚集性疫情,传播途径可能为禽-环境-人或禽-人,不排除人传人可能,整个处置过程为今后类似事件处置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诸暨市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为防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对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可疑暴露场所进行现场调查,采集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可疑暴露场所外环境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结果病例A于2015年1月23日发病,2月4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调查发现A有活禽市场暴露史和家禽接触史,采集病例A发病前常去的活禽交易市场外环境标本10份,其中1份禽类笼具表面擦拭物标本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B为病例A的胞兄,于2月7日发病,2月8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过搀扶病例A、接触其擦拭痰液的餐巾纸等高危暴露行为,也有活禽市场暴露史和家禽暴露史。2例病例病情危重,均死亡。结论此疫情为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聚集性疫情,2例病例感染最可能的来源为活禽市场暴露,但也不能排除病例B与病例A密切接触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和禽类市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呼吸道标本和环境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结果病例A杨某于2014年1月24日发病,1月30日确诊,病情危重,曾在农贸市场从事猪肉售卖,有活禽市场暴露史;病例B为病例A女儿,父女同床睡,生活接触密切,病例B放学后常在父亲卖肉的农贸市场玩耍,亦有活禽市场暴露史,于1月30日发病,症状较轻。结论该起疫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2例既有可能是共同的活禽市场暴露史而感染,也存在父亲传给女儿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安徽省合肥市1例同病房密切接触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相关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1例同病房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呼吸道及血液标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H7N9病毒核酸。结果病例谷某于2016年12月22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无明显禽类接触史;12月18日该病例曾密切接触同病房闫某,后闫某确诊为H7N9禽流感病例且死亡;2人病毒核酸检测均为同种同源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除闫某外,其他与谷某密切接触者均未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症状。结论谷某可能为一起医院内感染疫情的续发病例,人传人的可能性大,但单传染力有限,非持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探讨江西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江西省报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数据和相关标本监测结果 ,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4月~2014年4月江西省共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8例,其中死亡病例1例,男女比例1∶1;发病年龄中位数为72岁;>50岁6例;农民和农贸摊贩共6例;其中5例病例集中在南昌县及其周边的两个区,另外3例分别在宜春市、赣州市和鹰潭市;7例有基础性疾病史,1例有肥胖;8例均有禽类暴露史,其中3例有家禽接触史;119名密切接触者在1周的观察期内均未出现流感样症状;病例可疑暴露环境相关标本中H7N9禽流感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阳性率为10.24%。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在感染与传播模式等认知上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长效的防控策略仍是防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详细了解其发病和诊疗经过,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运用PCR进行H7N9禽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死亡病例为贵州省首例输入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该病例无明确的禽类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仅患者配偶和其子出现流感样症状,但均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结论 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途径不明,暂无人传人的证据,多部门协作对疫情防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福建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为进一步认识与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密切接触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患者、密切接触者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福建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于2013年4月26日确诊,5月10日出院,为重症病例,有基础性疾病史,发病前7d内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37例密切接触者经过7d的医学观察无发热等症状,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证据。结论福建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属于散发病例,未发现人传人现象,感染途径可能是禽到人或禽环境到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3—2014年广东省惠州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分析5例确诊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并对确诊病例可疑暴露环境的相关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进行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5例,首发病例发生在2013年8月10日,末例病例发生在2014年3月26日;男性1例,女性4例,死亡2例(男、女各1例),3例治愈。年龄最小的51岁,最大的75岁;3例为农民,1例为活禽宰杀销售摊贩,1例为家务及待业者;病例来自惠州市博罗县博西片区的4个乡镇,乡镇分布呈散发。所有病例均出现中、高度发热(腋下体温≥38℃)。临床表现均有咽痛、全身酸痛、咳嗽、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肺部病变加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5例病例在发病前10 d内均有活禽接触史,所有病例在饲养和宰杀、贩卖家禽的过程中未采取任何有效防护,均无发热病例接触史。149份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均为阴性。共采集病例可疑暴露市场环境和部分病例家饲养场所的样本共98份,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6份,阳性率为26.53%。结论人感染禽流感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禽类暴露有关,禽类暴露方式有活禽市场暴露及家庭散养禽类,有必要加强活禽交易市场和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和监测,并建议减少或禁止家庭散养禽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广西2005~2009年确诊报告的3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进行临床和流行病学分析,为进一步科学防控人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病例和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采用RT-PCR方法对病例的呼吸道标本进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检测。结果3例病例表现为重症肺炎并呈进行性加重,最后均死亡,发病至首次就诊平均时间为2天,首次住院为3天,确诊时间为7天,死亡时间为8天,其中确诊至死亡时间仅1天。3病例呈高度散发,病例之间无流行病学关联,发病时间均为冬春季,有明确的病死禽暴露史,传播模式为禽—人传播。对病例采取隔离治疗、医护人员加强个人防护、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疫点应急消毒等综合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3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发病与接触病死禽有关,冬春季多见,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早期发现和救治病人是提高病人预后的关键,要加强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及时科学处置疫情,以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确诊的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H7N9禽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的发病情况、感染来源、感染途径及暴露危险因素等进行现场调查,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为期7 d的医学观察,同时开展外环境溯源工作。结果该病例被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患者有禽类及市场暴露史。经调查共有37名密切接触者,其中4人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经采样检测1名密切接触者被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感染的来源可能是接触患者的痰液及气溶胶。通过应急监测流感样病例1 540例、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10例,均再未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采集患者暴露市场禽类档口的19份环境标本进行检测,结果为13份标本H7N9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患者感染的原因为在活禽市场购买及运送活禽。应加强活禽市场管理,加强禽流感宣传力度,降低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沈阳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及外环境病毒污染情况,为防控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6~2017年沈阳市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本地病例的流行病学相关资料;采集外环境样本313份,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结果沈阳市发现的3例本地病例发病前均无外出史,为本地感染。从暴露史来看,病例发病前均有活禽接触史,并且在暴露的313份禽类外环境中检测到H5、H7、H9禽源性流感病毒核酸,其中检出H7流感病毒3份,阳性率为0.96%。3例病例入院前均有发热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患者在确诊前院外治疗时间较长,最后发展为呼吸衰竭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死亡。采集密切接触者咽拭子160份标本,未检出H7N9禽流感。提示该病毒的人传人能力有限。由于防控措施及时有效,疫情未发生进一步扩散。结论暴露于活禽市场或接触活禽、在暴露的禽类外环境中检测到禽源性流感病毒核酸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病例发现过程和调查处理措施。方法按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及《安徽省人感染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调查病例禽类接触史、诊疗过程、密切接触者以及当地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环境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结果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有明确的病死禽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未出现二代病例,部分禽类环境中检出H5N6病毒核酸。结论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为本地感染病例,可能的感染途径为接触病死禽。提高医疗机构诊断敏感性和强化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是及时发现与救治人感染H5N6禽流感疫情的重要手段,活禽交易市场消毒与休市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排列疾病时间、收集病例诊疗经过、确定密切接触者;通过现场勘调查揭示病例暴露情况,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诊断病例。结果确诊的11例病例中,有2例从事家禽宰杀,4例常去农贸市场。初期临床表现主要为流感样症状,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并迅速发展为重症肺炎。呼吸道分泌物样本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208名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结论病例病情进展迅速,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缺少H7N9禽流感人传人的证据;加强对禽类检疫管理,可以消除和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吉安市发生的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名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其相关呼吸道标本,采用RT PCR方法开展H7N9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首例患者于2016年4月1日发病,17日确诊,被感染的途径为活禽市场暴露和与禽类接触;其母亲4月5日发病,17日确诊,被感染的可能途径有2种:(1)禽肉处理;(2)母亲与首例病例的密切接触。经过对患者的积极处置和救治,2名患者已出院,此次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此次疫情所涉及的2例病例确认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病例,首发病例通过禽类暴露而感染,续发病例因共同暴露感染可能性大,但无法完全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江西省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追溯病例的感染来源,并探讨其传播途径。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病例和环境标本进行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例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为母子关系,经积极救治病愈出院。首发病例(病例A)于2016年4月1日发病,8日返回江西泰和县就诊,发病前1周在福建晋江市有活禽接触和活禽市场暴露史,并在可疑暴露市场标本中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A的密切接触者中,除病例B(病例A母亲)于4月5日发病外,其余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出现异常。结论 2例病例系江西省首起输入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病例,其感染途径为共同暴露还是有限的人传人尚无明确证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14年岳阳市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外环境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与描述性流行病学相结合方法,收集与分析2例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相关资料;采集病人咽拭子2份、密切接触者咽拭子6份、针对病人周边外环境样本118份、扩大监测外环境样本283份。采用Real time RT-PCR检测样本中的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2例患者均为城镇女性,年龄60岁左右,有基础病史,病人发病前均有禽类接触史或污染的外环境暴露史,发病后经多家医院转诊治疗无效均死亡。病人咽拭子均为阳性、密切接触者咽拭子均为阴性,针对病人周边外环境样本阳性率为12.7%,扩大监测外环境样本阳性率为4.95%。结论外环境中的禽流感病毒可能是病例的传染来源。应定期开展岳阳市禽类市场及相关场所外环境H7N9禽流感病毒污染状况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