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有偿献血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状况和丙肝纤维化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王营村有有偿献血史的单纯HCV感染者149例和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CV/HIV)混合感染者106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现场调查,采集血样进行HCV、HIV抗体、CD4、CD8T细胞检测,B超检查肝脏纤维化;采用COX回归分析比较HC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255例患者中,肝脏纤维化发生率为25.88%(66/255),不同性别、是否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D4T和CD8T细胞计数、病毒感染类型的肝脏纤维化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肝脏纤维化为结局,HCV混合感染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比单纯HCV感染者早5.74年进入肝脏纤维化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1,P<0.01)。HCV/HIV混合感染是影响肝脏纤维化的风险因子(χ2=10.453,P<0.01)。结论与单纯HCV感染者比较,HCV/HIV混合感染能够增加肝脏纤维化发生危险性并加快其病程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HCV RNA水平与肝功能主要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35名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HCV RNA水平,按HCV RNA检测结果 <500 IU/mL、500~10~7IU/mL和>10~7IU/mL分别划分为阴性组、低中病毒水平组、高病毒水平组。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这8项肝功能指标。结果 HCV RNA阳性率为71.06%(167/235),不同HCV病毒水平组之间的年龄和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项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率在7.23%~48.51%,其中不同HCV病毒水平组间的ALT、AST、GGT指标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LT和AST异常率随病毒水平逐渐升高,GGT异常率在有病毒感染组明显高于阴性组。不同HCV病毒水平组间,ALT、AST、GGT、ALB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 RNA水平与ALT、AST、GGT水平正相关(r=0.505、0.407、0.284,P<0.05)。结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进行HCV RNA和肝功能的检测,有助于准确诊断丙型肝炎的感染、监测病毒活动以及评估肝脏的损害,对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合并感染丙肝、乙肝及肝功能情况。方法收集河南省某艾滋病村HIV/AIDS患者3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Ab),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 356例HIV/AIDS患者中,合并有丙肝感染335例,感染率为94.10%,其中仅合并丙肝双重感染318例,双重感染率为89.33%;合并乙肝和丙肝三重感染17例,三重感染率为4.78%。是否合并肝炎的HIV/AIDS患者肝功能指标间,未合并乙肝和丙肝、合并丙肝双重感染、合并乙肝和丙肝三重感染HIV/AIDS患者肝功能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总蛋白(TP)指标外,其他各指标值/异常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其中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蛋白(TP)指标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LT、AST、GGT、TP指标异常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河南省某艾滋病村HIV/AIDS患者合并丙肝感染率偏高,男性肝功能损伤程度高于女性,应开展针对性治疗,促进HIV/AIDS患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渝东北片区HIV-1感染者中梅毒螺旋体(TP)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为HIV的防控和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3年渝东北片区HIV-1感染者血清样本1 087例,进行TP抗体和HCV抗体检测.结果 1 087例HIV-1感染者中,TP感染率为15.64%(170/1 087),HCV感染率为6.26%(68/1 087),TP/HCV混合感染率为1.29%(14/1087).在HIV-1感染者中,TP感染率高于HCV感染率(P<0.05),TP、HCV感染率男性均高于女性.结论 感染HIV时往往合并梅毒、丙肝感染,治疗HIV感染者的同时,要充分考虑HIV感染丙肝、梅毒对机体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HIV感染者做相关的血液学检测,分析HIV感染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现状及其预后,为揭示HIV、HBV、HCV混合感染的规律,为预防、治疗及判断HIV混合感染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检验标准,对我市120例HIV感染者进行CD4 、CD8 T淋巴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HBV五项、抗HCV检测,检测结果做相关性和差异性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HIV感染者中,合并HBV、HCV感染者71例,占所有HIV感染者的59.17%,其中合并HBV感染者50例,占HIV感染者的41.67%,合并HCV感染者39例,占HIV感染者32.5%.HIV/HBV、HIV/HCV、HIV/HBV/HCV 3种合并感染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HIV单一感染者(P均<0.05),HIV/HCV、HIV/HBV/HCV混合感染者的ALT、AST异常比例明显高于HIV单一感染(P均<0.05).结论:HIV感染者合并HBV、HCV感染现状严重.HIV合并感染肝炎病毒后,可以加速肝脏和免疫系统的损害,导致HIV感染者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加快HIV感染者疾病的进程,降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应引起更多的重视,尽早采取措施,提高HIV感染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HIV感染者中乙型、丙型肝炎及梅毒混合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梅毒螺旋体(TP)混合感染的特点.[方法]对44份HIV-1抗体阳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抗-HCV)及HBV表面抗原(HBsAg);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血清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认梅毒螺旋体抗体.分析HIV与HBV、HCV、TP混合感染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途径、国籍、职业的分布.[结果]HIV/HCV混合感染率为36.36%(16/44),其中经静脉吸毒途径混合感染率为91.6%(¨/12);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为13.33%(4/30),两种感染途径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x2=19.6233,P=0.005).HIV/HBV混合感染率为15.91%(7/44);HIV/TP混合感染率为2.27%(1/44);HIV/HBV/HCV三重感染率为4.55%(2/44).35岁以下年龄组与35岁以上年龄组HIV/HCV的混合感染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0.3427,P=0.001),但HIV/HBV的混合感染,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x2=0.0929,P>0.05).[结论]静脉吸毒是HIV/HCV混合感染的主要途径,青壮年是HIV/HCV混合感染的主要人群.HIV/HBV混合感染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人群普遍存在保护性抗体或免疫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IV感染对HIV/HCV共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及免疫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28例HIV/HCV共感染者及12例HCV单独感染者。外周血生化检测及超声Fibro-Scan评估肝脏功能及纤维化程度,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外周血HCV病毒载量,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Treg/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 HIV/HCV共感染组AL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别为(76.16±81.248)U/L、(24.507 1±8.194)g/L,明显高于HCV单独感染组[(27.475 0±13.985) U/L、(16.966 7±7.189)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0.009。HIV/HCV共感染组患者肝脏纤维化指标E值为5.950 0~5.825 0 Kpa,与 HCV单独感染患者(5.150 0~1.050 0 Kpa)相比有升高趋势,P=0.077。HIV/HCV共感染者、HCV单独感染者HCV载量及病毒清除率分别为(6.476 8~5.343 4)lg copy/ml及32.14%、(1.699 0~2.681 5)lg copy/ml及75.00%,HIV/HCV共感染组HCV载量明显高于HCV单独感染组,HCV清除率低于HCV单独感染组,P值分别为0.012及0.032。HIV/HCV 共感染组Treg/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为(7.460 0%~2.287 5%),高于HCV单独感染组(5.965 0%~2.105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并且Treg/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HCV载量具有明显相关性(ρ=0.350,P=0.027),而HCV载量与肝脏纤维化程度E值存在相关性(ρ=0.487,P=0.001)。结论 HIV/HCV共感染加速丙型肝炎病情进展,而Treg细胞与丙型肝炎病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宁波市TP感染者混合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防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2018年本院2 398例抗TP阳性患者一般资料及其HBs Ag、抗HIV及抗HCV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户籍、年份进行分组,对混合感染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271例存在混合感染(11.30%),其中TP/HBV混合感染219例(9.13%)、TP/HIV混合感染21例(0.88%)、TP/HCV混合感染15例(0.62%),TP/HBV/HCV/混合感染16例(0.67%);男性TP/HBV、TP/HIV、TP/HBV/HCV混合感染率均高于女性(P 0.05);宁波籍TP/HBV混合感染率高于非宁波籍,TP/HIV混合感染率低于非宁波籍(P 0.05);21岁~40岁TP/HIV混合感染率较高,41岁~60岁TP/HBV混合感染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6年-2018年混合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宁波市梅毒感染者中有11.3%存在混合感染,男性多于女性,以TP/HBV类型为主,41岁~60岁年龄段居多,2016年以来TP患者混合HIV、HCV、HBV感染情况未出现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25和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丙型肝炎病毒(HCV)单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单纯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V感染组(n=21)、HIV感染组(n=14)、HCV/HIV感染组(n=28)及正常对照组(n=30),T淋巴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血清IP-10含量。结果血清IP-10水平在HCV感染组、HIV感染组和HCV/HIV合并感染组都明显升高,HIV感染组及HCV/HIV合并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D25表达显著降低(P〈0.01);HCV感染组CD4+T细胞表面CD25表达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HCV/HIV合并感染与CD4+T细胞CD25表达及血清IP-10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HIV感染者混合感染HBV、HCV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常德市近13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及其预后,为揭示HIV、HBV、HCV混合感染规律,为HIV的预防、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对常德市120例HIV感染者进行CD4 、CD8 T淋巴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HBV五项、抗HCV检测,对检测结果做系统的比较和分析。结果120例HIV感染者中,以青壮年为主要人群,以性传播为主要感染方式;混合HCV、HBV感染者有71例,占所有HIV感染者的59.17%。混合感染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5),血液传播和静脉吸毒为主要的感染方式,且HIV/HCV,HIV/HBV/HCV混合感染的ALT、AST异常比例明显高于HIV单独感染(P<0.05),HIV/HBV、HIV/HCV、HIV/HBV/HCV三种感染模式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HIV单一感染(P<0.05)。结论HIV感染者混合感染HBV、HCV现状日趋严重,特别在经血液传播、静脉吸毒传播的男性HIV感染人群中更加明显。HIV与多种肝炎病毒合并感染可能加速肝脏和免疫系统的损害,导致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HIV感染的进程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人群中HIV/HCV感染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并分析对照组、HIV感染组、HCV感染组、共感染组人群的肝功能相关指标,10个月后对10例共感染者进行随访复查。结果HCV阳性组与共感染组ALT检测值分别为(98.77±50.08)IU/L、(109.72±63.20)IU/L,高于对照组的(29.73±11.35)IU/L及HIV阳性组(28.55±12.31)IU/L(P〈0.01)。10例共感染者ALT、AST随访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共感染者及HCV单独感染者肝损伤导致ALT、AST指标异常,HIV对HCV感染肝损伤未产生明显加重作用。HIV/HCV共感染者的肝损伤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云南省昆明地区HIV感染者、HCV感染者和HIV/HCV共感染者的免疫、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以及与HCV病毒载量(HCV-RNA)之间的关系,为HIV/HCV共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8年入院确诊的HIV感染者、HCV感染者、HIV/HCV共感染者以及有精神疾病患者(对照)的血清样本,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等生化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进行计数,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CV-RNA。结果 共收集HIV感染者、HCV感染者和HIV/HCV共感染者310例,其中HCV感染组27例,HIV感染组51例,HIV/HCV共感染组128例。HIV感染组(211.17±169.25)和HIV/HCV共感染组(228.76±154.25)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HCV感染组(444.50±280.68)(F=18.02,P<0.01),而它们之间的CD8+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男性静脉吸毒人群HIV、HBV、HCV、梅毒的感染状况及肝、肾功能的损害情况,为此类人群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对东海县一家男性强制戒毒所214名静脉吸毒人群血清中抗-HIV、HBsAg、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及ALT、AST、ALP、γ-GT、TP、ALB、Urea、Cr、UA九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同期与287名无吸毒史的健康体检的男性对照组比较。结果:214名男性静脉吸毒人群中抗-HIV、HBsAg、抗-HCV、抗-TP阳性率分别为0%、9.35%、85.05%、7.94%。与对照组比较,抗-HCV、抗-T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总合并感染率13.55%明显高于对照组0.35%(P0.005),其中HBV/HCV、HCV/梅毒、HBV/HCV/梅毒的合并感染率分别为7.01%、5.61%、0.93%;男性静脉吸毒人群ALT、AST、ALP、γ-GT、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TP、ALB、Ur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2,P0.001)。在各感染组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中,以HCV组对肝功指标水平影响大。结论:被调查的男性静脉吸毒人群HCV、梅毒和合并感染的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静脉吸毒导致肝、肾功能损害,静脉吸毒人群感染HCV加重对肝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职业接触砷工人肝功酶谱及肝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486名职业接触砷工人的尿砷、肝功酶谱及肝功等指标的测定,探讨砷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以及各种指标的敏感性。方法 根据尿砷的测定值将486名砷作业工人分为二组,第一组3 3 8名,尿砷小于0 . 1mg/L ,均值为(0 . 0 6±0 . 0 5 )mg/L ;第二组14 8名,尿砷大于0 . 1mg/L ,均值为(0 . 17±0 . 0 6)mg/L ;选取无肝脏毒物接触史的工人10 0名为对照组,尿砷的测得值为(0 . 0 2±0 .0 3 )mg/L。测定各组工人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结果 砷作业工人无论第一组还是第二组尿砷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一组血清ALT、AST、GGT和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仍属正常参考值范围;第二组血清ALT、AST、GGT和ALP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ALT、AST和GGT活性明显高于第一组,ALT、AST活性高于正常参考值,其他肝功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比较不同工龄砷作业工人肝功酶谱的变化,工龄10~15年的工人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工龄≥15年时,血清ALT、AST、GGT、ALP的活性都高于对照组,其中ALT和AST活性高于正常参考值。结论 职业接触砷的工人尿砷显著高于对照组,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李方桥  刘劼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563-1565
目的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献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献血人群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月-2008年6月四川省阿坝州共有4496名献血者,采用ELISA检测献血者的HBsAg、抗-HCV、抗-HIV以及抗-TP,梅毒螺旋体的检测还增加RPR检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人群HBsAg、抗-HCV、抗-TP、抗-HIV阳性率以确定HBV、HCV、TP、HIV在少数民族地区献血人群中的感染率以及各人群分布。数据库建立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4.0,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结果所有献血人员中没有检测到HIV感染,HBV、HCV、TP的感染率分别为16.2‰、2.9‰、11.1‰。男性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χ2=10.238,P=0.001),HCV、TP的感染率不存在男女性别差异(χ2=1.999,P=0.157;χ2=0.291,P=0.590)。~35岁组TP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χ2=19.770,P=0.000),HBV、HCV的感染率不存在年龄差异(χ2=0.967,P=0.809;χ2=1.983,P=0.576)。汉族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民族(χ2=17.973,P=0.000),藏族HCV和TP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民族(χ2=6.505,P=0.039;χ2=19.258,P=0.000)。HBV感染率与文化程度密切相关,文化程度越高,HBV感染率越高(χ2=12.160,P=0.002),但HCV、TP感染率在各文化程度人群中没有统计学差异(χ2=3.179,P=0.204;χ2=5.521,P=0.063)。结论少数民族地区献血人员HBV、HCV、TP、HIV的感染率与其他地区不同,并存在民族间的差异,因此,这些地区的采供血机构除加强HBV、HCV、HIV等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外,应着重加强梅毒螺旋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儿童支原体肺炎转氨酶升高的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25例为支原体肺炎组,再选择年龄相近的非支原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5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五项生化指标和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生化指标升高者治疗10天后复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组ALT升高(t=6.068)、ALT升高(χ^2=36.099)、AST升高(t=5.391)、AST升高(χ^2=21.746)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0天后支原体肺炎组ALT和AST分别为(39.21±8.84)IU/L和(32.53±6.95)IU/L,各有7例(5.60%)和4例(3.20%)患儿未恢复正常,两组未见出现肝衰竭、急性肝炎和黄疸性肝炎。结论大部分支原体肺炎患儿可出现转氨酶升高,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的变化对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97例肝病患者的ALT、AST、ALP、GGT各指标,并与103例无肝病患者相比较。结果197例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项酶活性均高于非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各种酶显著增高,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最为显著,最高者迭2817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次之,与非肝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以γ-谷氨酰转移酶(GGT)增高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碱性磷酸酶(ALP)、GGT增高极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AST升高不明显;而肝病患者的GGT均有明显升高,特异性差。结论肝病患者定期进行肝脏酶谱的检测和结果分析对肝病的诊疗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黔南民族地区HIV感染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HCV)、梅毒(TP)状况及其特点,为HIV/AIDS的防控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0月1 742例HIV确证阳性血清及621例普通体检人群HIV阴性血清标本,进行HCV及TP标志物检测。结果 HIV感染者HCV、TP及HCV+T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HCV和TP的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主要以农民、无业人员为主,不同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多集中在20岁~50岁,主要以已婚为主。不同民族T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HIV时往往重叠丙型肝炎和梅毒的二重或多重感染,HIV/HCV混合感染明显低于HIV/TP混合感染。提示临床治疗HIV的同时,应注意丙型肝炎、梅毒多重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CHB)和梅毒螺旋体(TP)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3份HIV及合并HBV、TP感染患者血清和全血,进行T淋巴细胞、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测,分析组间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别。结果 HIV+TP组、HIV+HBV组单核细胞(Mono)数均显著低于HIV组(P0.05);HIV+HBV+TP组淋巴细胞(LYM)数显著低于HIV+HBV组(P0.05);HIV+HBV+TP组CD_3细胞数和CD_8细胞数均显著高于HIV+HBV组(P0.05);HIV+HBV+TP组CD_4/CD_8比值显著低于HIV组和HIV+HBV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ALT、AS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HBV+TP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随合并感染状态显著改变,联合测定HIV+HBV+T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变化有助于评价合并感染患者感染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感染状态及合并感染丙肝病毒(HC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对其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1 377例乙肝患者,按其HCV和HIV感染状态,分为单纯乙肝感染组;乙肝合并HCV感染组,乙肝合并HIV感染组,乙肝合并HCV和HIV感染组,比较不同时期患者乙肝病毒核酸载量和HBe Ag表达状况。结果单纯乙肝感染组患者HBe Ag阳性率为58.38%,高于乙肝合并HIV感染组(14.29%)和乙肝合并HCV和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乙肝感染组患者HBV-DNA≥1 000 IU/ml百分率为78.65%,高于乙肝合并HIV感染组(14.29%)和乙肝合并HCV和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接受规范化抗HIV病毒治疗的合并感染HIV的乙肝患者其HBe Ag阳性率和HBV-DNA检测≥1 000 IU/ml百分率低于单纯乙肝感染者,合并感染HIV的乙肝患者应尽早接受规范化抗HIV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