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有下列可供选用的措施:一、镇静、安眠和安定药物本类药物通过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可对功能性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器质性的心律失常也可起辅助治疗的作用。二、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种类很多,按其主要作用机理可分为下列12类。(一)局部麻醉药类以利多卡因为最常用,偶亦用普鲁卡因。它们虽都是局部麻  相似文献   

2.
<正> 抗心律失常药物按药物的电生理效应大致可分如下几类。第1类药物一、A 组(一)奎尼丁适应症:1.转复和预防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2.转复和预防室上性心动过速。3.治疗频发室上性和室性过早搏动。4.慢性心房颤动电复律时,做  相似文献   

3.
1 引言近30年来,不断有个例报告和系列研究表明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程度不同地使一些病人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因此在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时,权衡其抗心律失常和导致、加重心律失常这两个相反的作用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第Ⅴ类药物一、异搏定(Verapamil,Isoptine,1962年)(一)药理作用阻滞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律性,延长房室结传导(A-H间期延长),使单向阻滞转为双向阻滞而阻断折返激动,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抑制心肌收缩力.(二)适应证室上性异位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减慢心室率(如心房扑动或颤动);窦性心动过速;偶用于室性心律失常。(三)禁忌证心力衰竭、不稳定的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源性休克、其他低血压  相似文献   

5.
第Ⅱ类药物一、利多卡因(Lidocaine,Xylocaine,Ligno-caine1943年合成,1963年用于心律失常)(一)药理作用①抑制心脏自律性,以心室肌为主,对心房和窦房结的作用甚轻;②抑制心室的应激性,提高其致颤阈;③缩短受损的希-浦系统的传导,改善单向传导阻滞而使折返激动中止;④治疗剂量不抑制心脏功能。(二)适应证①转复和预防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洋地黄中毒、锑剂中毒、外  相似文献   

6.
本文内容比较丰富,全文将分四期(1981年11、12月和1982年1、2月)刊出,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7.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必须掌握的总则1、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一定毒副反应,长期使用时必须衡量利弊,要严格掌握使用指征.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功能障碍的心律失常患者尽量不用或少用。静脉给药更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一般仅限用于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律失常引起血液动力学严重障碍者。  相似文献   

8.
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但可粗分为抗快速性和抗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一、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很多作者根据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作用,又仔细分类,但目前尚无统一意见,大多  相似文献   

9.
近十余年来,随着心肌电生理研究的进展,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逐渐得到阐明,这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十分有益。新近,已有很多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相继问世,有的已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有的仍在进一步研究。木文主要就作用较为肯定的一些新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在医院病历管理系统随机 查阅2007年4月~2008年4月间心律失常患者住院病例355份(入选300份),对临床药物利用、联合用药情况及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在用药物品种上,I类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常用的代表药物为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美西律、普罗帕酮、氟卡尼、普萘洛尔、索他洛尔、胺碘酮、溴苄胺、维拉帕米,严格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择药物,部位联合用药.结论 该院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与国际用药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1.
<正> 2.4 第Ⅵ类钙拮抗剂。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是异搏停。其抗心律失常机理主要是抑制钙通道,使慢反应细胞4相除极减慢而降低自律性,同时抑制0相上升速率而减慢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作用部位主要为窦房结和房室结,故主要用于治疗室上性早搏,尤其对控制阵发性室上速最为有效。除对特发  相似文献   

12.
钙拮抗剂Ca2 在细胞的兴奋-收缩和兴奋-分泌耦联中起重要作用,CCB是一类对Ca2 经细胞膜上的慢通道进入细胞内具有选择性阻滞作用的药物。自20世纪60~70年代CCB进入临床应用以来,目前已有40多个品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是常用的抗高血压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3.
<正>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四类已得到公认,即第Ⅰ类—主要抑制快速钠通道、具有膜麻醉作用的药物,以奎尼丁为代表;第Ⅱ类—β受体阻滞剂(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以心得安为代表;第Ⅲ类—延长动作电位复极化药物,以乙胺碘呋酮为代表;第Ⅳ类—钙离子拮抗剂,以异搏定为代表。随后Harrison根据药物的心肌细胞和临床电生理作用并结合临床实际,将第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又分为a、b、c三个亚类;其中以Ic类药物属最新的一类。所有第Ⅰ类药物都抑制钠离子通道,稳定心肌细胞膜。Ic类药物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临床心和心律失常的多发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及思维程序进行阐述,提出了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药物选择;特别提出了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病人原因;医师方面的原因;联合用药问题和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普罗帕酮(Propafenone)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以往认为其副反应较少,但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发现其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一样。也可加重或引起心律失常。现综合1989年以来有关杂志关于普罗帕酮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报道(包括我们临床遇到的2例)1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按照现有的分类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细胞膜稳定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物等四类。但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的深入研究,发现除上述经典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有一些药物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称之为“非抗心律失常药物”。且这些药物副作用小,已被临床应用。本文将就其应用范围、作用机理及用法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临床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首选方案多是单剂治疗.但是,由于单剂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联合用药也很快地较广泛地用于临床.迄今为止,虽然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的经验有限,但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2001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共同制订了心律失常的临床对策 ,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 993年第 1期 ,至今历时 8年。在此期间 ,心律失常治疗取得明显进展。不少新药面世 ,并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重新评价了原有药物。结果表明 ,有无器质性疾病、心脏的性质和心功能状态等 ,都能影响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迅速发展 ,室上性和一些室性心律失常可被射频消融治愈。近年来 ,国内有关的专业学会制订了起搏治疗、消融治疗等指南或建议 ,至今仍有指导作用。为了更好地反映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现代…  相似文献   

19.
血栓形成是多种疾 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因和井发症。抗血小板药物是最为重要的血栓防治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将抗血小板药物分为五类。本文详细论述了血小板的形成过程,重点介绍四种代表性抗血小板药物的药理、作用机理、临床试验结果、适应证、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计量与剂型和同类产品的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20.
抗心律失常药物促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分析丹阳市人民医院陶宗华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临床上经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对症治疗后,90%以上的病人心律均恢复正常,近2年来遇到6例病人,男5例,女1例,年龄36~79岁,平均53岁。均有不同程度心律失常,入院后在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