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横)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37~42w,在产程进展的活跃期被证实为持续性枕后(横)位临产产妇1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对照组96例。两组均行催产处理,其中观察组加用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胎背为脊前方位的矫正方法;对照组仅进行卧位指导,即让产妇朝向胎背的对侧方向侧卧,比较两组生产结果。结果观察组有70例经阴道分娩,占83.3%;对照组仅24例经阴道分娩,占25.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横)位可降低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妊娠37-42周,先兆临产经B超检查证实为枕后位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对照组96例.两组均行催产处理,其中观察组加用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胎背为脊前方位的矫正方法 ;对照组仅进行卧位指导,即让产妇朝向胎背的对侧方向侧卧,比较两组生产结果.结果 观察组有70例经阴道分娩.占83.3%;对照组仅24例经阴道分娩,占25.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 <'2>z=30.55.P<0.01).结论 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枕后位可降低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手转胎头纠正枕位异常的效果.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枕位异常者68例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横)后位,施行了经阴道徒手旋转胎方位配合屈大腿法矫正枕(横)后位,并设68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68例,阴道分娩60例,占88.2%;剖宫产8例,占11.8%.对照组68例,阴道分娩18例,占26.5%;剖宫产50例,占73.5%.结论 徒手旋转枕后位可有效纠正异常胎位,变难产为顺产,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产程进入活跃期后期行徒手矫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37~41周,临产宫口开3cm后经阴道检查证实为枕后位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2组均保证有效宫缩,其中观察组加用经阴道徒手旋转儿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的矫正手法,比较2组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有42例经阴道分娩,占84%,且无胎儿头皮损伤及颅内出血,无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软产道损伤等并发症;对照组仅11例经阴道分娩,占2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产程活跃后期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术纠正枕后位可降低剖宫产率。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无不良反应,容易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求珍亚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2):140-141
目的观察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减少产程中头位难产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活跃期胎头位置异常、足月妊娠的健康产妇随机等分为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观察组)和常规体位组(对照组)各100例,比较两组产程分娩结局、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富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徒手矫正加对侧卧位可有效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为枕前位,减少头位难产,提高阴道分娩质量,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徒手旋转胎头在持续枕后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2007年我院住院分娩进入活跃期的持续性枕后位4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观察组给予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对照组不予干涉。结果:观察组阴道自然分娩211例,占87.9%;对照组阴道自然分娩22例,占9.2%,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持续性枕后位是头位难产的首要病因,手术产率很高,且对母儿危害性大,在产程活跃期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法可明显降低手术产率,减少围生儿并发症,且操作简单,熟练掌握其手术指征,适宜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方法:对产程进入活跃期的枕后位及枕横位35例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结果:经阴道徒手旋转成功并以枕前位自然分娩28例,成功率80%。结论: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和持续性枕横位,可减少头位难产,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廖冬菊  王利华 《中外医疗》2010,29(32):18-18,20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100例胎头位置异常经徒手旋转成功经阴道分娩78例,成功率78%。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出血、产后病率、总产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纠正头位难产的措施,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持续性枕后位占难产中的首位,降低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本文对我院分娩进入活跃期50例持续枕后位产妇,经加强产力,改变母体体位等处理,胎方位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者,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儿头,必要时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位联合手法。结果表明,可矫正枕后位为枕前位,旋转后的胎头在加强产力的情况下迅速俯屈、固定,从而降低难产发生,成功率达84%。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病例 选择我院1998年3月~1999年3月分娩中产程进入活跃期后仍阻滞在骨盆不同平面50例为对象,全部为初产妇,50例均经加强产力,改变体位,安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徒手纠正持续性枕后位新方法 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孕37~42周,在产程中证实为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232例,按病例对照方法 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生产结果.结果观察组有102例经阴道分娩,占87.18%,对照组有79例经阴道分娩,占68.70%.结论 采取新方法 徒手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可提高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产程中实施徒手旋转胎头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临床诊断为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研究组产妇于宫口开大6~8 cm时行徒手旋转胎头;对照组产妇未采取任何措施.结果两组产妇胎位矫正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构成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产妇第1产程、第2产程时间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产程中采用徒手旋转胎头矫正持续性枕后位是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晓莉 《当代医学》2010,16(13):90-91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产程进入活跃期的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初产妇210例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结果经阴道徒手旋转成功并以枕前位自然分娩182例,成功率86.6%。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时机和技巧掌握得当,可减少头位难产的发生,提高阴道分娩质量及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变孕妇体位矫正枕后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潜伏期或活跃期经查体结合B超检查证实为枕后位的产妇120例。选择60例为实验组,产程中指导产妇体位待产,利用胎背重力向下的作用使胎背转至产妇腹壁侧,从而带动胎头转至枕前位而娩出,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胎儿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者,实验组42例(占70%),对照组15例(占25%),实验组在矫正胎方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经阴道分娩者实验组48例(占80%),对照组24例(占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在产程中应用改变体位是将枕后位转至枕前位的有效方法,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对持续性枕后位产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华瑞医院分娩的产妇,有适应症无禁总症而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46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为镇痛组,条件相似未行镇痛的63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头盆评分、活跃期时间、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程中处理方式、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各组中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例数。结果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阴道手术助产、新生儿窒息率两组间无差别。镇痛组第二产程延长、阴道顺产率高于对照组,活跃期更快、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高。结论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镇痛分娩可提高持续性枕后位徒手旋转胎头的成功率,提高顺产率,不增加阴道手术助产和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5.
付长华  于海珍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479-2479
目的:观察分娩活跃期徒手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30例,经加强产力、改变母体体位等处理,胎方位仍为持续性枕后位,施行经阴道徒手旋儿头手法。结果:22例成功自娩,转位成功率为73.33%,其余8例转位失败者行剖宫产结束分娩,转位失败率为26.67%。新生儿体重≤3500g者,手法转位成功高达84.50%;新生儿体重〉3500g者,手法转位成功率为44.3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手法复位可矫治持续性枕后位,改善胎头俯屈,降低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分娩期综合性干预预防持续性枕后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茹 《海南医学》2007,18(9):80-81
目的 研究产程不同时期干预预防持续性枕后位以改善分娩结局.方法 96例枕后位产妇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研究组产妇产程不同时期施行干预措施,包括人工破膜、纠正异常胎轴、产妇采取与胎背同侧的高坡侧俯卧位、徒手扩张宫颈及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研究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较对照组短,研究组活跃期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及宫口扩张平均速度均快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干预措施安全、有效、易行.  相似文献   

17.
焦薇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1,24(6):539-539,541
目的 探讨产程中活跃期改变产妇体位以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活跃期早期确诊为枕后位的初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在活跃期被指导取侧俯卧位,利用胎儿重力、羊水浮力、子宫收缩力的合力作用,使胎头下降时逐渐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娩出,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研究组12例(48%)转至枕前位经阴道娩出,剖宫产13例(52%);对照组经阴道娩出仅3例(12%),剖宫产22例(88%);剖宫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程中活跃期早期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矫正胎头枕后位为降低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持续性枕横位(DTA)是头先露分娩中较常见的头位异常,因其常不能按正常分娩机转完成俯屈、内旋转而影响胎头下降,常引起难产,使得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增加。我院自1994年4月起选择一些进入活跃期并引起产程阻滞的DTA病例,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并经产妇腹部推动胎背的联合手法加以纠正,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处理组: 1994年 4月~ 1995年 3月住院产妇分娩总数 1079例,其中 DTA为 123例,发生率 11.4%;对照组:1993年 4月~1994年 3月住院产妇分娩总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徒手旋转矫止持续性枕后位(POP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POPP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采用徒手旋转POPP使之转成枕前位并静滴催产素加强宫缩;对照组58例只采用加强宫缩、改变体位等一般处理。结果:观察组经阴分娩52例,占83.87%;剖宫产5例,占16.13%。对照组经阴分娩17例,占29.3l%;剖宫产41例,占0.6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徒手旋转矫正POPP可降低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持续性枕横(后)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2 000例产妇的分娩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40例持续性枕横(后)位产妇,应用改变体位和徒手旋转等方法对其进行干预,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未经干预的40例持续性枕横(后)位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持续性枕横(后)位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阴道分娩率,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