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蒜辣素——气味很强的物质大蒜中蒜氨酸(Alliin)稳定,且无气味,实际上也不起作用。但是,它一旦与大蒜中的蒜氨酸酶接触,就极其迅速地转化为气味很强、但极不稳定的大蒜辣素(Allicin)。因为植物中的蒜氨酸酶通常与蒜氨酸分开,只有组织受到破坏时,它才使底物转化。几种蒜氨酸的同系物性质完全相同。尤其在高温时,大蒜辣素及其同系物自动转化为一系列第二产物,通过水蒸汽蒸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大蒜辣素前体包芯片,使其口服后在短时间内促发酶促反应,生成大蒜辣素。方法:以蒜氨酸和蒜酶双层片为片芯,控酸颗粒为外层压制得到包芯片。并以人工胃液为介质小杯法考察包芯片大蒜辣素产率。结果:大蒜辣素前体包芯片在人工胃液中10 min内大蒜辣素产率>70%。结论:以蒜氨酸、蒜酶及控酸盐组合制备包芯片能够有效避免蒜酶在胃酸条件下失活,达到在体内获得较高产率大蒜辣素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和分析大蒜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利用1,1-二苯基苦基苯肼法(DPPH·)测定大蒜灭酶体系和蒜酶激活体系抗氧化活性成分,利用大蒜氨基酸展开系统(正丁醇-冰乙酸-水)、大蒜辣素展开系统(甲苯-乙酸乙酯)和大蒜多糖展开系统(冰乙酸-氯仿-水)对大蒜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大蒜灭酶体系中氨基酸、大蒜多糖和蒜酶激活体系中的大蒜含硫化合物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0.058,0.170和0.068mg·mL-1。大蒜灭酶体系中的蒜氨酸和蒜酶激活体系中的大蒜辣素有抗氧化活性,其他抗氧化活性成分有待进一步确定。结论大蒜中氨基酸和含硫化合物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蒜氨酸是大蒜的功效成分大蒜辣素的前体。大蒜辣素极不稳定,无法直接制成制剂应用于临床,故从鲜蒜中分别提取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蒜氨酸和蒜酶,制成蒜氨酸/蒜酶复合制剂的方法是目前大蒜高效制剂开发的主要思路。为配合蒜氨酸的质量研究,综述了近年来蒜氨酸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包括紫外法、薄层色谱扫描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生物传感器法、液相色谱法,并讨论了各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选蒜氨酸微丸-蒜酶肠溶双层片的制备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蒜氨酸的累积释放率为评价指标,以崩解剂种类和用量、肠溶衣用量及微晶纤维素(MCC)与蒜氨酸的质量比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蒜氨酸微丸的制备工艺;以大蒜辣素产率为评价指标,以蒜酶层中MCC的用量、包衣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蒜...  相似文献   

6.
蒜辣素(allicin)及其前体蒜氨酸(alliin)已被认为是大蒜及其制品评价的标志成分。我们根据文献(1)和(3)改进了蒜辣素的合成和纯化方法,并用反相HPLC硅胶吸附物作为内标进行蒜辣素的含量测定。另外我们还建立了两种洗脱系统以缩短分析时间而获得相同的分析数据。蒜辣素的保留时间原为6.7min,而现在的保留时间分别减少到3.5和3.9min。为了建立蒜氨酸的内标,我们改进了氨基酸的合成方法,异构体反复重结晶进行分离,用HPLC进行蒜氨酸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大蒜提取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蒜 (alliumsativum)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蒜的鳞茎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每10 0g大蒜中含有维生素B 0 .2 4g ,蛋白质 4.4g[1 ] 。大蒜具有特殊的香辛气味 ,能促进消化 ,增强食欲 ,更重要的是大蒜具有显著的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 ,医学研究表明 ,大蒜中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具有消炎、排毒、降低胆固醇、防治脑血栓及冠心病等多种功能。1 大蒜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与功能1.1 含硫化合物 ①蒜氨酸 (alliin)和环蒜氨酸 (cyoloalliin) ,具有抗菌、抗肝毒性和抗衰老等功效 ,Augsti等还报道 ,它们具有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活性 ,无稳定气味 ,适宜临床应用[1 ] 。②大蒜挥发油 (又称大蒜精油 )约 0 .2 % ,由 2 0余种硫醚化合物组成 ,大蒜辣素 (allicin) :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具有强烈的抗菌活性 ,但化学性质不稳定。大蒜新素 (allitricli)占大蒜油的约40 % ,性质稳定 ,已能合成。甲基烯丙基化三硫 (MATS)占大蒜油的 4%~ 10 %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阿霍烯 (ajoene)是...  相似文献   

8.
对大蒜鳞茎水液与粉末组织均浆研究表明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蒜辣素Allicin),甲基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和烯丙基甲基硫代亚磺酸酯在体外具有抗菌和抗真菌活性,而大蒜中所含的极性化合物,其中包括蒜氨酸(Alliin)则不具备这类活性。但是,E/z-大蒜烯(ajorme)的水溶性转化产物呈现抗念珠菌活性。实验表明,大蒜具有的抗菌和抗真菌作用比洋葱要强。大蒜和Allium ampcsoprasumL.的鳞茎组织均浆显示出同样的抗菌活性。研究中检测了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  相似文献   

9.
<正>大蒜素是新鲜大蒜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总称,其中主要成分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DS)。大蒜除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还有抗真菌[1]、抗细菌、降血脂[2]、降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3]等作用。近年来,大蒜的抗肿瘤  相似文献   

10.
大蒜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林青  乔竟原 《首都医药》2004,11(6):38-39
大蒜素,化学名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是由大蒜经水蒸汽蒸馏而得到的一种挥发油,现已人工合成。近年来,大蒜素各种制剂相继在临床应用,现就其化学结构、制剂、药理和临床应用简述如下。1.大蒜素的化学结构[1][2]大蒜素的前体为蒜氨酸,在蒜氨酸裂解酶的作用下,能够产生具有辛辣味的大蒜素,其结构式为:CH2=CH-CH2-S-S-S-CH2-CH=CH22.大蒜素的制剂2.1肠溶片剂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大蒜素片(肠溶片)采用了“液氮-196℃超低温冷冻”和“真空干燥获得冻干无臭蒜粉”两项先进的生产工艺,完全保留了鲜蒜的有效活性成分,且无异味,无刺激,服用也较方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中基因重排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恶性淋巴瘤组织样本,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BCL-6、BCL-2、MALT1、CCND1、C-MYC和ALK基因重排.结果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BCL-6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29.03%(9/31),滤泡性淋巴瘤中BCL-2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61.11%(11/18),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MALT1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47.37%(9/19),套细胞淋巴瘤中CCND1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88.88%(8/9),Burkitt淋巴瘤中C-MYC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100%(2/2)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ALK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75.00%(6/8).结论 基因重排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探讨肺癌细胞NHE-1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了mRNA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技术对27例人肺癌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进行有关NHE-1基因表达水平方面的研究,并对其pH调节的分子机制和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 肺癌组织细胞的NHE-1 mRNA表达水平显著的高于正常肺组织(P<0.001)。结论 人肺癌组织细胞通过上调NHE-1基因表达以增加其细胞膜NHE-1的数量分布,这可能是在整体条件下pH调节的主要分子机制和特点。NHE-1基因的超表达对维持人肺癌细胞在机体内的抗凋亡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以pH调节机制为靶点的肿瘤治疗研究领域中此项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 Wolfram 综合征(WS)的基因型和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 1 例 WS 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 结果:患儿,男,16 岁,2 岁时在当地医院诊断“1 型糖尿病”;8 岁时因“视力进行性下降”行双眼白内障针吸+人工晶体植入术;11 岁时诊断“尿崩症、神经源性膀胱、双侧输尿管扩张、肾积水”,予去氨加压片口服及间断导尿治疗,肾功能进行性恶 化;15 岁时进入终末期肾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16 岁时行异体肾移植,腹部输尿管造口排尿。 现患儿经胰岛素泵给予门冬胰岛素控制血糖,醋酸去氨加压素片缓解多尿症状,他克莫司抗排斥治疗。 基因检测显示,患儿 WFS1 基因纯合移码突变(c. 14delC),导致氨基酸移码 138 位后提前终止(p. T5Mfs∗138);父母验证为杂合突变。 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 (ACMG)指南,该突变为致病性突变,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未见报道,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 结论:WS 为多系统受损疾病,进展快,预后差,极易误诊、漏诊。 基因检测是确诊 WS 的重要依据。 对于<10 岁儿童发现有血糖异常伴视力或听力下降者应考虑此病并积极行基因筛查。 本研究新发现 1 个 WFS1 基因纯合的移码突变位点,丰富了 WFS1 基因的突变谱。  相似文献   

14.
RT-PCR检测胃癌NY-ESO-1抗原的表达及其基因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NY-ESO-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以便了解胃癌患者是否可以使用NY-ESO-1抗原为基础的疫苗治疗。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NY-ESO-1基因在60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分子克隆的方法从胃癌组织中克隆了NY-ESO-1 cDNA。结果 NY-ESO-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5%(33/60),在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克隆的NY-ESO-1 cDNA序列与GenBank报道一致。结论 NY-ESO-1基因在胃癌中呈高表达率,NY-ESO-1抗原可以被具有HLA-1类分子限制性CIL识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克隆人PD-1基因,构建含有该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转染入L929细胞,获得稳定高表达PD-1分子的L929细胞。方法 用PCR法从pGEX-5X-3-PD-1扩增出PD-1基因,通过双酶切(PstI BamHI)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GEZ Term中,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用含有完整病毒颗粒的293T细胞的培养上清感染L929细胞,72h后,加入Zeocin进行筛选,挑选出能稳定表达PD-1分子的L929细胞株。结果 成功克隆了人PD-1基因,构建了含PD-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出具有感染能力的重组PD-1逆转录病毒,筛选出具有稳定表达人PD-1分子的L929基因转染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PD-1分子在L929基因转染细胞中具有高表达,达到97.6%。结论 构建了含人PD-1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的载体,筛选出稳定表达人PD-1分子的L929细胞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hh和Gli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对38例结肠癌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Shh和Gli1基因表达检测,评估Shh和Gli1基因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癌组织的Shh和Gli1基因呈高表达,与癌旁组织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Shh和Gli1基因表达强度与癌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结肠癌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进展期癌。结论 Shh信号通路异常的活性状态有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生过程。Shh和Gli1基因检测对评估结肠癌的分期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露  孙怡  李惠  王剑蓉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7-10,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石蜡肿瘤组织和相应血液细胞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及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同时探讨BRCA1、ERCC1、TS在乳腺癌肿瘤组织与对应患者血液细胞中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53例乳腺癌肿瘤石蜡标本及其对应的血液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肿瘤石蜡组织和对应血液样本中BRCA1、ERCC1、TS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肿瘤石蜡组织和相应血液细胞BRCA1、ERCC1、TS mRNA表达的相关性以及肿瘤石蜡组织细胞BRCA1、ERCC1、TS mRNA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石蜡组织中BRCA1 mRNA表达的ΔCT为(7.516±2.257),对应的血液组织中为(10.374±2.519)。乳腺癌石蜡组织中ERCC1和TS mRNA表达的ΔCT分别为(6.114±2.944)、(5.950±2.604),对应的血液组织分别为(8.801±2.581)、(10.078±1.73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RCA1、ERCC1在肿瘤石蜡组织与血液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607、0.537,P〈0.05)。肿瘤石蜡组织与血液组织中的TS表达无相关性(r=0.074,P〉0.05)。BRCA1与ERCC1在肿瘤石蜡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250,P〉0.05)。BRCA1与TS在肿瘤石蜡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256,P〉0.05)。ERCC1与TS在肿瘤石蜡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169,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血液标本也许可以替代其肿瘤石蜡组织检测BRCA1和ERCC1 mRNA的表达;BRCA1与ERCC1、TS的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杨占锋  许长宝  赵兴华  胡文辉  桂琦 《江苏医药》2013,39(11):1295-1298
目的 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 (MTA-1)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表达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膀胱癌组织和15例膀胱正常组织中MTA-1和KISS-1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MTA-1和KISS-1基因表达与膀胱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结果 MTA-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膀胱正常组织(53.85% vs.6.67%)(P<0.01);KISS-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膀胱正常组织(40.00% vs.86.67%) (P<0.01);其基因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膀胱癌组织中MTA-1与KISS-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MTA-1蛋白高表达和KISS-1蛋白低表达与膀胱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膀胱癌患者转移、复发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有望成为膀胱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张征  王琪  蒲小平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2):1854-1857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相关基因野生型DJ-1高表达对鱼藤酮及过氧化氢致多巴胺神经元SH-SY5Y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pcDNA3-FLAG-DJ-1质粒转染进入SH-SY5Y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分析观察DJ-1在细胞内的表达,以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作为探针,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鱼藤酮诱导的活性氧水平,以MTT法检测过氧化氢损伤的细胞存活率变化。结果:野生型DJ-1被转染进入SH-SY5Y细胞中,并能高表达。野生型DJ-1的高表达可减少活性氧的生成,0.5μmo.lL-1浓度的鱼藤酮处理细胞48 h后,细胞内存在大量活性氧,M2期细胞明显减少(转染野生型DJ-1的SH-SY5Y细胞71.60%与未转染DJ-1的SH-SY5Y细胞89.19%相比)。并且可以抑制过氧化氢导致的细胞存活率下降,过氧化氢处理1 h后,野生型DJ-1转染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未转染者,过氧化氢浓度为0.1,0.2和0.5 mmol.L-1,细胞存活率分别由77.71%,66.28%和39.08%上升至93.01%,83.96%和60.15%。结论:野生型DJ-1基因在体外培养SH-SY5Y细胞中高表达对氧化损伤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云南白族、纳西族与汉族幽门螺杆菌 (H pylori)菌株iceAl、iceA2基因型分布特征及 3民族的差异 ,评价该基因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 (1)选取H pylori相关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粘膜 ,分离培养H pylori菌株 ;(2 )用PCR方法检测云南白族、纳西族与汉族菌株的iceA1、iceA2基因 ;(3)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胃粘膜炎症等级和H pylori定植密度等级。结果 (1) 10 9例H pylori菌株iceA1与iceA2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 6 7 0 %与 4 1 3%。其中白族菌株 (31例 )、纳西族菌株 (4 5例 )、汉族菌株 (33例 )iceA1与iceA2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 87 1%与 6 1 3% ,4 8 9%与 31 1% ,72 7%与 36 4 % (2 )在云南地区H pylori菌iceA1基因与消化道疾病致病性和组织病理学的关系中 ,仅见云南 10 9例H pylori菌株中iceA1基因在轻度、中度、重度胃粘膜炎症等级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76 7% (2 3 30 )、 6 4 4 % (2 9 4 5 )与 85 3% (2 9 34) ,各胃粘膜炎症等级组间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重度组的检出率高于中组 ;在未观察到、轻度、重度H pylori定植密度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75 0 % (6 8)、 6 1 8% (2 1 34)、 6 5 5 % (19/ 2 9)、 92 1% (35 38) ,不同程度H pylori定植密度组间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