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25例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导致胃穿孔患儿的治疗经验,探讨提高新生儿先天性胃肇肌层缺损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患儿诊疗经过,25例入院后均予持续胃肠减压,保暖,加强呼吸管理,抗感染以及纠正脱水、酸中毒,完善术前准备等处理;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剖腹探查手术;术后予呼吸机支持、腹腔灌洗、抗休克、抗感染以及支持对症治疗.结果 25例中,18例治愈,其中1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患儿生长发育正常.3例术后中毒性休克继续发展,3例术前合并新生儿肺炎及硬肿症的患儿术后病情加重,1例术后胃壁修补处瘘,需再次手术,以上7例患儿均放弃治疗.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抗休克和加强支持治疗、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是提高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胃穿孔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生儿胃穿孔的发病原因,有两种对立的见解。一种认为先天肌层缺损是主要原因;另一种认为是胃壁过度伸展,肌层萎缩而引起胃穿孔。作者报导近2年内见到的6例新生儿胃穿孔,其中2例治愈,手术时发现穿孔都在胃大弯;胃壁肌层缺损的范围都较广泛,不只是局限于穿孔部位;肌缺损的周围呈青紫色。组织学检查肌层、粘膜和血管都有异常。穿孔部附近的粘膜变薄,胃腺发育不良,有的地方几乎见不到胃腺,粘膜下肌层菲薄。穿孔处的肌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发病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7例均行胃穿孔修补术,5例治愈,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随访0.5—5年,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主要是由胃壁发育缺陷引起,胃内压增高为穿孔诱因。治疗效果取决于穿孔大小及就诊时间。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气腹症病因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腹症的病因、诊断、治疗,提高救治存活率。方法对47例新生儿气腹症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胃肠道穿孔42例:其中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5例,先天性肠闭锁4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例,先天性巨结肠15例,肠旋转不良4例,胎粪性腹膜炎4例,特发性胃穿孔2例,特发性肠穿孔3例;良性气腹5例。手术治疗45例,保守治疗2例。救治存活25例,死亡16例,自动出院6例。结论新生儿气腹症病因复杂,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提高救治存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快捷的手术治疗、术后监护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7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新生儿自发性胃穿孔的原因之一 ,较少见 ,术前多数得不到正确诊断 ,病死率高。我院自1990~ 1999年收治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 7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本文就其症状、体征及早期诊断、治疗 ,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7例中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13h~ 8d;早产 2例 ,窒息、剖宫产各 1例 ,顺产 3例 ;发病时间 :<1d1例 ,1~ 3d2例 ,~ 8d4例 ;发病至手术时间 :<12 h1例 ,12~2 4h1例 ,2 4h以上 5例。腹胀 7例 ,呼吸困难 6例 ,发热面色灰白及嗜睡各 4例 ,呕吐、体温不升各 3例 ,病理结果均提示胃壁肌层缺如…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胃穿孔临床上较少见,死亡率高,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导致新生儿胃穿孔的重要因素。本院1997~2007年收治先天性胃壁缺损致胃穿孔8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发穿孔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近年来收治的7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发穿孔的新生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儿均施行手术,且经病理证实诊断.其中4例存活,2例死亡,1例术后放弃治疗.存活病例术后随访1年,患儿生长发育基本正常.结论 以X线立位腹片为主,结合病史、体征及其他检查,可及早确立诊断.尽早手术探查,彻底切除病变,结合有效的抗感染、抗休克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该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腹症的病因、诊断、治疗,提高救治存活率。方法对47例新生儿气腹症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胃肠道穿孔42例:其中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5例,先天性肠闭锁4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例,先天性巨结肠15例,肠旋转不良4例,胎粪性腹膜炎4例,特发性胃穿孔2例,特发性肠穿孔3例;良性气腹5例。手术治疗45例,保守治疗2例。救治存活25例,死亡16例,自动出院6例。结论新生儿气腹症病因复杂,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提高救治存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快捷的手术治疗、术后监护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9.
Wang ZQ  Xie LW  Wu HF  Wang ZM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0):779-78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自发性胃穿孔的病因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本院自2001至2009年,治疗的15例胃穿孔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本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呕吐、腹胀、呼吸窘迫等,腹部立位X线平片显示膈下游离气体及腹腔积液.穿孔部位大多在胃大弯,本组8例死亡,病死率53.33%,其中6例为出生后1 d内出现症状.镜下观察胃壁肌层变薄、缺损,ICC减少.结论 新生儿自发性胃穿孔与胃壁结构异常和ICC减少有关.预后与发病时间、手术时间等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新生儿自发性胃穿孔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新生儿自发性胃穿孔病例资料。结果10例均行胃壁破裂修补术,治愈9例,术后随访2个月~2年,生长发育良好。1例因合并颅内出血、硬肿症放弃治疗。结论胃肌缺损是引起新生儿自发性胃穿孔的主要原因,手术修补裂口及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胃穿孔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病因、发病特点、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9年18例新生儿胃穿孔患儿的诊治过程。结果2002年以前11例,存活4例,治愈率36%,存活的4例,并发切口感染,皮肤全部或部分裂开,2003年以后7例,6例存活,治愈率86%,存活的6例,切口愈合良好1例,切口红肿2例,切口感染皮肤部分裂开3例。结论胃壁肌层发育不良及胃壁缺血性坏死是新生儿胃穿孔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有利于新生儿胃穿孔的治疗;手术以坏死组织切除后双层吻合,腹腔及皮下抗菌素盐水充分冲洗为佳,腹腔可以不置引流管。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天生性胃壁肌层缺损并穿孔是一种较少见的消化道疾病。我院于1990年1月~2000年12月发生14例,占同期出生总数0.44%,其中有8例生前诊断为其他疾病,后经尸解病理证实。现将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胃穿孔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误诊和死亡原因。方法 对出生7 d内突然死亡的新生儿进行尸体解剖,均发现胃穿孔,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新生儿胃穿孔7例发生部位分别是3例在胃大弯侧靠近胃底部,4例在胃底部。3例腹腔内有50 ml、4例有60ml黄绿色液体。镜下观察:穿孔部位胃壁肌层发育缺如。结论 先天性胃肌组织局部发育缺如、进乳多、吞较多气体等是胃穿孔的主要因素;新生儿突然出现哭闹、面色苍白、发绀、腹胀,触摸腹部出现哭闹加剧等表现,应考虑是否有新生儿胃穿孔。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穿孔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穿孔临床上很少见,多于出生后3~5d出现,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多见。本院2008年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平均胎龄3634~39)周,其中早产儿2例。发病至手术时间平均31(2~48)h。均表现为呕吐,腹胀,呕吐物为胃内容物4例,黄绿色液体1例;腹壁静脉曲张3例;呼吸困难伴发绀2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天生性胃壁肌层缺损并穿孔是一种较少见的消化道疾病.我院于1990年1月~2000年12月发生14例,占同期出生总数0.44%,其中有8例生前诊断为其他疾病,后经尸解病理证实.现将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诊治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所致胃穿孔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近年收治本症患儿的临床及相关资料。结果:患儿在生后1-4d发病。 临床表现有拒奶、器闹、腹胀、呕吐及呼吸困难。腹部立位X线平片均显示膈下有大量游离气体,无明显胃泡显影。本组胃壁肌层缺损面积为7.5-56.0cm^2,平均31.75cm^2。结论:①胚胎较早期出现持续、慢性缺氧的新生儿有可能存在胃壁肌层缺损。②生后早期出现不能解释原因的胃泡胀气、内容物滞留的患儿要警惕本症的可能性。③疑为本症者行腹部立位X线平片及B超协助诊断,发现气腹即有手术指征。④注意前驱症状,尽快明确诊断、积极手术治疗、加强抗感染、抗休克和支持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患儿 ,男 ,生后 4d ,因哭闹突然出现腹胀 ,呈蛙式腹 ,呼吸困难 ,X线片示消化道穿孔 ,膈肌抬高 ,肝脾影移位 ,经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胃壁缺损 ,巨大憩室形成并穿孔。术后给予营养支持疗法 ,随访 1年生长发育正常。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为一少见病 ,与胚胎发育障碍有关。病死率高达 80 %。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预后好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巨大憩室1例$山东省滨州市二医院!256600@贾云义 $山东省滨州市二医院!256600@刘乐臣 $山东省滨州市二医院!256600@赵耀田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治愈率的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近年来收治的本症11例患儿(均经过病理检验证实)的临床及相关资料。结果 11例患儿中,8例存活,其中7例为近十年的病例。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均为十年以前的病例。在存活者中,经追踪观察及消化道造影检查,残胃有明显代偿性生长,患儿生长发育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结论 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控制感染、术后营养、支持治疗,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较少见,是新生儿自发胃穿孔的主要原因犤1犦。而全胃壁肌层缺如临床未见道,我院于2001年10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儿,女,1d。因“呕吐,反应差1d”入院。生后呕吐,为白色粘液,逐渐变为黄色,生后排胎便1量少。患儿系第1胎第2产,孕34+6周,生后无窒体重1.7kg。查体:发育营养差,精神反应差,呼吸促,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粗。腹胀,腹壁红肿,无显压痛,肠鸣音弱。肛诊有少量墨绿色胎便。入院2d腹胀突然加重,腹部立位片:膈下大量游离气体肠管充气少。诊断:空腔脏器穿孔。经积极术前准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有大量…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治疗新生儿膈疝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膈疝的可行性。方法新生儿膈疝5例(生后1h、2d、7d、12d和24d)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产前B超确诊2例,产后X线确诊3例;女4例,男1例;左侧膈疝4例,右侧膈疝1例。手术采用3孔或4孔腹腔镜法,还纳疝内容物,丝线缝合膈肌修补缺损。结果5例患儿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5~160min,平均115min,手术出血量〈5ml,均无术中并发症,其中1例行腹腔镜手术后2周复发,再经腹腔镜手术治愈;另外1例行腹腔镜手术后1d复发行开腹补片修补术成功。5例患儿已随访6个月~4年,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新生儿膈疝具有暴露清楚、损伤小、打击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是一种可行方法。但由于新生儿腹腔镜手术普遍存在腹腔空间狭小的问题,特别是膈疝手术,将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后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修补缝合手术操作较困难,需要熟练的腹腔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