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杭州市幼儿肠道蠕虫感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杭州市幼儿肠道蠕虫感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杭州市区不同方位,随机抽取18所幼儿园,共2576名3~6岁幼儿作为调查对象。采用0.9%氯化钠溶液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粪便检查蛔虫卵、钩虫卵和鞭虫卵,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2576名受检者中,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11.96%,蛲虫、蛔虫、鞭虫和钩虫感染率分别为4.15%、7.69%、0.19%和0.39%。调查影响蠕虫感染的各种因素发现,不同级别的幼儿园、不同的卫生习惯及父母不同的教育程度对儿童肠道蠕虫感染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幼儿性别、季节对幼儿肠道蠕虫感染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幼儿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11.96%,幼儿园环境和儿童自身卫生等因素与肠道蠕虫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武隆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分布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氏法检查肠道蠕虫卵和用肛拭法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并对检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487人,查出蛔虫、钩虫2种肠道线虫,感染总人数93人,总感染率为6.25%。其中蛔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4.57%、1.68%。与1990年调查结果相比,总感染率和蛔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为92.92%、94.08%和95.15%。结论我县土源性线虫感染属国家Ⅱ类流行区,仍需开展重点人群肠道线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山西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统一调查方案,分层整群抽取78个农村调查点和7个城镇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250人。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3~6岁儿童蛲虫卵,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包囊或滋养体。结果 本次调查农村调查点共调查19 500人,仅查出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等土源性线虫,未查出华支睾吸虫、肠道原虫等其它虫种。土源性线虫阳性29例,总感染率为0.15%,其中蛲虫阳性26例,感染率为0.13%;蛔虫、钩虫(十二指肠钩虫)、鞭虫阳性各1例,感染率为0.01%。城镇调查点共调查1 750人,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 本次调查与第2次寄生虫病调查(土源性线虫人群总感染率为5.67%)及2011年全省土源性线虫监测结果(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1.01%)相比,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龙陵县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改良加腾氏法、碘液涂片法、肛周透明胶纸肛拭法和试管滤纸培养法检查蠕虫卵、原虫、蛲虫卵和线虫幼虫。结果对22所城乡中小学的9 174名学生开展了粪检,检出人体肠道寄生虫10种,总感染率56.57%;蛔虫、钩虫和鞭虫属于常见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虫种,它们的感染率分别为45.21%、15.35%和8.77%。结论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高,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邳州市人群感染现状,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对3~8岁儿童采用透明胶带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调查1 004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28人,感染率为2.78%,其中检出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2.49%、0.20%、0.10%,儿童蛲虫感染率为3.15%。结论邳州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处较低水平,需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农村居民蛔虫和儿童蛲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1988年5月—1990年4月,对鸡泽、大名两县7个自然村自然人群进行人体肠道寄生虫调查,粪检4254人,感染率为71.18%,查出人体寄生虫12种。其中蠕虫5种、原虫7种。蛲虫感染率48.37%、蛔虫32.44%,溶组织内阿米巴、鞭虫钩虫和贾第虫分别为12.06%、0.28%、1.27%和8.13%。蛲虫和蛔虫感染农村高于城镇;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年龄分布中,蠕虫以20岁以下、原虫以20岁以上感染较高。本次与1958年省站在我区的蠕虫调查结果比较,感染率明显下降;原虫调查乃为首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独龙族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卵;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改良抗酸染色法查稀便中的隐孢子虫卵囊。结果共检查239人,感染211人,总感染率为88.28%,共查到9种寄生虫,各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鞭虫71.55%,蛔虫66.95%,钩虫9.21%,微小内蜒阿米巴3.77%,蓝氏贾第鞭毛虫2.51%,哈氏内阿米巴1.67%,溶组织阿米巴、结肠阿米巴和布氏嗜碘阿米巴均为0.42%。钩虫虫种为美洲钩虫,蛲虫和隐孢子虫均未检出。蛔虫、钩虫和鞭虫的感染度均以轻度感染为主。性别、年级和民族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来源于龙元村委会的学生感染率最高,为95.45%(21/22),马库学生的肠道感染率最低,为30.00%(3/10),各地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独龙族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当地卫生环境差、不良的卫生习惯和学校的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缺乏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和分析广西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为制定寄生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2015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7个县(市、区)为调查县(市),再从这些县(市)抽取22个农村调查点和24个城镇调查点,采集 1 岁以上常住居民 (居住超过 6 个月以上)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肠道蠕虫卵并计数,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3~6岁农村儿童蛲虫卵,采用直接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滋养体或包囊。结果 共调查11 938人,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13.41%(1 601/11 938)。检出钩虫、蛔虫、鞭虫、蛲虫和华支睾吸虫等5种肠道蠕虫,钩虫、蛔虫、鞭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11%(252/11 938)、0.67%(80/11 938)、0.77%(92/11 938)和9.62%(1 148/11 938);3~6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8.69%(51/587);肠道原虫感染率为4.31%(246/5 702)。肠道蠕虫感染率男、女性分别为16.41%(945/5 758)和10.61%(656/6 180),男性高于女性;40~49岁年龄组人群感染率最高,为20.08%(431/ 2 146);壮族人群感染率为22.18%(1 094/4 932),较其他民族高。结论 广西人群肠道蠕虫、原虫感染率较第1、第2次全国寄调有较大幅度下降,华支睾吸虫是现阶段感染最严重的肠道蠕虫,应成为今后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银川地区学龄前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在银川市随机抽查10所幼儿园,用透明胶纸法检查蛲虫卵,加藤氏厚涂片法查肠道蠕虫卵。结果 1322名2.5~7岁儿童,蛔虫卵阳性39人,感染率为2.95%,蛲虫卵阳性151人,感染率为11.42%,肠道蠕虫总感染主继14.37%。性别及民族间肠道蠕虫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各年龄组、民族及  相似文献   

10.
兴宁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和分析兴宁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与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涂片法检查肠道寄生虫卵;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检查钩虫;用肛门透明胶纸拭擦法检查蛲虫卵。结果共调查1663人,查出肠道寄生虫4种,有200人感染,总感染率为12.03%,其中感染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者分别为38人、117人、45人和87人;感染率分别为2.28%、7.03%、2.70%和23.84%。男女感染率为11.74%和1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0.05);小于7岁儿童总感染率为11.76%,7~14岁学生总感染率为15.82%,大于14岁的人群总感染率为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1,P<0.01);不同镇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1,P<0.01);结论肠道寄生虫感染与生活居住环境、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广泛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卫生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是控制或消除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钟楼区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现状,评价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统计2007-2011年钟楼区肠道蠕虫病监测资料。结果钟楼区人群肠道蠕虫总感染率0.16%,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改善居住环境、定期服用驱虫药,可以降低人群肠道蠕虫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人体肠道原虫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人体肠道寄生原虫的防治效果,掌握其流行现状,为全省下一步防治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的要求,抽取16个县(市)48个调查点进行肠道寄生原虫调查。结果全省调查24348人,发现肠道原虫感染者1609人,阳性率6.61%(1609/24348),低于10年前调查的感染率20.43%。检出人体肠道原虫11种,其中兰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最高,为2.55%(620/24348),迈氏唇鞭毛虫感染率最低,为0.004%(1/24348);10~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7.95%(277/3485);豫南丘陵片区感染率最高为15.88%(483/3042),南阳盆地感染率最低为2.67%(81/3038)。结论河南省肠道寄生原虫感染率较10年前显著下降,应继续开展以驱治肠道寄生虫感染为主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人体包虫病流行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了解和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包虫病流行现状和势态,评估十年来防治效果,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进行。结果共检查了5830人,血清阳性723人,阳性率为12.40%。查出包虫病患者11例,平均患病率为0.19%。各调查点血清学阳性率以白音图嘎最高(27.63%),其次是嘎咳图(20.44%)。患病率以阿巴嘎旗最高,为0.37%,其次是扎鲁特旗(O.30%)。男、女性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8.80%,15.30%,患病率分别为0.31%和0.09%。血清学阳性率50~54岁组最高,为19.72%,其次是65~69岁组(16.28%)。血清学阳性率和患病率以文盲最高,分别为16.94%和0.54%,阳性率有随文化程度升高呈降低趋势。分布以牧民及家庭妇女比较高;蒙古族高于汉族;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包虫病主要分布于牧区和农区。本次调查人群包虫病血清阳性率仍然高于过去调查的结果,提示内蒙古自治区包虫病防治工作是相当迫切和艰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2000-2011年内蒙古各疫源地啮齿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染疫情况,为今后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11年内蒙古鼠疫监测总结和疫情分析报告,应用Excel2003软件分别对啮齿动物及其感染鼠疫的情况按不同年代、不同疫源地分别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1年,在内蒙古各疫源地共捕获啮齿动物2目6科30种180 301只,其中在长爪沙鼠疫源地获鼠24种78 263只,达乌尔黄鼠疫源地获鼠19种78 638只,蒙古旱獭疫源地获鼠14种3 435只,布氏田鼠疫源地获鼠13种19 967只;从达乌尔黄鼠,布氏田鼠、长爪沙鼠3个类型疫源地的9种啮齿动物体内检出了鼠疫菌共728株,从达乌尔黄鼠,布氏田鼠、长爪沙鼠、蒙古旱獭四个类型的疫源地的7种啮齿动物体内均检出了血凝阳性血清269份。结论内蒙古鼠疫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宿主类型复杂,动物鼠疫十分活跃,应加强监测,有的放矢地做好鼠疫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对北京城区174所幼儿园的1657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肠道蠕虫感染调查,结果蛲虫、蛔虫和粪类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0.4%、0.1%和1.4%,将24所蛲虫感染率较高的幼儿园分为2组,分别实施选择性驱虫(A组)与选择性驱虫辅以健康教育等其他措施(B组)两种防治方案,结果A组防治1年后的感染率与防治前相比无显著下降(P>0.05),B组则明显降低(P<0.01)。提示健康教育等措施可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食管鳞癌病人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通过随机分组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方法将我科收治的68例食管鳞癌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为36例病人,采用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Late-course accelerated hyperfractionated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LCAHCRT),先采用常规分割,剂量达40 Gy时,改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每次1.5 Gy,2次/d,间隔大于6 h,总剂量达到60-70 Gy/30-35次。试验组为32例病人,采用上述放疗方法的同时,同步加用化疗顺铂联合氟尿嘧啶。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试验组96.9%(31/32),对照组75%(27/36)(P〈0.05)。1、2、3、4a局部控制率试验组为87.5%、78.1%、61.5%和50%,对照组69.4%、50%、30%和22.7%(P〈0.05)。1、2、3、4 a生存率试验组为84.4%、71.9%、53.8%和38.9%,对照组为66.7%、44.4%、26.7%和18.2%(P〈0.05)。毒副作用主要为放射性食管炎、食欲减退和骨髓抑制。试验组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食管鳞癌病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同期化疗与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相比,可以提高肿瘤局控率,改善生存期,尽管毒副作用相比较重,但病人耐受性较好。因此,对于一般状况较好的食管鳞癌病人应该推荐使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同期化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14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感染状况,阐明内蒙古自治区儿童RSV感染的流行趋势。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0月内蒙古中、东和西部地区14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病例标本共3 207份,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扩增RSV的部分基因片段。对不同时间、不同年龄和不同地区的样本的RSV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的3 207份样本中,阳性样本224份,阳性率为6.98%。RSV全年均可检出,检出率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0月到次年的3月份。不同年龄段对RSV的易感性不同,3岁以下儿童RSV感染高于与3岁以上儿童(χ2=31.89,P<0.01)。1~6月龄婴儿的感染率(19.61%)最高,然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逐渐下降。不同性别感染率之比为男性∶女性=1.37∶1。RSV感染病例在内蒙古东、中和西部地区均有分布,无明显的地域差异(χ2=0.207,P>0.05)。结论:RSV在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流行,发病高峰期为冬春季节,3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2002-2006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布病疫情,探索布病疫情的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使用Excel和Epi Info软件对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6年,内蒙古布病报告发病率由3.42/10万上升到33.32/10万,升高近10倍;布病发病呈明显的季节周期性,夏季为发病高峰期,冬春季发病较少;到2006年全区12个盟市除阿拉善盟外,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以从事畜牧业人员为主。结论由于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牲畜交易频繁;再加上新牧民缺乏防病意识,相关部门检疫、免疫措施不到位,使得内蒙古布病疫情5年间快速上升,如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人间新发病例会继续增加,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后果将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的现场调查、评估,并对麻疹监测系统和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方法所有8月龄~4岁儿童接种1剂麻疹疫苗,每剂次0.5mL。结果此次强化免疫接种儿童903 926人,调查和报告接种率均为97%以上;2010年麻疹发病人数明显减少,发病率仅2.83/10万,较2009年发病率6.03/10万下降53.07%;2010年麻疹监测系统数据显示,8月龄~4岁年龄组麻疹病例205例,与2009年相比麻疹发病率下降46.61%,57.29%的麻疹病例发生在8月龄~14岁,约85.80%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3.42/10万。结论高质量强化免疫是迅速控制麻疹流行、降低麻疹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为保持MV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必须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使漏种儿童得到补种,同时在强化免疫后开展麻疹后续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西部分农村居民常见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方法采用硫酸锌浮聚法对广西6县10个乡(镇)3001名居民进行粪检。结果查见肠道寄生虫4种,总感染率为75.91%,各调查点感染率在54.43%~92.19%之间,其中钩虫、蛔虫、鞭虫和华棱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7.32%、36.16%、31.79%和18.63%;在2278例感染者中,感染2种寄生虫以上者为1745例,占76.60%。钩虫感染率女性高于男性;华棱睾吸虫感染率则男性高于女性:蛔虫、鞭虫感染率低年龄组较高,感染率随年龄增高而下降,而钩虫、华棱睾吸虫则相反,感染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结论广西农村人群寄生虫感染普遍危害严重,有必要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反复治疗以达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