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腹腔镜技术日益发展,微创手术在直肠癌中使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吻合器应用的日益成熟,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中使用日益广泛[1]。2002年2月—2005年2月笔者在腹腔镜下使用双吻合器技术,对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结肠吻合术,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20例,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全系膜切除结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距肛缘4~7 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3%),吻合口狭窄5例(8%),术后盆腔复发1例,局部复发率为2%。结论全系膜切除结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使用双吻合器的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有72例患者的肿瘤下缘与齿状线之间相距5到8cm,8例患者是4到5cm。结果:手术中没有患者死亡,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了吻合口瘘,经治疗后均得到痊愈,另有3例患者的吻合口出现了狭窄,扩肛后得以痊愈。结论:双吻合器的使用,可以提高低住直肠癌保肛术的吻合成功率,并且可减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双吻合器法与免吻合器法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各50例。甲组为双吻合器法,乙组为免吻合器法。对比两组并发症、一年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和复发转移情况、治疗费用。结果:两组都无转移和复发病例,且并发症发生率和肛门恢复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治疗费用明显较低(P<0.05)。结论:双吻合器法与免吻合器法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但免吻合器法有助于节省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我院 1998— 2 0 0 1年 92例低位直肠癌治疗情况。结果 全组根治性切除 85例 ,其中保肛手术 6 2例 ,Mile’s手术 2 3例。结论 吻合器的应用使低位直肠癌保肛成功率大大提高 ,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在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发生,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吻合15漏发生率和大便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随访6个月肿瘤未见远处转移或复发,依据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分期等采取相应的化疗获得理想效果。结论:超低位直肠癌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双吻合器(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方法:65例患者成功使用DST技术吻合。1例手术中行I125粒子植入内放疗,5例手术中植入5-氟脲嘧啶缓释制剂化疗,其余均术后2W开始用奥沙利铂+氟脲嘧啶+亚叶酸钙化疗3个疗程。结果:本组65例无手术死亡及术中严重并发症,术中病理检查无残端癌;术后肛周盆腔感染1例(1.54%),吻合口漏2例(3.08%),吻合口出血1例(1.54%),吻合口狭窄1例(1.54%)。手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的优良率为83.08%(54/65)。结论:选择适当病例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双吻合器(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方法:65例患者成功使用DST技术吻合.1例手术中行1125粒子植入内放疗,5例手术中植入5-氟脲嘧啶缓释制剂化疗,其余均术后2W开始用奥沙利铂+氟脲嘧啶+亚叶酸钙化疗3个疗程.结果:本组65例无手术死亡及术中严重并发症,术中病理检查无残端癌;术后肛周盆腔感染1例(1.54%),吻合口漏2例(3.08%),吻合口出血1例(1.54%),吻合口狭窄1例(1.54%).手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的优良率为83.08%(54/65).结论:选择适当病例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莘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双吻合器技术与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技术的疗效差异。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83例在腹腔镜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分为2组,其中43例采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为实验组,40例使用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技术治疗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采用本土化大肠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R68中文版问卷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均0.05),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QLQ-CR68问卷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等13项指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2组间差异越来越大,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达到17项;实验组术后3个月计20项指标与6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有15项指标与6个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技术相比,双吻合器技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缩减,清扫淋巴结数更多,且可获得更好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996—2000年107例距肛缘7 cm以下的行保肛的直肠癌根治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使用吻合器进行肠吻合。结果局部复发率为11%,5 a生存率为80%。直肠癌行保肛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由于吻合器的广泛使用,保肛指征较前明显放宽,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优化使用弧形切割闭合器完成低位直肠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完成全直肠系膜分离后术中再次肛检确认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利用弧形闭合器符合骨盆解剖的特点,确保直肠切割线距肿瘤下缘2cm,完成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共行手术42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出血5例。结论:优化使用弧形切割闭合器可使直肠切割线接近分离平面,改善直肠残端血供,提高低位直肠吻合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吻合器进行结肠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4-2008年,我院收治32例低住直肠癌利用双吻合器进行结肠肛管吻合的病例资料。结果:吻合口距肛缘平均3cm,4例远处转移,2年存活100%。肛门控便功能I级26例,Ⅱ级4例,Ⅲ级2例。结论:用双吻合器行结肠肛管吻合保肛是比较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吻合器进行结肠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4~2008年,我院收治32例低位直肠癌利用双吻合器进行结肠肛管吻合的病例资料.结果:吻合口距肛缘平均3cm,4例远处转移,2年存活100%.肛门控便功能Ⅰ级26例,Ⅱ级4例,Ⅲ级2例.结论:用双吻合器行结肠肛管吻合保肛是比较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结肠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2例需进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同症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切开探查后,常规游离并解剖出肠系膜静脉及动脉,于肠系膜血管底部0.5cm处结扎和切断。对照组实施结肠断端与下段直肠直接吻合术;研究组采取结肠成形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半年、1年每日排便的次数及1年后两组患者肛门排便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半年每日的排便次数为3次,1年每日的排便次数为1.5次,对照组半年每日排便次数为8次,1年每日的排便次数为5.5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1年后仅有少数患者出现排便障碍,2例无法控制排气,2例无法控制稀便,而对照组有7例无法控制排气,8例出现漏稀便。研究组1年后有1例患者出现便秘情况。结论:结肠成形术的出现能使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排便急迫、便数过多、失禁等前切保肛术综合征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且操作简单、安全,相较于直接吻合术,更能使肛门控制功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应用派尔特吻合器及直线缝合器保肛手术的价值。方法:对10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派尔特吻合器及直线缝合器治疗。结果:全组均一次性吻合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漏,无吻合口出血。结论:中低位直肠癌应用派尔特吻合器及直线缝合器保肛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主要治疗手段以手术切除为主[1],配合放疗、化疗。因此,良好、正确的术后造瘘口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共66例,均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低位直肠癌患者。男42例、女24例,年龄50~78岁,病程2~11年。均有不同程度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消瘦等症状。有2例可触及腹部包块,CT检查下腹部结肠处有团块阴影,肝肾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析中低位直肠癌应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参照组患者应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中低位直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在T2期中、低位直肠癌中的疗效。方法:分析39例行新辅助治疗的T2期中、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新辅助治疗,完全缓解病例5例,肿瘤降期27例,行局部切除,4例复发,再次手术,28例三年内无复发,7例无变化,6周后,手术治疗。结论:新辅助治疗对多数T2期中、低位直肠癌病人有效,可以使肿瘤缩小,降低分期,能够行局部切除,为此类病人提供了一种创伤小,且效果好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揿针针刺八髎和双侧足三里治疗直肠癌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直肠癌术后LARS患者32例,采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揿针针刺八髎和双侧足三里,每次留针3 d,每周2次,针刺4周。治疗后4周随访。观察治疗前,治疗2、4周及随访时患者直肠癌术后LARS评价量表(LARSS)评分、Wexner肛门失禁量表评分、徐忠法五项十分制量表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直肠癌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问卷(EORTC QLQ-CR29)评分情况。对患者进行安全性监测。结果 共27例患者完成研究。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2、4周及随访时LARSS评分、LARS程度分级、Wexner肛门失禁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与治疗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4周、随访时徐忠法五项十分制量表评分、EORTC QLQ-CR29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随访时与治疗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次数、控便能力和排便急迫感治疗不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