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病理学诊断的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灶。绝大多数(31/35)边界清楚,其中实性肿瘤12例,囊实性病灶18例,单纯囊性病灶5例。CT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囊性病灶内存在强化程度不一的结节灶是囊实性神经鞘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实性病灶呈"同心圆样"强化是实性神经鞘瘤比较有价值的征象。MR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长T_1、稍长T_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_1、长T_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水肿信号;"靶征"是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不典型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熟悉其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的MR表现和病理对照。 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T1WI低或等混合信号,T2WI高或高低混合信号,增强绝大多数肿瘤周围强化,伴或不伴有肿瘤内分隔。病理上,神经鞘瘤MRI上不均匀信号区,可以代表囊变,出血,胶原沉积,纤维化或钙化。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的MRI特征,有助于椎管肿瘤的鉴别诊断,尤其是伴有瘤内分隔性周围强化,应提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27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肿瘤均单发,良性25例,恶性2例。良性包膜均完整;18例硬膜内生长的良性肿瘤呈长圆形或结节状,7例跨硬脊膜生长而呈类哑铃形,其中6例良性伴椎管骨质压迫吸收,5例见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的硬化带。恶性包膜欠完整,椎管骨质显破坏;1例椎旁软组织广泛侵犯。T1WI肿瘤呈低或等信号(较脊髓),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显强化;12例瘤内伴囊变,囊变区近似脑脊液信号,4例出血,多呈高信号,增强后均不强化。27例肿瘤病理均无钙化,囊变情况术前均正确提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定位诊断符合率100%(27/27),定性诊断符合率88.9%(24/27)。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是诊断椎管神经鞘瘤的有效手段,对术前指导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27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肿瘤均单发,良性25例,恶性2例。良性包膜均完整;18例硬膜内生长的良性肿瘤呈长圆形或结节状,7例跨硬脊膜生长而呈类哑铃形,其中6例良性伴椎管骨质压迫吸收,5例见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的硬化带。恶性包膜欠完整,椎管骨质显破坏;1例椎旁软组织广泛侵犯。T1WI肿瘤呈低或等信号(较脊髓),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显强化;12例瘤内伴囊变,囊变区近似脑脊液信号,4例出血,多呈高信号,增强后均不强化。27例肿瘤病理均无钙化,囊变情况术前均正确提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定位诊断符合率100%(27/27),定性诊断符合率88.9%(24/27)。结论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是诊断椎管神经鞘瘤的有效手段,对术前指导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脊椎椎管内神经鞘瘤MRI及病理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脊椎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的MRI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脊椎椎管内神经鞘瘤MRI表现为T1WI低或等低混合信号,T2WI高或高低混合信号,增强扫描示肿瘤周围性强化18倒,伴有肿瘤内分隔者7例,不伴肿瘤分隔者11例.脊椎椎管内神经鞘瘤MRI不均匀信号区,提示囊变,出血,胶原沉积、纤维化或钙化等病理变化.结论:脊椎椎管内神经鞘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疾病诊断,并对进一步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神经鞘瘤患者,包括12例良性、1例恶性病变;13例均接受平扫、2例接受增强CT扫描;10例接受平扫、6例接受平扫及增强MR扫描;观察病灶CT及MRI表现。结果 13例均为单发病灶,平扫CT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n=11)或稍低密度(n=2),5个病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8例累及鼻腔及鼻窦,邻近骨质受压变形、吸收,5例局限于鼻腔内;增强CT显示2个病灶(2/2)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10例平扫MRI显示病灶信号不均匀,8个呈等T1WI、T2WI信号,2个呈低T1WI及稍高T2WI信号;9个病灶内见混杂斑片状低T1WI、高T2WI信号,其中5个内见斑点状、条状T1WI及低T2WI信号,6个病灶边缘见不连续T2WI低信号;增强MRI显示6个病灶(6/6)均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其内散在异常信号区呈轻度强化或无强化,4个病灶边缘轻度强化、1个明显强化、1个未强化。结论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其MRI表现则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和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鞘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肾上腺神经鞘瘤均单发,其中左侧8例,右侧4例,肿瘤体积1.75 cm×1.64 cm×2.91 cm~12.56 cm×9.63 cm×25.26 cm,CT平扫8例为均匀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密度不均,内有坏死、囊变,其中1例伴少许钙化,平均CT值15~40 HU,增强后呈轻至明显强化,实质部分强化均匀,囊性部分无强化。MR平扫示肿瘤在T1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1例肿瘤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3例由于坏死、囊性变信号不均。结论 CT和MRI显示肾上腺区病变具有完整包膜、内部囊性变、出血、钙化及渐进式强化等为肾上腺神经鞘瘤主要影像学特征,可提示肾上腺神经鞘瘤诊断、并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鞘瘤伴脊柱骨破坏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此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伴脊柱骨破坏的神经鞘瘤,分析CT和MRI影像表现。结果:3例位于颈椎,4例位于胸椎,2例位于腰骶椎。肿瘤边界均比较清晰、呈分叶状、肿瘤体积大小差异较大,腰骶段肿瘤体积较颈胸椎者大。CT显示8例均表现为椎体和或附件骨质膨胀性骨破坏,3例肿瘤内可见残存骨嵴、2例可见硬化边,肿瘤均无完整骨壳;位于颈胸段者4例伴椎间孔扩大,位于腰骶段2例均伴骶孔扩大;MRI显示肿瘤在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信号不均匀,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结论:伴明显脊柱骨侵犯的神经鞘瘤少见,CT和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呈分叶状、以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T2WI信号混杂,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 收集7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CT或MRI资料,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脑实质内神经鞘瘤呈不均匀高低混杂密度或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并伴有瘤周出血及液平面、钙化和骨质破坏征象;病灶周围呈轻或中度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后,肿瘤呈轻度或显著强化,部分呈环形强化。 结论 脑实质内神经鞘瘤在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诊断需结合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肢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神经鞘瘤的MRI平扫资料.结果:全部肿瘤均位于神经血管束走行区.5例与神经偏心性相连,1例与神经中心性相连,1例未追踪到起源神经.5例有完整包膜.7例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结论:四肢神经鞘瘤的典型MRI征象为神经血管束走行区的椭园形肿块,边界清楚,T2WI呈不均质高信号,与起源神经偏心性相连.  相似文献   

11.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CT及MRI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SFT的CT及MRI资料.结果 7例SFT均为单发,边缘界限清晰,病灶最大直径17~4 5 mm;跨肌锥内、外生长1例,肌锥外2例,肌锥内4例. 6例接受CT平扫,均表现为等密度肿块,内未见出血、囊变及钙化. 4例接受MR平扫,其中3例T1WI呈等信号,1例呈稍低信号;3例T2WI呈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于T2Wl可见小囊样高信号囊变区;4例于T1WI或T2WI可见管状或分支状的血管流空信号. 6例CT或MRI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3例CT强化方式为快进快出.结论 增强后病灶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及MR见流空信号是眼眶SFT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韧带样纤维瘤的CT及MRI特征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韧带样纤维瘤共27例影像学及病理资料,CT检查12例,MRI检查14例,另1例行CT及MRI检查;全部病例均行增强扫描。结果27例共30个病灶,16个病灶发生于腹壁,14个病灶发生于腹壁外。形态:全部病灶均沿肌纤维长轴生长,20个呈梭形或类圆形,10个不规则形;7个边界较清,23个边界不清。与肌肉密度、信号相比:CT上10个病灶呈稍低密度,3个呈等密度,9个渐进性中度强化,4个不均匀性强化;T1WI上9个病灶呈等信号,9个病灶呈稍低信号;T2WI上15个呈高或稍高信号,3个呈混杂信号;STIR上均呈较高信号,15个内部见条片状低信号;增强扫描所有病灶不均匀性渐进性中度强化,其中12个内部条状斑片状的低信号未见明显强化。病理上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由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组成,内部见致密纤维组织及胶原组织,部分见黏液沉积。结论韧带样纤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肿瘤多呈浸润生长,瘤内出现特征性稍低密度或条带状低信号,无液化坏死区,渐进性中度强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鞍旁常见占位性病变的MRI特点与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8例鞍旁常见占位性病变的MRI特点,其中海绵状血管瘤7例,脑膜瘤12例,神经鞘瘤5例,表皮样囊肿4例。结果:海绵状血管瘤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非常显著均匀强化。脑膜瘤多呈等T1等T2信号,部分病灶T2WI周边呈等信号,内见片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均匀强化,可出现“脑膜尾征”。神经鞘瘤呈稍长T1长T2信号, 呈哑铃形跨中后颅凹,多发生囊变;增强扫描明显环形强化。表皮样囊肿平扫信号表现多样性,增强后不强化。结论:鞍旁常见占位性病变有其典型的MRI特点,MRI很大程度可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盆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及MRI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盆部SFT的CT及MRI平扫及增强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14例SFT中,肝脏2例,胰腺1例,腹壁2例,腹腔内4例,盆腔5例。肿物边界清楚10例,不清4例。11例行CT扫描,9例密度不均匀,2例密度均匀,8例多期增强扫描均于门脉期强化达峰值并持续性强化或缓慢下降。3例MRI检查均信号不均匀,T_1WI等信号1例,稍低信号2例,T_2WI稍高信号2例,稍低信号1例,增强扫描均见持续强化。SFT的相对特征性表现为腹部及盆腔孤立性肿块,边界清楚,见明显坏死囊变,T_2 WI上病灶内见低信号影,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呈持续性或延迟强化。结论腹盆部SFT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仍需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CT扫描12例, MRI扫描4例。结果:11例位于胰腺边缘,瘤体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囊实性团块影。肿块边缘清楚。CT平扫呈低密度,7例显示了瘤体钙化。MRI扫描4例,在T1WI、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实性部分在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CT与MRI增强扫描显示实性部分均有强化,最大肿块实质-胰腺强化对比差,在动脉期,到门静脉期和平衡期与正常胰腺强化基本一致;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和MRI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以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脊髓室管膜瘤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脊髓室管膜瘤MRI表现。结果;18例脊髓室管膜瘤中,主要位于颈髓11例,胸髓5例,马尾2例。肿瘤长度2~7个椎体高度。平均长度为3.5个椎体高度。肿瘤轴位相常表现位于脊髓中央长圆柱形占位,肿瘤实质在T2WI呈略高或高信号,83%肿瘤一端或两端可见囊腔。肿瘤边界清楚占89%,明显均匀强化占56%。明显不均匀强化39%。结论:脊髓室管膜瘤MRI表现颇具特征。术前正确诊断是可能,但不典型病例须与髓内星形细胞瘤和血管母细胞瘤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特点。18例术前接受CT平扫,其中9例同时接受增强扫描;6例接受MR平扫,其中5例同时接受增强检查。 结果 24例黏液性脂肪肉瘤均表现为单发结节或肿块;发生于下肢(n=12)尤其大腿(n=9)最为多见,其次是腹膜后(n=7);发生于四肢的14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肌间隙10例(n=10),肌肉内2例(n=2),皮下脂肪层内2例(n=2);15例肿瘤形态规则,边界尚清,9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光整,可见分叶等征象;病灶最大径2.0~38.0 cm,平均(12.5±8.0)cm。18例CT平扫CT值11.0~30.0 HU,平均(19.4±6.8)HU;6例MR平扫T1WI病变与肌肉相比以等或稍低信号为主,2例内见云絮状高信号;4例T2WI病变与皮下脂肪相比以明显高信号为主,内有稍高信号区和(或)线样低信号分隔,2例呈均匀显著高信号;14例CT和MR增强后病变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CT强化最显著区CT值35.0~112.0 HU,平均(62.7±27.0)HU。 结论 黏液性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CT平扫多为囊样低密度影,MRI以T1WI低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为主,T2WI可伴稍高信号区和(或)线样低信号分隔,增强后多呈显著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亚型MRI信号平扫特点及增强表现,提高对肾细胞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资料及病理证实肾细胞癌48例,均做T_1WI、T_2WI、TRUFI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5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本组48命名透明细胞型41例,嫌色细胞型4例,乳头状细胞型3例。T_1WI均匀等或低信号33例,混杂信号15例;T2WI均匀高信号14例,等信号6例,混杂信号28例。显示假包膜者10例。增强扫描6例病灶均匀强化,34例不均匀强化,5例内壁不规则环状强化,3例均匀环状强化(假包膜强化)。结论 MRI能够准确诊断肾细胞癌,并有助于判断细胞亚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pPNE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年龄11~67岁,男7例,女2例.9例全部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3例行X线平片检杳.结果 9例病灶中1例位于鼻腔,3例位于胸壁,3例位于腹腔,1例位于子宫,1例位于锁骨.8例软组织pPNET CT表现为多数较大且呈浸润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伴或不伴邻近骨质的溶骨性破坏,肿块内密度不均匀伴坏死囊变,不伴钙化,增强后呈中等程度以上不均匀强化.1例骨pPNET表现为较大的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增强后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MRI示病灶T1WI呈等信号1例,等、低混杂信号2例,中等稍高信号1例;T2WI均呈不规则中、高信号,部分病例可见假包膜或分隔样改变;4例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后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病理形态上Homer-Wright 菊彤团为其特异性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均表达CD99和NSE,并不同程度表达波形蛋向(Vim)、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突触素(Sy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但不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LCA)等.结论 CT、MRI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范围,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MRI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PXA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肿瘤均位于幕上,9例部位表浅,与脑膜关系密切,但仅3例见脑膜强化。瘤体呈多房囊性伴壁结节8例,呈实性伴囊变4例。实性成分与正常脑灰质信号相比,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成分与脑脊液相比,FLAIR呈稍高信号。FLAIR示11例轻-中度瘤周血管源性水肿。7例接受DWI,实性部分6例呈等或稍高信号,1例呈明显高信号。3例接受MRS检查,瘤体实性部分胆碱/肌酐(Cho/Cr)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酐(NAA/Cr)降低,1例见脂质(lip)峰。增强后瘤体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其中不均匀强化7例,均匀强化5例。8例术前误诊,分别诊断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2例)、脑膜瘤(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节细胞胶质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结论 PXA临床罕见,与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脑膜瘤等影像表现相似,术前易误诊,结合MR功能成像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