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证型患者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的差异性。[方法]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中脏腑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中经络组(P〈0.001),中医各证型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痰湿蒙塞心神证,痰热内闭心窍证型高于其他五型(P〈0.01)。[结论]发病初期血清HS-CRP增高对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炎  陈峻  贾珉  陈杰  张惜 《血栓与止血学》2013,19(3):124-125,128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长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武汉市第一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6例血浆BNP、hs-CRP水平,并与52例健康体检者对比,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CHF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CHF患者BNP、hs-CRP水平明显增高,CHF患者BNP、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之间BNP、hs-CRP水平随NYHA分级的增高而增高,且都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浆BNP、hs-CRP水平监测对CHF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超敏C反应蛋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积党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2):87-88,105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对判断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V)预后的作用。方法将97例心力衰竭患者按血清hs—CRP≤2.76mmol/L(平均值)组和hs—CRP〉2.76mmol/L组,对两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hs—CRP大于平均值的患者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s—CRP小于平均值的患者(P〈0.05)。在总体无事件生存的多因素分析中血清hs—CRP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O.018)。结论血清hs—CRP可作为心力衰竭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0例CHF患者作为C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Ⅱ级组(n=99)、Ⅲ级组(n=75)与Ⅳ级组(n=86);同时,选取同期55名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BNP、CysC、Hs-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出院3个月随访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Ⅲ级组和Ⅳ级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BNP、CysC水平及LVEDD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BNP、CysC水平及LVEDD均明显高于Ⅱ级组和Ⅲ级组,且LVEF低于Ⅱ级组和Ⅲ级组(P<0.05)。心功能等级越高,血清BNP、CysC、LVEDD水平越高,LVEF越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NP水平与尿素氮、肌酐、尿酸、胱抑素C及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P<0.05);BNP水平与LVEDD呈负相关(P<0.05)。发生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组血清BNP、CysC、Hs-CRP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组(P<0.05)。结论血清BNP、CysC、Hs-CR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会增加近期不良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对照组48例正常者的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Ⅲ级与心功能Ⅳ级之间尿酸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力衰竭组与正常对照组和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酸和hs-CR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88例不同心功能NYHA分级的CHF患者的尿酸与hs-CRP呈正相关(r=0.817,P<0.01)。结论CHF患者尿酸和hs-CRP升高,CHF的分级,可能在CHF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尿酸和hs-CRP浓度升高可作为CHF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指标和炎症反应激活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中经络组各证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风痰瘀血证、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中脏腑组各证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风火上扰清窍证<痰湿蒙塞心神证<痰热内闭清窍证.[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C反应蛋白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及程度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9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1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AMI组);按照冠脉血管病变的数目,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2例、双支病变组35例、三支及以上病变组33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proBNP及hs-CRP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法对病变的冠脉血管给予量化评分。结果 1SAP组pro-BNP、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UAP组pro-BNP、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SAP组,AMI组pro-BNP、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双支病变组、三支及以上病变组pro-BNP、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及以上病变组pro-BNP、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pro-BNP、hs-CRP水平分别与SAP组、UAP组和AMI组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pro-BNP、hs-CRP水平分别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及以上病变组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冠心病病变程度与pro-BNP及hs-CRP水平间具有相关性,可以用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提供指导策略。方法:随机选择我院的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患者150例为实验组,冠心病不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150例为对照组,然后给实验组患者的心衰程度进行分级并测定实验组患者的超敏 C 反应蛋白的含量,观察二者是否存在关系,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与心功能正常相比,心衰患者的超敏 C 反应蛋白明显降低,且患者的心衰程度与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心衰患者中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择89例心衰患者与50例健康查体者进行血浆NT-proBNP水平与hs-CRP水平定量检测,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心衰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r=0.885)。结论:在心衰患者中,血浆hs-CRP升高的水平可以反映NT-proBN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尿酸(UA)、脑型钠尿肽(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似CHD患者72例,入院后均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CHD患者52例,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3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9例),其中AMI组患者入院时有溶栓适应证无禁忌证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组(18例)、双支组(19例)与3支及以上(多支)组15例。对照组为经造影排除CHD诊断者20名。比较各组血UA、BNP及h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AMI组患者血UA、BNP与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UAP组和对照组(P<0.05~P<0.01),UAP组患者血UA和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双支与多支组患者血UA、BNP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单支组(P<0.01),而多支组患者3项指标亦均高于双支组(P<0.05~P<0.01)。结论:血UA、BNP与hs-CRP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关系,可用来评估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及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中医证型和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为CHF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共纳入144例CHF患者,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对心功能进行分级,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考察血浆BNP水平与中医证型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Ⅱ级=2,Ⅲ级=3,Ⅳ级=4)呈正相关(r=0.724,P0.01),与中医证型(心肺气虚证=1,气阴两虚证=2,心肾阳虚证=3,水饮凌心证=4)亦呈正相关(r=0.813,P0.01)。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之间血浆LVDd、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是反映心功能的敏感且特异的指标,可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医证型、理化指标与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开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回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23例CHF患者,选取随访期间发生心源性死亡的62例患者为病例组,以1∶2比例匹配性别相同、年龄差异不大于2岁且未死亡的124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从中医辨证分型、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ropeptide,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基线资料表明,两组NT-proBNP、cTnⅠ、LDL-C、Hb、左室射血分数、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和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NT-proBNP、cTnⅠ、LDL-C、Hb、阳气亏虚血瘀证是CHF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NT-proBNP(OR值为1.531,95% CI为1.210~1.936)、cTnⅠ(OR值为3.236,95% CI为1.818~5.760)、阳气亏虚血瘀证(OR值为1.798,95% CI为1.026~3.149)是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T-proBNP、cTnⅠ、阳气亏虚血瘀证是预测CHF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曹飞 《医学综述》2011,17(19):2999-3001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血浆脑钠肽能敏感地反映心功能改变,具有特异性,被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中医证型可能有一定相关性,随着中医证候加重,脑钠肽水平相应增高。血浆脑钠肽水平可以从血清学角度直观反映CHF病势的轻重程度,可能是CHF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物质基础,亦有可能成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回顾性研究法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构成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虚、阳虚、阴虚、痰浊、水饮、血瘀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性要素,心、肺、脾、肾、肝是基本病位要素;心力衰竭的病位证素在不同证候中具有对应的病性类证素。在气虚、痰浊为主的证候中,多与肺相关;在阳虚、血瘀为主的证候中,多与心相关;而以水饮为主的证候中则与心、肺均相关。结论:通过对心力衰竭证候要素及其相关关系的研究,为建立以证候要素为基本单位的辨证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心力衰竭临床辨证提供新的思路,提示临床辨证可灵活组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CRP、BNP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延红  李越凡  栾晓东 《河北医学》2006,12(10):964-967
目的:通过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脑利钠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浓度,试图了解CRP在CH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Ⅳ级(NYHA)CHF患者77例,年龄33~85岁(63.1±12.6),年龄<60岁30例,>60岁47例;伴有低钠血症者(<135mmol/L)34例,不伴低钠血症者43例。36例正常志愿者,年龄36~82岁(56.4±16.0)。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放免法测定血浆BNP。结果:CHF患者的血清CRP、血浆BN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含量随心功能恶化而明显升高,Ⅱ~Ⅳ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RP与LVEF、血钠呈负相关(r=-0.197,P<0.05;r=-0.295,P<0.01)。结论:随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增高,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CRP可能是心衰恶化的标志物之一,但心衰CRP增高与年龄分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6.
梅光艳  李杰  李兴升 《医学综述》2011,17(23):3678-3679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的比例选择同期心内科非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BNP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总体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Ⅰ、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水平依次递增,经过纠正心力衰竭治疗后,各级心功能患者BNP、LVEDD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LVEF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可用于早期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及其预后评估,且对舒张功能不全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B型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浓度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rige分析仪检测外用血BNP的浓度,免疫浊度法测定CRP的浓度,超声诊断仪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等数值,比较正常对照组(21人),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33例),慢性心力衰竭组(61例)BNP、CRP浓度变化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相比较,BNP、CRP、LAD、LVEDD在慢性心力衰竭组均有升高,LVEF和FS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CRP、LAD、LVEDD分别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P〈0.05),LVEF和FS随心功能的升高而降低,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心脏结构的重塑和非特异炎性反应,外周血BNP、CRP浓度升高,且与NYHA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NYHA心功能分级越高,心室结构重塑和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联合脑钠肽及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诊断早期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 选择14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75例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人。根据NYHA分级,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Ⅰ、Ⅱ、Ⅲ、Ⅳ级,其中Ⅰ级26例,Ⅱ级43例,Ⅲ级48例,Ⅳ级29例。结果 对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ALT、AST、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和CRP,发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的BNP进行比较,发现Ⅱ(181.19±48.06)、Ⅲ(279.26±49.45)和Ⅳ级(882.34±388.7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显著高于健康人(54.12±25.87),而且随着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加重,BNP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级患者(77.14±24.32)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HFEI,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FEI显著高于健康人(0.78±0.42),而且对比Ⅰ(1.58±0.89)、Ⅱ(2.64±1.07)、Ⅲ(4.47±1.39)和Ⅳ级(6.33±1.61)患者HFEI,发现随着患者心力衰竭程度加重,HFEI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BNP和HFEI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和HFEI呈显著正相关(r=0.935,P=0.000);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浆BNP联合HFEI诊断早期慢性心力衰竭ROC曲线下面积为0.970,结果表明血浆BNP联合HFEI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率高。结论 血浆脑钠肽及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早期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三焦辨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室充盈及(或)射血功能受损,使心排血量降低,不足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文章以三焦理论为指导,从人体全身水液代谢角度简单对此病辨证分析,提出对慢性心衰的治疗当在温补心气的基础上,加以疏导三焦,行气利水,为临床提供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检测心肌营养素1(CT-1)血浆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4例CHF患者作为病例组,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组:心功能Ⅱ级24例,心功能Ⅲ28例,心功能Ⅳ22例。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的研究对象用酶标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CT-1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钠肽(BNP)血浆浓度,分析CT-1和BNP血浆浓度与CHF心功能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浆CT-1和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血浆CT-1和BNP浓度随着NYHA分级增高而逐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1和BNP血浆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性(CT-1:r=-0.755;BNP:r=-0.684,均P<0.01)。结论血浆CT-1浓度可能是反映CHF严重程度的指标。联合测定CT-1和BNP血浆浓度对CHF的早期筛查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