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李桂明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李桂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复杂多端,症状多样,病程冗长,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根本,浊邪、湿热、瘀血等实邪夹杂,属正虚邪实之证。治疗宜分清标本缓急,综合治疗,结合饮食、运动,中药内服外用,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中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岚 《四川中医》2005,23(2):31-32
阐述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宜参考西医诊断指标,突出中医辨证论治。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复杂。症状多变,但以脾肾虚损为其基本病机,湿浊毒邪是其病理产物,且贯穿整个病程。该病易致气血亏虚,瘀血内阻,提出健脾补肾、利湿排浊、养血活瘀的综合治法,并配以饮食疗法。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脾肾亏虚,标实是指水湿、痰浊(毒)、瘀血、湿热等,诸标实之邪均可归属于"毒邪"之范畴。"毒邪"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因此"毒损"病机在CRF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此病机,本病的治疗当以解毒祛邪为主,中医内服外治法有一定的特色和疗效。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的晚期转归,也是高血压肾损害及糖尿病肾损害的最终结局。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多见慢性虚弱综合征,可累及多个系统及脏器。在此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可延缓患者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郭恩绵教授从事肾脏病临床诊疗五十余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具有深刻体会,郭恩绵教授根据《金匮要略》水气病及脏腑虚损证候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命名为虚劳水气病,提出该病病机为“正虚毒蕴”,以脾肾亏虚为本,邪毒内蕴为标。临床以湿浊毒邪为其致病因素,且此湿浊毒邪具有毒剧、根深、内伏之特性,致此病难愈,并基于此提出解毒泄浊之法,采用多途径治疗、多脏腑同治,自拟肾衰方口服、降氮煎灌肠等方法,对虚劳水气病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治疗方案,对于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及缓解患者不适症状起到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学习裘沛然治疗慢性肾病经验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裘沛然关于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的认识为:“邪之所蕴,其气更虚”,“虚之所在,受邪之地。”如果正气不能驱邪,也可反从邪化,故津液酿成湿浊,血滞导致瘀血,出现正气愈虚则邪气愈实的情况。故慢性肾病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肾气血亏虚和风邪、水湿、热毒、瘀血相夹杂,是其基本特点。治疗主张表里合治、寒热兼施、利涩同用、补泻并投。基本方法是补肾摄精,祛毒泄浊。传承人王庆其综合应用导师养正徐图法、反激逆从法、大方复治法、医患相得法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取得较为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蓝华生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冬云 《河北中医》2000,22(10):746-747
慢性肾功能衰竭 ,属中医关格、肾虚劳、溺毒、水肿、腰痛等范畴。无锡市名中医蓝华生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肾脏病的诊治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辨证治疗颇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师学习 ,现将其治疗经验简介如下。1 扶正气首重脾肾1 .1 早期益肾养阴 ,慎用温燥 蓝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机错综复杂 ,变化多端 ,正虚邪实贯穿于始终。慢性肾功能衰竭多由各种肾病日久发展而来 ,肾虚是本病之本。发病之初 ,由于正气不足 ,湿热毒邪侵袭扰乱脾肾机能 ,脾不摄精 ,肾不藏精 ,水湿内停 ,精微下流 ,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浮肿 ,予激素、温阳利水药更易…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用排毒解毒法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中医归属“肾劳”、“癃闭”、“关格”、“肾风”、“溺毒”等范畴,乃脾肾衰败、湿浊瘀血等“毒”邪内阻的本虚标实之证,故本病的治疗可从泄浊解毒入手,开启治疗肾衰之新思路.现将笔者临床上常用的排毒解毒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水肿""癃闭""关格""肾劳"范畴,肾病日久,可伤及脏腑机能,导致正气亏虚,湿浊、痰饮、瘀血、毒邪阻塞肾络,使肾失开阖,诸邪留于体内,故形成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中药可有效延缓慢性肾衰临床症状,保留残肾功能,恢复肾小球滤过率,延缓早期慢性肾衰向终末期肾衰的进展,延长终末期肾衰的临床生存期。诸多新兴疗法如中草药药浴、中药灌肠、穴位贴敷、针灸等拓展给药途径,使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手段更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从历代医家对湿毒的认识、现代医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中对湿毒的认识、湿毒与慢性肾衰的关系、临床应用论述了从湿毒论治慢性肾衰。从病因、发病、病机、转化、诊断、治疗、预后等各个方面深入认识浊毒之邪的致病规律和治疗规律,有利于疑难及难治性疾病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张琪从脾肾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最有效方法。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位在脾、肾两脏,脾肾虚损贯穿疾病始终,也是湿浊产生的基础,瘀血为基本病理表现;病理变化呈现出虚实错杂、湿毒内蕴、血络瘀阻等特征。结论:国医大师张琪采用化浊泄热、活血解毒、健脾补肾、温阳泄浊等治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张英杰 《河南中医》2011,31(9):977-978
李伟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邪实为标,辨肾虚重点在肾元不足,邪实重点在湿浊和瘀血,治宜补肾健脾,调补阴阳.临床上采用参芪地黄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肾性贫血为慢性肾脏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贫血程度多与肾功能衰竭程度呈正相关,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早期当以脾肾亏虚为主,治疗上多顾护脾肾,扶正以祛邪,中后期则多表现为湿毒、瘀血内阻,正虚邪实,治疗上当扶正祛邪并用,使邪去正安。从近10年来对肾性贫血中医治疗研究中可发现,中医药在治疗肾性贫血上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因此加大对中医药在肾性贫血治疗上的研究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衰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废物潴留,内环境失衡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可以多种多样。中医与“肾劳”、“癃闭”、“关格”、“肾风”、“溺毒”等相类似,乃脾肾衰败,湿浊瘀血内阻的本虚标实之证。笔者认为就其病因及病机而言,离不开毒邪,临床治疗常从排毒解毒法[1]入手,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拟从其特征与分类,阐述慢性肾衰之毒。内科病证之毒,尤其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毒,笔者认为是指病程日久,肾元虚衰,邪气至盛且蕴蓄不解之谓。与外感六淫不正之气、传染性之疫毒、外科之火…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闻名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9):44-46,F003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简称慢性肾衰,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减退引起的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水肿”、“癃闭”、“关格”、“虚劳”、“溺毒”等疾病的范畴。本文就1991年以来的主要参考文献为依据,探讨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规律以冀能对临床研究工作有所帮助。一、临床治疗。(一)辨证论治中医认为,慢性肾衰是由于脾肾衰败,湿浊羁留,浊邪塞塞三焦,气机升降失常,以致气虚血瘀,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湿浊郁化为热毒,以致热毒充斥内外,瘀血阻滞经络,故表现为正虚邪实,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证候。通常认为,在氮质血…  相似文献   

15.
向英歌  邓国林 《山西中医》2010,26(12):55-56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其病变脏腑重点在脾肾二脏,病机关键是脾肾亏虚,浊毒内蕴瘀血,临床运用健脾益肾,活血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措施。方法查阅古医籍文献及现代文献并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名以关格较为恰当;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脾肾衰惫,气化不利,湿浊毒邪内蕴三焦;治疗上是补泻两难,应本着“治主当缓,治客当急”的治疗原则,若浊邪同时侵犯上下两焦,时时可产生阴阳决离,必须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抢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中期,中医辨证论治有比较满意的疗效,终末期则需中西医结合及血液净化治疗,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从瘀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存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瘀”与“虚”、“湿”、“毒”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瘀血既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产物,又是本病的致病因素。治“瘀”应早期,全程用药,可以有效延缓病程进展进度,有助于疾病的稳定与康复。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中医学“关格”、“水肿”、“虚劳”、“溺毒”等范畴,其病理变化涉及到人体各系统多个脏器的功能失调及代谢紊乱。该病总属本虚标实的病变。本虚是指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衰败而失调;标实是指水湿、痰浊、瘀血等毒邪蕴蓄。其治疗应谨守病机,以“调补气血阴阳、调理脏腑功能”和“利水除湿、化浊祛瘀,排出毒邪”为基本原则,提出采用集中药内服、灌肠,药浴,穴位贴敷,针灸等多种治疗手段于一体的“排毒双调综合疗法”来治疗CRF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在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方面具有优势,近年来大黄被大量应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取得满意的疗效.目前大黄已被制成各种剂型,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大黄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中不同给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其毒副反应作一述评. 1 大黄的功用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功能衰竭多为虚实夹杂 ,其证虚之关键在于脾胃不足 ,气血两虚 ,扶正之法应以调理脾胃为本 ,而实邪之所在乃困脾失运化、湿浊内生 ,气虚日久 ,血着为瘀 ,湿浊与瘀血则为其实邪之关键 ,因而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以益气活血 ,利湿降浊中药组成的健脾益肾解毒汤 ,用于治疗终末肾衰前稳定的无明显并发症的肾功能衰竭 ,对其延缓进展的作用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B组患者加用健脾益肾解毒汤治疗后 ,其肾功能衰竭的发展速度较单纯低蛋白的饮食和控制高血压治疗的A组明显延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