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部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167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的常见病 ,笔者经过 10多年的临床探索 ,总结出采用面部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独特方法。现收集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患者 2 32例 ,分为2组 ,比较两组疗效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将 2 32例患者分为 2组。透刺组 16 7例 ,男 91例 ,女 76例 ;年龄 3~ 6 7岁 ,以 2 0~ 6 0岁多见 ;左侧面瘫6 9例 ,右侧 97例 ,双侧面瘫 1例 ;病程 1d~ 11个月。对照组 4 5例 ,男 2 6例 ,女 39例 ;年龄 7~ 6 8岁 ,左侧面瘫 2 9例 ,右侧面瘫 36例 ;病程最短 1d~ 9个月。2 治疗方法2 1 透刺组。取穴 :取患侧丝竹空、四白、迎香、地…  相似文献   

2.
面瘫发作半年以上未治愈的可称为陈旧性面瘫,或者称面瘫后遗症。我们采用针刺配合面部走罐治疗陈旧性面瘫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面部走罐在治疗陈旧性面瘫中的作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面部按摩结合针刺治疗儿童面瘫的机制和疗效,探寻有效治疗儿童面瘫的方法,方法:采用针刺结合特殊的面部按摩法,治疗早期儿童面瘫56例.结果:56例全部有效,总有效率100%.结论:儿童早期面瘫采取面部按摩法结合针刺能有效治疗儿童面瘫,按摩无创患儿容易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面部肌电兴奋点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8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重  温忠景  魏艳君 《中国针灸》2003,23(10):604-604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有关治疗的报道较多,然而鲜见用面肌兴奋点电刺激法治疗该病的报道。自2000年以来,笔者用面肌兴奋点电刺激法治疗面瘫85例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灸面部穴位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面部僵硬感的临床疗效,比较重灸面部穴位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面部僵硬感的差异性,为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有周围性面瘫后遗面部僵硬感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予以重灸面部穴位结合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各组患者在治疗前、结束后进行面部残疾躯体功能评分(Facial disability index physical, FDIP)、面部残疾社会生活评分(Facial disability index social, FDIS),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DIP、FDIS评分升高(P<0.01),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灸面部穴位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面部僵硬感疗效明显,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面部定位注射是根据经络腧穴的治疗原理并借助药物和器械,通过对面部实施定位一点或多点注射,通过针、药的双重刺激产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增强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神经传导等改变,由此来恢复受损害瘫痪的面神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合谷刺配合面部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7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36例,施以合谷刺配合面部闪罐法;对照组36例,施以传统针刺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有效率为86.1%,临床效果理想。结论:合谷刺配合面部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8.
邹菲 《中医临床研究》2012,4(4):50+52-50,52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配合面部走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患者进行薄氏腹针和面部走罐的联合治疗,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7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8%。结论:薄氏腹针配合面部走罐对周围性面瘫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多由经脉失养,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面部经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2002年至2004年,笔者收治一些病程较长的难治性面瘫,用透刺滞针牵拉配合面部刮痧治疗收到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谈面瘫的分期与治疗时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认为面瘫是由于脉络空虚 ,外感风寒之邪侵袭阳明、少阳脉络所致。西医认为是病毒侵害面神经而致。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部分患者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而留下后遗症。为此 ,本文就面瘫的分期与治疗时机谈一点个人的体会。面瘫的分型面瘫一般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型 ,临床上可以额纹的消失与否为主要鉴别依据。周围性面瘫又可分为颅内型和颅外型。前者指病毒侵害面神经的部位在大脑皮层与颈乳突孔之间 ,临床上常首先表现为头痛、偏头痛、耳鸣等 ;后者指病毒侵害面神经部位在颈乳突孔处或末梢 ,临床上常表现为耳后疼痛。部分患者还可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面部走罐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面部走罐治疗。观察比较2组面神经分级2.0评分(FNGS 2.0)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结束后,FNGS 2.0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FNGS2.0评分在3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面部走罐配合针刺可加快周围性面瘫功能恢复,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面部无痛进针法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胥荣东众所周知,面部的痛觉较为敏感,尤其是在某些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及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等,往往会出现痛觉过敏的现象。部分病人因惧怕疼痛而中断治疗,有的病人开始即因惧针而拒绝针刺,使得一些针刺适应证失去了治...  相似文献   

13.
电针治疗急性期面瘫100例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急性期面瘫用电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电针浅刺面部穴位和对照组常规取穴.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8%,进步12%;对照组痊愈率68%,进步32%,痊愈时间30天左右;治疗组89%,对照组40%,痊愈时间50天以上治疗组11%,对照组60%,治疗组痊愈率和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治疗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期面瘫可以用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4.
面瘫指面部肌肉瘫痪,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亦叫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眼歪邪”、“口僻”等。面瘫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临床以周围性面瘫为多见。周围性面瘫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得法,可成为顽固性、难治性面瘫。笔者采用穴位注射加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6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邱龙 《中医药导报》2010,16(5):88-88
急性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年发生率约为15-30/10万[1].然而,同时发生双侧面神经麻痹(bilateral simultaneous facial nerve palsy,BS-FNP)则极其少见,其年发生率约为1/500万[2].笔者近日采用温针灸配合面部操作治疗双侧面神经麻痹1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 ,针灸治疗本病有独特疗效 ,但若延误治疗时机 ,就会拖延治愈的时间 ,有时长达 3个月甚至半年之久 ,这样很可能会留下极难治愈的面肌痉挛。笔者通过多年实践 ,现将临床治疗总结如下。临床资料观察组 5 0例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大 5 2岁 ,最小10岁 ;左侧 31例 ,右侧 19例 ,均为发病后 3d内就诊。对照组 5 0例 ,男 31例 ,女 19例 ;年龄最大 5 1岁 ,最小 19岁 ;左侧 2 9例 ,右侧 2 1例 ,均为发病 1星期以后就诊。治疗方法1.观察组 采用两个阶段治疗。第 1阶段是从发病开始至 1星期以内。取穴阳白、攒竹、丝竹空、下…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分析面瘫患者面部与相机光轴之间偏转角度对面瘫几何特征评估的影响。 方法:基于计算机视觉单元, 利用 OpenCV 3.1.0 + dlib 19.19 方法构建人脸特征点识别系统,建立面瘫评定几何度量模型,分析计算机视觉检测范围内 患者面部额状面与相机单元的夹角对面瘫量化评定参数的影响。 结果:本研究开发的面部特征识别系统在面部与相机光轴 偏转角度为〔–30 °,30 °〕之间,面部特征点距离实测值与计算机捕获的面部特征点距离平均值偏差均在 1 mm 之内,眼缝 水平和垂直测量距离的标准差分别为(1.13,1.94)和(0.85,1.24)之间,嘴角相对于鼻尖的垂直测量距离的标准差处于 (1.69,2.78)之间,具有良好的识别精度。 结论:面瘫患者左右面部几何特征存在差异,获取患者面部几何特征进行康复 评定是开展治疗的前提,利用计算机视觉能够获取患者面部图像,识别患者面部的几何特征和差异,并且为患者头部偏转 30 ° 以内的面瘫情况评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面瘫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面瘫在临床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将自己的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陈静  杨洁  张幼明  冯跃 《光明中医》2006,21(5):23-24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又称"口眼歪斜","吊线风",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瘫,最常见于贝尔麻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绵阳市中医院资深针灸主治医师陈静老师,潜心于临床20余年,日均门诊针灸病人达100余例,现已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上万例,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达92%以上.已总结摸索出一套治疗周围性面瘫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