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我科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5a的工作进行总结,对1847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810例,计有旁道869条,其中左侧旁道532例,右侧旁道278例,其中双旁道15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21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753例.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早搏(PVT)139例,房性心动过速(AT)29例,心房扑动(AF)32例,心房颤动(A)f84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67%,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所致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9%.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2.22%.并发症发生率为3.14%,其中1例患者并发永久性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无死亡病例.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适合于各类人群,以AVRT和AVNRT的疗效最佳.并且能够成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特别是阵发性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疗效,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418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房室结内折反性心动过速(AVNRT)130例,左侧旁道230,右侧旁道45例,室性心动过速(IVT)10例,房性心动过速3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结果 总成功率97.9%,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8%以上。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2.9%,其中AVNRT复发3例,AVRT复发8例。IVT复发1例,12例再次RFEA均获成功。3例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植入心脏起搏器,1例损伤主动脉瓣,引起反流。2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于各类人群,以AVNRT和AVRT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5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5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SVT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19移叶.房室旁道所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22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14例。结果:房室结双径路133例(单一房室结双径路119例.合并房室旁道14例),其中慢一快型130例.快一慢型2例.慢一慢型1例;房室旁道122例,其中左侧旁道89例.右侧旁道29例,双旁道4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14例,旁道共计140条。成功率98.4%,复发率2.4%,近期并发症2.0%。结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相关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951例(男532例,女419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结果,患者年龄6~78(42.5±14.6)岁,心动过速发作史1个月~42年,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69例,计有旁道578条,其中左侧旁道患者462例(分布位置:左游离壁364例,左前壁41例,左后侧壁57例),右侧旁道79例,双旁道9例(右侧6例,左侧3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19例(右侧5例,左侧1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41例,其中260例存在前向跳跃式传导,16例存在逆向跳跃式传导,65例无跳跃式传导。室性心动过速(VT)19例,房性心动过速(AT)22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9%,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9.5%。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1.7%。8例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后有2例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交替出现Ⅰ、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后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12例发生假性动脉瘤,1例气胸和1例心包填塞。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尤以AVRT和AVNRT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陈旸  贺涛  刘明江  陶剑虹 《西部医学》2012,24(11):2131-2133
目的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心内科近两年382例伴不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左侧旁道、右侧旁道及房室结双径路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术后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数据的差异。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74例,其中左侧旁道113例,右侧旁道6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08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7.4%,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达98.4%。射频消融术后总复发率为2.6%,并发症发生率为1.8%。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右侧旁道消融复发率高于左侧旁道及双径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我院自开展射频消融术以来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7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在我院住院行射频消融根治术,对其成功率、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7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1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4例慢—快型,1例快—慢型,1例慢—慢型;29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3例左侧旁道,16例右侧旁道,2例室性心动过速(VT)。射频消融成功率95,7%,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2,13%,复发率2,13%。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仍是目前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1151例临床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海昌  张清  张殿新  刘兵  李伟  贾国良  程何祥 《医学争鸣》2003,24(12):1114-1117
目的 :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 ,以进一步指导相关临床工作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 1(男 6 14 ,女 5 37)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结果 ,患者年龄 7~ 78(4 0 .1± 13.4 )岁 ,心动过速发作史 1mo~ 4 0 (12 .5± 4 .8)a,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 .结果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6 91例 ,计有旁道 70 4条 ,其中左侧旁道患者 5 4 4例 (分布位置 :左游离壁 4 0 5例 ,左前壁 78例 ,左后侧壁 6 1例 ) ,右侧旁道 116例 ,双旁道 11例 ,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 2 0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35 7例 ,其中 2 96例存在前向跳跃式传导 ,16例存在逆向跳跃式传导 ,4 5例无跳跃式传导 .室性心动过速 (VT) 5 0例 ,房性心动过速 (AT) 4 8例 ,心房扑动(AF) 5例 .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 94 .6 %,其中房室结双径路和左侧房室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成功率高达98.0 %以上 .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为 4 .7%.10例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 ,2例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后植入心脏起搏器 ;术后 6例出现动脉栓塞 ,3例出现深静脉血栓 ,2例因急性肺栓塞猝死 .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适合于各类人群 ,以AVRT和AVNRT的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类型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其射频消融效果。方法 对2000年12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65例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RFCA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心动过速患儿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5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其中1例合并心房扑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8例。RFCA治疗总成功率为92.3%(60/65),其中左侧房室旁道及AVNRT患者成功率最高,分别为100%与96%。2例患者于术后出现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经用激素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无血管损伤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8个月,3例复发(占4.6%),均再次手术获得成功。结论 AVRT和AVNRT是儿童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类型,用RFC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小结射频导管消融治疗96例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对96例快速心律失常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房室旁道51例53条、房室结双径路23例、室性心动过速16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心房扑动2例。消融前常规行电生理检查,以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和解剖部位。结果:全组首次消融成功率为926%,其中左侧房室旁道为100%,左室室性心动过速为857%,右室室性心动过速为556%,房性心动过速为75%,心房扑动为100%。消融术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率为34%,二次消融成功率为100%。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是治疗某些快速心律失常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覃绍明 《广西医学》2005,27(3):320-322
导管射频消融术(瞰)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应用于临床已经十余年,从当初的消融房室结阻断房室传导到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房颤,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介入性心脏病学中的重要分支。我院自1993年2月第一例左侧旁道射频消融成功以来,已经熟练开展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RFCA治疗。心律失常类型包括:①预激旁道引起的AVRT、PJRT、Mahaim纤维引起的AVRT;②AVN双、多径路引起的AVNRT;③持续性房速,非阵发性房速;④房扑;⑤特发性室速;⑥顽固性室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逆传旁路的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159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均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提示为旁路逆向传导阻滞共13例(无逆传旁路组),旁路前传和逆传功能共146例(双向传导旁路组),均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电生理特征以及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双向传导旁路组比较,无逆传旁路组患者年龄更大,存在房颤、晕厥病史者比例更高(P<0.05),而两组心房有效不应期、旁路前传有效不应期、房室节前传及逆传有效不应期等心内电生理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逆传旁路组患者射频消融手术时间、射频消融术放电滴定时间、射线曝光时间均长于双向传导旁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高于双向传导旁路组(P<0.05).结论 与双向传导的预激综合征患者比较,无逆传旁路患者自发性房颤及晕厥为常见,且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20例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射频消融疗效和体会。 方法:20例AVRT患者,其中显性右侧旁路15例,隐匿性右侧旁路5 例,均给予射频消融治疗。 结果:15 例右侧显性旁道13例消融成功,其中复发1例,再次消融成功;5 例隐匿性旁路全部消融成功,消融成功率为90% ,无并发症。 结论:射频消融是一种治疗右侧AVRT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索他洛尔对射频消融患者QT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索他洛尔对房室旁道射频消融 (RFCA )患者 QT离散度 (QTd)及电生理作用的影响 ,对药物在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作评估。 方法 :36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接受 RFCA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18例 ,单纯行 RFCA)和药物组 (18例 ,RFCA+顿服索他洛尔 16 0 m g)。药物组服药后每 30 min测量 1次电生理参数 ,观察 2 .5 h。两组在术前、术后分别测量 QTd。 结果 :两组术前 QTd无差异 ,对照组术前、术后 QTd无明显变化。药物组服药后 ,电生理参数与服药前比较相差显著 ,RFCA术前、术后 QTd分别为 (30 .9± 14.3)和 (2 4.7± 9.6 ) m s;QTcd分别为 (33.7± 17.1)和 (2 5 .2± 10 .1) m s;QTL cd分别为 (30 .8± 14.1)和 (2 5 .6± 19.4) m s,3项参数均 P<0 .0 5。两组术后比较 QTd,QTcd,QTL cd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索他洛尔可轻度降低 QTd,致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低 ,无器质性病变的 RFCA患者术中应用可帮助终止心动过速频繁发作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隔部房室旁道射频消融术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67例间隔部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的临床资料。结果:消融成功率为98.5%(66/67),3例发生Ⅱ度至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4.55%(3/66)。结论:虽然房室旁路的消融手术成功率高、操作安全,但间隔部旁路消融仍具有挑战性。熟练的心电生理和解剖知识、精确标测、低功率放电、增加消融电极稳定性,有助于减少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在射频消融(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病人的初选、旁道的初步定位等方面的价值。方法于检查前1wk停服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以DF-5A心脏电生理刺激仪发放刺激信号,起搏方式为S1S1分级递增性刺激和S1S2程序早搏刺激,个别加发S3或S4。结果3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中房室结双径路11例,房室旁道18例,均得到RFCA时心内电生理检查的证实;其他2例。结论其结果证明食道心房调搏对于行RFCA治疗的病人的初选及旁道的初步定位、旁道不应期的测量、是否存在多条旁道具有明显帮助;该法操作方便、安全,对RFCA取得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德超  王荧  曹文斋 《四川医学》2010,31(8):1119-1120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10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旁路在心室最早激动点(EVA)或心房最早激动点(EAA)消融,双径路则采用慢径改良。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总成功率为97.1%(204/210),其中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119例,成功率95.0%;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91例,消融成功率为100%。4例(1.9%)患者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3例(1.4%)患者复发,再次接受射频消融术获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 6 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4 4例 ,包括左前侧壁旁路 13例 ,左侧游离壁旁路 15例 ,左后侧壁旁路 2例 ,左后间隔旁路 8例。右后间隔旁路 4例 ,右后壁旁路 2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2 0例 ;既有旁路 ,又有双径路 1例 ;两条旁路 1例。以导管射频消融阻断旁路及改良房室结构 ,成功率98 4% ,1例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 ,1例复发 ,再次射频消融后治愈。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RFCA 法治疗17例SVT儿童(年龄≤14岁),男10例,女7例;年龄8-14岁,均为药物预防无效或药物不能耐受而又反复发作者。结果17例患者中,房室结双经路(AVNRT)4例、右侧房室旁路(RAP)7例、左侧房室旁路(LAP)5例,房性心动过速(AT)1例。消融成功15例,1例RAP患儿消融失败,1例AT患儿未作消融术,1例His旁旁路患儿术后2个月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6-48个月,所有患儿均无SVT发作,未发生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RFCA是治疗儿童顽固性SV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小剂量胺碘酮对预激综合征(WPW)射频消融术中心房颤动(AF)发生的预防作用。12例WPW 合并AF患者,男7 例,女5 例,24~64 岁,平均(41±15)岁。10 例体表心电图提示显性预激,2 例提示隐匿性预激。所有患者均有AF发作病史和心电图。射频消融按常规方法进行,术前服用胺碘酮3~4 周,0.2g/d。12 例患者全部射频消融成功,2 例术中发生AF,数分钟后自行转为窦性心律。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是治疗WPW 合并AF的有效方法,小剂量胺碘酮可减少和避免术中AF发作,并且不阻断旁路的前传和逆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胃肠X线机后前位投照体位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道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8例左侧旁道合并AVRT的患者和14例AVNRT的患者根据后前位投照体位的影像,送入冠状电极,以该电极作路标,精确标测靶点图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成功率100%,随访2~12月无复发,1例AVNRT患者在消融中并发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一月后恢复正常房室传导.结论:在无C型臂X机条件下,应用胃肠X线机后前位投照体位,在熟悉后前位的影像学、精确标测靶点图、严格掌握消融方法的条件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左侧旁道全并AVRT和AVNRT疗效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