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剖宫产术是临床上处理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采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327例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327例,均为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2 横切口手术方法:于下腹耻骨联合上缘2~3cm处或皮肤皱褶处做一横行、两端稍向上翘的切口约10cm,其切口中段3~4cm切至深达深筋层,再以中、食指或小拉钩深入切口分别向两侧撕开皮下脂肪与皮肤切口等长,横形剪开腹直肌前鞘与皮肤等长,钝锐结合分离腹直肌与前鞘连接部分,向上潜行7~8cm,向下达耻骨联合,向两边牵拉开腹直肌,于膀胱顶上1.5cm  相似文献   

2.
刘江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48-1448
近年来我院施行剖宫产术中采用腹部横切口钝性分离 ,保留腹壁浅静脉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0年3月~2002年3月采用腹部横切口保留腹壁浅静脉施行剖宫产术50例作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纵切口剖宫产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均随机选择手术方式 ,手术指征无明显差异。母婴预后良好 ,无死亡病例。1 2麻醉 :两组病人均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1 3观察组手术操作要点 :(1)在耻骨联合上约2~3横指处略呈弧形横行切开皮肤约12~13cm ,于切口中点切开脂肪组织2cm深达腹直肌前鞘 ,用双食指钝性撕开…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5年起将腹壁纵切口改为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即采取腹部横直切口、钝性分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腹壁横切口128例,年龄21~35岁,初产妇102例,经产妇26例;腹部纵切口对照组48例,年龄23~38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8例。两组产妇年龄无明显差异,均有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位、妊娠高血病等剖宫产指征,两组手术原因构成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均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1·2手术方法选择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为切口部位,常规消毒手术野的皮肤,铺巾,在切口部位做一横切口,长约12~15cm;横行切开皮…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腹部横切口对112例孕妇实施剖宫产术。方法:将剖宫产的腹部纵切口改良为腹剖切口。结果:腹部横切口具有疼痛轻,容易观察子宫及子宫底复旧情况,术后反应小,易愈合,切口美观,瘢痕小等优点。不足之处因横切口伤及血管较多,切口出血量稍多;而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胎头娩出时间二者无明显差别。结论:剖宫产彩腹部横切口是对剖宫产腹部切口听良好改进,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剖宫产手术大部分采用腹部直切口,我院现已开展腹部横切口手术,本文对我院2003年1月-12月份的287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其中腹部横切口刮宫产组144例(以下简称新式剖宫产术),与直切口剖宫产术组的143例进行多项指标的对照,认为腹部横切口组剖宫产术值得推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腹部横切口对112 例孕妇实施剖宫产术。方法:将剖宫产的腹剖纵切口改良为腹剖横切口。结果:腹部横切口具有疼痛轻,容易观察子宫及子宫底复旧情况,术后反应小,易愈合,切口美观,瘢痕小等优点。不足之处因横切口伤及血管较多,切口出血量稍多;而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胎头娩出时间二者无明显差别。结论:剖宫产采用腹部横切口是对剖宫产腹部切口的良好改进,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5年12月起采用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用可吸收线将筋膜及皮下脂肪一同连续缝合,与同期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刮宫产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1995年12月~1996年11月间,行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简称横切口)231例,初产妇213例,经产妇18例;同期行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简称纵切口)317例,初产妇292例,经产妇20例,再次剖宫产11例。均为持续性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纵横2种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母婴的影响。方法将57例行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首次剖宫产术切口方向分为纵切口组22例和横切口组35例。2组均使用硬膜外麻醉,按原腹壁切口切除瘢痕后逐层进腹,子宫切口选择原切口上方2~3cm的子宫下段肌肉较厚处。观察2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内粘连情况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纵切口组胎儿娩出时间短于横切口组,中重度腹腔粘连发生率低于横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无产妇或新生儿死亡、内脏损伤、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二次剖宫产特别是首次为横切口的产妇,再次手术时腹腔粘连严重、操作较复杂、易损伤内脏,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适应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于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或耻骨联合上3横指,横行直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及腹直肌,上下撕开腹膜,可吸收线缝合肌层,间断及连续缝合筋膜,间断缝合皮肤、皮下组织,并与同期纵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横切口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时间短,疼痛轻,病死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斌 《现代临床医学》2002,28(6):331-331
剖宫产手术需经腹进行 ,腹壁切口选择关系到手术野暴露状况、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创口愈合及并发症、术后美容等。肥胖是影响创口愈合、手术操作重要因素之一 ,而腹壁横切口对肥胖者有其独特优点。我们对 36例肥胖产妇采用腹壁横切口剖宫产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5月对肥胖产妇采用腹壁横切口 36例。年龄 2 1~ 30岁。产妇体重 75~ 95kg ,其中 85~ 95kg5例 ;身高 15 8~170cm。腹壁脂肪最厚 6cm。腹壁水肿 2例。均采用持续硬膜麻醉。1 2 手术方法 :①开腹 :腹壁横切…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手术历史悠久,但剖宫产的定义尚不统一,剖宫产手术就是经腹部切开子宫而娩出胎儿的手术。剖宫产的手术方式及种类很多,但我院既往以纵形切口为主。现将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234例孕妇按纵形切口及新式切口两种方法手术的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次手术腹部横切口对再次经腹手术的影响。方法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需二次手术患者102例。纵切口48例,横切口54例,两组均沿原手术疤痕行纵、横切口,逐层切开腹壁各层,打开腹腔,观察前次手术盆腹腔粘连情况,测算开腹时间、手术总时间、开腹出血量及术中总出血量。结果前次手术有43.75%~44.45%腹部切口下方与大网膜、肠管、子宫、膀胱粘连(纵切口为43.75%,横切口为44.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切口行二次手术时再开腹时间、手术时间、开腹出血量及术中总出血量均少于横切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一例副损伤及皮肤感觉障碍。结论对于妇科疾病需开腹手术及剖宫产,以腹部正中纵切口为宜。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是临床上处理难产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 ,为减少手术并发症 ,我们对国内外报道的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略加改进 ,并与同期抽样的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 1998年 1月~ 1999年 6月在本院行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以下简称改良组 )和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以下简称对照组 )各 10 0例。改良组年龄 2 1~ 40岁 ,初产妇 88例 ,经产妇 12例 ;对照组年龄 2 0~38岁 ,初产妇 86例 ,经产妇 14例。1.2 手术原因 :见表 1。表 1 剖宫产手术原因术式例数 …  相似文献   

14.
管红华 《河北医药》2000,22(10):773-774
新式剖宫产术是以色列Stark医生推广的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 。用Joel Cohen开腹方法 ,即采用腹部横切口 ,钝性分离 ,不缝合腹膜术式。我院自 1998年至今开展此项术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改良式剖宫产术 98例 (改良组 )均有剖宫产手术指征、无禁忌证的产妇 ,年龄 2 2~ 33岁。其中初产妇 79例 ,经产妇 19例。孕 37~ 4 2周。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 (对照组 ) 70例 ,年龄 2 1~ 35岁 ,其中初产妇 6 4例 ,经产妇 6例。两组孕产妇年龄无明显差异 ,均以头盆不称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再次剖宫产时子宫下段改良切口的优点.方法 将126例新式剖宫产术后再孕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自子宫下段横切口原瘢痕处或原瘢痕上1cm处切开.研究组采用改良手术方法:自子宫下段横切口原瘢痕上2~3cm处切开.结果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困难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出血量,子宫切口撕裂,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切口愈合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再次剖宫产时子宫下段横切口改良后具有以下优点:①胎儿娩出困难的发生率减低;②减少术中子宫切口撕裂及术中出血量;③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切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是产科常施手术之一 ,但术后并发症比经阴道分娩高 2~ 5倍 [1 ]。为了减少其并发症 ,我院自 1997年 10月至今 ,开展了香港周基杰医师创立的一套新观念剖宫产术 ,并略加改进 ,即采用腹部横直切口、钝性分离、不缝合壁层腹膜、腹壁皮内缝合、不拆线术式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自 1997年 10月至 1998年 10月我院住院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 ;行腹部横行直切口不缝合壁层腹膜剖宫产 98例 (改良组 )。年龄 2 3~ 37岁 ,平均 2 4.5岁。手术指征见表 1。同时选取与其指征相同的行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  相似文献   

17.
新式剖宫产术是指采用 Jocl- Cohen的开腹方法行剖宫手术 [1 ] 。我院自 1998年 5月至 1999年 6月 ,共行 15 1例 ,即采用腹部横向直切口 ,钝性分离 ,不缝合腹膜术式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5 1例 ,年龄 2 3~ 38岁 ;随机选择对照组 5 5例。两组均为无下腹部手术史的产妇。手术原因为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胎方位不正、妊高症或高龄初产妇。两组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2 手术方法新式剖宫产术组选择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 2~ 3cm为切口部位。在切口部位作一横向直切口约 12~ 15 cm (视胎儿的大小 ) …  相似文献   

18.
李利  林忠乙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3):162-163
目的: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为切口感染寻找最佳预防措施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3年间15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病例的资料。结果:妊娠合并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急诊手术及手术时间长、孕妇体质量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概率。结论:针对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及时发现腹部切口感染,尽早拆除切口缝线;局部彻底清创结合全身应用抗生素可有效地预防及治疗剖宫产后腹部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9.
对二次剖宫产术产妇子宫下段横切口位置的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再次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时子宫切口位置的处理。方法将72例有剖宫产手术史的足月妊娠孕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7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于原手术瘢痕切口或上1cm剪开膀胱子宫腹膜反摺并下推膀胱再切开子宫肌层;研究组采用改良手术方法自子宫下段横切口原瘢痕2.5cm上处切开,直接切开子宫全层。结果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子宫切口采取改良切口的病例与采取传统切口的病例相比较,具有没有发生子宫切口撕裂及邻近器官损伤情况,手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短,娩出胎儿较快,新生儿窒息率低等优点。结论再次剖宫产术时对切口的改良处理,可减少子宫切口撕裂出血,术后愈合快,新生儿窒息率低,改良的方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有剖宫产指征、无手术禁忌证晚期妊娠妇女2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观察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h切口疼痛、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1);该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均为100%。结论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快,组织损伤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