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梁武 《医学文选》2000,19(1):20-21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 ,其中 6 0 %发生于口腔颌面部 [1 ]。其治疗分为手术及非手术方法 ,尽管方法很多 ,但各有其局限性。平阳霉素 (下简称 PYM)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抑制作用 [2 ] ,据此 ,本组病例采用 PYM治疗颌面部血管瘤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 0例 ,女 6 4例。年龄 4个月至 5 1岁 ,6岁以下 80例 ,占 70 .18%。按常规分类 ,杨梅样血管瘤49例 ,葡萄酒斑状血管瘤 2例 ,混合性血管瘤 48例 ,海绵状血管瘤 13例 ,蔓状血管瘤 2例。瘤体分布于唇颊部 30例 ,腮腺区 2 0例 ,舌 2 3例 ,口底 19例 ,软腭 1…  相似文献   

2.
血管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位于头面颈部,位置比较表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而且影响其生理功能甚至危及生命。临床非手术治疗外耳血管瘤的方法主要有口服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X线放射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注射或敷贴、口服干扰素等,以上治疗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都有一定副作用,而且并非对所有外耳血管瘤都有效。  相似文献   

3.
李从谊  李运洲 《右江医学》2006,34(2):179-179
血管瘤是软组织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在出生时即发现,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长。近3年笔者在门诊采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眼睑、面部血管瘤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性2例,女性3例;右上睑2例,左上睑1例,右下睑、面部1例,左下睑、面部1例。发病治疗时年龄最大6岁,最小2岁,平均年龄4岁。血管瘤中扁平未隆起皮肤表面,面积3×6 mm 3例;扁平面隆起0.15mm,面积3×8 mm 1例,面积4×12 mm 1例,为右、左下睑、面部。治疗前为暗红色、紫兰色。均在出生后4~6个月发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扩大,多在真皮及…  相似文献   

4.
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约占全身血管瘤的 6 0 % [1] ,以婴幼儿多见。临床多选用硬化剂、激光或放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手术切除复发率较高。近年来作者应用国产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 2 3例 ,有效率 95 6 5 %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14例 ,年龄 3个月~ 5 0岁。海绵状血管瘤 15例 ,葡萄酒斑状血管瘤 1例 ,混合性血管瘤 7例。瘤体部位 :舌部 6例 ,唇部 10例 ,颊侧 4例 ,面颈部 4例。 2 3例中手术后复发者 3例 ,曾接受过硬化剂治疗者 2例。血管瘤最大面积 5 0cm× 4 0c…  相似文献   

5.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连军  宋晓杰 《黑龙江医学》2004,28(12):933-933
血管瘤是来源于血管内皮增生的先天性良性肿瘤 ,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先天性血管畸形 ,而不是真正的肿瘤。近年来 ,有许多学者采用平阳霉素成功治疗血管瘤。我科近 3年来用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19例 ,经随访观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女比例为 11:8。年龄最大者 39岁 ,最小者 2岁 ,平均年龄 14岁。病变部位均在颌面部软组织 ,位于浅组织的 17例 ,深层组织的 2例。血管瘤范围最大 5cm× 4cm ,最小 2cm× 1cm ,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和针刺检查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 ,并经术前检查无禁忌证。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36例,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配伍注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经过3个月~2年的随访,治愈31例(86%),好转5例(14%),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配伍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好,副作用小,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头颈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平阳霉素1~8mg、地塞米松磷酸钠1~5mg加适量2%利多卡因,在150例血管瘤周边注射。结果:148例(98.67%)完全治愈。结论: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血管瘤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 ,好发于口腔颌面部。笔者自1992年 3月~ 1998年 3月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用局部瘤体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46例 ,经随访观察 ,获得了满意疗效。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治疗 46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5 4岁 ,平均 2 5岁 ;病变部位 :唇 12例 ,舌 15例 ,颊8例 ,腮腺 4例 ,口底 3例 ,软腭 2例 ,牙龈 2例 ;瘤体最小 1.0cm× 1.0cm ,最大 4.5cm× 6.0cm。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常规行血常规、肝功能、胸透、B超等检查 ,有明显异常者暂缓治疗。用 2 %利多卡…  相似文献   

9.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附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25例体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25例体表血管瘤患者,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个月至56岁,均为海绵状血管瘤.平阳霉素按8 mg/60 kg剂量(成人一次不超过8 mg) 生理盐水4 ml 2%利多卡因1 ml 11 000肾上腺素0.1 ml向瘤体内注射.结果:治愈率84%(21/25),好转率16%(4/25),总有效率为100%,经3~30个月随访无复发.25例中有21例注射后出现低度发热,经过对症处理恢复正常;无局部组织溃烂、肺炎样症状及肺纤维化现象;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经抢救后脱险.结论:平阳霉素为治疗体表血管瘤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对小儿血管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平阳霉素用注射用水稀释成0 1%的浓度后 ,按每次 0 2mg/kg剂量 ,加入地塞米松 0 0 5mg/kg混合后直接注入瘤体间质中 ,间隔 1周再用同等剂量 ,直至肿瘤消退为止。结果 :39例经 1~ 4次 ,平均 1 3± 0 7次治疗 ,全部治愈 ,副作用均较轻。结论 :本方法治疗血管瘤安全、迅速、痛苦少 ,面容回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儿童头颈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2009年6月治疗的儿童头颈部血管瘤病人326例,采用平阳霉素8 mg加入生理盐水3-5 mL中溶解后再加入地塞米松10 mg行血管瘤内注射,依血管瘤大小决定注射用量,一般注射至局部肿胀苍白。若血管瘤多发或体积较大时,可分点分次注射,每2周一次,用药总量不超过40 mg。结果:经过1-10年随访,治愈率为64.1%(209/326),基本治愈率为23.3%(76/326),好转率为11.3%(37/326),无效率为1.3%(4/326)。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头颈部血管瘤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美容效果好,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唇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995.01~2002.01,用国产抗肿瘤药物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唇部海绵状血管瘤72例。平阳霉素每次用量1~8mg,7~10d注射1次,3~5次为一疗程。结果 治愈34例(47%),基本治愈29例(40%),有效5例(7%),无效4例(6%)。总有效率94%。结论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唇部血管瘤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角述兰  武雪松  杜斌 《海南医学》2010,21(10):21-22,2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晶胶液)对患者凝血功能、电解质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神经外科手术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入室后局麻下行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穿刺,以5ml/kg输注高渗晶胶液,30-45min内输注完毕,输注后行麻醉诱导。分别在输注高渗晶胶液前(T0)、输注高渗晶胶液完毕即刻(T1)、输注高渗晶胶液后30min(T2)、60min(T3)、术后30min(T4)监测:(1)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等;(2)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血清K+、Na+、Ca2+、Hct、Hb及血糖。结果与T0时相比,CVPT3时明显升高(P〈0.05);APTT、PTT1时开始增加(P〈0.05),T2时达到高峰(P〈0.05),T3时恢复正常;输注高渗晶胶液后K+浓度降低,Na+浓度升高,T1时改变最为明显(P〈0.05),T3时基本恢复基础值;Hct、Hb随着输注液体的增加逐渐降低,与T0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输入高渗晶胶液(5ml/kg)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凝血功能和电解质、血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8):87-89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与异烟肼鞘内联合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结核内一科入院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HRZE治疗方案强化治疗3个月,而后改成6个月的口服HR,对照组每周一次鞘内注射地塞米松5 mg,观察组每周一次鞘内注射异烟肼0.1 g及地塞米松5 mg。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转归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对比脑脊液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7.825,P=0.020)。观察组脑脊液氯化物和葡萄糖升高较对照组显著,细胞个数和蛋白质含量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生化指标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症状转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治疗结核性脑炎,可显著转归临床症状,改善脑脊液循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5 0 %的高渗葡萄糖在治疗复发性气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4 5例复发性气胸患者在胸腔内气体基本排除的情况下注入 5 0 %的高渗葡萄糖 6 0~ 80ml,嘱患者迅速左右辗转身体。结果 :4 5例复发性气胸患者均获满意疗效 ,痊愈率达 10 0 % ;除 7例有轻微的刺激性胸痛外 ,无其它并发症 ;随访 2~ 7年仅 2例 (4.4 % )复发。结论 :高渗葡萄糖治疗复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不易复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疗效,并分析不良反应的构成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0年6月采用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治疗的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227例241处瘤体,统计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0.5~6年随访,治愈率为76.8%(185/241),好转14.5%(35/241),总有效率为91.3%。平均治疗次数为3次。发生不良反应19例(8.4%),其中发热11例,口腔黏膜溃疡3例,局部组织萎缩2例,注射部位组织坏死形成瘢痕愈合1例,过敏反应及晕厥各1例。结论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疗效好,疗程短,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眼睑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法治疗18例眼睑血管瘤患儿(男7例,女11例),将平阳霉素均匀注射至血管瘤瘤体内。结果18例中,除1例因病变面积大,注射8次平阳霉素(总剂量29 mg)外,其余17例患儿注射1~5次后,血管瘤消失。用药后局部反应轻,仅为轻度组织肿胀,一般3天后逐渐消肿,15天后皮肤色泽渐趋于正常,3个月后组织恢复正常弹性及形态。随访观察8~36个月,15例瘤体全部消失。未见局部感染、组织坏死及瘢痕。结论应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眼睑血管瘤,绝大部分效果显著,具有损害小、瘢痕轻、外观效果较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萍  陈萍  黎兆军  李定 《吉林医学》2013,(33):6933-6935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疤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35例疤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5例,A组患者采用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及曲安奈德,1次/月,连续12次;B组患者局部注射曲安奈德,1次/月,连续12次;B组患者局部注射曲安奈德,1次/月,连续12次;C组患者局部注射平阳霉素,1次/月,连续12次;C组患者局部注射平阳霉素,1次/月,连续12次。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基愈率为62.22%、总有效率为88.89%;B组患者治疗后基愈率为48.89%、总有效率为68.89%;C组患者治疗后基愈率为31.11%、总有效率为64.44%。A组与B组、C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040,P=0.0201;χ2=7.5155,P=0.0061);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0,P=0.6547)。三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平阳霉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疤痕疙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地塞米松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B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C组给予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血糖和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C组的住院时间和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P〈0.01);C组的腹痛缓解时间短于B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优于其单独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球旁注射尿激酶(UK)联合地塞米松(DM)对自发性玻璃体积血的早期治疗作用。方法将成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1年间收治的40例(40眼)确诊为自发性玻璃体积血患者随机分为DM组(12眼)、UK组(14眼)和UK+DM组(14眼)。对三组患者进行球旁注药治疗,治疗满1周时分别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玻璃体积血吸收情况及玻璃体腔内炎性反应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判。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评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UK+DM组总有效率为85.71%(治愈率57.14%,显效率21.43%,有效率7.14%),分别与DM组、UK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038),并发症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0001,0.0001,P=1.000,1.000)。结论球旁注射UK+DM对自发性玻璃体积血早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促进积血消散、吸收,同时减轻了炎性反应,使得病程明显缩短,为进一步的病因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及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