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宏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259-4260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盒灸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性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中药治疗,观察组采取针灸配合盒灸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老年性便秘患者采取针灸配合盒灸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揭示热敏灸技术研究的变化规律,总结热敏灸疗法的优势病种,探讨热敏灸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目前及今后热敏灸发展政策制定、研究热点、科研选题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EBSCO(ASP+BSP)学术资源检索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及万方数据(WAN FANG DATE)5个数据库及中国家数字图书馆,将文献检索结果导入至EndnoteX7软件中管理,后依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并用Excel及SPSS对文献资料结果进行提取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整合符合标准的961篇中文及27篇英文文献的数据信息,发现热敏灸疗法疗效机制、饱和灸量的量化等方面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及今后研究热点可能在探明热敏灸疗效机制基础实验研究、热敏灸疗法的临床适用范围及禁忌症研究、热敏灸饱和灸量的量化研究、探索热敏灸疗法的学科交叉研究、改良热敏灸器材的研究、规范临床操作技术等方面。结论:热敏灸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疗效确切,临床应用范围广、地域大,需进一步深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有效作用剂量,是艾灸疗效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从古代医家对灸量的认识、现代常用灸量标准、灸量新标准——"消敏定量"、临床应用及体会五个方面论述了陈日新教授"消敏定量"悬灸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消敏定量"的艾灸定量标准操作简便、临床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不同灸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的消敏饱和灸量试验组(以下简称试验组)和传统灸量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试验组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对照组每次15 min,两组每日2次,共治疗5d,第6d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25次,共治疗35次(共30 d),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症状积分、NIH-CPSI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症状积分、NIH-CPSI积分、显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5)。结论:消敏饱和灸量试验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优于传统灸量对照组,消敏定量为热敏灸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热敏灸结合手法按摩治疗产褥中晚期缺乳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产褥中晚期缺乳患者,共160例,采用简单随机、单盲、相互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仅行手法按摩治疗,观察者患者在手法按摩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明显比对照组的90.00%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就诊第1天的泌乳量为(91.16±23.65)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疗程后哺乳后2 h的泌乳量为(366.54±53.25)mL,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灸结合手法按摩治疗产褥中晚期缺乳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改善产后缺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敏灸与常规护理对肛肠术后尿潴留的疗效差异并挖掘临床选穴规律.方法:(1)选取我院行肛肠手术而导致尿潴留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式,随机将其分为热敏灸治疗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热敏灸治疗组采用热敏灸治疗,常规护理组予诱导导尿和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2)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有关腧穴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研究,通过SPSS Modeler 15.0和SPSS Statistics 25.0对腧穴运用频次、核心腧穴组合及聚类分析进行研究.结果:(1)热敏灸治疗组在提高有效率、缩短首次排尿时间和改善首次排尿量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2)共纳入148篇研究,包括148个腧穴处方,涉及47个腧穴,三阴交、中极、关元是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最常用的腧穴,任脉及足太阴脾经是最常用的取穴经脉.结论:热敏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确切,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在临床治疗时可以将同类腧穴联合使用,以增强治病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讨热敏隔物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最佳灸量.方法:将入选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灸量组、消敏灸量组和超敏灸量组,各40例,3组均采用热敏隔物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30 d.常规灸量组每次施灸时间为20 min,消敏灸量组每次施灸时间以该穴热敏灸感消失为度,超敏灸...  相似文献   

8.
艾灸在治疗胃黏膜损伤性疾病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暴露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1治疗机制研究尚不完善。艾灸胃相关穴位可促进胃黏膜保护因子及抗凋亡蛋白的含量增加,抑制损伤因子及凋亡蛋白的产生,从而防治胃黏膜损伤。体液、内分泌、免疫等也是艾灸发挥作用的途径之一,其如何共同协作形成网络系统,发挥巨大疗效机制尚不完善,有待深度观察与研究。2关于艾灸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机制尚在细胞因子、蛋白层面,鲜有关于基因改变方面的研究,今后可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为治疗胃黏膜损伤性疾病提供新思路与新途径。3在灸量方面,虽有不少学者对其有所研究,提出影响艾灸量效关系因素,却无治疗有效病症的最佳灸量标准。今后临床中可进行关于不同人群、何种灸量可达到某种治疗效果方面的研究,从而总结出治疗不同病因造成胃黏膜损伤的最佳灸疗方案。4灸法方面,虽然方法众多,与其他疗法比较疗效确切,对各种灸法之间的比较很少,不同灸法之间疗效特异性不显著,不利于各种灸法之间灸效的判断及临床应用的选择,因而今后在研究中可针对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益肺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检索2010年1月—2014年1月CNKI、维普、万方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 disc)收录的益肺灸(督灸)治疗COPD的相关文献(第一作者仅限于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收集整理。结果:共收集到7篇,合格5篇。分析显示,影响因素有疾病病程、严重程度、合并证、治疗时间、间隔时间、适用证型、刺激强度。结论:益肺灸治疗COPD影响因素多,缺乏统一标准,与临床疗效关系缺乏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穴位推拿+灸盒灸+拔罐联合常规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推拿+灸盒灸+拔罐联合治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的护理与治疗中,穴位推拿+灸盒灸+拔罐的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天灸疗法治疗临床多种常见慢性病的疗效,为更好普及天灸疗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5~2008年我科天灸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天灸疗法共治疗病人3000例,总有效率为83.2%.结论 天灸疗法对多种疾病均有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35-137
目的探讨百笑灸联合电针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电针治疗,连续治疗7 d,同时研究组加用百笑灸,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疼痛评分评价。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60.0%、40.0%,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0.0%,两组疗效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分别为(4.61±0.81)分、(1.05±0.39)分,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百笑灸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俊  魏军平 《中医学报》2020,35(1):11-14
"热证用灸"的思想基础上溯《黄帝内经》。秦汉时期有灸法补泻理论;魏晋时期灸疗用于痈疽肿痛;隋唐时期"热证用灸"应用已从外科阳热痈肿疮疡拓展到内科急证、热证的治疗;宋金元时期"热证用灸"理论的愈加丰富,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明清医家对前人"热证用灸"的理论和应用做了全面继承和总结,同时出现了灸、熨法和药末相结合的神灯照法、太乙神针、雷火神针,提高了灸法用于疮疡肿毒的临床疗效;近现代出现了"热证贵灸"、灸感三相、腧穴热敏化灸、动力灸法、灯火灸、脐灸等理论和方法,有助于"热证用灸"的规范化研究。一方面,历史上还有不少医家持热证禁灸的观点。"热证用灸"的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尚缺乏系统、完善的研究总结,限制其理论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故在临床诊疗和研究中,应该求同存异,探索和总结其临床适应证。另一方面,随着灸法的现代化研究不断深入,应用科学手段探究灸法疗效的客观化、规范化也越来越多,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热证用灸"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灸法作用的发挥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外界因素(季节、一天内灸时的选择等)、灸法施行本身因素(灸温的设定、一次灸治的时间长短、治疗时所用灸量、皮肤刺激程度、灸治时间间隔、灸治疗程、灸时所选穴位、灸粉药物组成、灸治时形式选择等)、个体因素(病程长短、病情轻重、辨证分型等)等。以上因素均可对灸法疗效的发挥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且不同医家各执己见,未能得出统一结论,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不利于临床灸法最佳疗效的发挥及其推广。今后可以以单一影响因素或几个关联性强的因素联合为变量,观察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程度,得出最佳灸法施行关键技术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麦粒灸配合针刺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在临床领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120例,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两组话患者均采用针刺的方式进行,同时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的方式,研究组使用于针后麦粒灸大陵,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之后研究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领域对于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辅以麦粒灸配合针刺治疗的方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蛇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对自2017年0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治未病科门诊治疗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患者常规基础性治疗相同,同时联合采取长蛇灸护理干预(观察组)和单纯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各48例。治疗2个疗程,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作为疗效判断的标准参照,对其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护理总有效率为91.67%,疗效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评价:观察组91.7%与对照组77.1%相比,(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长蛇灸治疗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就天灸的辨证论治、天灸治疗方案的确立、三伏针与三伏灸临床应用的异同、天灸与穴位敷贴的疗效比较、天灸疗法的疾病谱研究、三伏天灸与三九天灸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灸量、临床适应病症、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就麦粒灸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对其在临床中的部分问题进行思考,以期拓展其应用、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腧穴热敏化为入门向导,开创艾灸调控人体机能新天地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叙述了课题组18年来的灸疗研究思路、过程及结果。从灸疗研究的提出,以腧穴热敏化现象为切入点,探索腧穴热敏化的规律及其临床应用,创立了腧穴热敏化新灸法,提高了灸疗临床疗效,提出了腧穴热敏化灸疗新理论,展示了艾灸调控人体机能的新天地。本文试图说明提高临床疗效是针灸临床工作者永恒的科研主题,坚持继承和创新是保持、发扬针灸特色与优势的主方向。只有继承,我们才不会偏离中医固有的轨道,不会失掉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坚持自主创新,才有可能为中医疗效插上翅膀。同时也试图说明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即肯定现象-探索规律-提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假说-肯定假说(上升为理论)或修正假说,能指导中医临床科研。  相似文献   

20.
查阅近10年灸法在脊髓损伤临床应用中的相关文献,综述了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热敏灸、艾条灸、艾柱灸、隔物灸等各种灸法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及疗效。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