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玉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11-111,116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洛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的同时加用纳洛酮。通气前、通气3h及通气24h病情稳定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成功26例,病情加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例;对照组治疗成功18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2例。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3h后PaO2增加(P〈0.05),但pH和PaCO2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部分患者甚至加重;24h时PaO2维持在较高水平,pH和PaCO2改善仍不明显。结论: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可以改善患者的人机同步性,提高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降低气管插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并发肺性脑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的患者80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加注射纳洛酮加无创通气,而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加无创通气,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24h、48h时的PaC02及Pa02状况,并比较两组的总体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48h后实验组的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0.0%,实验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所有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并发肺性脑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肺性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在常规抗炎、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并于26例患者作对照,在通气前、通气后2~4小时、12小时、24小时、治疗结束评价患者症状、生命体征及血气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显效13例,好转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9%;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是治疗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肺性脑病时各项临床指标,探讨醒脑静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静脉点滴,每次30mL,每日1次。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O2、PaCO2、PH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神志改善时间为(70±4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25±7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肺性脑病,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BiPAP呼吸机对37例AECOPD伴肺性脑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h、48h的动脉血气及临床变化。结果35例患者5例死亡,其余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H值升高(P〈0.05)PaCO2水平降低(P〈0.05),PaO2水平升高,病人意识改善。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纳洛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对60例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分为常规组及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4—0.8mg加静脉注射,2—3次/天,观察其疗效并做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PaCO2明显下降、PaO2明显上升2(P〈0.01)。结论纳洛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氨茶碱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70例Ⅱ型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炎、止咳祛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氨茶碱进行治疗.并于通气前、通气后、治疗结束时对患者的症状、生命体征及通气变化作出相关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氨茶碱对Ⅱ型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治疗较安全,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首剂负荷量0.8mg加入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以后给予纳洛酮注射剂2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以15滴/分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连用3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肺性脑病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调我院收治的6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比不同方法疗效。结果: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气变化情况,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发肺性脑病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中,治疗后仅有动脉氧分压(PaO2)比治疗前效果明显(P〈0.05);而治疗组中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pH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中运用无创正压通气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缺氧及CO2潴留情况,适应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61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常规组和无创正压通气组两组,对照组为内科常规治疗组,无创正压通气组为内科常规治疗+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组,其中,对照组26例,无创正压通气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呼吸频率、心率的情况。结果:呼吸机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轻、中型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轻、中型肺性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BiPAP治疗联合静脉应用纳洛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8 h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OPD并呼吸衰竭中应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3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小时、1天和2天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可提高PaO2(P〈0.05),呼吸困难明显缓解,治疗24小时后PaCO2/pH值明显下降,疗效确切显改善(P〈0.05)。患者神志恢复。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神志,降低气管插管率,降低病死率,并且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雷有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63-466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在呼吸衰竭重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8年4月一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52例呼吸衰竭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pH、PaO2及PaCO2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在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性脑病惠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wentilation,NIPPV)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COPD合并肺性脑病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NIPPV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NIPPV治疗,监测血气分析、心率、神态、血压等变化,分析结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NIPPV组治疗后24h内22例患者神志转清,3例需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后1~6h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变化与治疗前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常规组治疗后1~6h动脉血气及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NIPPV组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无创正压道气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具有明确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撤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OPD并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有创正压机械通气(IPPV)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常规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撤机困难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气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于荣青 《中原医刊》2011,(13):91-9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都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两组治疗前后以及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