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万味柏  张寿  郭祥 《海南医学》2004,15(2):34-34,3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及术后如何预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方法 取老年患者并存在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等下肢骨折及术后易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等人群138例临床上对其进行系统的预防、治疗。结果 发病率1.44%,发病后进行溶栓、手术取栓等治疗后疗效标准达优。结论 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等易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积极的预防,对发病率的控制及治疗疗效,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果血栓栓子脱落可以引起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和致命性肺栓塞。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骨与关节手术患者越来越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1】。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流程,重在预防。结果本组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各项生命体征及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坏死及肺、脑栓塞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期间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功能锻炼并适时用药,配合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仪治疗,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5.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其术后DVT的预防和护理极为重要。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下肢骨折患者256例,术后并发DVT 15例。经及时的、精心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例下肢骨折术后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L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病 ,部分病人可演变为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LD-VT是直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报道 1 990年 1月~ 2 0 0 0年 7月收治的 6例资料。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例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40~72岁 ,平均 5 6.2岁 ,均为直肠癌患者。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各 1例 ,冠心病 2例。直肠癌术式 Dixon术 4例 ,Miles术 2例。均取截石位 ,手术时间 1 30~2 5 0 min,其中 >1 80 min3例。输血 40 0~ 1 60 0 ml,>80 0 ml者 3例。术中均未出现髂股血管的损伤。直肠癌术后 LDVT的发生时间分别为 :…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防治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4例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编号法纳入中西医组与西医组,每组17例。为所有患者实施西药治疗,中西医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及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中西医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4.12%,西医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6.4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西医组患者,中西医组患者的各项自主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防治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比较理想,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相对较高,且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张益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0):1206-1207
目的分析胶质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进行胶质瘤手术患者60例,分析胶质瘤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人数和发病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16例(26.67%)在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脑血栓、下肢静脉曲张都是影响胶质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合并高血压、脑血栓、有下肢静脉曲张的胶质瘤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形成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例用桃红四物汤(药用桃仁、红花、当归等),同时给予西药溶栓治疗,对照组12例单纯用西药溶栓治疗,2组均治疗1周观察临床疗效及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83.33%,2组比较,P<0.05;治疗组D dimer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凝血酶原(PT)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西药溶栓药物可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11.
闫晓颖  迟心左 《北京医学》2011,33(8):668-670
目的 分析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孕妇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安全性、不良反应及使用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例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初孕妇女,例1于孕中期发病,另2例于孕早期发病.例1、例2均累及左下肢.例1在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足月自然分娩,新生儿正...  相似文献   

12.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桂英  青友芬 《西部医学》2008,20(5):1023-1025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43例妇科肿瘤术后并发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血浆D-二聚体检测井结合静脉彩超检查确诊后,采用全身或者局部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或手术取栓治疗,并发肺动脉栓塞(PE)患者放置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IVCF)预防致死性PE。结果29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例PE患者呼吸系统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出院复查静脉彩超示下肢深静脉有不同程度的再通。结论恶性肿瘤、老年人、肥胖是妇科肿瘤术后DVT的高危因素,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合静脉彩超可协助确诊,围手术期应积极预防DVT的发生,合理应用药物、介入和手术治疗可有效防治DVT。  相似文献   

13.
刘明强  郑江华  陈开  武国 《西部医学》2009,21(10):1731-1732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溶栓分另q采用纤溶酶和小剂量尿激酶,其余治疗相同,包括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波及丹参,疗程14天,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出现血尿2例,黑便4倒,而治疗组无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组治愈4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3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好,使用简便、安全、可靠,无明显出血并发症等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林  廖丹  李红 《西部医学》2011,23(9):1715-17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经中心静脉置管导致深静脉血栓的病因、治疗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液净化中心421例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情况,并探讨相关因素与发生DVT之间的关系。结果 8例发生相关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其中股静脉留置导管7例(87.5%),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1例(12.5%),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8例患者中有4例(50%)是糖尿病肾病,2例(25%)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12.5%)高血压肾病,1例(12.5%)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组与其他疾病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带管时间8小时~9个月,平均6.3个月。8例患者留置时间平均7.6个月,与总时间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60岁及以上病例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病例(P〈0.01)。结论 DVT发生与中心静脉置管直接相关,还与年龄、疾病、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产后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2789例产妇,分析产后住院期间并发下肢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病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我院2008年产后住院患者DVT的发生率为0.72%,均为周围型DVT。高龄、经产妇、剖宫产、肥胖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病史是产后DVT的主要危险因素。治疗采用以抗凝为主的综合性药物治疗,均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结论    产妇住院期间合并DVT的类型主要是周围型,低分子肝素是常用的安全有效的抗凝药物。对于存在DVT危险因素的产妇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10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5例,术后分别采用机械性预防、药物预防、机械和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方法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检测三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D-二聚体浓度,并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通过彩超检测下肢深静脉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 d、7 d、14 d血清D-二聚体浓度平均值数据从高到低依次为机械组、药物组、综合组;三组术后患者DVT总发生率分别为31.4%、20.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采取机械和药物相结合的综合预防方法比采用单一机械预防或药物预防方法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PVT)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94例下肢骨折患者中,PVT形成患者30例,无血栓形成患者64例,正常体检组40例,采用STAGO-EVOLUTION全血自动血凝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血栓组患者、无血栓组患者、正常体检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45±1.22mg/L、0.89±0.64mg/L和0.20±0.06mg/L(P〈0.01),下肢骨折和同时并发深静脉血栓会导致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97例,男57例,女40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9例,患者采取卧床休息,早期即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肝素和尿激酶治疗,2例手术取栓。结果:经治疗7例患肢肿胀在1周内消退,2例严重者2周后完全消肿,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和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以后溶栓治疗和手术取出静脉血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剖宫产术后2周内发生下肢DVT的病例55例为病例组,同一年度剖宫产患者中未发生下肢DVT者11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体育锻炼史),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浆D-D、CRP、PLT)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DVT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项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剖宫产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1)病例组年龄、BMI、吸烟及饮酒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体育锻炼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CRP>10 mg/L及血浆D-D>300 ng/ml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CRP、血浆DD及缺乏体育锻炼为剖宫产患者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其OR(95%CI)分别为1.41(1.10~1.80)、1.84(1.38~2.45)、1.73(1.40~2.13)、1.75(1.37~2.24)及1.40(1.11~1.77)。结论年龄、吸烟史、缺乏体育锻炼、D-D、CRP可能为剖宫产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腹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4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2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