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满意放心”的医务服务.方法针对儿科病房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果住院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健康教育覆盖率100%,出院回访率100%.结论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达到患儿及家属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护士满意.  相似文献   

2.
陈雪 《中外医疗》2012,31(18):132+134-132,13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分析我科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的具体措施,将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与实施前患者的满意度相比较。结果实施前,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2.O%,实施后,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9.0%,两组比较,实施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实施效果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基础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确保了护理安全,密切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金艳  郑则广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35-13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房设立“优质服务示范病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COPD患者按整群分为优质服务组(53例)和基本护理服务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和呼吸疾病问卷三方面的区别以及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结果出院时优质护理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6.2%,基本护理组为84.2%,两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优质护理组在入院接待护士服务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宣教满意度、护理技术和服务满意度、护士巡房次数满意度、工作态度满意度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呼唤回应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疾病问卷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优质护理组和基础护理组在症状、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影响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优质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在症状、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影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护理人员考核合格率为99%.基础护理组合格率为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但它对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在眼科病房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100例眼科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开展口头式健康教育,研究组开展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并利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相关疾病知识、自我护理知识、合理用药知识以及日常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分别是82%、82%、84%、78%,对照组分别是58%、56%、6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在眼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与专业知识掌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儿科病房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4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而对照组不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知识的认知、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患儿实施健康教育是落实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健康教育在促进患儿健康恢复、预防疾病、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璐璐 《黑龙江医学》2013,37(3):214-216
目的探索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护理中综合应用的效果。方法以2011-03~2012-03妇科住院患者中的178例为研究对象。将17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优质护理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出院时对两组患者就护理组在入院迎接、巡视病房、响铃应答、用药及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患者需要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每项20分,总分为100)并行相关分析。结果优质护理组在入院迎接、巡视病房、用药及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患者需要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能切实改善护理工作的质量,促进护患、医护关系和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门急诊输液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治疗的300例门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及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及健康教育,分析对比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疾病掌握程度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等。并总结其关键要点。结果:观察组平均满意度为97.3%,对照组平均满意度为90.0%,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通过健康教育观察组对疾病的认知、药品的不良反应及安全知晓率达97.3%,对照组74.7%,观察组对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门急诊输液患者通过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能明显的提高患者对疾病及药物的知晓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降低了护患矛盾。  相似文献   

8.
徐天燕  来晓玲 《浙江医学》2023,45(17):1882-1884
目的 探讨综合性健康教育方法在儿科门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7 月在龙游县 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 248 例患儿及家长(每例患儿对应 1 名家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 理干预)和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每组 124 例。通过护理纠纷发生率、家长满意度、健康教育 评估、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心理韧性评价综合性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结果 试验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满 意度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疾病知识、儿科护理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检查配合评分、护理配合评分和治 疗配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试验组患儿心理韧性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儿 科门诊综合性健康教育的开展,降低了护理纠纷发生率,提高了家长满意度,对提高儿科门诊护理管理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光群 《大家健康》2016,(4):280-280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小儿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0.0%(36/4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 <0.05);干预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6%(43/45),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77.8%(35/45),二者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慢性胃炎护理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何娜  李小雪 《西部医学》2013,25(9):1410-1411,14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10月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116例病例为对照组,2012年1月-10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138例病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患者满意度由57.8%提高到9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眼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有利于推进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经验。方法:2011年1月开始,由护理部牵头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析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程度、健康教育覆盖率、投诉率等指标。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总体满意度为97.8%,健康教育覆盖率为98.5%,投诉率为O.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对180 例精神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治疗的依从性、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满意度的对比,进行调查总结.结果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精神病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汪会珍 《当代医学》2016,(33):123-124
目的 探讨普通儿外科护理工作中分级责任制的应用.方法 对普通儿外科15名护士实施分级责任制管理,同期选取400例儿外科患儿,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以实施分级责任制护理前进行护理的患儿为对照组,以实施分级责任制护理后进行护理的患儿为观察组,比较2组护理质量和效果.结果 实施分级责任制护理后,护士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专业技巧、急救措施、护理水平、病房管理、综合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实质性的加强,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压力感也随之减轻.结论 对普通儿外科护理人员实施分级责任制管理后,激发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责任感,使相关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充分发挥了普通儿外科的护理资源,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让患儿及家属更加满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护理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杨彩霞 《当代医学》2012,(32):116-1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5~11月共调查2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手足口病疗区350例患儿家属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手足口病患儿从改善病房环境、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改革护理模式、弹性排班、建立激励机制、健康教育等方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果通过优质护理服务能缩短患儿的病程,促其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确保医疗安全,住院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93%提高到98.7%.(正文并未涉及)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得到患儿和家属的信任和尊重,护理人员责任感增强,不良事件和投诉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科住院患儿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儿科住院患儿的家属320例,随机将320例家属分为实验组(n=160)及对照组(n=160),其中,对照组以2000年6月规范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采用自行设计的医疗护理满意度评估表进行调查分析,比较采取护理对策前后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给予护理对策后,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96.9%)、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98.8%)、对医疗质量的信任率(98.1%)、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97.5%),与采取对策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患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及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患儿康复,利于儿科健康教育更广泛、更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安全文化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开展优质护理前(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3057例患儿与开展优质护理后(2011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3428例患儿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前后两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通过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0.36%降低为0.12%,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由93.42%上升到95.5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活动中,通过护理安全文化的普及,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同时,护士抗风险能力增强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满意度,在儿科病房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叶绿 《广州医药》2013,44(1):65-67
目的探讨在我院两批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通过调整护士排班模式,落实床边工作制进行效果对比。方法通过问卷调查198例患者,其中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58例,第二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140例,调查内容为服务满意度、呼叫铃响铃次数、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在患者服务满意度方面,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满意度为100%,第二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满意度为93%;两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知识知晓率方面,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知晓率为100%,第二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知晓率为80%,两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批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让患者真正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爱心,真正得到护士细心、耐心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黄琼 《大家健康》2016,(8):269-269
目的:探讨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外科病房中的实施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该院急诊外科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实验组38例,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急诊外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前后患者对于本科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评价优质护理服务的优点以及与常规护理的差异。结果:通过对于76例患者进行护理后得出结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为94.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3%,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诊外科病房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适合在各科室应用。  相似文献   

19.
周玉梅 《中原医刊》2004,31(23):47-4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科病房的护理实施。方法:多种多样,灵活运用,有书面形式教育、问答式教育、示范式教育、讲课式教育、电化教育、随机性教育等,针对儿科病房的特点展开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患儿主动接受并配合治疗,护理顺应性提高。结论:对儿科病房加强健康教育,不仅密切了护惠关系,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使患儿家长的卫生知识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密切了护患关系,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日期,明显提高了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扩大了健康知识的宣传范围。  相似文献   

20.
兰祥玉  陈静 《吉林医学》2013,(28):5893-5894
目的:通过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在儿科病房实施后对护患关系的影响,探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策略。方法:随机抽取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前后,向患儿家属发放并有效回收的儿科护患关系满意度调查问卷各300份,结合医院在活动开展前后的内部管理措施及病房建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开展优质服务后,患儿及家属对护士职业素养、病房环境、健康宣教满意度明显提高,护患关系有明显改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提高了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患儿住院各阶段护理措施更为有效,患方满意度得到提高,护患关系更为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