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鹏举 《吉林医学》2012,33(11):2408-2409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美蓝法定位准确切除病变乳腺组织,均手术治愈,随防3~12个月无乳头溢液乳管瘘及肿瘤复发。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乳腺乳管内乳头状瘤比较彻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美蓝法行乳腺区段切除,安全、正确,效果良好,切口Ⅰ级愈合。35例均手术治愈,无复发病例。结论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比较彻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明美 《实用全科医学》2010,8(4):503-504,F000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高频超声检出45例,5例漏诊,2例误诊,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漏误诊率13%。检出的45例中,25例乳腺导管扩张,20例周围未发现乳腺导管扩张;单发病灶34例,多发病灶11例。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性乳头溢液的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31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经乳腺导管造影及钼靶平片影像学检查,并做导管系统切除手术。结果导管内癌早期浸润1例,导管内癌4例。大导管乳头状瘤1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7例,导管扩张伴炎症5例,乳腺增生2例。结论血性乳头溢液是乳腺癌的高危症状;乳腺导管造影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准确的依据,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X线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常规钼靶X线片及导管造影钼靶X线片的影像表现。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在导管造影钼靶照片上有典型的影像表现,即为各种形态的充盈缺损或局部导管扩张。结论:乳腺导管造影钼靶X线片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较可靠的方法,结合临床特征及相应的触诊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乳头状瘤患者进行了超声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66例患者中超声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4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恶变可能6例,乳癌可能4例,囊性增生5例,囊性增生伴腺瘤样结节形成3例;病理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4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局部上皮异型增生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恶变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炎症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囊性增生及纤维瘤形成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陈旧性出血2例。结论超声诊断乳腺乳头状瘤准确可靠,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能对良、恶性乳头状瘤进行鉴别诊断,给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杲旸 《河北医学》2004,10(12):1110-111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6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1例中单发病例143例,多发性病例18例,单发及多发病例中各有7例、2例恶变.41例行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其中18例(43.9%)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乳管造影51例,其中 29例(56.9%)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本组良性病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或肿块切除;恶性病例行改良根治术、乳腺单纯切除或肿块扩大切除,术后随访1~7年无复发.结论:乳管造影及溢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术前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较好方法,乳头状瘤存在一定的恶变率,良性以局部切除为主,恶变则需进一步手术.  相似文献   

8.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2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乳腺导管造影钼靶X线片检查检出率84.4%。对28例单发性病例应用美蓝法行乳腺区段切除,安全,准确,效果良好,切口I/甲愈合。对4例多发性病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6例癌变行改良根治术。结论:乳腺导管造影钼靶X线片检查是目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向红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95-19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高频声像特征。结果:2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3型,实质结节型(17例)、混合性结节型(5例)和局限性导管扩张型(2例)。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高频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型表现,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在核磁共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7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检查,回顾性分析其MRI特征及诊断结果,并将核磁共振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4例患者中,71例患者显示强化(95.95%),其中65例表现为结节样强化,5例为条状强化;3例仅见导管扩张(4.05%),检查未见明显的强化病灶。经MRI检查证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边缘光滑结节性、边缘不光滑结节性、囊内结节性、条状强化型、无强化型等几种。结论针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可行核磁共振进行诊断,能够准确的检出患者的疾病情况,为临床手术提供准确的信息,且检查准确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误诊的原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并对其误诊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3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诊断符合的20例,符合率为66.7%,误诊10例,误诊率达33.3%,2例误诊为乳腺积乳囊肿,3例误诊为乳腺纤维瘤,3例误诊为单纯的导管扩张,1例误诊为乳腺增生结节,1例误诊为恶性肿瘤。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根据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各种类型声像图特征、与导管的关系、临床表现,可提高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诊断符合率,是基层医院一种实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管镜下金属导丝定位及体表标记定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外科治疗。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确诊及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5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5例,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9例,乳头状瘤恶变2例。72例均在术前乳管镜辅助下确诊并导丝乳管镜下定位,全部外科手术。其中导管解剖楔形切除54例,区段切除9例及象限切除5例,皮下乳腺单纯切除3例,乳腺改良根治术1例。随访1-19个月,原导管溢液均治愈,无复发。结论乳管镜置双定位能明确肿瘤位置,切除导管内乳头状瘤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导管造影表现特征,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柃查对导管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均行普通钼靶平片及导管造影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X线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做对比。结果钼靶平片发现结节1例,1例实性肿块,其余38例正常。行乳腺导管造影后,充盈缺损38例,其中32例为类圆形、杯口样充盈缺损,6例不规则形充盈缺损。38例中,单发肿瘤者32例,多发者6例。2例导管显示正常。28例病灶近端导管扩张。导管造影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做比较,准确诊断37例,符合率92.5%(37/40);误诊l例,漏诊2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了定位、定性的诊断与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乳晕旁切口及乳房后进路乳管小叶区段切除治疗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可行性、效果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对该院2002年6月~2007年4月收治的年龄在40岁以上的19例乳腺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行多区段切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经乳晕旁切口及乳房后进路行乳腺小叶多区段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乳头无明显变形,患者感到满意,乳房及乳头感觉良好.1例患者因术中冷冻切片合并导管癌,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感染,1例发生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治愈.经0.25-4.6年随访,有1例患者因术中遗漏而再手术治愈.结论 采用乳晕旁切口及乳房后进路行乳管小叶区段切除治疗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可行的.掌握熟练的手术技巧.可取得较好的美容及治疗效果,并能保持良好的乳头及乳晕部位的感觉,避免了乳房单纯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2012乳头溢液患者术后病理明确的40例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乳腺导管扩张症伴囊性增生症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3例,导管内癌5例,单纯导管扩张9例,纤维囊性乳腺病及乳腺增生7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为外科医生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乳腺导管内镜诊断乳头溢液2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导管内镜观察乳头溢液病人乳腺导管内的特征,为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同时用定位针对发现的占位性病变进行定位,以指导手术治疗.方法 用乳腺导管内镜对216例乳头溢液的病人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占位性病变用定位针定位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216例病人中, 乳腺癌10例,术后经病理证实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4例,导管原位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4例;良性疾病206例,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54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伴腺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导管扩张及慢性炎症152例.所有导管内占位性病变均在定位针引导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定位针的准确率为96.29%.结论 乳腺导管内镜检查是诊断乳头溢液病因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定位针定位指导手术治疗可以提高疾病诊断治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手术、病理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病理诊断符合率84.5%(98/116),误诊率15.5%(18/116)。9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分为2型,中央型73例,周围型25例。声像图特征以扩张导管内乳头状或结节状低回声最常见,占66.3%(65/98),43例有血流信号显示,占43.9%(43/98),各血流参数在导管内乳头状瘤良、恶性病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导管内乳头状瘤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作为隐匿性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玄科 《大家健康》2016,(6):40-40
目的:探讨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乳腺乳头状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收治的110例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比较穿刺诊断与切除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和穿刺诊断的漏诊率。结果:经空心针穿刺诊断为乳头状瘤患者65例患者中,经切除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瘤的患者41例,诊断符合率为63.08%,误诊率为36.92%;经空心针穿刺诊断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20例患者中,经切除病理诊断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患者13例,诊断符合率为65.00%,误诊率为35.00%;经空心针穿刺诊断为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25例患者中,经切除病理诊断为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18例,诊断符合率为72.00%,误诊率为28.00%。结论:对于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的诊断,应结合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规范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乳腺乳头状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收治的110例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比较穿刺诊断与切除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和穿刺诊断的漏诊率。结果:经空心针穿刺诊断为乳头状瘤患者65例患者中,经切除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瘤的患者41例,诊断符合率为63.08%,误诊率为36.92%;经空心针穿刺诊断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20例患者中,经切除病理诊断为乳头状恶性肿瘤的患者13例,诊断符合率为65.00%,误诊率为35.00%;经空心针穿刺诊断为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25例患者中,经切除病理诊断为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18例,诊断符合率为72.00%,误诊率为28.00%。结论:对于乳腺乳头状病变患者的诊断,应结合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规范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乳腺钼钯摄影及导管造影,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平片及导管造影表现。结果:142例病理诊断均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其中34例平片可见结节,120例乳头溢液患者行导管造影,导管内类圆形或杯口状中断112例,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12例,其中单发于主导管者51例,多发于主导管及分支61例,导管造影符合率为93%。结论:乳导管造影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定位、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