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建立广藿香油专属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以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为对照品,建立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结果:气相色谱指纹图谱,12批样品的相似度好,可用于广藿香油的特征鉴别。结论: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可用于广藿香挥发油的专属性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马尾松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的马尾松针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方法:采用GC法,以石竹烯为参照物,对10批全国不同产地马尾松针挥发油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GC指纹图谱中共有17个共有峰,共有峰面积之和超过总峰面积69%,不同产地马尾松针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相似,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能够为马尾松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HPLC建立广藿香指纹图谱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月纯  魏刚 《中成药》2005,27(12):1370-1372
目的:建立广藿香的HPLC分析色谱条件,初步拟定指纹特征图谱指标成分群,为广藿香药材内在质量评价积累数据.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10批广藿香的甲醇提取物.色谱柱:Hypersil ODS;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流速:1.0 mL/min.;分析时间为60min.结果:共标示出26个共有峰;以此26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HPLC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广藿香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相似文献   

4.
GC-MS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魏刚  李薇  徐鸿华 《中成药》2003,25(2):91-95
目的:建立石牌广藿香挥发油GC-MS分析色谱条件,初步拟定石牌藿香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阐明石牌藿香的道地特性;方法:采用GC-MS法对不同采集期石牌藿香,以及同基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挥发油进行主要成分比较分析。结果:以11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MS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固定产地的石牌藿香稳定性好,不同采收期主成分基本相同,其中广藿香酮的含量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与同地栽培的高要,湛江藿香相比,广藿香酮,广藿香醇等含氧组分以及不含氧的倍半萜烯类主成分的相对含量均有明显差异;结论:GC-MS法分析广藿香挥发油主成分,方法准确可靠;其本身具有的多成分同时定性的优势,为阐明道地药材牌香与高要,海南藿香的区别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肉桂GC特征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肉桂挥发油GC分析色谱条件,初步拟定肉桂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群。方法采用GC法对广东、广西不同产地以及基地栽培肉桂的挥发油进行主要成分比较分析,从中归纳出11个主要共有峰。色谱条件:HP-5石英毛细管色谱柱(CrosslinkedMehylsiloxame,30m×0.321mm×0.25μm);柱温:100℃,以20℃.min-1升至140℃,再以2℃.min-1升至200℃;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FID)温度300℃;流速为0.4mL.min-1;分流比为50∶1。结果以11个主要共有峰为评价指标,GC色谱条件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结论GC法建立肉桂挥发油指纹图谱,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特征明显,可用作肉桂挥发油质量控制和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GC-MS法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研究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魏刚  符红  王淑英  李薇 《中成药》2002,24(6):407-410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为广藿香的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特征数据,方法:采用GC-MS法对不同产地广藿香(石牌,高要,海南藿香),组织培养广藿香,以及超临界提取广藿香,广藿香对照品共21个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21个广藿香样品均含有β-广藿香烯,β-榄香烯,顺式-石竹烯,反式-石竹烯,棘蕊草烯,α-愈创木烯,α-广藿香烯,δ-愈创木烯,未鉴定A,广藿香醇,广藿香酮等主要成分,以上11种主成分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80%左右,石牌霍香与高要,海南藿香比,11个成分的相对含量(除顺式-石竹烯,反式-石竹烯外),均有显著性差异,高要藿香与海南藿香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1个主要成分的出峰先后顺序及相对含量极具特征性,形成了广藿香特有的指纹图谱(地貌),可作为广藿香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广藿香HPLC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广藿香HPLC特征鉴别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AgilentC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的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254nm,分析时间50min,流速:1mLm/in。结果对10批次药材进行比较分析,标示出广藿香药材指纹图谱中共有峰15个,并分为两个区,其中第二区具有较强的特征性,为主要特征区;不同产地广藿香具有相似的高效液相指纹色谱峰貌。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为广藿香的指纹图谱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Huang MT  Luo JP 《中药材》2011,34(10):1521-1524
目的:建立广藿香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对四个主要产地的广藿香指纹图谱进行比较,为广藿香药材内在质量评价积累数据。方法:色谱柱:ODS色谱柱Diamonsil(R)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柱温:25℃;流速:1.0mL/min。结果:四个不同产地的广藿香指纹图谱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广州黄村和肇庆高要的药材相似度大于0.9,而这两地与湛江吴川和海南万宁比较差异较大。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广藿香药材道地性、真伪鉴别及品质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越南和中国两地产广藿香挥发性成分及其指纹图谱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藿香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中国和越南两个产地的广藿香挥发油成分,对其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分析;运用相似度软件对比分析GC-MS指纹图谱的异同.结果 越南产广藿香挥发油总量高于中国产广藿香;经过对两国广藿香挥发性成分及其指纹图谱特征的对比分析,得出其指纹图谱相似度较低,成分含量相差较大.结论 越南产广藿香挥发油含量高于中国产广藿香挥发油含量;两地广藿香挥发性成分在组分上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魏刚 《中成药》2007,29(3):322-325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在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方法,为中药GC-MS特征指纹图谱的实际应用提供一种可行模式。方法:利用广藿香挥发油11个特征指标成分(β-广藿香烯、β-榄香烯、顺式-石竹烯、反式-石竹烯、刺蕊草烯、α-愈创木烯、α-广藿香烯、δ-愈创木烯、未鉴定A、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初步建立了石牌、高要、海南藿香3种“数字化”共有模式,用之与1992~2002国内主要研究单位报道的24个广藿香样品进行相似度比对。结果:24个文献样品中21个的相似度比对结果与原产地相符(或能准确判断)。3个不相符的品种结果初步提示高要茎油与石牌藿香高度相似,雷州产藿香因土壤与栽培方法等不同可能产生变异。结论:本实验所建3种商品广藿香的“数字化”共有模式可用于广藿香商品的品种鉴定;利用挥发油特征指标成分群建立中药GC-MS特征指纹图谱,通过大样本分析,将图谱特征转化成数据信息,建立样品的数据信息共有模式,使在不同仪器、色谱柱、色谱条件下的分析结果可以相互比对,将极大提高指纹图谱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采收期对广藿香产量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集鹏  冯毅凡  郭晓玲 《中药材》2001,24(5):316-317
应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了不同采收期对高要产广藿香的产量(平均单株干重)、含油率以及茎和叶中14个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份采收的全株含油率较高,与传统采收期相符。叶油中广藿香酮以7月和9月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广藿香醇含量则以9~11月较高,其它月份相对较低;茎油中,广藿香酮含量以7月、10月和1月为高峰期,11月最低,而广藿香醇含量全年变化不显著,11月份之后含量较高。其它成分未显示其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广藿香配方颗粒及其药材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广藿香配方颗粒和药材之间的质量关系。方法应用气质联用法分析挥发油,应用薄层色谱法分析水溶性成分。结果广藿香药材挥发油共分离并鉴定出19个成分峰,配方颗粒挥发油共分离并鉴定出10个成分峰,两者具有良好的相似性;广藿香配方颗粒与原药材显示一致的薄层色谱行为,提示水溶性成分得到有效保留。结论广藿香配方颗粒与原药材之间所含成分一致,为广藿香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GC-MS分析草珊瑚根茎叶的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草珊瑚中根、茎、叶挥发油类化学成分的差异,来揭示草珊瑚不同部位药效差异,为评价草珊瑚质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经典的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草珊瑚根、茎、叶的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应用GC-MS分离鉴定各挥发油成分,并应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从草珊瑚根、茎、叶中鉴定出52个挥发油成分,根含有33个、茎含有41个、叶含有39个化合物,分别占其挥发油总重的83.99%,83.85%,93.32%,其中24个为共有成分,28个为非共有成分.结论:草珊瑚根茎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在种类和主要成分含量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广藿香胃肠道药理作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陈小夏  何冰 《中药材》1998,21(9):462-466
本实验探讨了广藿香3种不同提取物对胃肠道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水提物、去油水提物和发挥油均可抑制离体免肠的自发收缩和乙酰胆碱及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性收缩,以挥发油的抑制作用最强。在整体实验中,水提物和去油水提物均减慢胃排空,抑制正常小鼠和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推进运动,增加胃酸分泌,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胰腺分泌淀粉酶,提高血清淀粉酶活力,而挥发油则对胃排空和肠推进运动无影响,并使胃酸分泌减少,提高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比水提物和去油水提物均弱。水提物、去油水提物均能减少番泻叶引起的腹泻次数,而挥发油则协同番泻叶引起小鼠腹泻。此外,水提物、去油水提物和挥发油均可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内脏绞痛,其中水提物的作用较强。以上结果提示,广藿香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水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鱼腥草注射液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建立鱼腥草注射液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注射液挥发性成分。挥发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结果 建立了鱼腥草注射液指纹图谱的分析检测方法,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本法重现性好,稳定性佳,可用于鱼腥草注射液指纹图谱研究。  相似文献   

16.
藿香类临床常用中药主要有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和唇形科藿香属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 O. Ktze.(又名土藿香),两者由于名称类似,容易造成混淆和混用。从本草考证、现代标准收录、化学成分差异、安全性用药4个方面总结2种藿香的研究现状。本草考证显示,明代以前只有藿香一名,根据植物形态及繁殖方式的描述确定为现今使用的广藿香;温病学派兴起后,土藿香在江浙一带开始使用,具有一定的药用历史。2种藿香曾作为正品藿香来源短暂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但《中国药典》1985年版之后仅收载广藿香。比较其化学成分,2种藿香含有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其临床功效有别的主要原因。广藿香临床使用尚无不良反应报道,而土藿香挥发油中的甲基胡椒酚成分具有致癌性,临床应用需谨慎。综合现代使用和研究情况,为规范药品名称,避免临床使用混淆,建议相关标准恢复传统藿香之名,基原为广藿香,同时以土藿香之名收载藿香属藿香,以示区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当归藤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当归藤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3个不同产地当归藤中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13个产地当归藤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差异,并将10个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总离子图谱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建立其指纹图谱。结果:不同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成分中共鉴定出124种化合物,共有的成分有正十三烷、十六烷、十八烷、2,4-二叔丁基苯酚。10个不同产地当归藤挥发油指纹图谱有18个共有峰,10个产地当归藤药材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相似度>0.9。结论:不同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不同产地的当归藤挥发油成分指纹图谱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修订和完善广藿香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为合理控制广藿香药材和饮片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收集23批广藿香药材和32批饮片代表性样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广藿香项下标准修订叶片粉末的显微鉴别方法;简化薄层色谱鉴别前处理方法,建立以广藿香对照药材和百秋李醇对照品为对照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改进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制备方法,修订药材指标性成分限度;新增广藿香饮片标准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结果 建议显微鉴别中腺鳞头部细胞描述为“细胞壁多破裂而呈裂隙状”;薄层色谱方法中用石油醚超声提取、乙酸乙酯复溶代替原标准中提取挥发油的前处理方式,以5%茴香醛浓硫酸溶液为显色剂,所有样品与广藿香对照药材和百秋李醇对照品在同一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改进后方法前处理简单、展开效果好、斑点清晰;建议适当提高药材醇溶性浸出物限度,用乙醇作溶剂时不低于4.0%;采用无水乙醇替换毒性较大的三氯甲烷作为含量测定提取溶剂,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23批广藿香药材百秋李醇质量分数和平均值分别为0.34%~0.92%、0.58%,建议药材标准中提高百秋李醇质量分数限度为0.22%;新增饮片检查项目,其中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11.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新增饮片浸出物项目,限度同药材标准;新增饮片含量测定项,32批饮片中百秋李醇质量分数和平均值分别为0.12%~0.46%、0.29%,建议饮片中百秋李醇质量分数不低于0.20%。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可行、准确可靠、重复性好,新增项目和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广藿香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藿香油对急性中耳炎模型豚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广藿香油对中耳炎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绿脓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s);通过鼓膜穿刺法注射1.0 Mc F·m L-1的耐加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于豚鼠一侧中耳腔内制作豚鼠急性中耳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动物分为广藿香油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g·L-1),阳性药物组(万古霉素100 g·L-1和氧氟沙星5 g·L-1)和模型组,分别滴耳给予各组动物相应药物,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2次,每次0.04 m L,连续4 d。分别于第1,2,4,6,8次给药前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中耳腔,洗液稀释后行细菌培养并计数。于给药后第7天断头处死动物,取出中耳腔,HE染色,观察中耳黏膜炎性细胞浸润及分布情况。结果:体外实验证实广藿香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0.21 g·L-1,对卡他莫拉菌的MIC值为0.026 g·L-1,但对绿脓杆菌无效;与模型组比较,广藿香油能明显减少急性中耳炎模型豚鼠中耳腔内细菌数量(P0.05),并降低其中耳黏膜中炎性细胞的浸润度。结论:广藿香油对急性中耳炎模型豚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