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成汇 《现代肿瘤医学》2014,(5):1203-1206
血瘀证是消化道肿瘤的一个重要证型。消化道肿瘤多种证型都归结于血瘀证,中国古代医家对其病机及诊治早有论述,而现代研究更是发现了血瘀证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的异常。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但血瘀证型论述分型方法依据等尚不统一,且中医药药理作用尚不明确,给临床科研带来了一定的主观性。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对消化道肿瘤血瘀证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2.
血瘀证是消化道肿瘤的一个重要证型。消化道肿瘤多种证型都归结于血瘀证,中国古代医家对其病机及诊治早有论述,而现代研究更是发现了血瘀证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的异常。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但血瘀证型论述分型方法依据等尚不统一,且中医药药理作用尚不明确,给临床科研带来了一定的主观性。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对消化道肿瘤血瘀证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3.
肿瘤代谢以有氧糖酵解为主要特征  同时伴随氨基酸脂质的代谢异常  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肿瘤特殊的代谢模式不仅能满足肿瘤细胞快速生长的物质能量需求  还使肿瘤在缺氧酸性微环境中获得生存优势  在诱导肿瘤基因突变促进增殖转移抑制周围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代谢模式为肿瘤生长及侵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中医血瘀证是晚期肿瘤患者的主要证型  其病理机制与代谢障碍十分相似  因而活血药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被认为与调控肿瘤代谢有关。现代研究显示  活血药具有调节代谢酶及代谢通路相关蛋白的活性  影响线粒体功能  降低肿瘤细胞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抑制有氧糖酵解  减少乳酸生成  改变肿瘤乏氧环境  抑制血管生成等作用  为活血药调控肿瘤代谢的作用提供了证据。本文通过探讨活血药对肿瘤代谢的调控作用  并阐述活血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以期指导活血药的临床应用。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1,8(1):87-92
肿瘤代谢以有氧糖酵解为主要特征,同时伴随氨基酸、脂质的代谢异常,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肿瘤特殊的代谢模式不仅能满足肿瘤细胞快速生长的物质能量需求,还使肿瘤在缺氧酸性微环境中获得生存优势,在诱导肿瘤基因突变、促进增殖转移、抑制周围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代谢模式为肿瘤生长及侵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中医血瘀证是晚期肿瘤患者的主要证型,其病理机制与代谢障碍十分相似,因而活血药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被认为与调控肿瘤代谢有关。现代研究显示,活血药具有调节代谢酶及代谢通路相关蛋白的活性,影响线粒体功能,降低肿瘤细胞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抑制有氧糖酵解,减少乳酸生成,改变肿瘤乏氧环境,抑制血管生成等作用,为活血药调控肿瘤代谢的作用提供了证据。本文通过探讨活血药对肿瘤代谢的调控作用,并阐述活血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以期指导活血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苏丹  祁鸣 《中国肿瘤》2012,21(9):686-690
肿瘤转移过程非常复杂,转移的肿瘤细胞最终能在转移器官植入成功并生长成瘤,不仅仅取决于肿瘤细胞的自身特点,还取决于肿瘤微环境的炎性特征以及肿瘤细胞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全文主要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和肿瘤微环境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6.
王耀焓  张培彤 《中国肿瘤》2016,25(9):699-705
目前研究认为肿瘤的复发转移与肿瘤干细胞有密切关系.对肿瘤干细胞与肿瘤侵袭转移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肿瘤治疗疗效.然而,影响肿瘤干细胞发生侵袭转移的具体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其相关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MT的发生、肿瘤微环境的影响等.另外,中医药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因其“多靶点、多途径”存在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肿瘤转移是临床肿瘤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其研究较多的是有关其分子机制方面,肿瘤转移是一个多阶段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肿瘤细胞的脱落、迁移、黏附、生长等,每一阶段都受着不同因素的影响和调控.全文介绍近年来此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DAM)17是ADAM超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可介导多种膜分子水解脱落,如黏附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通过EGFR-PI3K-Akt途径、Notch传导通路等信号途径,ADAM17在调节肿瘤细胞的黏附、凋亡、转移、增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DAM17靶向药物的研究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恶液质是一种骨骼肌量进行性下降的代谢综合征,伴随或不伴随脂肪量减少,在晚期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恶 液质降低抗肿瘤治疗疗效,增加肿瘤放化疗不良反应,增加肿瘤患者死亡率,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恶液质促进肿 瘤的侵袭和转移,其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恶液质患者中存在的炎性反应、乏氧状态、瘦素水平下降、促血管生成因子释 放等有关。肿瘤恶液质的病理生理机制错综复杂,普遍认为肿瘤转移的患者,肿瘤负荷增加,患者发生恶液质的风险增加, 且其治疗效果欠佳,目前仍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明确恶液质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其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有助于指 导早期营养筛查和营养评估,明确恶液质的诊断,并对恶液质进行分期和分级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恶液质,进而减少 肿瘤转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本文通过探讨恶液质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其促进肿瘤转移的相关分子机制,综述恶液 质与肿瘤转移的相关分子机制,为恶液质及肿瘤转移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越来越多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及细胞因子陆续发现,人们对肿瘤的细胞学侵袭转移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许多提示两者存在内在联系的证据也相继被发现。这些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两者之间的调控影响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其中的联系可能存在于细胞基因表达及转录水平,并存在着复杂多样的调控因素。通过深入研究肿瘤抗药性与侵袭转移的关系,相信将有助于更好地指导肿瘤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乙酰肝素酶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运红  潘达超 《中国肿瘤》2004,13(3):164-166
乙酰肝素酶通常在胎盘和免疫组织器官和细胞中表达,在转移性恶性肿瘤细胞中,乙酰肝素酶与肿瘤细胞浸润转移和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对乙酰肝素酶结构、分子生物学特性、参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雁  姜达 《中国肿瘤》2006,15(3):172-175
肿瘤细胞的脱落、侵袭并进入血液循环是实现肿瘤转移的最初阶段,并为最终形成临床转移灶提供了可能,深入研究循环肿瘤细胞有助于对肿瘤转移机制的了解,可为抗转移治疗提供依据:全文综述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曾亮  罗非君  曹亚 《中国肿瘤》2001,10(5):286-288
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调控及功能研究是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研究的主要方面:一些转录因子作为7信使分子介导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对这些转录因子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的阐明将为转移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就转录因子调控肿瘤转移的最新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在血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层粘连蛋白糖肽影响血清诱导的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凝集及其实验性转移。结果糖肽抑制血清诱导的B16细胞凝集及其实验性肺转移。结论血清可能通过介导肿瘤细胞凝集,参与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15.
超级增强子(SEs)是由基因启动子上游或下游附近的一大簇活性增强子组成,是维持肿瘤细胞特性所必需的。SEs的改变可引起肿瘤细胞转录程序的失调,导致肿瘤细胞高度依赖于SEs驱动的转录,形成“转录成瘾性”。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有研究表明SEs通过影响长链非编码RNA、肿瘤微环境、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干细胞等调控肿瘤转移过程。本文总结了SEs的特点、功能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以及针对SEs驱动的基因转录抑制剂,以期为SEs调控肿瘤转移的相关机制提供参考,为癌症转移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大难点。WAVE3可以促进细胞伪足的形成,介导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细胞的重组以增加肿瘤的迁移和侵袭。现就WAVE3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与肿瘤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陈仁辉  王军  崔德威 《中国肿瘤》2004,13(10):647-650
有关恶性肿瘤浸润转移机制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发现了一些对评价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和患者预后有指示意义的分子指标.该文主要对与喉癌转移相关的几个主要的分子指标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喉癌的治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PurposeTumor siz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progression of breast cancer. We aim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mor siz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molecular subtype and examine the effects of nodal metastasis on overall survival (OS).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data of 16,55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breast surgery in Samsung Medical Center between 2000 and 2015. Information on tumor size (largest diameter of the invasive component), number of positive lymph nodes, and molecular subtype were obtained. We constructed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mor siz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nodal metastasis on OS, we performed a Cox proportional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Np/T (number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s [n]/tumor size [cm]).ResultsThis study included 12,007 patients with a median follow-up of 62 months. The linear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were 1.043 for luminal A, 1.024 for luminal B, 0.656 for HER2, and 0.435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subtyp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luminal A and B subtypes (p = 0.797), while all other coefficien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fter adjusting for other risk factors, the hazard ratio (HR) of Np/T for each subtype was significant for OS: luminal A (HR, 1.13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97–1.171; p < 0.001), luminal B (HR, 1.049; 95% CI, 1.013–1.086; p = 0.007), HER2 (HR, 1.069; 95% CI, 1.014–1.126; p = 0.013), and TNBC (HR, 1.038; 95% CI, 1.01–1.067; p = 0.008).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differed according to molecular subtype. Luminal types have higher incidence of nodal metastasis than HER2 and TNBC. The HR of Np/T was highest in luminal A subtypes and lowest in TNBC subtypes.  相似文献   

19.
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这一过程包括了一系列的肿瘤细胞与肿瘤细胞、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间的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调节下 ,使某些肿瘤细胞能够发生成功的转移或 和迅速的生长。就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对肿瘤的浸润转移与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研究进展 ,做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