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高发区武威市胃癌检出情况及可能的演变趋势。[方法]收集整理1997年1月~2006年12月底胃镜检查病历、临床资料及病理诊断结果。研究对象为胃癌,将胃癌区分为贲门癌,非贲门胃癌,多部位癌和残胃及吻合口癌。对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胃镜检查2030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胃癌2511例,胃癌的平均年检出率为12.4%。贲门癌962例(38.3%)、非贲门胃癌1380例(55.0%)。分析10年间胃癌发生部位—时间趋势预测,贲门癌(P<0.01)和胃体癌(P<0.01)呈上升趋势,而胃窦癌(P<0.01)和胃角癌(P<0.01)则呈下降趋势。男性1973例,女性538例,男女之比为3.67﹕1。男女之比在贲门癌与非贲门胃癌,近端胃癌与远端胃癌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50~69岁1958例,占总检出数的78.0%;贲门癌中位年龄为62.6岁,非贲门胃癌为58.3岁,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武威市胃癌检出较高,贲门癌发病呈上升趋势,胃窦癌则呈下降趋势;男性贲门癌显著高于女性;且贲门癌的发病年龄显然高于非贲门胃癌。  相似文献   

2.
自1985年12月至2000年12月行全胃切除治疗胃癌56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48例,女性8例;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62.3岁),65岁以上占67.9%(38/56)。合并心肺疾患占66.1%(37/56)。全组均经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胃癌。1.2肿瘤类型病变部位:全胃癌(占3个分区)8例;残胃癌7例;胃上部癌23例,其中贲门癌13例,贲门癌侵犯胃底或胃体(占2个分区)10例;胃体癌11例;胃下部癌7例,其中胃窦癌2例,胃窦癌侵犯胃角或胃体(占2个分…  相似文献   

3.
25年来经胃镜检出胃癌的变化趋势-1178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根据我院经内镜检出并经病理确诊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975年1月至1999年12月来我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对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调查.病理学Warthin-starry染色阳性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标准.结果25年来胃镜胃癌的总检出率为1.95%(1178/61475),其中早期胃癌48例,占4.1%.466例进行了HP的检测,阳性147例,阳性率31.5%.25年来每年胃癌的检出率无明显下降趋势.25年来每年胃贲门癌的构成虽有一些波动,但无上升趋势.青年组(≤35岁)胃癌女性占58.9%,胃窦部癌占73.3%,胃贲门癌占7%.老年组(≥60岁)胃癌女性占19.5%,胃窦部癌占44.5%,胃贲门部癌占42.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国常规胃镜检查的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很低,25年来胃癌的检出率、胃贲门癌的发生率无明显下降和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河北省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居民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2006年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磁县和胃癌高发区赞争县伞部首诊为胃癌的43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M性别和不同年龄患者贲门、胃体和胃窦部位胃癌的构成比,分析当地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及趋势.结果 两地伞部旨诊胃癌患者巾,贲门癌占68.0%,明显高于胃体痛(24.2%)和胃窦癌(7.9%;X2=124.396,P<0.0001).1993-2006年间,贲门痛在胃癌中所占的比例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磁县患者中,贲门癌所占的比例为71.2%,明显高于赞皇县(51.2%;X2=109.648,P<0.0001).磁县贲门癌比例逐渐增多的同时,胃体癌比例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赞争县胃癌构成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胃窦癌逐渐减少.性别对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无明显影响;但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的年龄构成比存在着差异(X2=58.380,P<0.0001),其中<50岁组胃体癌所占的比例在所有年龄组中最高,为34.2%,而贲门癌在61~70岁组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为71.6%.结论 贲门是河北省胃癌高发区磁县和食管癌高发区赞皇县居民胃癌发生的主要部位.在流行病学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磁县胃癌患者中,贲门痛的构成比将继续上升,胃体癌的构成比将继续下降;而赞皇县患者中,胃窦癌的构成比将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5.
2004~2008年704例大肠癌临床流行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究中国北方地区大肠癌临床流行特征。[方法]分析2004~200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704例初次就诊北方地区大肠癌患者临床流行病资料。[结果]①704例大肠癌中位年龄56岁,平均年龄58.2岁,男性和女性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704例中男∶女为1.62∶1。③左半结肠癌占21.2%,直肠癌占62.9%,右半结肠癌占15.9%,男女性别各年龄组左半结肠发病比率均高于右半结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704例大肠癌组织学类型腺癌占92.4%,腺瘤恶变占4.8%,类癌占2.8%。⑤704例患者中初诊时0~ⅡB期占48.9%。[结论]北方地区大肠癌患者发生部位以直肠为主,组织学类型主要为腺癌,早期就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胃镜下胃癌的病理、部位、形态的分布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总结临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期间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癌检查结果。结果我院共行胃镜检查40 749人次,其中经胃黏膜活检病理确诊胃癌1 380例,胃癌检出率3.39%;其中早期癌75例,检出率5.43%。年龄17-90岁,平均年龄59.86岁。男女比例2.83∶1。青年胃癌147例(10.65%),老年胃癌777例(56.30%)。胃镜下胃癌形态以Ⅱ型666例(48.26%)和Ⅰ型550例(39.86%)为主,部位以贲门胃底619例(44.86%)为主,病理类型以腺癌1 078例(78.12%)为主。胃癌病理、部位、形态分布与年龄、性别有关。青年胃癌病理以低分化癌128例(87.07%)为主,部位以胃体胃角69例(46.94%)和胃窦41例(27.89%)为主,全胃浸润16例(10.88%);老年胃癌低分化癌478例(61.51%),部位以贲门胃底445例(57.27%)为主。印戒细胞癌女性83例(22.93%),比例明显高于男141例(13.85%);中分化腺癌女性为54例(14.92%),比例明显低于男性247例(24.26%);贲门胃底癌男性为505例(49.61%),比例明显高于女性114例(31.49%);胃窦癌、胃体胃角癌女性217例(59.94%),比例明显高于男性479例(47.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多发于中老年人,以腺癌为主,好发于贲门胃底部。青年胃癌女性多发,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易浸润,预后差,应重视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我国食管癌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太行山、陕豫秦岭、鄂豫皖大别山、川北、闽粤、苏北为主的六大地理区域.同时西北部的新疆、甘肃也存在着食管癌的高发区域.2000年WHO将贲门癌称为:食管-胃交界腺癌.近年来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看到贲门癌发病迅速上升.本文从地域角度分析发病死亡登记资料和临床诊断数据,以期了解贲门癌发病趋势和原因.在华北太行山脉,川北和苏北三个地域.10个食管癌高发区中有六个地区男性胃癌的发病为第一位的,在闽粤、陕豫秦岭、西北部地域也有同样的流行趋势.甘肃西北部以1977~1988年和1989~2000年两个时间段的内镜诊断做了比较,贲门胃底癌检出率上升了29.9%,其中武威市贲门癌占胃癌的45.8%.分析新疆维吾尔族胃癌的发病部位,贲门癌占43.9%~45.3%.根据目前地域流行病学资料,我国传统食管癌高发区普遍还存在着贲门癌的高发.这种现象在山区,交通闭塞区域更为突出.分析高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根据ICD-8编码要求,贲门癌归入胃癌统计,改变了我国传统将贲门癌归入食管癌的登记方法,二是内镜广泛的应用,提高了食管癌和贲门癌的鉴别诊断.未来的病因研究单纯从吸烟饮酒思维模式似不能完全解释.地域性贲门癌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青年人胃癌187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青年人(35岁以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180例老年人(≥7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结果]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占全部胃癌的5.4%,男女比例0.56∶1。肿瘤最常见位置为胃下1/3;Bormann分型以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为主。93.6%胃癌病理类型为低分化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Ⅲ~Ⅳ期占64.2%。19.7%患者一级亲属有胃癌家族史。与75岁以上老年人胃癌相比,性别比例、肿瘤位置、肿瘤分化和胃癌家族史等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应加强青年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以期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9.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3月 ,我科应用小剂量的 CF合并 5 - Fu、VP1 6 及 PDD构成 EL 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 72例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2例晚期胃癌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 ,并有可客观评价的指标。其中男性 44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2 6岁~ 73岁 ,平均 46 .5岁 ,其中不能手术者38例 ,术后复发转移 34例 ;胃底贲门癌38例 ,胃体癌 2 0例 ,胃窦癌 14例 ;病理为腺癌 45例 ,低分化腺癌 10例 ,粘液腺癌 8例 ,未分化癌 6例 ,印戒细胞癌 3例 ; 期 2 5例 , 期 47例 ;有腹腔淋巴结转移者 2 6例 ,肝转移者 1…  相似文献   

10.
胃癌根治性切除术3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1985年1月—1994年12月382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贲门胃底癌144例,胃体癌52例,胃窦癌168例,皮革样胃癌和胃内多原发癌13例,残胃癌5例。占同期胃癌手术的69.8%(382/547)。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72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35例,全胃切除术75例。联合脏器切除术42例。术后获随访329例,随访率86.1%。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62.9%、50.3%。提出早期胃底贲门癌(I_A期)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未浸出浆膜层胃底贲门癌(I_B期)5、6组淋巴结无转移者行保留幽门全胃切除间置空肠代胃术,可有效防止返流性食管炎延长食物在代“胃”内停留时间,符合生理;胃窦癌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浸出浆膜层贲胃底癌,皮革样胃癌、胃体癌、胃内多发癌、残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