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液泵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建立和使用使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2.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建立和使用使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而当湿化充分时,即使是没有咳嗽反射的昏迷病人,也能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从而保证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确保使用人工气道的病人气道通畅[1].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痰痂一旦形成,可阻塞支气管,使气道阻力增大,引起周围性呼吸困难、窒息。气管切开容易感染,置管时间过长,易造成气管黏膜缺血坏死,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因此气道湿化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人工气道能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有利于机械通气或加压给氧,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因此,气道的湿化管理一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笔者将近年来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痰痂一旦形成,可阻塞支气管,使气道阻力增大,引起周围性呼吸困难、窒息。气管切开容易感染,置管时间过长,易造成气管黏膜缺血坏死,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气道湿化显得十分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使用,使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护理不当易使人工气道形成痰痂[1]。随着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对人工气道的湿化做了大量的研究,现就人工气道湿化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常人体的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湿化和温化作用,这是呼吸系统非特异性防御功能的重要部分[1].因呼吸衰竭而需建立人工气道者,其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因此,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当前,临床上用于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各异,效果和并发症也各不相同.2005年8月~2007年9月,对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输液泵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中应用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惠 《右江医学》2010,38(2):218-220
危重患者常需建立人工气道,对吸入气体进行人工加温、加湿,以保护呼吸道黏膜的纤毛及腺体功能正常发挥.近年来,人工鼻以其高效的温化、湿化等优点广泛运用于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是一种轻而柔软的人工替代上呼吸道功能的湿热交换器,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双层瓦椤纸样[1]的过滤装置.它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并保留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温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同时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2].人工鼻已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湿化方法,现将人工鼻在人工气道中应用的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常情况下,人的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具有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水作用.人工气道是一种通过口、鼻或直接经气管置入导管而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丧失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水作用,因此,人工气道必须充分湿化保持湿润,维持分泌物的适当牯度,才能维持气道牯液一纤毛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防御机能,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对气道湿化不够,将在气管内套管及上呼吸道形成痰痂,引起气道堵塞,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一个重要措施。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7月共护理气管切开患者50例,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气道湿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病人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应用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病人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比较,旨在了解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效果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慧  闫淑琴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6):1144-1145
机械通气中,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失去了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丧失了对吸人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因此,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近年来,临床上用于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各异,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应用较为广泛,2006年10月-2008年3月,对我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行机械通气患者50例,采用输液器持续滴注法湿化人工气道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室患者大多会在呼吸困难和机械通气等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原本上呼吸道的过滤、湿化、加温功能随着人工气道的建立而不存在,所以下呼吸道会发生黏膜干燥、痰液黏稠,以致发生气道不通、肺通气不足和继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对吸入气体进行湿化、温化是非常必要的. 为维护呼吸道的正常生理需求,保证分泌物引流通畅,近年来气道湿化已被广泛应用, 气道湿化方式在临床护理研究中有了很大的进展.为了使广大医护人员进一步了解气道湿化的新进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4,(4):326-327
<正>上呼吸道是对吸入气体加温加湿的重要部位,亦是呼吸系统非特异性防御功能的重要部位.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吸入的干冷气体绕过上呼吸道直接进入机体,致使呼吸道黏膜干燥的发生率高达30%66%,从而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1].临床上,机械通气患者可通过呼吸机的湿化罐进行人工气道的加温加湿,而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湿化通常采用非加温湿化方法,导致湿化效果不理想.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自2012  相似文献   

15.
吴为群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0):956-957
气管切开患者,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对气体的过滤、加温及湿化功能,呼吸道的消除和防御功能减弱,气管切开置管时间过长容易感染,易造成气管黏膜缺血坏死,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气道阻塞,使下呼吸道感染,炎症发生机会增加,因此必须做好人工气道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人工气道是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加湿作用.临床上如果湿化不够,气道内极易形成痰痴,引起或加重肺内感染,甚至会引起气道阻塞.危及生命.可见,对于应用人工气道患者有效的气道湿化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正>脑干肿瘤患儿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因加温、加湿、过滤和防御功能丧失,使水分丢失增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纤毛活动减弱,容易导致气道阻塞、肺不张或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并发症~([1])。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它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吸入气体以温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使气道获得有效地湿化,同时还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气道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2])。我科通过对脑干肿瘤气管切开的患儿应用密闭式吸痰管联合人工鼻  相似文献   

18.
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有效、细致地气道管理,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目前常用的定时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对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气管内套管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且护理工作量大。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们应用输…  相似文献   

19.
高洁  郝艳芬 《吉林医学》2011,(7):1367-1369
<正>正常情况下,人体呼吸道对吸入的外部气体具有加温、湿化的作用。鼻腔、咽部、喉部、气管、支气管通过黏膜的水分蒸发使吸入的外部气体得到温化、湿化后进入肺泡内。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通畅、有效引流、机械通气、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内插管(经口、经鼻)和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鼻腔、咽喉部的加温、湿化、滤过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1].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变[2],但如果湿化过度可致患者反复咳嗽,甚至窒息[3].雾化吸入治疗是指将药物制成气溶胶,经吸入途径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目的[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