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P53蛋白的表达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9例乳腺癌中P53蛋白的表达,分析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P53阳性率为46.84%,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表达有相关性(P<0.01),而与患者年龄、肿瘤长径、TNM分期、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P53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乳腺癌P53蛋白表达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乳腺癌P53蛋白表达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单、多因素生存分析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人胃癌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1 (ID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ID1在胃癌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91例胃癌组织、30例正常胃黏膜和35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组织中ID1蛋白的表达,分析ID1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和ID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ID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63.7% (58/91),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0.0%)和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组织(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ID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与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和ID1蛋白的表达等无关(P>0.05).结论 ID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异常,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有望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但并非是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A9(HSPA9)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外科手术切除治疗49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上述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HSPA9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HSPA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织中HSPA9表达较癌旁组织高(t=6.601,P<0.01),并且过表达的HSPA9与淋巴结转移(P=0.005)、TNM分期(P=0.015)、肿瘤分化(P=0.033)、微血管侵犯(P=0.009)及有无复发(P=0.047)密切相关;在生存分析结果中过表达的HSPA9总体生存率更低(P=0.002),术后累计复发率更高(P=0.003);单因素总体生存率和累计复发率分析结果示TNM分期、微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及HSPA9染色可预测患者预后(P<0.05).结论 HSPA9在肝细胞肝癌中过表达,过表达的HSPA9与侵袭转移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并可作为预测肝细胞肝癌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组织中Cx32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标本47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Cx32蛋白的表达,并比较Cx3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x3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Cx3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发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但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Cx32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肿瘤的发展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中CD133的表达,分析CD133表达与患者吸烟指数?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T分期?N分期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77例NSCLC患者到随访结束时死亡率72.73%(56/77),术后生存时间1~84(s=19)月?3年生存率为32.47%(25/77);无淋巴结结转移组NSCLC的中位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 < 0.05)?CD133阳性表达率51.9%(40/77);CD13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46,P < 0.05),与患者手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P < 0.05)?COX多因素分析仅癌肿病理类型和CD133蛋白表达为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结论】 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与预后有密切关系;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李良宏 《疑难病杂志》2012,11(4):271-273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HSP90和Caspase-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HSP90和Caspase-3蛋白在180例乳腺癌组织和80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SP90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7.2%vs 7.5%,P<0.01),Caspase-3阳性表达率显著性低于癌旁组织(23.9%vs 65.0%,P<0.01)。HSP9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Caspase-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TNM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HSP90蛋白和Caspase-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29,P<0.01)。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TNM分期、HSP90及Caspase-3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相关(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HSP90及Caspase-3表达是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HSP90表达升高,而Caspase-3表达降低,两者表达均为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SP90可能通过某些途径抑制Caspase-3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凋亡调控。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患者病理因素及预后与Bmi-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Bmi-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7%.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肠粘膜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25.0%、6.67%、0%,在大肠癌中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0.05);卡方检验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与有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布部位、分化程度、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远处转移与Bmi-1蛋白高表达有关(P<0.01,OR>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 Bmi-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患者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kp2和Cmyc蛋白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样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48例术前未行放化疗的子宫内膜样癌石蜡标本及与其对应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Polymer conjugate法检测Skp2和Cmyc蛋白在两种组织中表达情况. 结果 Skp2和Cmyc蛋白在子宫内膜样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4%和70.8%,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分别为2.1%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kp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绝经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Cmyc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和绝经有关(P<0.05),而与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Skp2和Cmyc蛋白在子宫内膜样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 结论 Skp2和Cmyc蛋白表达均与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二者表达增高可能是患者预后差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乳腺癌中PCNA表达,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梭型分析预后.结果:组织学分级高、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PCNA蛋白表达的平均秩次高,P<0.05;PCNA、淋巴结转移进入预后分析模型.结论:PCNA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组、淋巴结转移有关.增殖活性强的乳腺癌,分化程度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CNA、游巴结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CNA的预后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为乳腺癌的诊断、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检测50例乳腺癌、20例癌旁乳腺组织、10例非瘤正常乳腺组织中Livin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建立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Liv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8.0%( 29/50),在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0.0%( 8/20),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率为0.0%,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中,Livi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下淋巴结转移及ER受体状况均有显著相关(P<0.05),Livin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远处转移及Her-2状况无显著相关(P>0.05);Livin低表达组患者的3、5和10年的生存率显著高于Livin高表达组患者,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及Her-2表达5项指标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ivin的异常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Livi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浸润进展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桩蛋白(Paxillin) 和踝蛋白(Talin) 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 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 技术检测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桥本甲状腺炎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Paxillin 和Talin 的表达,以及Paxillin和Talin 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肿瘤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年龄及性别的关系。 结果 Paxillin 和Talin 在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甲状腺腺瘤、桥本甲状腺炎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理类型无关。 结论 Paxillin 和Talin 在甲状腺癌中高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为临床寻找新的甲状腺癌治疗靶点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2例乳腺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D34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其与RhoC蛋白的相关性。结果RhoC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2%,而在癌旁乳腺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RhoC蛋白阳性患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oC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MVD信相关. 其表达上调可能促进了乳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NMT3b 在人膀胱癌组织的表达和意义及与膀胱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分别检测 DNMT3b 基因在 38 例手术切除人膀胱癌组织和38例相应癌旁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转移和TNM分期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探讨DNMT3b对患者预后影响。结果 在38例膀胱癌组织中,DNMT3b 高表达率为 63.16%,而在对应的38例癌旁组织中高表达率为13.16%,两者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DNMT3b 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P=0.002)、肿瘤大小(P<0.001)、T分期(P<0.001)、淋巴转移(P=0.039)和TNM分期(P<0.001)相关,而与性别、年龄无明确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DNMT3b 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08)和TNM 分级(P=0.042)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DNMT3b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缩短,与低表达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21)。结论 DNMT3b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与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原发肿瘤范围、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密切相关,结果提示DNMT3b有望成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标志物和肿瘤防治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Cadherin和CD44v6在。肾脏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肾脏恶性肿瘤组织30例和正常肾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恶性肿瘤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E—Cadherin、CD44v6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E—Cadherin和CD44v6与肾脏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肾脏恶性肿瘤组织E—Cadherin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44v6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Cadherin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44v6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差异显著(P〈0.01)。E—Cadherin、CD44v6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肾脏恶性肿瘤组织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E—Cadherin表达下调和CD44v6升高在肾脏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117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原发性IDC患者组织标本中CD117蛋白、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和评价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对ID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CD117蛋白的表达与IDC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增加,并与ER(r=5.28,P=0.03)、PR(r=4.67,P=0.04)、HER2(r=6.21,P=0.0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CD117蛋白的表达在ID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检测是判断ID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斯钙素1(stanniocalcin1,STC1)在肾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TC1在判断肾细胞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50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清(试验组)和同期50 例正常人群外周血清(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2组外周血清中STC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通过Kaplan-Meier方法描制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生存差异。 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STC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STC1高表达与肾细胞癌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肿瘤分化差、伴坏死、临床分期晚及出现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等密切相关(P<0.05),STC1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结论STC1 在肾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外周血STC1基因表达水平与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STC1升高可能对于肾细胞癌患者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林春华  唐蜜  陈旻  刘曼  桑娜 《海南医学》2014,(24):3634-3637
目的:分析磷酸化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P-VEGFR-3)、磷酸化的蛋白激酶(P-AKT)、磷酸化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受体(P-PDGFR-α)及淋巴内皮标记物D2-40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炎症性疾病中的蛋白表达差异,以探讨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对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炎症性疾病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各25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P-VEGFR-3、P-AKT、P-PDGFR-α及D2-40的阳性表达情况。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性,等级资料和率的比较分别采用Riddit分析及Fisher检验。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P-VEGFR-3、P-AKT、P-PDGFR-α及D2-40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且无淋巴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P-VEGFR-3、P-AKT、P-PDGFR-α及D2-40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各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炎症性疾病组织之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EGFR-3、P-AKT、P-PDGFR-α及D2-40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临床上可作为其发病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胃癌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进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咸宁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于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石蜡标本66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这66例胃癌组织中hMLH1的表达情况,结合病理资料分析hMLH1的表达与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且对这66例胃癌病人进行随访,观察hMLH1的表达与胃癌病人无瘤生存期、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66例标本中阳性表达的有31例,占46.9%.其中高中分化癌和低分化癌的阳性比例分别为36.9%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比例分别为33.3%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 表明:31例阳性表达的病人术后5年内无瘤生存期平均为27.2个月,5年生存率为58.6%,35例阴性表达的病人术后5年内无瘤生存期平均为10.6个月,5年生存率为29.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MLH1在胃癌的表达与癌的分化状况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中Survivin、Bcl-xl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恶性肿瘤组织、20例良性卵巢肿瘤、10例正常卵巢中Survivin和Bcl-x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率为60.42%,显著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率20%及0(P〈0.01);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Bcl-xl蛋白表达率为56.25%,也显著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率15%及0(P〈0.01)。Survivin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与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Bcl-xl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基因可通过抑制癌细胞凋亡,对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和发展起作用:Survivin基因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Bcl-xl在卵巢上皮癌的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BIRC5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牲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BIRC5在20例正常肝组织及80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IRC5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3%,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IRC5在低分化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率(83.3%)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肝细胞癌(55.4%);淋巴结转移患者中BIRC5的表达率(85.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5.9%);Ⅱ-Ⅲ期患者BIRC5的表达率(83.9%)明显高于Ⅰ期患者(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IRC5表达率与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BIRC5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肝癌诊断的新型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