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5例诊断为HBV-ACLF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好转组及无效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5例治疗好转组及22例无效死亡组患者经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血氨、血清肌酐是HBV-ACLF独立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血氨、肌酐是影响HBV-ACL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PTA是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ALBI)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出院后90天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90天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拟基于炎症因子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RDW)建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HE)预后的危险因素,从而提高对肝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准确性,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以改善其预后。方法对开封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HE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非肝性脑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非HE组),采用SPSS软件13.0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HE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氨、血清总胆红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组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白蛋白(AL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氨、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及PTA的明显下降可能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HE的3个独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信息动态     
李侗曾  王颖 《北京医学》2016,(12):1261-1263
2015年3月J Clin Exp Hepatol发表了Shalimar 等的论文《急性肝衰竭的管理》[Shalimar,Subrat K.Acharya.Management in acute liver failure.J Clin Exp Hepatol,2015,5(Suppl l):S104-S115].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罕见的、可致命的严重肝脏疾病.其核心临床表现是肝性脑病和脑水肿,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本文重点讨论ALF的多种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证型为肝胆湿热证的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56例中医证型为肝胆湿热证的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PTA、HBVDNA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恢复程度、PTA和HBVDNA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西医疗法相比,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肝炎中、重度黄疸的临床疗效,选择146例慢性肝炎中、重度黄疸患者(其中合并肝性脑病者42例)分为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10g治疗,合并肝性脑病者20g);对照组(给予舒肝宁20mL,合并肝性脑病者给予左旋多巴300mg),比较两种药物退黄效果及患者神志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中、重度黄疸患者治疗后S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肝性脑病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47,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T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肝炎消退黄疸及肝性脑病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血清IL-17细胞比例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予解毒化瘀颗粒。疗程8周,随访2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总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和临床症状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外周血IL-17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2.8%,对照组53.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西医治疗。解毒化瘀颗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外周血IL-17细胞的数量,改善肝脏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量肝细胞坏死及(或)严重的肝功能障碍,病人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临床死亡率较高,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措施.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应用D-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D-GalN)造成原发性肝损伤,结合腹腔内或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模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建立肝衰竭模型,其与HBV所致肝功能衰竭有较高的临床相关性[1],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之一.现将建立该模型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106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急性肝衰竭2例(1.90/o),亚急性肝衰竭2例(1.9%),慢加急性肝衰竭102例(96.2%);HBeAg阳性37例(34.9%),HBeAg阴性69例(65.1%),入院后抗病毒治疗46例(43.4%);好转55例(51.9%),无效51例(48.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病基础状态、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B)、白蛋白(ALB)、血清钠离子(Na+)、血清氯离子(Cl-)、凝血酶原时间(PT)、并发细菌感染、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和入院后是否抗病毒治疗,均与乙肝肝衰竭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病基础状态、凝血酶原时间及入院后是否抗病毒治疗和预后相关(P<0.05)).结论 肝病基础状态和凝血酶原时间是影响乙肝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改善乙肝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白蛋白(ALB)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 肝衰竭(HBV-ACLF)3 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6 月—2018 年2 月西南医科大学 附属医院收治的251 例HBV-ACLF 患者,依据3 个月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52 例和死亡组99 例。入院 24 h 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同时进行MELD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分 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各因素与HBV-ACLF 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MELD 评分联合ALB 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取预测指数(Youden 指数)最大时的截断值、敏感性、 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评价两者联合与独立MELD 评分预测HBV-ACLF 患者3 个月预后的 价值。结果 死亡组年龄、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MELD 评分高于存 活组,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低于存活组(P <0.05);年龄、MELD 评分为预测HBVACLF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而PTA 和ALB 为预测HBV-ACLF 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 <0.05); MELD 评分联合ALB 的AUC 高于独立MELD 评分。结论 MELD 评分联合ALB 对预测HBV-ACLF 患者 3 个月预后情况较独立MELD 评分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V相关肝衰竭的易感性及其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1型趋化因子配体3(CCL3L1)与趋化因子配体4(CCL4L)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感染科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HBV相关肝衰竭患者全血标本200例、HBsAg携带者全血标本100例以及健康者全血标本50例为研究对象,荧光定量PCR检测CCL3L1、CCL4L基因,对HBV相关肝衰竭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各阶段的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三组研究对象CCL3L1、CCL4L基因拷贝数,分析影响HBV相关肝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AKI)预后的临床或实验室指标等相关因素,计算CD4+、CD8+T淋巴细胞变化值与变化率。结果 HBV相关肝衰竭患者CCL3L1、CCL4L基因拷贝数显著低于HBsAg携带者与健康者(P<0.05),HBsAg携带者与健康者相比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相关肝衰竭并发AKI的预后与年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尿素氮(BUN)合并肝性脑病等因素有关,CD8+变化值与CD4+/CD8+变化率在CCL3L1低拷贝组、平均拷贝组与高拷贝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91、6.286,P<0.05),CD8+变化值、CD4+/CD8+变化值与变化率在CCL4L低拷贝组、平均拷贝组与高拷贝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04、4.867、6.453,P<0.05)。结论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肝衰竭患者拷贝数平均下降1个拷贝,初步显示CCLSLI拷贝数与HBV相关肝衰竭易感性有关,且CCL3L1、CCL4L基因表达水平与HBV相关肝衰竭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有相关性,可初步得出CCL3L1基因表达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免疫重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预测的应用价值,拟建立 MELD-RDW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45 名HBV-ACLF患者入院时临床症状及血常规、肝功能、肾功、凝血检验、 HBV-DNA等检验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HBV-ACLF 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 MELD-RDW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比较各个指标及建立的预测模型对于HBV-ACLF患者转归预测价值的准确性。结果 HBV-ACLF患者生存组的RDW(14.97±1.38),MELD评分(23.54±4.35)明显低于死亡组(17.05±2.92,28.95±5.99);多变量分析 中,RDW是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40,95%CI:1.479~2.289,P<0.005);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 [logisticMELD-RDW]=-9.375+0.582×RDW-0.091×白蛋白-0.05×凝西酶原活动度+0.186×MELD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 为0.878,优于单独使用RDW(0.724)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0.780)的预测价值。结论RDW可作为HBV-ACLF患者 短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与MELD评分相比,MELD-RDW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早期肝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87例;分治疗组43例,对照组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及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采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分别观察其救治成功率、平均住院日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日中位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可以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患者病程;严格把握糖皮质激应用指征及治疗时机,并联合有效的抗HBV治疗,临床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中药+抗生素+理疗综合治疗;对照组41例;用抗生素+理疗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60.9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emocysteine,Hcy)等指标的变化,研...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L-ornithine-L-aspartate on liver cirrhosis complicated by hepatic encephalopathy. METHODS: Eighty-five patient with liver cirrhosis complicated by hepatic encephalopathy were divided into therapy group (n=45) and control group (n=4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omprehensive therapy, and those in the therapy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with 40 ml L-ornithine-L-aspartate in 250 ml 10% glucose and saline (once daily, 7 days for a treatment course). RESULTS: L-ornithine-L-aspartas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lood ammonia and improved hepatic function (P<0.05 or 0.01).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rap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no significant side effect was observed in L-ornithine-L-aspartate treatment. CONCLUSION: L-ornithine-L-aspartate is effective for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nd has not obvious side effe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生存时间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338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影响患者短期生存时间及预后的危险因素,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可显著增加患者的近期死亡风险,相对危险度[Exp(β)]分别为2.526、2.356、2.068和1.896,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Exp(β)为0.821]及早、中期抗病毒治疗[早期Exp(β)为0.526,中期Exp(β)为0.601]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保护因素.结论 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及抗病毒治疗时机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将MELD评分与多因素分析相结合是判断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较为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赵阳  李烨  赵臣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165-169
背景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重要手段,经典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易产生耐药性,替诺福韦酯是一种新的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挽救治疗临床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挽救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5医院就诊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7例,改为口服替诺福韦酯300 mg/次,1次/d,持续观察48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HBV-DNA阴转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肝功能、FibroScan弹力值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24、48周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FibroScan弹力值低于治疗前,清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48周HBV-DNA水平、FibroScan弹力值低于治疗24周,ALB、CHE水平高于治疗24周(P<0.05)。治疗24周HBV-DNA阴转率为34.3%(12/35),HBeAg阴转率为11.4%(4/35);治疗48周HBV-DNA阴转率为60.0%(21/35),HBeAg阴转率为22.9%(8/35)。治疗24周患者腹腔积液、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48周患者腹腔积液、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低于治疗24周(P<0.01);治疗前后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1例死于原发性肝癌。结论 替诺福韦酯可以持续抑制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体内HBV的复制,HBV-DNA阴转率高,同时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理想的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20.
黄莉  张俊雄  张向  盛扬 《当代医学》2022,28(3):63-66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加高能激光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2月本院康复科门诊部及病房收治的82例中轻度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腕管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临床疗效、神经肌电指标.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