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12h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建立原代海马细胞缺糖缺氧再给氧模型(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观察海马细胞形态,苔盼蓝染色计算细胞存活率.建立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模型组、异丙酚用药组、正常对照组.观测各组动物术后神经症状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大小及HE染色.结果 海马细胞缺糖缺氧再给氧显示异丙酚用药组海马细胞存活数量较多,胞体较大突起保持稠密的神经网.异丙酚100μmol/L组细胞存活率为(56.2±3.7)%,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38.6%±4.3%)明显增高(P<0.05).大脑中动脉阻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24h神经症状评分,异丙酚用药组评分为(0.8±0.5)较模型组(2.3±0.5)显著降低(P<0.05).TTC染色脑梗死体积异丙酚用药组为(123.21±11.04)mm3,较模型组(214.95±16.79)mm3显著降低(P<0.01).HE染色可见异丙酚用药组正常细胞较多.结论 细胞和动物模型均显示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测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素、多巴胺转运体mRNA的表达,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应激复制抑郁大鼠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模型组,以RT-PCR法研究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素、多巴胺转运体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海马突触素、多巴胺转运体mRNA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84±0.08和1.24±0.08;模型组两者的平均光密度值1.24±0.12和1.85±0.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7和16.50,P<0.01).结论 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素、多巴胺转运体mRNA表达较正常大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通络健脑胶囊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细胞色素C(Cyt C)、 TUNEL标记凋亡细胞的表达.结果 通络健脑胶囊组脑缺血/再灌注6 h Cyt C阳性弱表达,与模型组及尼莫地平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脑缺血/再灌注12、24 h Cyt C的阳性表达与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24 h海马神经细胞凋亡达高峰,通络健脑胶囊组脑缺血/再灌注24 h凋亡神经细胞表达较弱,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络健脑胶囊能影响神经细胞Cyt C的释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抗炎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30~270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烷组(S组)、抑制剂组(S+Z组)和溶剂对照组(S+D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低血压方法 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所有大鼠再灌注24h后处死,取海马.光镜下观察各组海马病理学变化,检测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HO-1表达.结果 七氟烷组HO-1(0.466±0.041)较缺血再灌注组(0.338±0.023)显著升高(P<0.05),TNF-α和IL-1β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5);抑制剂组HO-1较七氟烷组显著降低(P<0.05),TNF-α和IL-1β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升高(P<0.05);七氟烷组海马病理学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和抑制剂组减轻.结论 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七氟烷上调脑组织中HO-1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使用神经节苷脂对缺氧缺血性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NMDAR1 NMDAR2 和细胞色素C免疫组化表达的研究,探讨神经节苷脂对缺氧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新生7 d龄大鼠80只,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每日注射30 mg/kg体重生理盐水,神经节苷脂干预组注射30 mg/kg体重的神经节苷脂,共7 d,第8 天处死一半,检测海马CA1区NMDAR1、NMDAR2 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状况,其余的第28日行迷宫试验测试,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中NMDAR1表达明显降低(130±4 vs 153±6,P<0.01),NMDAR2表达升高(148±15 vs 113±10,P<0.01),细胞色素C表达降低(128±6 vs 153±7,P<0.01).迷宫试验显示,干预组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通过实验观察神经节苷脂可减轻缺氧缺血对大鼠神经细胞的损伤,减少因缺氧缺血而导致的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发育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内Semaphorins-3A、突触素P38的表达变化.方法 生后7d(P7)、14d(P14)、21d(P21)、28d(P28)四个日龄组SD幼鼠共320只,每个日龄组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模型组(SE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用戊四氮(PTZ)诱导SE,免疫组化法观察SE发作后1d、7d、14d、21d、28d五个时间点海马CA1区Semaphorins-3A及突触素P38的表达.结果 Semaphorins-3A阳性细胞在海马颗粒细胞层表达最明显,阳性表达量随大鼠生理日龄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尤以P7组表达最明显(如91 552.68 ±4664.69);不管大鼠日龄如何,SE发作后大鼠海马结构内Semaphorins-3A免疫反应产物的分布特征及表达与NS组无明显变化,但是Semaphorins-3A表达量在SE后7d减少最明显(如56938.84±5688.47).生理状态下P7组日龄大鼠P38表达在1~ 14 d(5413.18 ±48.77,6223.40±29.19,6902.94 ±78.51)内存在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在21 d (7523.42±62.94)逐渐稳定.其他日龄组大鼠生理状态下P38表达相对平稳在同一水平上.P7、P14、P21和P28等各日龄组SE发作后1~28d的时间点上海马CA1区P38免疫反应产物的IOD值较NS组增加(P<0.05),其中均以SE发作后14d(如8408.35±55.73)增加达最高峰.结论 Semaphorins-3A和突触素P38参与了发育期及癫痫持续状态下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新生大鼠海马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和突触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日龄7 d,体重10~15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每组15只。异丙酚组腹腔注射异丙酚总量为200 mg/kg,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突触结构的变化,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PSD-95和突触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海马CA1区突触结构正常;异丙酚组突触结构明显改变:突触数目减少、突触间隙变窄甚至融合、PSD减少;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异丙酚组海马组织PSD-95和突触素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降低了新生大鼠海马PSD-95和突触素mRNA的表达,破坏了海马突触结构。  相似文献   

8.
电迷宫训练对全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Y型电迷宫训练对全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CA1区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照组和训练组均采用改良Pulsinelli's 4血管闭塞法建立全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电凝双侧椎动脉、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外,其余操作与对照组和训练组相同.术后7 d以Y型电迷宫训练大鼠,分别在训练的7 d、14 d、21 d应用Y型电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3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并计数正常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海马组织CA1区突触素的表达.结果:训练后7 d、14 d、21 d,对照组大鼠错误反应次数、全天总反应时间、潜伏期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3个指标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组、对照组各时点大鼠海马组织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均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且训练组21 d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鼠各时点海马组织CA1区突触素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训练组大鼠14 d、21 d海马组织CA1区突触素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多(P均<0.05).结论:Y型电迷宫训练可以改善全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组织CA1区突触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神经调节素1β( neuregulin 1β,NRG1β)对β-淀粉样蛋白1-40(beta-amyloid protein,Aβ1-40)所致的模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神经元凋亡、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NRG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经侧脑室微量注射Aβ1-40建立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经侧脑室注射NRG1β(0.3μg·kg-1)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实验前及造模7d后、治疗14d后均用Y型迷宫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利用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细胞的结构变化,原位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NFκB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学习能力[ (57.50±1.58)次]和记忆能力[(7.20±1.03)次]较对照组学习[(59.50±2.79)次]和记忆能力[(7.50±1.08)次]明显下降(=20.36,5.28,P<0.05),海马区神经细胞排列稀疏、紊乱,有明显神经元脱失,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NFκB表达增加(P<0.05).NRG1β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67.70±4.90)次,(5.80±0.63)次]及细胞结构较模型组[(79.10±4.12)次,(4.40±0.69)次]显著改善( t=5.63,4.69,P<0.05).相对于模型组[(41.10±7.95)次,(29.30±7.24)个],NRG1β治疗组NFκB表达(25.90±6.67)明显减弱、细胞凋亡数量[(23.50±3.89)个]明显减少(t=4.63,2.23,P<0.05).结论 NRG1β能抑制海马神经细胞NFκB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海马神经元NF-κB及ICAM-1随再灌注时间表达变化,探讨姜黄素脑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 制作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S组、IR组、Cur组及SC组.HE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组化观察海马NF-κB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海马组织ICAM-1蛋白含量.结果 IR组细胞轮廓消失,大部分细胞出现核固缩、碎裂.Cur组70%细胞边界基本清楚,核形状基本规则.Cur组海马CA1区在再灌注后各时间NF-κB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相应时间点IR组(P<0.05).Cur组海马ICAM-1蛋白含量均低于IR组及SC组,其中在1 d和3 d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ICAM-1、NF-κB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钙离子拮抗剂对环氧酶 2 (COX 2 )表达的影响及探讨COX 2在缺血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和尼莫通干预时环氧酶 2蛋白的表达。结果 :2组的假手术亚组、缺血 1h和 4h亚组均无阳性染色细胞 ,缺血 1 2h后 ,开始出现阳性染色细胞。尼莫通组的阳性着色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纯缺血组 ,分别为 :缺血 1 2h 56± 1 1 /mm2 与 4 5± 1 8/mm2 (P <0 .0 5) ;缺血 2 4h 1 1 7± 1 6/mm2 与 69± 1 4 /mm2 (P <0 .0 1 ) ;缺血 4 8h 81± 1 4 /mm2 与 4 1± 1 3/mm2 (P <0 .0 1 )。阳性染色仅见于梗死周围区形态完整的神经元。尼莫通组的脑梗死面积[( 2 8.30 8± 3.959)mm2 ]显著小于对照组 [( 46.780± 6.1 67)mm2 ,P <0 .0 1 ]。提示 :钙离子拮抗剂可有效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在梗死周围区COX 2延迟表达以及钙离子拮抗剂增加其表达 ,提示COX 2存在抗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糖尿病脑病大鼠学习记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分析姜黄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0只,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建立糖尿病脑病模型后,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糖尿病脑病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其余大鼠也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姜黄素组,建模12周后,姜黄素[60 mg/(kg.d)]持续灌胃12周。第24周时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认知功能变化,免疫组化、RT-PCR法观察IGF-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姜黄素组大鼠相比,糖尿病脑病组大鼠认知功能显著降低;海马区IGF-1表达明显减少(P<0.05)。经姜黄素治疗后,大鼠认知功能得到改善,Morris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姜黄素治疗组[(34.90±1.81)s]显著短于糖尿病脑病组[(68.70±3.67)s](P<0.01);海马神经细胞数量增多,海马区IGF-1表达增多(P<0.05)。结论大鼠海马IGF-1表达的减少可能在糖尿病脑病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姜黄素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IGF-1信号通路调节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GZ)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h腹腔注射川芎嗪(80mg/kg,1次/d),术后4h腹腔注射BrdU(50mg/kg,1次/d),分别于缺血7、14、21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SGZ 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 脑缺血7d,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14d达峰值,21d减少(P〈0.01)。川芎嗪组7d时,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7、14和21d,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数均增加显著(P〈0.01),至21d仍保持高水平。结论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SGZ的细胞增殖可能有持续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Tau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神经元的表达,探讨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神经元毒性作用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Wister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假手术组;③脑缺血再灌注组(NIR组);④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DIR组).采用STZ诱导糖尿病和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HE法观察海马CA1神经元缺失,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au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神经元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正常对照与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元缺失,即未发生神经细胞凋亡;DIR组与NIR组均见神经元缺失,即发生了神经细胞凋亡,而且DIR组发生神经元缺失严重,与NIR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Tau蛋白染色:正常对照与假手术组极少见Tau免疫染色阳性细胞,DIR组与NIR可明显见到Tau免疫染色阳性细胞,而且DIR组Tau免疫染色阳性细胞数比NIR组更多,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au异常磷酸化神经元毒性作用与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巢蛋白(nesti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活化增殖情况及通心络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后3、7、14以及21d缺血侧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SVZ)、海马齿状回(HDG)神经巢蛋白的变化。给予模型大鼠通心络灌胃,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结果 神经巢蛋白阳性细胞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值增加,第7、14、21天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造模后通心络组BrdU阳性细胞荧光强度值和BrdU+nestin免疫双标荧光强度值均高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引起其缺血侧SVZ、HDG区神经干细胞反应和增殖;而通心络可显著增加MCAO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单独及联合应用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观察NGF和NSCs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NGF对自体和移植NSCs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NSCs,BrdU标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组(MCAo组)、B组(MCAo NGF组)、C组(MCAo NSCs组)及D组(MCAo NGF NSCs组),每组16只,移植后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用免疫组化行BrdU、槽蛋白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移植后的2周、4周神经功能评分显示D组显著好于其他3组(P<0.05),B组与C组显著好于A组(P<0.05).B组的槽蛋白及BrdU阳性细胞数最著多于A组(P<0.05),D组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C组(P<0.05).结论 NSCs移植和NGF单独及联合应用对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均有作用,二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NGF对自体NSCs的激活、增殖有促进作用,对移植N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使用龙蛭汤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进行干预,观察脑组织中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和IL-18表达情况,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保护作用.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缺氧缺糖(OGD)损伤后细胞存活率及神经突生长的影响。方法分别缺氧缺糖2、4、6h及8h建立PC12细胞OGD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OGD组和不同浓度的(0.1、1.0μM和10.0μM)米诺环素治疗组,在缺氧缺糖/复氧24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法标记MAP‐2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突的生长,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G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OGD组比较,米诺环素能显著提OGD后PC12细胞的存活率[(46.1±2.9)%vs.(77.0±2.5)%,P<0.01],促进PC12细胞OGD损伤后神经突的生长,同时上调轴突再生蛋白GAP‐43的表达[(0.34±0.04)vs.(2.11±0.10),P<0.01]。结论米诺环素能减轻OGD损伤所致PC12细胞的死亡,并促进细胞神经突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戊巴比妥和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病理损伤的影响,评价异丙酚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中的应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在戊巴比妥或异丙酚腹腔麻醉下制作成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n=15)。术后4 h参照改良的Bederson′s评分方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4 h采用TTC染色确定脑梗死体积,3 d行TUNEL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测定半暗带内的凋亡细胞和存活神经元密度。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6±0.98 vs 1.29±0.72),梗死体积[(37.8±4.95)% vs (31.1±5.09)% ]和半暗带内神经元密度[(740±24)个 /mm2 vs (794±23)个/mm2]在戊巴比妥组和异丙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异丙酚组半暗带内凋亡细胞的密度高于戊巴比妥组[(356±20) 个/mm2 vs (262±17) 个/mm2,P<0.05]。结论: 异丙酚麻醉下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可获得与戊巴比妥相似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和半暗带内存活神经元数量,但异丙酚能促进半暗带内的细胞凋亡。在评价一些药物或方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时,应用异丙酚麻醉制作模型可能并不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