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纵隔淋巴结结核的CT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老年纵隔淋巴结结核不典型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老年纵隔淋巴结结核的CT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淋巴结累及4R、2R区(右侧气管旁)、10R、7区(隆突下)及5区(主肺动脉窗)分别为31例、29例、23例、14例和8例。淋巴结累及2L、4L区(左侧气管旁)、10L区(左气管支气管)分别为5例、7例、9例。34例累及2组以上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最大横经≥20mm36例,20mm15例。16例病变淋巴结边界清楚,周围脂肪间隙存在,病理所见肿大淋巴结包膜完整;27例病变淋巴结边界不清,周围脂肪间隙消失,CT病理对照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并溃破至包膜外;11例多个淋巴结融合成不规则团块,与周围纵隔结构分界不清。结论老年纵膈淋巴结结核CT表现各异,形态多样,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影像鉴别诊断困难,但多数增大淋巴结平扫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较小淋巴结常呈均匀性强化,较大淋巴结多为周边不规则厚壁强化、薄壁环状强化及间隔状强化为诊断本病的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纵隔常见的淋巴结病变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 总结经手术、淋巴结活检或临床治疗证实的纵隔淋巴结病变42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与相互鉴别要点.结果 44例最终结果分别为:淋巴结结核6例,淋巴结转移癌16例,结节病5例,淋巴瘤9例,巨淋巴结增生4例,艾滋病淋巴结肿大2例.淋巴结结核是最常见的淋巴结炎性病变,以形态多样、钙化、增强扫描边缘环形强化为典型特点.淋巴结转移瘤是最常见的纵隔淋巴结恶性病变,原发灶淋巴引流区优势分布、液化坏死明显、增强呈薄壁环形强化是其重要特征.淋巴瘤CT表现以累及范围广,病变淋巴结密度均匀,增强呈轻度均匀强化为主.结节病以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病灶多数不融合且境界清晰、密度均匀、均匀强化为鉴别要点.巨淋巴结增生具有血供丰富、常累及单个淋巴结、呈肿块样增生等特点.结论 胸部CT检查是诊断纵隔淋巴结病变的首选方法,病灶形态特点、分布、强化及临床表现对诊断及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结节病累及纵隔淋巴结的增强多层螺旋CT (MDCT)强化特征及解剖分布,提高对结节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39例结节病增强MDCT表现,回顾性分析增大纵隔淋巴结大小、形态、强化特征及解剖分布。结果 39例病例中,33例 (85%)增大淋巴结呈均匀强化,6例 (15%)呈均匀强化合并环形强化;增大淋巴结常优势累及纵隔10R区 (37例,95%),10L区 (35例,90%),2R区 (27例,69%), 7区 (27例,69%),5区 (23例,58%)。结论 增强MDCT能显示增大纵隔淋巴结强化特征及优势解剖分布,有助于对结节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认识。材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结结核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8—67岁,平均32岁,全部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结果13例颈部纵隔内不同部位的淋巴结结核CT增强表现分为4种:①均匀强化。②不均匀强化。③融合多环状强化。④环状分隔样强化。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强化联合存在3例,其中呈各种环形强化的共9例,占76.9%,以环状分隔样强化及融合多环状强化最具特征。结论颈部了及纵隔内淋巴结结核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冯会蓉 《河北医学》2012,18(2):149-15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胸腹部增强扫描用于纵隔淋巴结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纵隔淋巴结核病例60例,采用16层螺旋CT分别选择10mm层厚及1.25mm层厚对其胸腹部进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对两组影像学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16层螺旋CT胸腹部增强扫描能较强的显示细节,用于纵隔淋巴结结核诊断可大幅度提升检出率.结论:16层螺旋CT具有高速扫描和高空间分辨率扫描的特点,用于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支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和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用于不明原因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的价值,并探讨EBUS-TBNA和PET/CT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采用EBUS-TBNA诊断前已采用PET/CT检查的45例不明原因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进行EBUS-TBNA检查前接受普通白光支气管镜检查,均未发现支气管内病变。对于EBUS-TBNA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行外科手术切除,并经至少6个月以上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EBUS-TBNA诊断恶性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为81.48%(22/27)、特异性100%(18/18)、阳性预测值100%(22/22)、阴性预测值78.26%(18/23)、准确性88.89%(40/45);PET/CT诊断恶性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为92.59%(25/27)、特异性55.56%(10/18)、阳性预测值75.76%(25/33)、阴性预测值83.33%(10/12)、准确性77.78%(34/45),EBUS-TBNA在诊断的特异性(P=0.003)和阳性预测值(P=0.016)方面优于PET/CT。结论EBUS-TBNA在不明原因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价值;与PET/CT联合应用,可使EBUS-TBNA诊断恶性纵隔淋巴结出现假阴性结果的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腺结核及胰周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胰腺结核和胰周淋巴结结核患者5例,2例为手术病理学证实,3例为经抗结核治疗追踪临床证实;其中2例为胰头部结核伴胰周淋巴结结核,3例为胰头周围淋巴结结核(伴脾脏结核1例).5例均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例行MRI平扫,1例行MRI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MSCT和MRI表现.结果 2例胰头部结核伴胰周淋巴结核,1例伴钙化,CT表现为多发结节状混杂密度灶,轻度-中度蜂窝样强化,并伴有胰周淋巴结肿大,部分融合,呈环形强化.3例胰头周围淋巴结结核CT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向上延伸至肝门部,部分融合,1例合并脾脏粟粒样结核灶,增强扫描显示肿大淋巴结呈环状强化.2例胰头周围淋巴结结核MRI表现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边缘环形强化.结论 胰腺结核和胰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为胰腺局灶蜂窝状轻中度强化,肿块及胰周淋巴结肿大伴边缘环状强化,可合并脾脏等腹腔结核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纵隔淋巴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总结分析了我院收治的三例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误诊原因,并复习了相关诊断技术新进展的文献。结果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普通CT影像学特征,临床医生利用增强CT,FDG-PET,经支气管针吸术(TBNA)等技术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能力还不足。结论PPD试验强阳性。或伴支气管内膜结核。或抗酸染色镜下找到杆菌(哪怕仅有一条,非分支状),纵隔淋巴结在增强CT下有环行强化,其内有网格状增强,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等是临床确诊纵隔淋巴结结核最重要的依据。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皮肤结节和外周淋巴结(尤其是PEF—CT显示高浓聚的外周淋巴结)病理活检有益于鉴别诊断。准确定位下TBNA有利于提高诊断。动员患者进行纵隔镜检查以取得病理鉴别依据,但必须严格遵循隔淋巴结肿大一般疾病鉴别诊断的程序和步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纵隔淋巴结结核与纵隔淋巴瘤中的鉴别价值。方法20例纵隔淋巴结结核和15例纵隔淋巴瘤患者均行全肺容积扫描,所有患者均强化分析病变区淋巴结特征及CT表现。结果纵隔淋巴结结核好发于10区、密度多不均匀、钙化多见、淋巴结融合少见、环状或不均匀强化、胸部原发灶等;纵隔淋巴瘤多好发于2R和3区,密度较均匀,钙化少见,淋巴结融合多见,多数普遍均匀强化,常见结外器官受累等。结论64排螺旋CT在纵隔淋巴结结核和纵隔淋巴瘤的细节显示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接收的4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展开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和MRI诊断,对比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效果.结果 46例纵隔型肺癌患者中周围型肺癌19例,中央型肺癌27例.腺癌15例,小细胞癌13例,鳞癌18例.左肺上叶12例,左肺下叶8例,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下叶16例.CT、MRI诊断均呈阳性,CT检查可观察到肿瘤的边缘形状不规则,外缘表现为毛刺、分叶状,肺门为结节形状,纵隔淋巴结出现肿大,并存在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征象,增强扫描肿块大多呈缓慢持续上升型不均匀强化;MRI诊断不仅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而且还可观察到肿瘤累及至胸膜、胸壁与胸椎的状况.结论 CT与MRI对于纵隔型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影像学表现有差异,需要时患者可接受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诊断胸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 年3 月—2019 年3 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行EBUS-TBNA 检查的患者110 例。所有患者行 EBUS-TBNA 检查前接受CT 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CT)进行初步筛查。在彩色多普 勒超声指导下,经活检针(18 G)对110 例纳入对象行穿刺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EBUSTBNA 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计算其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分析EBUS-TBNA 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明确Kappa 值。结果 经CT 或PET-CT 初步筛查,110 例受检者中, 疑似胸部恶性肿瘤81 例(73.64%),疑似结核病29 例(26.36%)。经手术病理诊断,81 例疑似胸部恶性肿瘤 患者中,75 例(92.59%)确诊为恶性肿瘤;29 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中,22 例(75.86%)确诊为结核病。EBUSTBNA 诊断胸部恶性肿瘤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749(95% CI :0.711,0.904)。EBUS-TBNA 诊断结核病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731(95% CI :0.703,0.917)。EBUS-TBNA 诊断恶性瘤纵隔 淋巴结转移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Kappa 值为0.604(95% CI :0.697,0.825)。110 例受检者中,2 例(1.82%) 存在轻微不适,但均对该检查方式耐受。结论 EBUS-TBNA 对胸部恶性肿瘤、结核病及恶性瘤纵隔淋巴结 转移的诊断有较高价值,与手术病理诊断呈高度一致性,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 在肺癌及纵隔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至12月就诊病例,对经胸部CT或PET-CT检查显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内气管、支气管旁肿块的368例患者行EBUS-TBNA检查,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68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恶性肿瘤252例,其中经EBUS-TBNA穿刺活检确诊恶性肿瘤232例,368例患者经EBUS-TBNA共穿刺387组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旁肿块56例。EBUS-TBNA诊断肺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1%和100%。368例患者经穿刺病理或治疗随访考虑良性病变116例,其诊断符合率为92.9%。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的肺门及纵隔肿块、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EBUS-TBNA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诊断方法,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为肺癌手术治疗的准确分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肺门、纵膈淋巴结恶性肿瘤和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镜中心接受EBUS-TBNA检查的553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EBUS-TBNA对肺门、纵膈淋巴结肿瘤和结核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EBUS-TBNA诊断肺门、纵膈淋巴结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9.2%(263/295)、100.0%(247/247)和94.1%(510/542)。针吸活检组织查见肉芽肿诊断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65.0%(76/117)、97.2%(385/396)和89.9%(461/513)。标本组织行抗酸染色和TB-PCR的102例中,查见抗酸杆菌或TB-PCR任一项阳性诊断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为63.7%(58/91)、90.9%(10/11)和66.7%(68/102)。结论EBUS-TBNA诊断肺门和纵膈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联合抗酸染色和TB-PCR联合诊断肺门和纵膈淋巴结结核。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CT影像资料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误诊为肺癌但经临床或病理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病例按形态分3种类型:肺不张型2例,片状实变改变型2例,结节样或肿块样改变类型15例。19例中,轻度边缘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4例;增强前后平均CT值差小于26Hu16例,增强前后平均CT值差大于26Hu3例。结论老年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肺结核患者的影像表现呈多样性,临床上应综合分析各种征象及临床资料以减少肺结核的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将26例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作为研究对象(简称合并组),26例无免疫损害的纵隔淋巴结结核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①结核菌素试验(PPD)阳性率,合并组7.7%,对照组73.1%,P=0.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CD4^+T淋巴细胞计数,合并组(6-108)×10^6/L,对照组(425-557)×10^6/L,t=55.75,P〈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表现特点:①病变累及3-5组以上淋巴结,合并组20例,对照组6例,P=0.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平扫淋巴结密度均匀,合并组4例,对照组15例,P=0.0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平扫淋巴结有低密度区,合并组20例,对照组10例,P=0.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淋巴结有钙化,合并组2例,对照组12例,P=0.0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均匀强化,合并组4例,对照组15例,P=0.0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⑥分格状强化,合并组16例,对照组6例,P=0.0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IDS合并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在胸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胸内病变的患者[肺部病变者56例,确诊肺癌需进行N分期者7例,单纯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者21例,纵隔占位5例]行EBUS-TBNA,穿刺物行细胞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8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TBNA,无一例发生并发症.76例穿刺阳性;5例穿刺阴性;5例因穿刺标本不满意而无法统计.56例肺部病变者中诊断恶性肿瘤45例,良性疾病5例,可疑癌3例;穿刺阴性1例;标本不满意而无法统计2例.7例确诊肺癌需进行N分期者中穿刺结果提示转移5例;穿刺阴性2例.21例单纯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者中诊断恶性肿瘤3例,良性疾病13例;穿刺阴性2例;标本不满意而无法统计3例.5例纵隔占位者均诊断为恶性肿瘤.3例可疑癌患者中1例经CT引导下穿刺、2例经临床随访观察诊断为恶性肿瘤.确诊肺癌而穿刺阴性的2例患者中1例手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1例PET-CT检查未见淋巴结转移.另3例穿刺阴性者经临床随访观察均诊断为良性疾病.EBUS-TBN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00%、100%及20%.结论 EBUS-TBNA是诊断胸内病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道内超声定位下经支气管针吸术(TBNA)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支气管镜检查呈外压性隆起,和/或有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的可疑肺癌患者行气道内超声检查,在超声定位下行TB-NA。术前常规支气管镜均未能确诊,且不能通过经皮肺穿刺获取病变组织。结果:33例患者中,1例支气管镜示外压性隆起,超声显示为血管,未行穿刺,32例行TBNA,诊断肺癌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3%、100%和96.9%,其中诊断肺癌26例(81.3%)、淋巴结结核3例(9.4%)、结节病1例(3.1%)、2例未能明确诊断(1例外科手术后病检证实为结核)。全部患者未出现任何与穿刺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气道内超声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新型内镜检查辅助工具,它能帮助定位支气管腔外病灶和纵隔、肺门淋巴结,引导TBNA,为肺癌诊断和分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微创、准确、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海燕  李锋 《中国医药导报》2013,(36):98-99,102
目的对肺结核不典型的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各种不典型CT影像的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率。方法从2011年11月~2012年11月这一时期内因患有肺结核而被收入武警浙江省总队嘉兴医院感染科治疗的患者中抽取CT影像特点不典型的21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CT报告及病程记录,根据其CT影像特点将其误诊原因进行分类并总结分析。结果根据CT影像特点,结果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①不常见肺部空洞者40例:肺组织内多处空洞且不伴有结合病灶;②病灶呈结节或肿块者136例:边缘清晰光滑的有102例,边缘粗糙的有26例,轻度分叶的有8例;③病灶呈片状实性改变的有32例:形态不规则,密度分布均匀,边缘不清晰;④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者8例:肺门及纵膈淋巴结中出现肿块。通过对上述216例肺结核患者的不典型CT影像报告及病程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有42例患者被误诊为其他肺部疾病,误诊率高达19.44%。结论 CT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肺结核诊断辅助检查手段,对容易误诊的不典型CT影像特点进行分类与总结分析可以避免误诊的发生,提高正确诊断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