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作业场所空气中氟化物与作业工人尿氟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若曼 《职业与健康》2005,21(4):487-487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某厂车间空气氟化物浓度与作业工人尿氟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有关国家标准方法,于2002、2003年对该厂接触氟的作业工人进行了尿氟测定,并于2003年对车间空气氟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2002年测定了39例作业工人,尿氟浓度均值为0.798mg/L。2003年测定了50例,尿氟浓度均值为0.762mg/L。2002年作业工人尿氟超过诊断高标准值的为1名,占所检查人数2.6%;2003年尿氟超过诊断高标准值的为2名,占所检查人数4%。有上升的趋势。结论虽然车间空气浓度值很低,但是氟作业少数工人尿氟仍超标,表明氟作业工人体内氟含量有一定蓄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郑州市区10岁儿童尿氟水平。方法 采用概率抽样法随机抽取10岁儿童即时尿样,并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含量。结果 尿氟值呈对数正态性分布,P>0.05,且尿氟值分布无性别差异,P>0.05,几何均值G=1.18mg/L,95%尿氟正常值范围0.41-3.45mg/L。结论 尿氟水平与饮水氟含量密切相关,而氟中毒发病率同时也受营养状况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接触工龄为1年的接氟工人和正常对照人群进行血压血清氟含量测定。结果接氟工人组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接触氟工人中有20人血清氟超过本地正常值上限,占19.61%。  相似文献   

4.
接触有机氟作业工人尿ALP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83名接触有机氟作业工人进行了尿ALP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长期接触有机氟作业工人尿ALP活性明显高于非接氟作业的对照组。女性工人尿ASP活性显著高于男性,不同工种间尿ALP活性也存在差异,聚合和推管工段工人尿ALP活性高于单体工段。但不同年龄、不同工龄尿ALP活性未见明显差异。结果提示长期接触有机氟作业可对工人肾脏产生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5.
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某化肥厂作业环境氟浓度和接触氟作业的43名工人班前晨尿氟浓度,依据《氟斑牙临床诊断标准》(WS/T208—2011)诊断氟斑牙。该化肥厂作业环境氟浓度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尿氟检测两次的11人,第二次尿氟均值显著高于第一次(P0.05);接氟工人尿氟水平对氟斑牙发病情况无明显影响(P0.05)。随着接氟工龄的增加,尿氟水平增高,应加强防护,降低氟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王凌星  沈仁富 《职业与健康》2008,24(12):1160-1161
应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尿中氟化物,具有快速、准确、干扰少,可排除因色度、浑浊度较高的液体样品在测定时的干扰。本法最低检测浓度为0.10mg/L,适用于正常人尿氟(0.047~1.70mg/L)^[1]和接触无机氟的工人尿中氟的测定。现将尿氟测定条件、方法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194名接触有机氟作业工人进行了尿NAG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长期接触有机氟作业工人尿NAG活性明显高于非接氟作业的对照组。不同性别、不同工龄和不同工种之间尿NAG活性未见明显差异,但对照组工人尿NAG活性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提示长期接触有机氟作业可能对工人肾脏产生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和分析氟接触作业人员其尿氟水平。方法 以104名氟接触作业人员为观察组,以33名不接触氟的作业人员为对照组;采用氟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测定尿氟水平,对尿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104名调查对象尿氟平均值为(0.96 ±0.29)mg/L,男性和女性尿氟平均值分别为(0.98 ±0.33)和(0.91 ±0.18)mg/L;10名作业人员尿氟高于1.6 mg/L,超标率为13.7%,男性超标率高于女性(χ2=4.70,P > 0.05);氟接触作业人员尿氟平均值(0.96 ±0.29)mg/L高于对照组(0.13 ±0.06)mg/L(t=16.3,P < 0.05);不同性别、工龄组间未发现尿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防护措施和宣传教育,降低作业人员体内氟负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氟化盐工厂作业工人氟接触水平,预防工业性氟中毒。方法于2016年5月对衡阳市某氟化盐工厂48名作业人员按《工业性氟病诊断标准》(GBZ 5-2002)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尿氟,与对照组27人比较。用t检验、F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该厂作业人员尿氟含量(2.78±1.86)mg/L高于对照组(1.20±0.509)m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女性尿氟含量分别为(2.84±1.98)mg/L和(2.40±0.38)mg/L;不同性别、年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尿氟含量与工作时氟接触密切相关。应加强防护和宣传教育,减低作业人员体内氟负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氟化盐生产过程中车间空气氟污染状况及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测定氟化盐生产车间和室外空气中氟化物含量,以接氟工人为接触组,不接触氟工人为对照组,测定他们的尿氟含量,拍摄下肢长骨和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由当地职业病诊断组专家参照氟骨病的诊断标准集体诊断.[结果]氟化盐生产车间空气中氟化物含量0.3~1.86 mg/m^3,平均1.10 mg/m^3,超过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接触组和对照组尿氟含量均值分别为3.43 mg/L和1.40 mg/L,氟骨症发病率分别为17.5%和6.4%,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氟化盐生产车间空气中存在着低浓度的氟污染,可使接氟作业工人尿氟升高、氟骨症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职业接触氟化氢对工人骨骼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氟化氢生产企业接触氟化氢作业工人302名及电子厂工人(对照组)85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氟接触外剂量、尿氟值,并调查骨密度、骨质疏松和骨骼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接触剂量与骨骼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 2018—2020年各车间30个检测点空气中氟化氢平均质量浓度为未检出~1.867 mg/m3。氟化氢作业工人摄入外剂量为0.24~133.45 mg。不同性别、年龄研究对象的尿氟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尿氟质量浓度(1.12±0.95)mg/L,高于对照组的尿氟质量浓度(0.45±0.14)mg/L(P<0.01)。接触组工人尿氟值与氟化氢外剂量具有相关性(r=0.115,P<0.05)。不同外剂量组氟化氢接触工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骨骼影像学诊断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尿氟组工人骨量减少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尿氟达到>1.0~1.5 mg/L时,骨量减少的异常率最高。接触组骨量减少异常率38.7%,高于对照组的4.7%(...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常熟市氟化合物作业工人的暴露水平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以有机氟产品、自动控制为主的企业为A类企业,以无机氟化物产品、手工操作为主的企业为B类企业,现场调查氟化工企业职业病防治基本情况,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氟化合物浓度,对接氟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调查的7家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氟化合物浓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但B类企业浓度高于A类企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类企业接氟工人尿氟高于A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前臂骨密度明显低于A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龄、年龄组之间尿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氟、右前臂骨密度与吸烟、饮酒有关。结论氟化工企业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应重点加强B类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13.
The urinary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of workers exposed to calcium fluoride (CaF2) during fluorspar processing were measured. Personal dust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the mean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fluoride for 12 workers in the most dusty environment was 24.3 mg/m3, which is 9.7 times the threshold limit value (TLV) of 2.5 mg/m3. Exposure was below the TLV for the remaining 23 workers. Urinary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pre- and postshift. The heavily exposed workers had a mean preshift concentration of 3.3 mg/liter (range 1.4-8.5 mg/liter), only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mean of 2.8 mg/liter (range 1.3-4.2 mg/liter) in the workers with fluoride exposure below the TLV. Four of the preshift concentrations exceeded the recommended upper limit of 4 mg/liter. The mean postshift concentration for workers exposed above the TLV was 4.4 mg/liter (range 2.4-7.1 mg/liter)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e- and postshift concentrations was significant (p less than 0.05). Only one urinary concentration exceeded the recommended upper limit of 7 mg/liter. There was poor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nsity of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fluorspar and postshift fluoride concentration in the urine. Eighteen workers provided a urine sample 7-14 hr after the end of a shift. The mean fluoride concentration was 4.7 mg/liter (range 2.4-11.7 mg/liter), which exceeded their postshift concentration by 0.2 mg/lit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w aqueous solubility of fluorspar reduced the biologic availability of the fluoride ion but that this did not prevent excessive fluoride absorption in some workers.  相似文献   

14.
毛叶挺 《职业与健康》2011,27(20):2288-2290
目的探讨二甲基甲酰胺(DMF)对作业工人肾损害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某合成革企业直接接触DMF工人139人作为接触组,根据DMF接触浓度和工龄把接触组分为高、中、低浓度接触组和工龄〈5年、工龄≥5年接触组。另选98名不接触DMF和其他有害因素的食品加工企业人员作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肾功能、尿中β2-微球蛋白(β2-MG)、甲基甲酰胺(NMF)及心电图等检查,并对DMF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结果共采集6个作业点DMF空气样品150份,浓度范围为2.6~282.6 mg/m3。其中超标作业点4个,超标率66.7%;有随接触DMF浓度增高肾功能指标(BUN)浓度增高的趋势,但各组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β2-MG检出值高浓度组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F接触者班末尿中NMF浓度与作业场所DMF暴露水平呈显著的相关性;DMF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以窦性过缓、过速、窦性心律不齐为主,且中、高浓度组、≥5 a工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异常为ST-T段改变、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高电压,虽然这3种心电图异常率随接触DMF浓度和时间而增加,但各组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F接触浓度与肾功能指标(BUN、Cr)值呈正相关;尿β2-MG可考虑作为急性DMF中毒检测指标之一;尿中NMF含量可作为DMF作业工人的生物监测指标;DMF作业工人心脏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骨节病地区儿童与非大骨节病地区儿童内外环境中氟元素水平及其与大骨节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大骨节病地区与非大骨节地区水、土和粮食中以及大骨节病地区患儿与内、外对照组儿童的尿、发中的氟元素含量.结果 ①大骨节病地区水中氟含量为(0.24±0.10)mg/L、土中氟含量为(472.94±83 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氟病区人群氟性骨损伤致病风险评价指标,通过风险评价,预测病情分布,分析致病因素,为氟危害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饮水氟、日摄氟量、累计总摄氟量和尿氟与氟性骨损伤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得出特定接触剂量下引起地氟病区人群氟性骨损伤的各危险因素的基准剂量(BMD)、95%的可信限下限值(BMDL)及其参考剂量(Rf D)。结果氟性骨损伤的发生率随饮水氟、日摄氟量、累计总摄氟量、尿氟的增加而升高,线性趋势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水氟、日摄氟量和尿氟的BMD分别为1.43 mg/L、4.47 mg/(人·d)、1.90 mg/L;BMDL为1.19 mg/L、2.94 mg/(人·d)、1.77 mg/L;Rf D为0.60 mg/L、2.94 mg/(人·d)、1.77 mg/L。结论改水后地氟病区氟接触人群氟性骨损伤致病风险仍与水氟含量、日摄氟总量、累计总摄氟量以及尿氟含量密切相关,建议进一步加强改水降氟措施,并结合机体排氟、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结构等方法进行预防,降低氟性骨损伤致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职业二甲基乙酰胺(DMAC)接触与尿中甲基乙酰胺(NMAC)的相关性。[方法]对3家氨纶生产企业6个工种201名工人进行空气中DMAC暴露浓度监测及工作周末班末尿样采集,同时对20名纺丝工连续一周空气样品和班末尿样的采集;分别用气相色谱测定空气中DMAC和尿中NMAC含量。[结果]氨纶生产过程中组件清洗工、纺丝工接触DMAC水平最高(P〈0.0033),中位数分别为32.10、22.02mg/m3,其尿中NMAC浓度较其他工种高(P〈0.0033),中位数分别为30.09、22.72mg/gCr;工作周末班末尿NMAC含量与空气中DMAC浓度呈直线相关,直线方程为log(U-NMAC)=0.685+0.455×log(A-DMAC)(r=0.698,P=0.001);长期DMAC接触者,接触2d后尿中NMAC呈较高水平(P〈0.0033);个体DMAC接触代谢转化为NMAC的相对内暴露指数(RIE)与DMAC接触浓度呈负相关(rs=-0.781,P=0.001)。[结论]工作周末班末尿NMAC含量与空气中DMAC浓度呈良好对数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生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接汞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及现场监测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现场检测以及作业人员职业性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现场检测结果显示,2012年分汞车间南侧分汞操作位汞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为0.042 1 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013和2011年体检项目漏检率分别为25.0%和37.5%。2012(13人)和2013(21人)检测尿β2微球蛋白分别为(0.12±0.04)mg/L和(0.17±0.06)mg/L;尿汞分别为(1.3±0.75)μg/L和(2.38±1.43)μg/L,2年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该公司作业人员在分汞过程中应确保通风橱有效运行,同时应注意个体防护工作;在职业健康检查方面,应注意体检项目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特大型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投产12年来工作场所铅烟和铅尘及接触人群血铅进行动态分析,评价其预防职业性铅中毒效果。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了解其生产工艺流程和基本职业卫生情况;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工作场所的铅烟(尘)浓度,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潘法检测接触人群的血铅水平,并分别依照GBZ2.1—2007和GBZ37—2002进行评价。结果该铅蓄电池生产企业投产以来(2001--2012年)铅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的检测值范围为0.002—3.105mg/m3,中位数0.047mg/m3,合格率45.0%~83.3%,平均合格率61.7%(187/303);铅烟CTWA为0.002~2.523mg/m3,中位数0.039mg/m3,合格率20.0%-100%,平均合格率49.0%(73/149)。铅烟(尘)合格率31.8%~88.9%,平均合格率57.7%(260/452),不同年度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铅烟(尘)合格率从2002年度的31.8%上升至2011年的88.9%。12年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共7893人次,血铅浓度为0.080~4.213μmol/L,平均为(1.098±0.464)μmol/L;男性、女性血铅分别为(1.131±0.440)、(0.727±0.340)μmol/L,男女血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份的增长,人群血铅均值有下降的趋势(R=-0.755,P〈0.01)。12年间血铅〈1.9、1.9~2.9、〉2.9μmol/L人群构成比分别为94.83%、4.78%、0.39%。将血铅分为〈1.9(血铅正常)和≥1.9μmol/L(血铅偏高)2个等级进行构成比的卡方检验,不同年度间接触人群的血铅等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铅〈1.9μmol/L接触人群的构成比从2001年的80.99%上升至2012年的100.00%。共有7人诊断为慢性职业性铅中毒,其中轻度、中度中毒分别为5、2例。结论该企业投产以来铅烟(尘)浓度与接触人群的血铅水平逐年下降,血铅超标率和慢性职业性铅中毒发生率低,预防慢性职业性铅中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林静  王劲 《职业与健康》2010,26(8):859-861
目的了解某蓄电池厂职业性铅危害情况,探索职业卫生预防模式。方法接触铅作业的工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内科、耳鼻喉、听力、心电图、血常规和尿常规,并测定其血铅、尿铅浓度。结果361名接触铅作业工人有143人尿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70μg/L),53人血铅含量超过职业接触限值(≥400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人血红蛋白下降,44人耳鼻喉检查发现异常,68人听力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尿铅浓度与铅接触浓度有关,随着铅接触浓度的增加,血铅、尿铅平均浓度增加。血铅、尿铅超标率与接铅工龄有相关性,接铅工龄在5年以上组血铅、尿铅超标率明显高于0~1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5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厂铅作业工人受铅危害影响情况较重,工作场所中高浓度的铅烟、铅尘是造成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含量增加的重要因素,该厂应进行工艺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铅污染,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