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S)是一种新型监测血糖的仪器,可以通过探头检测细胞问液中葡萄糖的浓度,通过每天480个血糖监测数据,形成直观的血糖连续图谱,提供72h 1440个葡萄糖浓度数据及相关临床数据结果,直接观察胰岛素、饮食、药物、锻炼等事件对血糖波动的影响,帮助医生总结一些难治性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规律,发现无症状性的高血糖和低血糖,  相似文献   

2.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环节.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血糖达标率低,血糖监测问题突出.目前的血糖监测以间歇性指血血糖监测为主,不能满足糖尿病精准管理的个体化需求.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连续血糖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测葡萄糖水平以调整治疗,还能提供葡萄糖图谱用于回顾性分析,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情况.本文结...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说的血糖通常是指血中的葡萄糖。人进餐后,特别是食用碳水化合物饮食大约2~4小时后,血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加,空腹8~12小时后则降低。在健康人体内,由于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使得血糖浓度经常保持动态平衡。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增加时,多余的葡萄糖通过合成糖原储存于肝内(即肝糖原)。当身体因消耗而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又释放入血。这样,健康男女的血糖浓度波动在一定范围(空腹全血血糖为70~115毫克/100分升或3.9~6.1毫摩/升)内。  相似文献   

4.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1]结果提示,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通过植入皮下的一次性葡萄糖传感器,24 h全程连续地记录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水平,反映24 h的血糖变化[2-3].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并住院控制血糖的52例患者行连续血糖监测(观察组),与同期49例未行连续血糖监测者(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每日最高血糖主要集中出现于每日8:00~10:00,每日最低血糖主要集中出现于22:00一次日6:00;其中观察组早餐后血糖高值出现于早餐后(1.6±0.5)h,午餐后(1.6±1.2)h,晚餐后(1.6±0.8)h。观察组糖代谢异常White分类A2组(经饮食控制。空腹血糖35.8mmol/L,餐后2h血糖≥6.7mmol/L;23例)血糖水平较A1组(经饮食控制,空腹血糖〈5.8mmol/L,餐后2h血糖〈6.7mmol/L;23例)高,血糖波动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背景 最新研究表明,血糖波动(血糖变异性)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良好的血糖监测可以全面反映患者的血糖变化,而采取有效的血糖波动控制策略对糖尿病的防治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基于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血糖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依据基于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监测的血糖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依据常规指尖血糖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第3、6、9天时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低血糖发生例次和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干预第3、6、9天,研究组CV-FPG、PPGE、LAGE及MAGE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第6天CV-FPG、LAGE及MAGE均低于干预第3天,研究组干预第6天PPGE低于干预第3天(P<0.05);两组干预第9天CV-FPG、PPGE、LAGE及MAGE均低于干预第3天,研究组干预第9天CV-FPG、PPGE及LAGE均低于干预第6天(P<0.05)。研究组患者低血糖发生例次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以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为基础制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血糖波动幅度、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可提供动态葡萄糖图谱、提示血糖波动情况、预测HbA1c水平,对降低严重低血糖、严重高血糖发生率和增加糖尿病患者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介绍FGM的概念、适用人群、应用价值、影响T1DM患者使用FGM的因素,并给出建议和启示,旨在为改善T1DM患者的血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敏  李佳霖  李红  管文军 《浙江医学》2009,31(2):166-168,172
目的比较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测得的组织间液糖浓度与末梢静脉血血糖的动态变化过程,初步探讨两者间可能存在的时间差异。方法采用CGMS对4只正常SD大鼠行连续(458±44)h组织间液葡萄糖监测,使用50%葡萄糖注射液行腹腔注射模拟高血糖过程,优泌林R尾静脉注射模拟低血糖状态,并同期测定尾静脉全血血糖。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血糖/电流一时间曲线,以拟合曲线函数的一阶导数确定高血糖过程中葡萄糖上升最快、达峰和回降最快的时间点,以及低血糖阶段葡萄糖下降最快、达谷和回升最快的时间点,比较CGMS与末梢静脉血葡萄糖达到不同时间点所需的时间差异。结果糖负荷后末梢静脉血血糖上升最快时间为(5.15±4.80)min,先于CGMS的(21.1±6.29)min(P〈005),而达峰时间、回降最快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胰岛素注射后的低血糖过程时间差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GMS测得的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变化与血糖变化间存在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24名男性青年观察口服葡萄糖后睡眠-觉醒周期的变化和血糖浓度的变化。口服110g 葡萄糖使异相睡眠减少,异相睡眠的潜伏期延长,而慢波睡眠及总睡眠时间无明显改变。给予葡萄糖后1小时血糖明显升高,3小时后血糖恢复正常。葡萄糖对异相睡眠的影响可能与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DM)的预后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也与血糖波动性密切相关.血糖波动性越大,DM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传统的7点指尖血糖检测不能非常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患者血糖变化规律,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它以直观的图谱和数字的形式记录皮下组织液的葡萄糖变化,没有监测盲点,消除了大部分单次测量的随机偏差,特别是对夜间血糖变化进行监测,能够有效发现低血糖,尤其可发现无症状低血糖,对用药剂量的及时调整和疗效评估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葡萄糖毒性作用对2型DM胰β细胞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对慢性高血糖的2型DM病人60例进行严格控制血糖,维持血糖达标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素(INS),C肽(C-P)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的变化,结果:INS,C-P水平在60min,120min和180min较治疗前提高(P<0.01),IAI较治疗前改善(P<0.01)。结论:葡萄糖毒性作用加重2型DM胰β岛细胞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严格控制血糖后有利于胰岛β细胞恢复分泌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揭示围手术期胆囊结石患者的血糖管理现状,探索围手术期优化血糖管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调查413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术中、术后血糖的检测情况,术前、术中、术后胰岛素的应用及类型,术中、术后葡萄糖的应用情况.结果 血糖正常组(A)367例(男167例、女200例),合并糖尿病组(B)46例(男19例、女27例).术前血糖管理:术前空腹血糖检测率100%,术前空腹血糖A组(5.10±1.10) mmol,B组(7.64 ±2.14)mmol;术前B组餐后2h血糖检测率100%,餐后2h血糖(9.64 ±2.23)mmol.术前全部糖尿病患者已停用口服降糖药,术前3d内应用普通胰岛素12例,应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5例,应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4例,应用门冬胰岛素30者5例,术前未用胰岛素者20例.术中血糖管理:术中B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检测率为0次.术中应用普通胰岛素者8例,其中普通胰岛素微量泵入者4例,糖尿病组患者术中未应用胰岛素者38例,术中补充葡萄糖者100%.术后血糖管理:术后B组空腹血糖检测率100%,空腹血糖(9.20±2.45) mmol;术后B组餐后2h血糖检测率100%,餐后2h血糖(10.39 ± 3.23) mmol.术后糖尿病患者应用普通胰岛素者12例,其中普通胰岛素微量泵入者4例,应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6例,应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例,应用门冬胰岛素30者6例,术后来用胰岛素者19例.术中补充葡萄糖者100%.结论 围手术期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相对复杂,不仅要求严格控制血糖,还需要进行完整的术前评估、充足的营养支持及严密的术中、术后的检测,以防止急性代谢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用来连续监测糖尿病患者细胞间液内葡萄糖浓度。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持续监测受试者血糖水平的变化。动态血糖监测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病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调整以及对患者的宣教工作.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保证动态血糖监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付威  李青菊  李俊  付艳芹  张萁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3):4251-4254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我国GDM的发病率为12.8%~16.7%。因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或者血糖监测不严密,母婴并发症明显增加。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通过探头检测细胞间液葡萄糖浓度动态反映血糖的变化,弥补了传统末梢血糖监测的不足,能够更好地监测妊娠期血糖,有效地改善母婴结局。目的 探究动态血糖监测及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GDM患者120例,根据血糖监测方法的不同分为动态血糖组(n=80)和末梢血糖组(n=40)。根据CGMS记录的72 h平均TIR值将动态血糖组分为TIR≥85%亚组和TIR<85%亚组。比较动态血糖组和末梢血糖组以及TIR≥85%亚组和TIR<85%亚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动态血糖组和末梢血糖组羊水异常发生率、宫内感染发生率、新生儿身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糖组剖宫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胎盘早剥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低于末梢血糖组,新生儿胎龄高于末梢血糖组(P<0.05)。TIR≥85%亚组和TIR<85%亚组早产、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宫内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IR≥85%亚组剖宫产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身长低于TIR<85%亚组,新生儿胎龄高于TIR<85%亚组(P<0.05)。结论 对GDM患者实行动态血糖监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连续血糖数据,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另外当TIR≥85%时,母婴获益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糖护士型手机血糖仪与YSI葡萄糖乳酸分析仪、拜安康血糖测试系统的血糖结果,了解三者之间的差异,从而评价糖护士型手机血糖仪对血糖测试的准确性。方法抽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通过日常采血进行快速血糖测试值初筛,符合入选标准和浓度要求的受试者共200例,采用试验产品与对照产品同时测试的对比验证,选择YSI葡萄糖乳酸分析仪、拜安康血糖测试系统进行对比试验,并对糖护士型手机血糖仪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糖护士型手机血糖仪与参考方法YSI葡糖葡萄糖乳酸分析仪(r=0.991)、拜安康血糖测试系统(r=0.981)的检测结果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在测试范围≤4.2 mmoL/L时,100%的偏差范围全部在0.83 mmol/L以内,测试范围〉4.2 mmoL/L时,100%的偏差范围全部在20%以内,95%的偏差范围全部在15%以内。结论糖护士型手机血糖仪与参考方法YSI葡萄糖乳酸分析仪测试血糖结果具有一致性,与同类产品拜安康血糖测试系统具有等效性,适合医疗机构的快速血糖测试、糖尿病患者或其他人群的自我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16.
婴儿唇腭裂修复术中输注不同浓度含糖液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监测术中婴儿(2~12月)血糖浓度,探讨输注葡萄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标准为Ⅰ~Ⅱ级唇腭裂患儿(2~12月)90例(先天糖尿病患儿除外),按输液成分的不同分为3组:Ⅰ组输注生理盐水,Ⅱ组输注2.5%(质量分数)葡萄糖,Ⅲ组输注5%(质量分数)葡萄糖,均按6~8 mL/(kg·h)输注,即Ⅱ、Ⅲ组术中输注葡萄糖分别为150~200 mg/(kg· h)和300~400 mg/(kg·h),每组各30例。患儿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均吸入七氟烷(Sevoflurane)进行麻醉诱导及维持(诱导后即开始输注液体)。记录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禁食时间、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监测麻醉诱导前(即输注液体前),诱导后10 min、30 min及术毕时的血糖浓度。结果:3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性别、禁食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的麻醉诱导前血糖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内诱导后血糖浓度均高于诱导前。诱导后Ⅰ组血糖浓度偏低的发生率达13.3%(4/30, 2.8~4.3 mmol/L),最低血糖为3.1 mmol/L,未发生高血糖。诱导后Ⅱ组各时间点血糖浓度低于Ⅲ组,高于Ⅰ组,高血糖的发生率为10%(3/30,>11.1 mmol/L),最高血糖浓度为12.7 mmol/L。诱导后Ⅲ组患儿各时间点的血糖浓度高于Ⅰ组及Ⅱ组,高血糖的发生率达70%(21/30,>11.1 mmol/L),最高血糖浓度达22.1 mmol/L。诱导后10 min、30 min及术毕时血糖浓度:Ⅰ组为(5.8±1.3) mmol/L,(8.4±1.7) mmol/L和(10.6±2.8) mmol/L;Ⅱ组为(6.3±1.4) mmol/L,(8.5±2.5) mmol/L和(11.3±2.9) mmol/L;Ⅲ组为(6.6±1.5) mmol/L,(8.2±2.1) mmol/L和(12.2±3.5) mmol/L。结论:婴儿唇腭裂全麻术中以6~8 mL/(kg·h)速度输注2.5%葡萄糖液较为适合,但术中仍应加强血糖浓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斯血糖(BG)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极法测定50例急颅脑损伤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结果:急性颅脑损伤血清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监测急性颅中损伤患者的血清葡萄糖水平可作为反映表严重程序和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分析动态血糖检测与传统血糖检测的血糖数据,并对佩戴CGMS的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方面的总结。方法选择3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CGMS进行72小时的血糖监测及指尖血糖监测,记录血糖数据。结果 CGMS监测到共有26例次低血糖发生,其中无症状低血糖15例次,指尖血糖监测未监测到低血糖数据。结论 CGMS可覆盖多次指尖血糖监测的血糖点,并且还可以监测到不易被发现的高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结合对佩戴CGMS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工作,才能最有效地发挥CGMS的优势,对患者的诊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肾脏病患者80例,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均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日一次静点,2周为一疗程。分别测定应用参芎葡萄糖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尿酸(UA)、血红蛋白(Hb)、24 d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糖尿病肾病患者加测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d血糖。结果应用参芎葡萄糖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的血压、血BUN、SCr、UA、24 d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无明显变化。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以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排出,从而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对肾性高血压有明显治疗效果,对血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糖耐量异常患者中观察进食大米粥及大米饭后对餐后血糖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对35例糖耐量异常患者仅进行饮食及运动控制血糖达标(不予药物治疗)。早餐先后给予等量大米烹调成的大米粥和大米饭,并以等能量的葡萄糖作对照,观察0、30、60、120和180min血糖、胰岛素和C肽变化情况。结果进食葡萄糖受试者餐后120min血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进食大米粥及大米饭者略高(〉0.05)。进食大米饭的餐后血糖最大波动值明显低于大米粥和葡萄糖[(3.01±0.71)(4.69±0.95)mmol/L,(3.01±0.71)(5.51±0.92)mmol/L,均〈0.05]。进食大米饭30min血糖值明显低于大米及葡萄糖[(7.43±0.90)(9.11±1.36)mmol/L(,7.43±0.90)(9.78±1.04)mmol/L,均〈0.05]。进食大米饭后30 min胰岛素、C肽水平低于进食大米粥和葡萄糖(均〉0.05)。进食大米饭后180 min胰岛素略高于其他两种饮食;进食大米饭餐后胰岛素最大波动值低于大米粥和葡萄糖,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3.5±8.14)(16.5±8.02)mmol/L,(13.5±8.14)(17.4±7.24)mmol/L,均〉0.05]。结论在糖耐量异常患者中,进食等量大米做成的大米粥比大米饭餐后血糖波动更大;早期胰岛素和C肽分泌略有增加,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进食大米粥餐后胰岛素最大波动值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