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节段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节段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术治疗2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矢状面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胸椎后凸、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拍摄大体像测定颌眉角,术前及末次随访患者ODI评分,评价畸形矫形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9~36个月。截骨处均达骨性融合。患者均能平视、直立行走及平卧。腰椎前凸、胸椎后凸、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颌眉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ODI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单节段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间采用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对12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颌眉角和Cobb′s角度。结果平均颌眉角由术前59°矫正至术后17,°Cobb′s角度由术前53°矫正至术后27°。重心前移、双目视野、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也可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经腰椎椎弓根截骨结合内固定是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128-2132
[目的]探讨单节段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9月~2014年9月,采用单节段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术治疗13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32~71岁,平均51.4岁,病程5~39年。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矢状面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胸椎后凸、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拍摄大体像测定颌眉角,采用Bridwell-Dewald脊柱疾患疼痛及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5个月(12~36个月)。术中出血量(2 100±550.7)ml(1 500~2 800 ml)。术中硬膜破裂1例,一侧下肢神经症状1例,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术后1周时测量,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矫正到(30.8±3.8)°,颌眉角改善到(3.2±1.3)°,C_7铅垂线距S1后上角的距离改善到(4.3±1.2)cm。术后1周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颌眉角和C_7铅垂线距S_1后上角距离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能平视、直立行走及平卧,截骨处均达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疼痛、工作限制情况及社交限制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单节段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经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12例男性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平均年龄36岁。手术采用一期后路经L3椎弓根截骨矫形,截骨节段上方和下方至少2个节段椎弓根螺钉矫正固定。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颌眉线/垂线夹角和脊柱侧位X线L2~4椎体Cobb角度。结果患者颌眉线/垂线夹角由术前平均76.3°矫正到术后平均17°,而L2~4的Cobb角度由术前平均后凸6.7°矫正到术后平均前凸48.6°。所有患者能够平视行走,矢状面平衡和步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于严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经腰椎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椎炎所致脊柱后凸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椎炎所致脊柱后凸畸形梁智仁强直性脊椎炎常会引起脊柱及主要关节僵直。对脊柱而言,除环枕关节、环枢关节较少受侵外,其它部分常随病程的进展而广泛受累。僵直的脊柱常会发生明显的变形。脊柱僵直畸形使患者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患者生活常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腰椎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行后路L2或L3经椎弓根椎体截骨及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手术前、后均行站立位胸腰椎X线检查,分别测量矢状面上不同部位的角度,并分别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结果]均顺利完成截骨矫形手术,手术时间2.5~4 h,平均3 h.术中出血600~1 500ml,平均840 ml,均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腰椎前凸角由术前(14.5±15.5)°增加至术后(48.4±11.9)°,全脊柱后凸角和胸腰段后凸角分别由术前(36.1±14.7)°和(30.7±9.3)°减小至术后(0.2±14.2)°和(23.7±12.3)°,骶骨倾斜角由术前(12.0±12.7)°增至术后(28.9±8.8)°,手术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而胸椎后凸角手术前后改变不明显.[结论]采用腰椎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腰椎前凸角平均增加33.9°,可获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 椎后凸畸形术后脊柱-骨盆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 年7月至2010 年10 月在我: 行L1 PSO矫形内固定术的21 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18 例, 女3 例;年龄(35.6±10.8) 岁(21~53 岁)。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统计测量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即 刻X线片的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 TK)、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 LL)、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 角 (globe kyphosis, GK)、固定节段角度(angle of the fusion levels, AF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ing, PT)。 结果脊柱-骨盆相关参数中, 除TK 和PI 外, 其余参数手术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LL 的变化与PT(r=0.59, P=0.005)、SS(r=0.64, P=0.002)、SVA(r=0.49, P=0.025)及AFL(r=0.60, P= 0.004)的变化存在线性相关, PT的变化与SS(r=0.94, P=0.000)的变化存在线性相关, AFL的变化与PT (r=0.59, P=0.005)、SS(r=0.61, P=0.003)的变化存在线性相关。 结论 PSO能够显著地改善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LL的重建与骨盆矢状面形态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中各操作阶段的出血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2年11月行单节段PSO治疗,并有完整术前、术后临床资料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21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5.7±12.7岁(18~65岁)。所有患者均记录术前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固定节段数及截骨部位;术中操作分为暴露、置钉、PSO截骨、复位、安装矫形棒及植骨闭合切口6个阶段,分别记录各阶段的时间及出血量。结果:术中无神经并发症发生。手术过程总出血量1869.2±378.5ml,暴露阶段出血116.6±52.5ml,置钉阶段出血236.4±91.1ml,PSO截骨阶段出血832.1±223.5ml,复位出血210.9±61.8ml,安装矫形棒阶段出血244.7±42.0ml,植骨闭合切口阶段出血228.5±46.1ml。其中暴露、置钉、PSO截骨、复位、安装矫形棒及植骨闭合切口6个阶段出血量分别占总出血量的6.2%、12.6%、44.5%、11.2%、13.0%及12.5%。结论:PSO治疗AS胸腰椎后凸畸形术中出血主要在截骨阶段,此阶段应保证足够的血液灌注,以减少因脊髓低灌注而产生的神经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路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AS并后凸的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25~54岁,平均33岁;身高148~172 cm,平均身高162.3 cm.矢状面不同的Cobb's角:T5~T12 70°~120°,平均83°;T11~L4 5°~51°,平均37°;胸腰段后凸Cobb's角(多集中在T10-L2)35°~97°,平均48.6°;L1~L5 32°~-8°,平均4°.颌眉垂线角41°~84°,平均53.3°.均无明显神经症状.分别采用顶椎区Smith-Petersen脊柱截骨、改良式多个节段Smith-Petersen脊柱截骨、"三明治"式截骨、Thomasen经椎弓根截骨、椎体切除5种不同的截骨方法来矫正后凸畸形.内固定全部选用椎弓根螺钉技术.其中,顶椎区Smith-Petemen脊柱截骨12例;改良式多个节段Smith-Petersen脊柱截骨28例;"三明治"式截骨5例;Thomasen经椎弓根截骨lO例;椎体切除5例.结果 术后患者平均身高增长8.7 cm,矢状面不同的Cobb's角:T5~T12 30°~60°,平均43.2°;T11~L2~2°~11.3°,平均3.8°;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s角(多集中在T10~L2):-2°~12.7°,平均5.6°;L1~L521°~-38°,平均32.8°.颌眉垂线角-8°~15.8°,平均8.3°,均无明显神经症状.随访2~10年,截骨部位均在6~12个月时,出现椎体间和椎板的骨性融合.术后外形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好转.结论 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对于不同程度的后凸应当采用不同的截骨方式.椎板截骨多适用于后凸较轻、椎体前缘无明显骨性融合的患者,对于骨质疏松明显、椎体前方骨桥明显的患者应当选择三柱截骨,对于后凸角度较大,顶椎有楔形变的严重AS患者应当采用顶椎区一个或多个椎体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后路联合经椎弓根椎体间截骨手术(PSO)和椎板关节突V形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AS合并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28~46岁,平均32岁;平均胸椎后凸角度(T1~T12)96°(80°~112°),腰椎前凸角度(L1~S1)平均10°(5°~15°),平均颏眉角47°(40°~58°),平均注视角43°(32°~50°).8例患者均在L3椎体行PSO术并在胸腰段(T12~L1,L1-2)之间进行椎板关节突V形截骨.术后综合评估影像学、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98.1±20.7)min,术中失血量(1588.8±171.6)ml.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5±7.7)个月.术后平均胸椎Cobb角76.1°±9.6°,矫正20.3°±1.1°;术后平均腰椎前凸角48.4°±4.7°,矫正38.4°±4.7°.术后平均颏眉角16.5°±4.6°,注视角73.0°±5.2°.矢状面平衡矫正(12.3±1.6)cm.无血管、神经损伤、应力性骨折等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未发生冠状面的失代偿.结论 后路联合单节段PSO联合双节段楔形截骨术矫正As合并重度后凸畸形效果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视野范围.  相似文献   

11.
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驼背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17 例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驼背畸形采用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术矫形效果。方法: 截骨从胸腰椎后柱一处或二处楔形切去一高约3c m 的骨块,去除两则的椎弓根,去除椎体松质骨的后2/3 部分,闭合截骨处,器械内固定。术后随访1 ~4 年, 平均25 年。结果:17 例术后均改善了外观, 畸形矫正满意。结论: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驼背畸形是一种疗效可靠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术前截骨角度预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2012-04-2013-12,依据选择标准对10例AS后凸畸形患者,术前采用脊柱股骨角预测方法进行术前截骨角度设计与预测。术前、术后2周及随访时摄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和大体像,测量全脊柱后凸角(GK)、胸腰椎交界角(TLJ)、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偏移(SVA)、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指标,VAS、ODI评分评估患者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GK、TLJ、LL、SVA、SS、PT、VAS、ODI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脊柱股骨角进行术前截骨角度设计对指导AS后凸畸形截骨矫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微创式V型截骨分次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用微创式V型截骨分次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的手术方法代替传统的手术方法,减轻了对病人的手术创伤,将复杂的大手术变为简单的微创手术,给病人减少了痛苦,节约了病人的经费开支。[方法]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先用C型臂X线机选择截骨间隙,切口长6~8cm,仅暴露1个椎板间隙,椎板V型截骨宽度8~10mm,截骨完成后将手术床由反V型调成V型,截骨间隙将自动闭合复位,如不能自动闭合则轻轻按压帮助复位,一般复位均不成问题。将截骨时取下来的骨条作椎板后植骨。术毕应严格按照搬运规则将病人送回病房卧平床。术后2周内给予分次手法矫正和过伸位石膏背心固定。[结果]本组50例,除1例因过早白行拆除石膏背心造成畸形复发外,其余病例矫形效果满意,截骨部位骨性融合坚固。[结论]微创式截骨矫正术,损伤小、不用内固定减少病人的经济开支,V型截骨复位后互相嵌插稳定,用骨刀截骨间隙对合整齐,再加上椎板后植骨,过伸位石膏背心外固定,故均能在6个月后植骨融合坚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患者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共有36例行PSO的AS患者纳入本研究,男31例,女5例;年龄21~50岁(39±10岁);病程5~27年(17±6年),术前后凸Cobb角45.5°~108.8°(63.8°±22.4°)。术前和术后1年时评测患者静息心率、活动能力评分(active capacity score,ACS),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舒张中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峰)、E/A比值、E峰减速时间(deceleration time,DT)、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etric relaxation time,IVRT),根据美国和欧洲超声学会指南评估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随访至术后1年,共有32例完成了随访,失访率为11.1%。术后后凸Cobb角5.1°~34.5°(18.1°±10.9°),矫正率43.8%~94.4%[(74.8±15)%]。术前静息心率为85.9±12.5次/min,术后1年随访时降低至71.8±9.7次/min(P=0.0000);术前ACS为47.4±18.2分,术后1年随访时增加至78.3±12.6分(P=0.0000)。术前14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术后1年随访时25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其中2例术前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为左心室舒张功能轻度障碍,临床改善率为72.2%(13/18)。E/A比值术前为1.02±0.36,术后1年随访时增加至1.24±0.27(P=0.0075),术后1年随访时DT由术前234.84±32.46ms缩短至211.56±26.74ms(P=0.0027),术前IVRT为102.50±19.86ms,术后1年随访时减少至87.92±13.12ms(P=0.0010)。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LVEF和LVFS均正常,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S后凸畸形患者PSO术后1年随访时心功能较术前有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前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影响术后肺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AS后凸畸形行PSO脊柱矫形术患者的资料。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36.4±7.8岁(22~52岁)。随访时间为2年,随访的内容包括:肺功能检查,静息状态下憋气时间(breath-holding time,BHT),自然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后凸Cobb角(T1~S1)。比较术后及术后2年随访时肺功能较术前是否有变化,并分析肺功能变化与性别、年龄、病程和脊柱矢状面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29例(男性25例,女性4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失访率为9.3%。手术前BHT为32.5±10.1s,2年随访时增加至43.1±8.6s。术前肺功能检查结果:2例正常,17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2年随访时肺功能检查结果:19例正常,10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活量预测百分比(Pred VC%)术前为68.4%±9.5%,2年随访时为79.4%±6.1%;用力肺活量预测百分比值(Pred FVC%)术前为75.5%±6.4%,2年随访时为81.0%±6.9%。后凸Cobb角术前为63.0°±20.3°,术后为15.3°±10.3°,术后2年随访时为17.1°±10.9°。且Pred VC%和Pred FVC%的改善与AS后凸Cobb角的矫正成正相关性(r=0.6328和0.8612,P0.01)。结论:AS后凸畸形PSO术后2年肺功能较术前改善明显,且肺功能的改善与T1~S1后凸Cobb角的矫正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后腹部变化及消化功能的改变。方法:2009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行截骨矫形术的AS后凸畸形患者53例,其中男48例,女5例。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截骨节段为L1~L3。在术前及术后18个月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GK),在全脊柱三维CT重建图像上测量正中矢状面腹部面积(AMSPA)、正中矢状面剑突到脊柱前缘的最短距离(MD)及肝门、两侧肾门、脾门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记录术前、术后18个月体重、ODI及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SRS-22)量表评分。术后18个月对患者消化功能进行评估,食量增加不明显为A组,食量明显增加为B组;大便频率无明显改变(3~4天1次)为1组,大便频率改善明显(1~2天1次)为2组。结果:术后18个月53例患者ODI及SRS-22量表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GK较术前明显变小(P0.05),MD、AMSPA和体重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肝门、脾门、左侧肾门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右侧肾门到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29例患者大便频率较术前有所增加,24例改善不明显;33例食量较术前明显增加,20例食量增加不明显。术后18个月1组与2组患者的年龄及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的年龄、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1组GK明显大于2组(P0.05),A组GK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对AS后凸畸形患者,通过截骨矫形手术可以缓解脊柱屈曲对脏器的挤压、改善受挤压脏器的位置;术后患者消化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双椎体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双椎体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18例,均为男性,年龄19~47岁,平均34.8岁。术前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70°~108°(82.6°±17.5°),顶椎均位于胸腰段;胸椎后凸角46°~67°(55.2°±15.3°),胸腰段后凸角25°~43°(32.4°±12.6°),腰椎前凸角-37°~-11°(-19.5°±10.3°);站立位颌眉角43°~130°(67.2°±21.9°);侧位X线片上C7铅垂线距S1后上角的距离为11~35cm(18.3±14.8cm)。采用Bridwell-Dewald脊柱疾患疼痛及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手术前后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时间为5.3±1.0h(3.7~6.9h),术中出血量1887.5±850.9ml(600~3000ml)。术中硬膜破裂4例,术后伤口表浅感染1例,一侧下肢神经症状1例,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随访24~48个月,平均33.5个月。术后1周时测量,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矫正到21.3°±4.2°,颌眉角改善到9.3°±12.8°,C7铅垂线距S1后上角的距离改善到3.0±4.7cm;术后1周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颌眉角和C7铅垂线距S1后上角距离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患者能平视行走,末次随访时疼痛、工作限制情况及社交限制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应用双椎体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较好地恢复脊柱矢状位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