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hou ZF  Dai W  Zhang JZ  Nan Q  Zhang JW  Wang J  Jin L  He ZY  Tao ZY  Mu J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4):2408-2413
目的探讨云南白族、纳西族与汉族幽门螺杆菌(Hpylori)菌株含有vacA基因m混合亚型及iceA基因混合型的感染情况及其致病性。方法选取H.pylori相关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黏膜,分离培养麒pylori菌株;用PCR方法检测云南白族、纳西族与汉族菌株的vacA基因亚型及iceA基因。结果云南109例Hpylori菌株的混合感染率为32.1%。iceA混合基因亚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vacA基因m混合亚型检出率(均P〈0.05)。其中白族混合感染率(67.7%)高于纳西族(20.0%)和汉族(12.1%)(均P〈0.001);白族中iceA1+iceA2的混合感染率(61.3%)明显高于纳西族(17.8%)和汉族(9.1%)(均P〈0.001)。云南菌株34例Hpylori混合感染患者中含vacA基因m混合亚型+iceA混合基因型的混合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有关;只含iceA混合基因亚型的混合感染与慢性胃炎有关。结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混合感染率差别很大,云南白族、纳西族与汉族Hpylori菌株含有vacA基因m混合亚型及iceA混合基因型者的混合感染具有多态性。汉族以vacA基因混合亚型来判断混合感染较敏感,白族、纳西族患者中以iceA基因混合亚型判断混合感染较敏感。云南Hpylori菌株含iceA基因亚型和含vacA基因m混合亚型以及白族菌株的vacA基因m区亚型的混合感染与麒pylor致病性有关;以iceA基因混合亚型判断混合感染较敏感。  相似文献   

2.
球形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球形幽门螺杆菌(HpC)vacA基因全长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亚抑菌浓度的抗生素作用,使幽门螺杆菌(Hp)标准株NCTC11637发生球形变异,收集球形Hp。从HpC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出vacA基因片段,扩增的目的片段经纯化回收后克隆到pMD-18T中,转化人大肠杆菌JM109。阳性重组质粒用PCR及双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从HpC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888bp的vacA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MD-18T-vacA,酶切产物的大小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显示,HpC与已公布的Hpvac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9.8%。结论:成功地对HpC vacA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及构建原核重组质粒pMD-18T-vacA,并经酶切及序列分析所验证,证明HpC含有完整的vacA基因,其可能与Hp的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及其空泡毒素基因 (vacA)亚型、细胞毒素相关基因 (cagA)与胃上皮HLA DR抗原表达间的关系。【方法】①自 39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中分离培养出 39株幽门螺杆菌菌株 ,采用PCR方法鉴定 39株菌株的ca gA及vacA亚型 ;②采用HLA DR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 ,对上述已行cagA及vacA亚型鉴定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及 2 2例阴性患者的胃窦活检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上皮HLA DR表达较阴性患者更显著 ;②幽门螺杆菌定植密度与胃上皮HLA DR抗原表达程度间存在正相关 ;③感染cagA 菌株患者较感染cagA-株者胃上皮HLA DR抗原表达更明显 ;④本研究中vacAs1a/m2亚型占 90 % ,故未对不同vacA亚型与胃上皮HLA DR表达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论】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诱导胃上皮HLA DR抗原异常表达 ;②cagA 菌株可能通过胃上皮HLA Ⅱ类分子介导而与宿主发生更为密切的相互作用 ,从而较cagA-菌株引起更为显著的胃上皮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浙江地区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 (Hp) vac A优势基因型及其序列特点。方法 :分别从 2 9例消化性溃疡和 34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胃体粘膜组织中分离出 12 6株 H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vac A基因的信号区 (s)和中间区 (m)亚型 ,部分优势基因型的扩增产物 T- A克隆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 :所有菌株均扩增出 vac A s区和 m区基因片段 ,发现 s1a/ m1、s1a/ m2、s1a/ m1b、s1a/ m1b- m2 4种基因型 ,其比例分别为 7.1% (9/ 12 6)、61.9% (78/ 12 6)、2 9.4 % (37/ 12 6)、1.6% (2 / 12 6)。 17.5 %患者 (11/ 63)存在不同 vac A基因型Hp菌株混合感染 ,但在胃炎组和溃疡组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6株 s1a型 Hp菌株的 s区扩增产物与报道的 s1a型 60 190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3.15~ 94 .86% ,4株 m2型 Hp菌株的 m区扩增产物与报道的 m2型 87-2 0 3株核苷酸序列之间同源性为 93.63~ 97.61%。结论 :s1a/ m2和 s1a/ m1b均是浙江地区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感染的 Hp菌株的 vac A优势基因型 ,部分优势 vac A基因型菌株的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报道的参考菌株有较高的同源性 ;部分患者同时感染多株不同 vac A基因型 Hp。  相似文献   

5.
6.
上海地区24株幽门螺杆菌的vacA基因及cag致病岛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约有5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Hp),但仅有10%的感染者有临床症状,这可能与细菌毒力差异、宿主差异及环境因素等有关。最新研究发现,长约39kb的cag致病岛(cagPAI),含有与Ⅳ型分泌系统相关的所有毒力基因,可以强有力地诱导IL8的分泌与表达[1]。另外,Hp致空泡变性毒素(VacA)在Hp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2]。我国是Hp感染的高发区,30岁以上的成人感染率高达70%[3]。但有关中国人群Hp基因特征所知较少。因此,对我国人群HpvacA、cagPAI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菌型的地理学变异,理解其在致病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vacA基因表型的幽门螺杆菌(HP)对HeLA细胞,RK-13细胞,SGC-7901细胞的空泡毒性作用,方法:分离培养30株临床胃粘膜标本中的HP菌株,抽提其总RNA和浓缩含空泡毒素(VacA)的培养上清,应用RT-PCR方法分析vacA基因表型,应用体外细胞空泡毒性试验观察其空泡毒性作用,结果:全部菌株的信号序列均为sla;vacA基因中区表型为m1型3株(10%),m2型27株(90%),m1型菌株对3种细胞均有空泡毒作用,m2型对HeLa细胞无空泡毒作用,但其中20株((74%)对RK-13细胞,SGC7901细胞株有泡毒作用,结论:HP菌株vacA基因m区是与靶细胞结合的亚单位,不同m型菌株对同一种细胞产生不同的空泡毒性作用,表明靶细胞膜上可能存在不同的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及其空泡毒素基因(vacA)亚型,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与胃上皮HLA-DR抗原表达间的关系。[方法](1)自39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中分离培养出39株幽门螺杆菌菌株,采用PCR方法鉴定39株菌株的ca-gA及vacA亚型;(2)采用HLA-DR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对上述已行cagA及vacA亚型鉴定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及22例阴性患的胃窦活检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胃上皮HLA-DR表达较阴性患更显;(2)幽门螺杆菌定植密度与胃上皮HLA-DR抗原表达程度间存在正相关;(3)感染cagA^ 菌株患较感染cagA^-株胃上皮HLA-DR抗原表达更明显;(4)本研究中vacAsla/m2亚型占90%,故未对不同vacA亚型与胃上皮HLA-DR表达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论](1)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诱导胃上皮HLA-DR抗原异常表达;(2)cagA^ 菌株可能通过胃上皮HLA-Ⅱ类分子介导而与宿主发生更为密切的相互作用,从而较cagA^-菌株引起更为显的胃上皮损伤。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微需氧菌,它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的重要病因[1~4]。Hp感染可持续数十年甚至终生,但感染所造成的结果却有很大的不同,一些感染者只表现为无症状的带菌者,而另一些则表现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发展为胃癌。对于这些不同的结果,有以下几点解释:①感染的Hp菌株不同,其致病性不同而造成不同的结果;②感染宿主不同,其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不同而造成不同的结果;③Hp感染后胃粘膜细胞的增殖程度增加,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如亚硝胺、高盐等造成不同的结果;④感染的阶段不同,早期感染特别是儿童期感染增加了胃癌的发生,却减少了溃疡病的发生。近年来,Hp毒素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幽默门螺杆菌(Hp)基因分理方法。方法: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16株临床分离Hp和2株标准菌的空泡毒素基因vaeA进行扩增,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基因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对18株Hp VacA活性进行检测。结果:18珠Hp的VacA扩增产物达2.7kb左右,但并不完全相同;HeaⅢ酶切电泳可将18株Hp的VacA基因分为12种谱型。未发现与VacA表达相关的谱型。结论:VacA基因的PCR产物经HeaⅢ酶切RFLP分型可作为Hp基因分型较理想的选择,但不能反映毒素活性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vacA、cagA基因型与胃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05例胃疾病病人,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8例,胃癌(GC)12例。于胃窦处取3块胃黏膜,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提取胃黏膜基因组DNA,用6对引物检测Hp vacA、cagA基因的表达。结果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均阳性的标本57例,Hp的阳性率为54.2%(57/105)。Hp vacA s1/m2、s1/m1、s2/m1、s2/m2的阳性率分别为53%(30/57)、18%(10/57)、8%(5/57)、21%(12/57);Hp cagA的阳性率为89%(51/57)。vacA、cagA基因型在CSG、CAG和GC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菌株的优势基因亚型为Hp cagA、vacA s1/m2;Hp vacA、cagA基因与特定胃疾病间无显著相关性,不能预示Hp感染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人类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现已证实其与人类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包括慢性胃炎、慢性消化性溃疡、胃息肉及胃癌等。Hp已被视为人类消化道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目前Hp的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在发达国家人群中Hp感染率为30%-50%,而在发展中国家可达60%-70%。近20多年来,随着分子流行病学、分子免疫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vacA基因亚型和胃上皮NF-κB蛋白表达在慢性胃痛证型的分布及关系。方法收集100例慢性胃痛患者胃窦黏膜,其中脾胃湿热证57例、肝气犯胃证24例、脾胃虚寒证19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NF-κB P65蛋白,特异引物PCR分析vacA基因亚型。结果 100例标本中,Hp感染率为81%,vagA基因亚型sla阳性率90.1%,m2阳性率85.2%;Hp定植密度与NF-κB P65表达呈正相关;与阴性组比较,s1a+和m2+提高了NF-κB P65表达(P均0.01),Hp定植密度、vacA基因亚型、NF-κB P65蛋白在3种中医证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acA基因以s1a/m2亚型为主,Hp感染增加了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但Hp定植密度、vacA基因亚型、NF-κB P65蛋白不能作为中医证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菌株vacA基因型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从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培养到幽门螺杆菌88株。按标准酚-氯仿抽提法提HP基因组DNA。用PCR扩增反应及鉴定,用卡方检验分析vacA在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幽门螺杆菌的差异。结果:88株幽门螺杆菌中vacA s1/m-的阳性率为17.0%,vacA s1/m2的阳性率为55.7%,vacA s1/m1a+m2的阳性率为1.1%,vacA s1/m1a的阳性率为2.3%,vacA s1/m1a+m1b的阳性率为1.1%,vacA s1/m1b+m2的阳性率为1.1%,vacA s1/m1b的阳性率为17.0%,vacA s2/m2的阳性率为2.3%。结论:西安地区幽门螺杆菌菌株的vacA基因型以s1/m2为主,但vacA各基因亚型均与临床结局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镇江地区胃肠病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的主要毒力因子vacA基因i、d型的分布特点、cagA基因状态,以及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或)组织学染色H.pylori阳性患者的胃窦活检黏膜,PCR法检测H.pylori cagA基因状态、vacA基因的s、m、i、d区分型。结果: 179例H.pylori患者,2例为混合感染(1.1%,2/179),剔除后,i1、i2亚型分别为96.6%(171/177)、1.1%(2/177);d1、d2亚型分别为98.9%(175/177)、1.1%(2/177);cagA阳性率为97.7%(173/177);s1/m2/i1/d1型为优势基因型(56.5%,100/177),s1/m1/i1/d1型次之(38.4%, 68/177)。s2/m2型与i2、d2型相关(P<0.05),s1、i1、s1/i1型及cagA阳性均与d1型相关(P均<0.05)。比较vacA基因的s、m、i、d分型及cagA基因状态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镇江胃肠病患者感染的H.pylori菌株,96.6%表现为i1亚型、98.9%为d1亚型,vacA s1/m2/i1/d1/cagA(+)为优势基因型;幽门螺杆菌基因型之间存在关联;vacA基因型、cagA基因状态与胃肠疾病的分布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vacA基因亚型在海口地区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的分布.方法 从176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黏膜标本中分离培养H.pylori,PCR法测定vacA基因亚型.结果 176例患者中的基因型vacAs1 78.98%(139/176),vacAs2 15.34%(27/176),vacAm1 28.41%(50/176),vacAm2 71.59%(126/176);vacA亚型组合形式为:vacAs1/ml 28.41%(50/176),vacAs1/m2 56.25%(99/176),vacAs2/m2 15.34%(27/176),未发现va-cAs2/ml型菌株;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ylori的vacAs1、vacAm2、vacAs1/m2基因型阳性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均P<0.01),其余基因型在不同类型疾病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海口地区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H.pylori菌株的优势基因型为vacAs1、vacAm2、vacAs1/m2;在消化性溃疡等严重疾病患者中多见.  相似文献   

18.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初步观察南京地区部分胃肠疾病患者中具有cagA、vacA基因幽门螺杆菌(HP)菌株感染状况。结果显示,具有cagA、vacA基因的HP菌株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感染率为75%、慢性胃炎为40.9%、胃癌为50%,表明在南京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cagA+、vacA+的HP菌株感染高于慢性胃炎者(χ2=9.43,P<0.01),提示具有cagA、vacA的HP菌株可能更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汤净  王琦  陈军  曾仕平  周元平 《广东医学》2008,29(10):1649-1652
目的 调查海南汉族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 babA2、cagA、vacA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探讨H.pylori基因型差异与临床感染结局的关系。方法 自176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胃镜活检胃黏膜标本中分离幽门螺杆菌菌株,提取幽门螺杆菌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pylori的cagA、vacA(vacAs1/ vacAs2/ vacAm1/ vacAm2)及babA2基因型。 结果 176例患者中H.pylori cagA的阳性率72.72%(128/176);babA2 54.55%(96/176);vacAs1 73.30%(129/176);vacAm2 67.05%(118/176);vacAs1/cagA 65.34%(115/176);vacAs1/babA2 51.70%(91/176);cagA/babA2 50.00% (88/176);vacAs1/cagA/babA2 51.14% (90/176)。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中vacAs1、cagA、cagA/ vacAs1基因型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P<0.05)。其他基因型在各疾病间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海南汉族H. pylori感染的优势基因型为cagA, vacAsl, vacAm2, cagA/vacAs1。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中vacAs1、cagA 、cagA/vacAs1基因型更多见。未发现babA2基因型与H.pylori临床感染结局的相关性。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agA基因 vacA基因 babA2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iceA基因亚型与胃炎的关系.方法 10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儿的胃窦处取3块胃黏膜,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抽提胃黏膜基因组DNA,用3对引物检测H.pylori ureA和iceA基因,分析H.pylori iceA基因亚型与胃炎的关系.结果 105例样本中,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三者均阳性的标本52例,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单独检出率78.84%(41/52),H.pylori iceA2亚型菌株单独检出率1.92%(1/52),H.pylori iceA1和iceA2亚型均阳性的检出率3.84%(2/52),iceA1和iceA2亚型均阴性的比率15.38%(8/52),H.pylori iceA1亚型阳性率与其它基因亚型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的患儿中轻度慢性胃炎3例,中度慢性胃炎15例,重度慢性胃炎25例;未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的患儿中轻度慢性胃炎2例,中度慢性胃炎4例,重度慢性胃炎3例,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患儿与未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患儿的胃黏膜病变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ylori iceA1亚型是广州地区儿童感染H.pylori的优势基因亚型,H.pylori iceA1菌株容易引起较严重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