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241-243
目的探讨脑脊液胱抑素C在诊断脑膜脑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膜脑炎患者54例,设立对照组15例,共69例研究对象入院时均行腰椎穿刺,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及脑脊液胱抑素C检查,根据检验结果,胱抑素C低于正常范围则标记为阴性,高于正常范围则标记为阳性。对比不同类型脑膜脑炎脑脊液胱抑素C阳性率及其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化脓性脑膜脑炎阳性率为82.35%,病毒性脑膜脑炎阳性率为4.55%,阴性率13.64%,真菌性脑膜脑炎阳性率为86.67%。对比对照组与各组间脑脊液胱抑素C浓度,化脓性脑膜脑炎组与真菌性脑膜脑炎组脑脊液胱抑素C浓度高于对照组,病毒性脑膜脑炎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对比,病毒性脑膜脑炎组脑脊液胱抑素C浓度均低于化脓性脑膜脑炎组、真菌性脑膜脑炎组,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脓性脑膜脑炎组稍高于真菌性脑膜脑炎组,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脓性脑膜脑炎、真菌脑膜脑炎脑脊液胱抑素C升高,且阳性率高,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胱抑素C降低,可使用脑脊液胱抑素C作为鉴别化脓性脑膜脑炎与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一步认识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病例资料,总结和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头痛、呕吐、发热、精神萎靡,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脑脊液检查与其他病毒性脑膜脑炎相似.结论 本病无特殊药物治疗,主要以积极抗病毒及对症处理为主,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3.
李国艳 《贵州医药》2004,28(7):615-616
脑膜脑炎患者易继发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临床上以结核性脑膜脑炎引起的低钠血症多见,且与其它类型脑膜炎比较,结核性脑膜脑炎所引起的离子紊乱持续时间长,难以纠正。但在脑膜脑炎患者中,离子紊乱的发生与脑脊液蛋白的关系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本文对20例结核性脑膜脑炎和17例病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8月-2009年8月临床药师参加救治的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疗程长、费用高,故在降颅压的同时,应及时联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监测和处置各种药品不良反应(ADR),坚持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协调统一。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治疗,能及时监测和干预各种ADR,确保患者用药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中发现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4年2月-2011年12月CSF细胞学检查2530例、CSF标本经玻片离心法制片,常规采用迈-格-姬染色观察.结果 CSF细胞学发现中性粒细胞,共453例,占全部CSF细胞学检查的7.08%.包括了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其中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性脑炎250例、结核性脑炎8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炎10例、化脓性脑炎76例;非感染性疾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炎30例、神经白塞病1例、脑膜癌2例.中性粒细胞在脑脊液细胞的比例,病毒性脑炎占60%-85%,结核性脑炎占30%-80%,新型隐球菌性脑炎占0%-30%,化脓性脑炎占80%-99%,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炎5%-80%,神经白塞病占50%,脑膜癌占10%-30%.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出现中性粒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4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干扰素α-1b、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结果:干扰素组在退热时间、腺肿消退时间、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与利巴韦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疗效确切,优于单用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7.
张晓玫  张自良 《河北医药》1995,17(2):129-129
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附8例分析)066001秦皇岛市卫生局张晓玫,张自良流行性网腺炎(下称流腮)的病理过程可累及脑膜和脑实质而发生脑膜脑炎。这种脑膜脑炎相当少见但过程严重。为了研究其临床特点,我们将我市10年来收住院的494例流腮中见到的...  相似文献   

8.
结核性脑膜脑炎是结核菌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实质和脑血管的病变。结核性脑膜脑炎是最严重的结核病,平均死亡率为22.4%。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结核性脑膜脑炎在早期就能得到确诊和治疗,发展至重症已不多见。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重症结核性脑膜脑炎12例,治愈率达91.7%,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并脑膜脑炎8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并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2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并脑膜脑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并脑膜脑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治疗以控制病毒、细菌感染,并针对并发症辅之以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全部患儿均好转痊愈出院,无死亡。结论为减少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并发症,应重视腮腺炎疫苗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0.
自Bromberg等1982年报告甲型肝炎合并脑膜脑炎首例以后,国内已有少数报道。我科于1989年1月~1994年7月收治甲型肝炎并发脑膜脑炎7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脑炎的临床救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30例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经过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4周后脑脊液检查恢复正常18例,治疗6周后出院,继续口服药物维持治疗,每月复查1次,并行脑脊液检查。出院时治愈16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0%。结论为了提高结核性脑膜脑炎的救治效果,必须提高其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以尽早采取合理的救治方法,尽快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郑希亚 《淮海医药》2007,25(1):78-78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腮腺非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预后良好.但该病往往伴发脑膜脑炎、颌下腺炎、睾丸炎、胰腺炎、心肌炎.特别是脑膜脑炎、心肌炎,必须慎重处理,积极治疗,否则后果严重.我院1999年8月~2003年6月,对23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腮脑)患者经常规治疗加用聚肌胞肌注治疗,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分析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疾病的诊断方法及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性选取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患儿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5d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1%);研究组患儿在头疼、腮腺肿大、神经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率(12.90%)与对照组(19.35%)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确诊应结合临床症状、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结果,运用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方案可发挥显著疗效,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元亮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90-191
目的探讨观察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在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方面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72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患儿,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干扰素组(24例)采用肌肉注射100万单位的α-2b干扰素治疗,1次/d;更昔洛韦组(24例)采用按10mg/kg用量的更昔洛韦静脉滴注,1次/d;联合组(24例)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用药剂量和方法同其他两组,三组均连续治疗5d,观察临床疗效,并评价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干扰素组和更昔洛韦组的(P<0.05);意识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采用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的办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背景: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是一种由蜱传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TBE导致严重神经病学症候群,诸如脑膜炎、脑膜脑炎和脑膜脑脊髓炎,可引起死亡。此病无有效治疗,疫苗预防是目前仅有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腮腺炎是小儿常见传染性疾病,且易引起胰腺炎、脑膜脑炎等多脏器受累。我院从2002~2005年共收治住院流行性腮腺炎病人558例,按文献诊断标准,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50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流行特征、临床特点和病原学诊断.方法 对160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膜脑炎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同时进行咽拭子病毒分离.结果 农村患儿发病占71.8% ,城市发病占28.2% ;除发热外,缺乏神经系统典型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占26.8% ,消化道症状35% ,呼吸道症状23% .6例转氨酶增高,45例心肌酶谱增高.26例心电图异常.结论 引起手足口病中的3种肠道柯萨奇A组(CoxA)16型,肠道病毒(EV)71型和埃可病毒(ECHO)均可引起病毒性脑膜脑炎,症状不典型,表现多样,早期发现症状进行治疗,治愈率高.呼吸道病原学分离检测有利于早期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小儿伤寒以脑膜脑炎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往往容易误诊。我院内儿科1994~2003年39例伤寒患儿有9例以脑膜脑炎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9例中有先期误诊7例。为吸取经验及教训,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是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若病变主要累积在脑膜,临床特征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若病变主要影响大脑实质,临床特征则表现为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在儿童期比较多见。本文收集我院2009年1~12月17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电图结果进行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是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若病变主要累积在脑膜,临床特征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若病变主要影响大脑实质,临床特征则表现为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在儿童期比较多见。本文收集我院2009年1~12月17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