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热休克蛋白70的肿瘤免疫作用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常用的诱导内源性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方法,如热应激、缺血预处理等均存在一些弊端。 目的:拟构建携带并正确表达外源性人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方法:外源性热休克蛋白70基因连接入真核表达载体pDC315-EGFP中,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外源基因测序及PCR检测鉴定阳性克隆后转染人胚肾293细胞,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鉴定外源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经PCR和测序证实外源性人热休克蛋白70基因正确重组入真核表达载体pDC315-EGFP,转染293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到热休克蛋白70在293细胞中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证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中呈高表达,构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以特异性上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血管平滑肌内的表达是进一步通过细胞及动物实验研究其作用机制的基础。 目的:克隆小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瞬时表达。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实验于2007-09/2008-04在辽宁医学院省高校分子细胞生物学与新药开发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1个月龄昆明小鼠10只。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由辽宁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保存。 方法:以小鼠肾脏总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获得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目的基因,连接到pMD18-T载体上,酶切鉴定测序,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 主要观察指标:酶切测序鉴定重组体pcDNA3.1(+)-CTGF。将pcDNA3.1(+)-CTGF转入血管平滑肌细胞,Western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 结果:酶切、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扩增出小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目的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检测证实,重组体转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后,细胞内高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 结论:成功克隆小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目的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重组体能在血管平滑肌中表达。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提示,半乳凝素9在介导细胞分化、凋亡、黏附、细胞间聚集、炎症反应的调控方面发挥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克隆大鼠半乳凝素9基因片段,构建pDC316-GFP-Galectin-9真核表达质粒,以进一步了解半乳凝素9各种功能和反应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8-11/2009-01在北京本元正阳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完成。 材料:SPF级雄性Lewis大鼠1只。 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大鼠肝脏组织中扩增出大鼠半乳凝素9基因片段,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到pDC316-GFP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pDC316-GFP-Galectin-9重组质粒,通过用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及DNA测序的方法对重组DNA进行鉴定。 主要观察指标: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结果:总RNA经RT-PCR扩增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在1 kb下方可见一条明显扩增的条带,与预计的半乳凝素9-cDNA长度相符。重组质粒经NotⅠ/HindⅢ双酶切和未作酶切的重组质粒pDC316-GFP-Galectin-9一起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前者出现了980 bp和5.8 kb 2条带(980 bp为Galectin-9-cDNA产物,5.8 kb为pDC316-GFP线状质粒),后者出现6.7 kb条带(重组质粒pDC316-GFP-Galectin-9),初步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测序结果用NCBI上的BLAST进行比对分析,其核酸序列与GeneBank中的半乳凝素9的mRNA的编码序列(NM_012977)同源性完全相符,进一步证实所克隆的基因为大鼠半乳凝素9-cDNA。 结论:成功克隆了半乳凝素9基因并构建成其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 是已知的所有生长因子中对骨的形成作用最强的生长因子,被认为是最具有前途的骨诱导物质。 目的:构建人骨形成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体外表达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实验,于2005-07/2006-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分子生物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pcDNA3.1(+)载体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左石博士惠赠;成骨肉瘤组织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提供。 方法:从人成骨肉瘤细胞中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获得人BMP-2基因cDNA,将基因片断重组到pGEM-T质粒中构建pGEM-T- hBMP-2重组质粒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后筛选阳性克隆,利用限制性酶切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分别用RcoRI和NotI双酶切pGEM-T- hBMP-2质粒和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将克隆载体中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重组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提取质粒作酶切电泳、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及DNA测序后,用脂质体体外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MP-2的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①人骨肉瘤细胞总RNA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②重组质粒pGEM-T-hBMP-2 和pcDNA3.1-hBMP-2的构建和酶切鉴定。③BMP-2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的表达。 结果:人骨肉瘤细胞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获得1.2 kb条带。经酶切电泳、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及DNA测序证实实验成功克隆BMP-2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 hBMP-2构建正确;该重组质粒能在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有效表达BMP-2。 结论:实验成功克隆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并构建了此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表明,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sflt-1)基因在多种组织中表达,但其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尚待证实。 目的:获取人sflt-1基因,构建sflt-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flt-1重组质粒,检测其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5/12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子中心完成。 材料: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子中心保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购至南京基凯生物技术公司。 方法:从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克隆模板中,利用酶切的方法获得目的基因,将目的载体进行酶切,纯化酶切产物后进行定向连接,其产物转化细菌感受态细胞,PCR鉴定为阳性的克隆,证明目的基因已经定向连入目的载体。再对PCR鉴定阳性的克隆进行测序和分析比对,比对正确的即为构建成功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载体。用脂质体法将pEGFP-N1/sflt-1重组质粒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①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结果。②重组质粒的测序鉴定结果。③荧光显微镜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sflt-1基因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①对PCR鉴定阳性的克隆进行测序和分析比对,与sflt-1基因片段全长2 063 bp理论值相符,证实pEGFP-N1/sflt-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②重组质粒送至上海捷瑞生物技术公司进行通测,测序结果证实插入片段序列与理论值完全一致。③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重组质粒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绿色荧光,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表明sflt-1基因能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表达。 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的重组pEGFP-N1/sflt-1真核表达质粒,并证实其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arhgap39基因真核过表达载体并初步研究arhgap39蛋白表达的相关问题。方法提取小鼠海马组织总RNA,逆转录合成c DNA,根据Gene Bank中基因信息设计引物,高保真PCR扩增arhgap39基因的编码区,随后将其转移到真核载体上,转染NG-108细胞并观察其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成功构建arhgap39基因的相关真核过表达载体;将其转染NG-108细胞,免疫印迹试验证实arhgap39成功过表达,arhgap39的分子量约为140 k D。结论我们的实验结果确认了arhgap39蛋白的分子量,并对其可能存在的存在形式做了验证性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人AChR-IgG Fc段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AChR-IgG Fc/pAN1782并在CHOk1细胞中表达AChR-IgG Fc融合蛋白。方法以人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α1亚基全序列为模板,以PCR法扩增AChRα1亚基胞外段主要免疫区基因片段Hα1-121,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AN1782。将构建的新载体转染至CHOk1细胞,建立稳定表达AChR-IgG Fc融合蛋白的CHOk1细胞株,以Western blot法检测AChR-IgG Fc融合蛋白表达。结果 (1)Hα1-121经PCR法扩增后所获428 bp基因片段大小符合预计结果,测序所得核苷酸序列与人类基因库中AChRα1亚基胞外段基因片段Hα1-121序列完全一致,未出现点突变或移码突变。所构建的新载体经酶切鉴定证实片段插入正确,载体构建成功。(2)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转染新载体的CHOk1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有AChR-IgG Fc融合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人AChR-IgG Fc段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且该融合蛋白可在转染新载体的CHOk1细胞中稳定表达,为下一步靶向B细胞治疗重症肌无力奠定了初步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空肠弯曲菌Penner O:19 galE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方法 PCR扩增空肠弯曲菌Penner O:19 galE基因,构建pGEM-T-galE克隆质粒及构建pEGFP-N1-galE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真核表达质粒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galE,检测到其在293T细胞表达。结论 pEGFP-N1可作为Penner O:19 galE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含人AChRα1亚单位胞外段(Hα1-210)-IgG1Fc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表达人AChR-Fc融合蛋白。方法扩增Hα1-210基因,插入含有CMV启动子、小鼠Kappa链先导序列以及人IgG1从铰链区到CH3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AN1782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AN-Hα1-210,并经酶切、测序鉴定;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载体转染CHO-K1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ELISA检测,挑选高表达融合蛋白的阳性转化子扩大培养;表达的AChR-Fc融合蛋白经Protein A亲和层析柱纯化,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Hα1-210基因序列正确,真核表达载体pAN-Hα1-210构建成功;ELISA检测证实AChR-Fc融合蛋白在细胞培养上清中呈分泌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1 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能被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198所识别。结论成功构建pAN-Hα1-210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AChR-Fc融合蛋白,为进一步开展融合蛋白靶向B细胞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含小鼠Hes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并观察其在小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Hes1基因在成年小鼠神经再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方法 利用限制酶对pEGFP-mHes1质粒和pDC316质粒进行酶切,将获得的mHes1目的基因片段和pDC316质粒酶切产物回收,在T4 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形成pDC316-mHes1穿梭质粒,并用PCR法及EcoR Ⅰ+HindⅢ双酶切法对pDC316-mH-Hes1进行鉴定。利用AdMax包装系统,穿梭质粒pDC316-mHes1与骨架质粒pBHGlox_E1,3Cre共转染293细胞,同源重组产生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5-mHes1,其报告病毒是包含高强度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腺病毒Ad5 -EGFP。向成年C57BL/6小鼠海马中立体定向注射Ad5 -mHes1及Ad5-EGFP,Western blotting检测注射后7 d Hes1蛋白在海马中的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在海马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用PCR法及EcoR Ⅰ+HindⅢ双酶切法对pDC316-mHes1鉴定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经测序后其序列与mHes1 CDS序列一致。注射后7d,Hes1蛋白在PBS注射组和Ad5-mHes1注射组海马组织中均有表达,其Hes1蛋白与GAPDH的比值分别为0.363±0.053和0.705±0.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荧光显微镜下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中观察到Ad5-EGFP表达的绿色荧光。 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Ad5-mHes1表达载体系统,并在C57BL/6成年小鼠海马组织中表达了Hes1基因。  相似文献   

11.
背景: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血红素加氧酶1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凋亡等作用,并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应激反应中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从而成为研究热点。 目的:克隆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全长基因,并将其于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相连接,构建血红素加氧酶1的真核表达载体。 设计、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8-03/06在苏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完成。 材料:成年雄性SD大鼠,由苏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用于脾脏细胞总RNA的提取;克隆载体PMD18-T购自Takara公司;表达载体PIRES2-EGFP由苏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保存。 方法:分离大鼠脾脏获取脾脏细胞,Trizol法提取脾脏细胞的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将扩增出来的产物与克隆载体PMD18-T连接,转化TOP10感受态细菌,挑取阳性克隆经PCR及酶切鉴定后测序确证。测序正确后抽提质粒作为模板进行PCR,Sal-Ⅰ和BamH-Ⅰ同时双酶切PCR产物和载体PIRES2-EGFP,再在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进行连接,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 主要观察指标: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的克隆和DNA测序结果证实序列是否正确;PIRES2-EGFP/血红素加氧酶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成功插入载体。 结果:①实验完成了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的克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eBank中收录的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序列完全一致。②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血红素加氧酶1,测序正确说明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成功插入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 结论:实验成功克隆了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全长,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人野生型(WT)及致病突变A30P(G88C)、A53T(G157A)α-突触核蛋白基因(α-synuclein gene,SNCA)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LentiVENUS-YFP-SNCA,通过慢病毒转染的方法获得过表达人野生型及致病突变A30P、A53Tα-synuclein单克隆SH-SY5Y细胞株。方法提取红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总RNA,以RT-PCR法扩增SNCA,SNCA与克隆载体PMD-19T的体外连接(T-A克隆)后进行基因测序,将测序正确者以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与真核表达载体pLentiVENUS连接,建立野生型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取正常SNCA与克隆载体连接体,利用单核苷酸差异引物定点突变法构建SNCA的两个突变型A30P、A53T,经基因测序、酶切与真核表达载体pLentiVENUS连接,建立突变型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以磷酸钙沉淀法转染293T细胞制备的慢病毒转染SH-SY5Y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BD AriaⅢ进行96孔板单细胞分选以获得稳定过表达人野生型及致病突变型A30P、A53Tα-突触核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并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蛋白免疫印迹、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o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鉴定各单克隆SHSY5Y细胞株是否过表达。结果 Rt-PCR及电泳结果显示所获得目的基因,基因测序结果正确;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LentiVENUS-SNCA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基因测序证明构建成功。倒置荧光显微镜显示除对照组(未转染组)外,空载体转染组及载体与SNCA重组后转染组均有荧光蛋白表达;但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载体与正常或突变的SNCA重组后转染组的蛋白含量高于空载体组。RT-PCR结果显示载体与正常或突变的SNCA重组后转染组的细胞RNA表达量高于空载体组。结论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和慢病毒转染技术成功建立过表达α-突触核蛋白的WT及A53T、A30P突变型SH-SY5Y单克隆细胞株。  相似文献   

13.
背景:RNA干扰技术的应用,关键在于能够采用1个有效的基因转移系统将小干扰RNA转入至靶细胞,目前广泛应用的是构建小干扰RNA表达载体。 目的:利用AdMax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表达人甲胎蛋白-小干扰RNA的腺病毒载体。 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7-03/10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穿梭质粒pDC316-EGFP-U6为本元正阳基因技术公司产品;AdMax KitD试剂盒与低代数HEK293细胞为Microbix Biosystems Inc.(Canada)公司产品。 方法:选择针对甲胎蛋白 mRNA的特异性小干扰RNA靶序列,设计合成为相应的双链DNA,并将其与酶切线性化的pDC316-EGFP-U6载体片段连接,构建好的穿梭质粒pDC316-EGFP-U6-AFP-siRNA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_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 主要观察指标:对重组腺病毒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及扩增、纯化、滴度测定。 结果:构建的穿梭质粒载体经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与设计一致。重组腺病毒Ad-AFP-siRNA经聚合酶链反应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检测证实构建成功,测定滴度为1.4×109 nfu/L。 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Ad-EGFP-U6-AFP-siRNA重组腺病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野生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NF2)Ⅱ亚型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人胚胎肾细胞293(HEK293)中的表达并检测其转染神经鞘瘤细胞(RT4)后的功能。方法以人胎脑cDNA文库中的NF2Ⅱ亚型基因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野生型NF2Ⅱ亚型基因,并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质粒中: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pEGFP-NF2Ⅱ亚型,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导人人胚胎肾细胞293,通过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基因表达水平:随后转染大鼠神经鞘瘤细胞.利用水溶性四氮唑法观察野生型NF2Ⅱ亚型基因对大鼠神经鞘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经序列分析证实,克隆的NF2Ⅱ亚型基因与Genebank中的序列完全一致。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显示,经双酶切后的质粒pEGFPcDNA片段大小约为4700bp:NF2Ⅱ亚型基因cDNA片段大小为l770bp,NF2Ⅱ亚型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可瞬时转染人胚胎肾细胞293,通过荧光显微镜和Westem Blotting方法得到证实;水溶性四氮唑法检测显示,转染pEGFP-NF2Ⅱ亚型并表达NF2Ⅱ亚型编码蛋白的293细胞与对照组293细胞的增殖指数相同。结论所构建的野生型NF2Ⅱ亚型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可在人胚胎肾细胞293中表达,且不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低氧诱导因子1能够调控多种基因共同表达,在骨缺损部位可诱导成熟的血管生成,为各种细胞的成骨分化和成骨活动提供营养支持和代谢保证,促进骨愈合,但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却少见报道。 目的:实验拟构建携带低氧诱导因子1αmu(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目的蛋白和人源化海肾绿色荧光蛋白(human renilla reniformis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hrGFP)的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HEK293A细胞,观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利用PCR技术定点突变目的基因供体质粒pCMV6-XL5-HIF1α携带的人HIF1α基因编码区的第402位、564位和803位氨基酸以及去掉其终止密码子,之后在基因序列前后添加新的酶切位点Not Ⅰ和Pvu Ⅰ,酶切、测序检测突变情况,将正确突变的HIF1αmu定向连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IRES-hrGFP-1中。经测序鉴定、Pme Ⅰ酶切线性化后转化BJ5183-AD-1电感受态细胞,通过hrGFP基因荧光表达检测转染情况。 结果与结论:经基因测序证实,HIF-1α基因编码区的第402位、564位和803位氨基酸均定点突变成丙氨酸,终止密码子成功去除。经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表明,感染重组腺病毒的HEK293A细胞内有大量绿色荧光表达证实通过Lipofectamine 2000途径可使得重组腺病毒载体成功转染HEK293A细胞。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突变;腺病毒载体;绿色荧光蛋白;HEK293A细胞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6.011  相似文献   

16.
背景:基因治疗是目前脊髓损伤治疗的方向,目的基因和载体是基因治疗的关键。 目的: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EGFP)标志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uman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hBDNF)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实验于2007-09/2008-06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 材料: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购自美国Stratagene公司;pDC316-hBDNF、载体质粒pDC316-mCMV-EGFP、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_E1,3Cre、腺病毒包装系统AdMax和包装细胞株293购自加拿大Mixcrobix-Biosystems公司。 方法:以pDC316-hBDNF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酶切获得hBDNF基因片段,连接到带有EGFP标记基因的载体质粒pDC316-mCMV-EGFP上,构建穿梭质粒pDC316-hBDNF-mCMV-EGFP。利用AdMax包装系统,穿梭质粒与骨架质粒pBHGlox_E1,3Cre共转染293包装细胞, 同源重组产生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5-hBDNF-EGFP,反复感染293细胞扩增病毒后,离子交换法纯化病毒,并测定病毒颗粒数及滴度。 主要观察指标:①hBDNF基因原始质粒聚合酶链反应鉴定。②穿梭质粒pDC316-hBDNF-mCMV-EGFP的构建及鉴定。③重组腺病毒Ad5-hBDNF-EGFP的包装、扩增及纯化。④毒种目的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鉴定。⑤纯化病毒的滴度测定结果。 结果:经聚合酶链反应鉴定、限制性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证明已正确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DC316-hBDNF-mCMV-EGFP和重组腺病毒载体Ad5-hBDNF-EGFP;扩增纯化后,测得重组腺病毒颗粒数为2.4×1011VP / mL,A260/A280值约为2.0,滴度为0.8×1010 CCID50/ mL。 结论:已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Ad5-hBDNF-EGFP,为hBDNF基因功能及基因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背景:通过转基因疗法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2)过度表达来治疗心血管病是当前ACE2研究的趋势,而构建含ACE2基因的载体则能为该研究方法提供工具。 目的:构建含小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验证其蛋白的表达。 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从C57小鼠肾脏扩增出ACE2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通过酶切连接和转化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定向克隆至载体pcDNA3.1/Hygro(+)上,构建小鼠ACE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m-ACE2,并通过酶切及测序鉴定。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所构建的pm-ACE2转染COS7细胞,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OS7细胞中ACE2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通过测序并与GeneBank上的小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序列(NM_027286.3)比对,证实实验成功克隆小鼠ACE2基因全长cDNA至载体pcDNA3.1/Hygro(+)上,测序结果提示存在3处同义突变;所构建的pm-ACE2在真核细胞中具有ACE2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实验成功构建了小鼠ACE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此载体具有表达ACE2蛋白的功能。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基因;载体;COS7细胞;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组织构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具有神经细胞表达特异性的人Noggin基因的反义真核表达载体,以进一步为研究Noggin基因在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功能机制方面的作用。 方法:采用PCR技术克隆出长为0.36kb的人Noggin基因部分序列,在上、下游引物的 5’端分别带上HindIII和XbaI酶切位点。然后将该片段反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S2+[Tα1]-GFP。最后对产生的重组子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鉴定。 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所克隆的0.36kb的目的片段成功地反向连接到pCS2+[Tα1]-GFP载体上,DNA测序证实插入到载体中的片段为目的片段 结论:成功构建了人Noggin基因的神经细胞特异性反义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9.
背景:Beclin1基因是哺乳动物的自噬调控基因。 目的:实验拟构建Beclin1 基因慢病毒过表达载体。 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Beclin1 后插入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ex中,构建重组载体pLenex-Beclin1。使用聚合酶链反应、双酶切和DNA的测序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与辅助包装质粒共感染293T细胞。慢病毒颗粒转染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后,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eclin1 基因的过表达效率。 结果与结论:聚合酶链反应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的阳性片段已插入pLenex载体,聚合酶链反应、双酶切和DNA测序结果表明,重组慢病毒载体pLenex-Beclin1 的插入序列完全正确,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A549细胞后,细胞内Beclin1蛋白高效表达。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了Beclin1 基因慢病毒过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2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易分离和扩增,还易于外源基因的转入及表达,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性细胞和基因治疗的靶细胞。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表达。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的细胞基因工程实验,于2006-03/2007-04在大连理工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发中心完成。 材料:5月龄新西兰大白耳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大肠杆菌JM109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载体pMD19-T,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鉴定、基因测序后,构建pIRES2-AcGFP1-CD真核表达质粒。酶切鉴定后,采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成功克隆了胞嘧啶脱氨酶基因,基因测序结果同Genbank中公布的序列一致。将胞嘧啶脱氨酶基因亚克隆到pIRES2-AcGFP1质粒上,构建了pIRES2-AcGFP1-CD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胞嘧啶脱氨酶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h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 结论:pIRES2-AcGFP1-CD真核表达载体已成功转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为胞嘧啶脱氨酶基因治疗中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