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稳定的水溶性的壳聚糖/碳纳米管(CHI/SWCNT-COOHs)纳米材料,对其表征并检测纳米材料的细胞毒性.方法:市售单壁碳纳米管(Raw SWCNTs)以强酸处理,形成残缺的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SWCNT-COOHs),然后,低分子壳聚糖(CHI)与SWCNT-COOHs反应制备壳聚糖/碳纳米管(CHI/S...  相似文献   

2.
单壁碳纳米管的肺毒性及氧化应激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SWCNTs)的肺毒性,并探讨其毒性机制,为安全生产和应用SWCNT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A549细胞用质量浓度为0、25、50、100、150、200 μg/mL的SWCNTs溶液孵育24 h,用CCK-8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分别检测SWCNTs对A549细胞活性和细胞膜的影响,Hoechst 33342和PI荧光双染法检测细胞死亡情况,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以评估氧化应激情况.分别将0.5 mg/mL和1 mg/mL的SWCNTs溶液通过气管灌流的方法使大鼠肺部染毒,3d后取大鼠肺脏,常规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SWCNTs对A549细胞表现出明显毒性,使细胞活性降低,死亡细胞增多,细胞膜和细胞结构损伤严重,细胞内ROS水平升高,GSH浓度和SOD活力降低.体内毒性检测结果表明SWCNTs在大鼠肺组织内积累,造成肺泡壁水肿增厚.结论 体外细胞毒性检测和动物毒性检测结果表明SWCNTs具有较大的肺毒性,其主要毒性机制是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RA)诱导分化对以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作为体外神经毒性研究模型的影响。[方法]RA诱导SH-SY5Y细胞分化并于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测定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观察毒性物质对SH-SY5Y细胞的作用;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法检测细胞的还原能力;荧光探针(DCFH-DA)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荧光强度。[结果]MTT检测和LDH测定发现,RA诱导SH-SY5Y细胞分化,提高了细胞活力,使SH-SY5Y细胞拮抗其对毒性物质的反应。NBT还原实验和DCFH-DA测定显示,RA诱导分化可降低H2O2诱导的细胞内ROS的水平。[结论]RA通过提高细胞活力而拮抗毒性物质对SH-SY5Y细胞的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内ROS水平有关。未分化型SH-SY5Y细胞是进行PD疾病的神经毒性实验和神经保护研究的良好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4.
活性氧在微囊藻毒素-LR致细胞毒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性氧在微囊藻毒素-LR(MCLR)致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不同剂量的MCLR作用HepG2细胞后,测定乳酸脱氢酶漏出率来反映细胞毒性,用荧光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内总活性氧和羟自由基水平.结果:HepG2细胞经MCLR处理后,LDH漏出率呈剂量-反应式增加.抗氧化剂过氧化氢酶明显减轻MCLR诱导的细胞毒性.MCLR引起细胞内总活性氧及羟自由基水平升高.结论:MCLR增加了细胞内ROS的形成,羟自由基可能在MCLR引起的细胞毒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沙蚕毒素类农药巴丹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活性氧(ROS)在其引起的细胞损伤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以10μmol/L~1000μmol/L浓度的巴丹作用于Vero细胞4h、8h、12h、24h、48h后,通过MTT法观察细胞存活率,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对细胞形态的影响。不同浓度作用8h、16h、24h、48h后通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检测法观察巴丹对Vero细胞的杀伤率。不同浓度作用1h后,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巴丹对Vero细胞内ROS含量的影响。结果能引起Vero细胞LDH漏出率升高、细胞增殖率下降、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巴丹对Vero细胞存在明显的毒性作用,ROS在其引起的细胞损伤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表面不同修饰的两种多壁碳纳米管,即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arboxylic multi- 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MWCNTs)和牛磺酸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taurine- modifi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tau-MWCNTs)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初步探究内质网在MWCNTs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尺寸和杂质含量一致的tau-MWCNTs和c-MWCNTs以0、1.56、3.12、6.25、12.50、25.00 μg/cm2剂量染毒RAW264.7细胞3、6、12、24 h,通过WST-1法和Annexin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与内质网钙离子调控、应激和凋亡相关的CRT、GRP78以及CHOP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tau-MWCNTs在所有的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内,细胞毒性均比c-MWCNTs低。在≥12.50 μg/cm2剂量下染毒3 h以上,或在≥3.12 μg/cm2剂量下染毒12 h以上,两种MWCNTs均能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检测发现,两种MWCNTs染毒细胞24 h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12 h,且c-MWCNTs组的凋亡率普遍高于tau-MWCNTs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染毒剂量及时间内,CRT、GRP78和CHOP mRNA表达与对照相比差异很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u-MWCNTs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较c-MWCNTs明显降低,未观察到MWCNTs对RAW264.7细胞内质网造成损伤,提示内质网通路可能不是MWCNTs导致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LO2肝细胞株铁调节蛋白1(iron regulatory protein 1,IRP1)、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g receptor 1,TfR1)、转铁蛋白受体2(transferring receptor 2,TfR2)、铁调素(hepcidin)表达的影响. 方法 LO2肝细胞株分为高糖组(25 mmol/L葡萄糖)和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培养0-48 h,分别在0 h,12 h,24 h,48 h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及IRP1、TfR1、TfR2、hepcidin的表达量. 结果 高糖组细胞内ROS水平、IRP1、TfR1、TfR2表达量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步升高(P<0.01),hepcidin从24 h时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12 h,24 h,48 h时高糖组与同时刻对照组相比细胞内ROS水平、IRP1、TfR1、TfR2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24 h与48 h时高糖组与同时刻对照组相比hepcidin表达量升高(P<0.01);对照组细胞内ROS水平从24 h时升高(P<0.05),以上蛋白在各时间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使正常人肝细胞铁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与高糖培养诱发活性氧的大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羧基功能化碳纳米管作为药物递送载体时,对抗肿瘤药物羟基喜树碱的装载与释放行为。方法:通过强酸氧化处理原始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得羧基功能化碳纳米管(f-CNTs),利用拉曼光谱表征MWCNTs羧基化前后的性质、元素分析和酸碱滴定法测定羧基的接枝量、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f-CNTs的微观形貌;采用湿化学法在f-CNTs中装载羟基喜树碱,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羟基喜树碱在f-CNTs中的装载位置;最后考察该载药系统中羟基喜树碱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MWCNTs通过强酸处理后水溶性大大改善,长度由2μm左右减小至约200~300 nm,两端开口;且成功接枝上了羧基,元素分析和酸碱滴定测定羧基接枝量约为2~2.3 mmol/g;HR-TEM观察表明,羟基喜树碱装载在fCNTs的管腔中,其包载量约为120 mg/g;体外释放结果表明,96 h内,在p H=5.0时,HCPT从f-CNTs的管腔中累积释放量约为35%,当p H=7.4时,HCPT从f-CNTs的管腔中累积释放量不超过5%。结论:功能化的碳纳米管是溶解性能受介质酸碱性影响药物的良好控制释放递送载体,该递送系统在酸性微环境中释放药物,而在生理条件下较少释放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柔红霉素(DNR)细胞毒作用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Ficoll液从11例ALL患儿骨髓中分离出ALL细胞,用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DCFH-DA)作为ROS捕获剂,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固有ROS水平以及DNR 50、100、500 ng/mL诱导24 h后的ROS水平,每次以U937细胞的ROS值作对照.采用MTT法测定各组诱导48 h后的细胞相对活力,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342-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11例患儿的ALL细胞内固有ROS水平与DNR IC50呈负相关(r=-0.700,P=0.016).ALL患儿细胞内固有ROS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固有ROS水平为0.260±0.118,DNR 50、100、500 ng/mL诱导后细胞内ROS水平为0.291±0.132、0.285±0.125和0.257±0.099,DNR500 ng/mL组明显低于DNR 100 ng/mL组(P<0.05).各浓度DNR诱导后均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结论 ALL患儿细胞内固有ROS水平存在差异,与DNR细胞毒性正相关.DNR诱导ALL原代细胞后出现ROS水平改变,可能参与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柔红霉素(DNR)细胞毒作用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Ficoll液从11例ALL患儿骨髓中分离出ALL细胞,用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DCFH-DA)作为ROS捕获剂,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固有ROS水平以及DNR 50、100、500 ng/mL诱导24 h后的ROS水平,每次以U937细胞的ROS值作对照.采用MTT法测定各组诱导48 h后的细胞相对活力,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342-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11例患儿的ALL细胞内固有ROS水平与DNR IC50呈负相关(r=-0.700,P=0.016).ALL患儿细胞内固有ROS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固有ROS水平为0.260±0.118,DNR 50、100、500 ng/mL诱导后细胞内ROS水平为0.291±0.132、0.285±0.125和0.257±0.099,DNR500 ng/mL组明显低于DNR 100 ng/mL组(P<0.05).各浓度DNR诱导后均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结论 ALL患儿细胞内固有ROS水平存在差异,与DNR细胞毒性正相关.DNR诱导ALL原代细胞后出现ROS水平改变,可能参与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