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碧文 《护理研究》2008,22(36):3351-3353
[目的]探讨配药技术对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溶性微粒污染的控制情况.[方法]检测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在净化工作台上穿刺加药前、加青霉素后及穿刺空药瓶后微粒数并比较;比较治疗室和净化操作台下穿刺空药瓶后再穿刺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中橡胶微粒产生的情况;比较一次性9号针头和12号针头分别直刺和斜刺方法下橡胶微粒产生的情况.[结果]在净化工作台上操作产生的微粒数明显低于治疗室环境(P<0.05),加药可导致微粒数剧增(P<0.01);一次性9号针头较一次性12号针头、斜刺较直刺显著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P<0.01).[结论]采用小型号针头注射器配药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少于大型号针头注射器;直刺时容易对橡胶塞造成切割,使橡胶微粒增加,而斜角进针可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同时,穿刺本身、粉针剂药物及空气中所含微粒数也对液体微粒数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春香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2):2041-2043
<正>静脉输液给药吸收率高、起效快,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配药是输液的重要环节,但至今98%以上仍是护士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加药方法来完成,既耗时、费力,又不可避免有细菌和多种不溶性微粒进入配制的液体内,给临床安全用药带来负面影响和对人体造成严重而持久的危害[1]。如今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得到人们  相似文献   

3.
不同针头配药对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如何将药物安全、及时、准确地注入患者体内是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静脉输液时 ,液体中常加入多种药物 ,由于反复穿刺瓶塞 ,致使大量的微粒混入液体中 ,甚至有肉眼可见的橡皮塞。微粒在血液循环中作为异物 ,不能被代谢吸收 ,故对人体存在潜在而持久的危害性。输入体内的微粒越大 ,数量越多 ,对人体的危害性就越严重[1] 。为减少配药过程中液体的橡胶污染 ,我们对不同形状的针头配药形成的橡胶微粒污染进行了观察 ,旨在为临床静脉输液选择最佳的加药方式。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采…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空气中不溶性微粒污染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安全配药的最优方法,提高配药工作效率.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 配药,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 配药,观察两组配药后产生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 实验组产生≥10 μm(个/ml)和≥25μm(个/ml)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均未达到中国药典标准.结论 改良法配药能减少输液微粒污染,但建立静脉输液配药中心或安装超净工作台配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开放式配药污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配药与输液液体微粒污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微粒检查法对护士配药的穿刺方法进行调查,证实了不同次数、不同粗细的注射针头穿刺与微粒污染程度有相关性。由于终端滤器滤除微粒的不完全性,提示护士配药时应选用合适口径的注射针头并尽量避免多次穿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输液过程中微粒的来源及相关因素,探索减少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了一次性侧孔针注射器、一次性斜面针注射器在治疗室环境及净化操作台上,在加药与不加药条件下逐瓶检验计数微粒数,每组各30例比较产生的微粒数,观察何种情况可减少微粒的产生. 结果在治疗室环境下穿刺瓶塞可明显增加液体中微粒数(P<0.01),同时加药可导致微粒数激增(P<0.01).而在净化操作台操作产生的微粒数明显低于治疗室环境(P<0.05).在相同情况下,侧孔针注射器穿刺瓶塞可减少橡胶塞微粒的产生(P<0.01). 结论采用侧孔针注射器溶药、加药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少于斜面针注射器,同时穿刺本身、粉针剂药物及空气中所含微粒数也对液体中微粒数产生重要影响,在日常操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减少输液微粒污染的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 ,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何将治疗药物输注到病人体内又不起反应是护理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输液微粒如随静脉输液进入人体 ,其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 ,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癌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等。我国 1990年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 >10 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 2 0个 ,直径 >2 5 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 2个 ,输液剂中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粒等。为减少微粒产生 ,防止微粒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的观察及预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输液是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但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十分严重,造成血管栓塞、静脉炎、肺内肉芽肿、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但对其所致的潜在持久危害,与粉针剂包装橡胶塞质量、护理操作、环境、设备、用具等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并采取有效的监控预防措施。本文将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观察,预防和认识总结如下。1 观察方法及结果配液前肉眼仔细检查液体清亮合格,统一用12号针抽加配液,在一般治疗室进行。把加安瓿针剂为一组,加玻璃瓶橡胶塞粉针剂为二组,直接输药液为三组,一组和二组配…  相似文献   

11.
防范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危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冰  张梅英 《上海护理》2009,9(1):63-66
静脉输液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有效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血、失液、休克等危重患者均要通过静脉输液的方法达到治疗疾病、抢救生命、控制感染的目的。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静脉输液时随液体进入人体内的不溶性微粒,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长期的危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防范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原因与预防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近年来对微粒污染的原因和预防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本文现就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微粒污染发生的原因 1.1 输液器和注射器本身的微粒污染 这是由于输液器和注射器在生产过程中引入的微粒所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13.
3例不溶性微粒相关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液体治疗是以静脉输入各种药液为手段的治疗方法。但在输液过程中 ,输液反应时有发生 ,除了被人们所熟知的细菌污染反应、热原反应外 ,由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污染反应[1]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我院发生的 3例与不溶性微粒相关输液反应报道如下 ,以引起医护人员对微粒污染反应的重视。1 病例介绍   [例 1 ]  男 ,5 8岁 ,肝癌。 1999年 2月 5日静脉输入 5 %葡萄糖盐水 5 0 0ml、维生素B60 .2 g、门冬氨酸钾镁 2 0ml、氯化钾 10ml ,输入 45 0ml左右时 ,病人出现寒战 ,测体温 39℃。药检结果 :热原 (-) ,1ml液体含直径…  相似文献   

14.
杨梅 《当代护士》2018,(6):140-141
目的探讨安全药物配置的最优方法,提高配药工作效率。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配药,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配药,观察两组配药后产生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实验组产生≥10μm(个/ml)和≥25μm(个/ml)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法药物配置能减少输液微粒污染,医院建立静脉输液配置中心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精密输液器对静脉中药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滤过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精密输液器对静脉中药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滤过效果。方法使用普通输液器和精密输液器分别对灯盏花、丹参、天麻等中药制剂配制而成的静脉滴注药物进行过滤,然后用微粒分析仪分别对两种滤液进行微粒含量的检测。结果经检验两种滤液中不溶性微粒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密输液器作为静脉输液的终端过滤装置,能有效减少中药制剂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金鹤 《上海护理》2007,7(5):55-57
近年来,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静脉输液的应用日益广泛,而静脉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可对人体造成危害,如较大的不溶性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则可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还可引起肉芽肿、过敏反应、热源样反应等,均可对人体造成危害[1]。这些问题已引起世界医药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1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概念不溶性微粒是指注射液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经各种途径后形成的颗粒状杂质。在应用于人体的输液中,最道德的微粒限度是“零”微粒,但这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7.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之中,输液微粒被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1]。输液微粒直径为1~15μm,少数微粒直径可达50~300μm[2]。随着医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病人对输液质量的要求提高,如何加强对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控制及逐步减少不溶性微粒对静脉输液病人的危害正愈来愈被医院和病人重视。故本文将从静脉输液微粒来源、相关因素和预防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配药器具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来 ,护理人员一直使用手工操作加药方法来完成配制静脉输液药物的工作 ,耗时 ,费力 ,且不可避免有细菌和多种微粒进入配制的液体内 ,给临床安全用药带来负面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 ,各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和一些研究人员对配药器具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及研制 ,通过改革加药器具 ,改进配药方法 ,提高配药的质量和效率。本文综合自 1 985年以来公开发表的近百种新型加配药装置研制情况 ,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进行分类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 问题的提出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原理将一定量的灭菌溶液滴入静脉的方法 ,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优化静脉输液的配药流程,预防和降低静脉输液差错的发生.方法 评估本科静脉输液配药环节的差错,制订优化配药流程,并运用于临床.观察并比较2009年未实施优化配药流程和2010年实施优化配药流程以来,静脉输液流程中所发生的差错的比例.结果 2010年静脉输液配药流程中的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2009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优化静脉输液配药流程,提高了护士执行查对制度的自觉性,减少了静脉输液环节中的差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液过程中微粒的来源及相关因素和减少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一次性侧孔针注射器、斜面针注射器,在治疗室及净化操作台上,加药与不加药条件下逐瓶检验微粒数,比较不同情况下微粒数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室环境下穿刺瓶塞可明显增加液体中微粒数(P<0.001),同时加药可导致微粒数剧增。在相同情况下,侧孔针注射器穿刺瓶塞可减少橡胶塞微粒的产生(P<0.05)。结论采用侧孔针注射器溶药、加药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少于斜面针注射器,粉针剂药物本身所含微粒及空气中所含微粒也对液体中微粒数产生重要影响,在日常操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