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椎弓根固定系统对脊柱稳定性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固定系统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80例及腰椎滑脱12例分别采用Dick钉。AF钉,Steffee钢板,C-D棒系统,TSRH系统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并通过X线平片测量椎体高度及复位情况。结果:脊柱骨折组椎体或椎间隙高度完全恢复64例。占80%,未完全恢复16例,占20%。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85%。腰椎滑脱组复位率95%。融合率为80.5%。优良率90%。结论:选择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外伤性脊柱不稳定性骨折及腰椎滑脱疗效确切。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S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S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比较33例S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和X片椎体形态恢复。结果:33例患者平均随访125个月,神经功能恢复:A级3例,E级3例无变化,其余提高1~2级。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55%恢复到95%,Cobbs角由205°恢复到25°。结论:SF内固定系统能准确恢复脊柱生理前凸和椎体高度,且操作简便,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35例,术前后测量伤椎前缘高度,使用Frankel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获随访,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46.3%±11.2%)恢复至术后的(89.7%±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7例Frankel A级患者未见明显改善,B级12例患者中,有8例恢复到C级,4例恢复到D级;C级8例患者中,有5例恢复到D级,有3例恢复到E级;D级3例患者均恢复到E级。末次随访时骨折达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临床疗效肯定,能获得满意的复位。在保证正确选择进针点及进针方向的前提下,椎弓根螺钉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2月~2008年4月收治的4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组,A组27例单纯行跨骨折椎的4钉固定术,B组21例行经骨折椎椎弓根6钉固定术。随访6-56个月,平均16.6个月。依据患者骨折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内固定失败率(断钉、断棒及退钉等)及腰背痛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无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加重患者。2组骨折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神经功能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中腰背疼痛及内固定失败率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组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着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出现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脊柱创伤的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8例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分别给予Sextant或Viper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8.54±7.2)岁]和传统切开内固定组(开放组)[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1.34±9.1)岁],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疗效情况(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12.5±5.4)个月。微创组较开放组不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术后伤口引流量显著减少,而且肌酸激酶升高程度明显减低,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术后功能恢复明显(P〈0.05)。所有患者术后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椎弓根钉置人准确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经皮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对伤椎畸形矫正程度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脊柱定位尺和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脊柱定位尺确定伤椎和椎弓根进钉点,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对6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通过与52例开放手术比较定位时间、准确率、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以及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狭窄(椎管矢状径)等影像学指标评价该系统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结果 脊柱定位尺定位时间(15.85±2.45)min、透视次数(7.16±1.34)次、定位准确率95.03%±3.27%,而开放手术此三项指标分别为(35.46±5.39)min、(12.04±3.36)次、94.02%±2.95%.两种方法 定位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定位时间和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在恢复胸腰椎压缩椎体高度、纠正后凸成角和椎管缩窄等方面与开放手术内固定具有同样的效果,两组手术前后影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时间(70.00±7.20)min,切口长度(8.50±0.95)cm,术中出血量(50.00±6.20)ml,术后引流量(20.00±5.20)ml,住院天数(4.49±0.70)d,住院费用(7841.6±128.3)元,术后实施镇痛1例,与开放手术相比,各项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柱定位尺可快速、有效确定伤椎和椎弓根钉进针点,减少射线辐射.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设计合理,置入椎弓根钉和连接棒完全经皮操作,准确性高,创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为胸腰椎骨折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骨折椎椎弓根直接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胸膜椎爆裂性骨折经骨折椎椎弓根复位固定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6月-2005年11月本院手术治疗了胸膜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32.5岁。骨折部位:T11 2例,T12 9例,L1 11例,L2 2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3例和E级13例。椎管阻塞面积分为Ⅳ度:阻塞Ⅰ度3例,Ⅱ度9例,Ⅲ度10例,Ⅳ度2例。手术方法:骨折椎及相邻的上、下椎体经椎弓根置钉后,上、下椎弓根钉撑开;按固定区的正常矢状面形态将棒预弯,旋转预弯棒,利用中间螺钉作为支点,将骨折椎向前推顶,纠正伤椎后凸畸形及水平移位。结果伤椎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3.6%,水平移位恢复至正常的0.6%,矢状面Cobb角术后恢复至3.1°,椎管面积术后增加至正常的92.1%。骨折椎体愈合满意,不完全神经损伤患者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无神经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对骨折直接复位和固定可提高复位质量,改善固定强度及应力分布,是治疗胸膜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胸腰段骨折约占脊柱骨折的1/2.相当一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目前常用手术方式之一.椎弓根螺钉的应用,使脊柱骨折治疗发生了很大的飞跃,与以椎板或横突为固定点的骨钩相比,其具有力学强度大,稳定性高,融合效果好等优点.从微创理念讲,现已广泛开展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short segmentpedicle instrumentation SSPI)尽管较长节段固定优越,但仍存在某些不足.有鉴于此,为尽可能克服上述不足,有学者开展了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即将两对椎弓根钉分别固定于骨折椎及其相邻的正常椎体中,并用于临床,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单节段伤椎置钉选择性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经皮后路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19例。AO分型:A1.1型2例,A1.2型14例,A3.1型3例。观察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珂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的高度、伤椎后凸、内固定物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3个月,手术时间平均6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mL。术后VAS评分、ODI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P〈0.05)。伤椎矫正复位率为(91,44±3.71)%,远期丢失率(7.78±2.80)%。所有病例均获得骨陛融合,无内置物相关并发症。术后无脊髓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用时短、出血少、脊椎运动功能单位丢失减少等优点,是治疗部分创伤性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腰椎滑脱患者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行PLIF36例(PLIF组)及PLF32例(PLF组)。结果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3.0±0.5)年,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优良率、植骨融合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1周和术后1年滑脱率、椎体高度及滑脱节段前凸角均优于术前(P0.01),但术后1年PLIF组在滑脱矫正、椎体高度及滑脱节段前凸角度等指标的维持方面均优于PLF组(P0.01)。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PLIF与PLF均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但PLIF对腰椎滑脱的矫正、椎间高度的维持、生理曲度的恢复等方面较PLF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脊柱内固定迟发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6例椎弓根螺钉系统术后并发迟发感染的患者,采用病灶清除、灌洗引流,其中20例同时取出内固定物,6例应用抗生素灌洗,内固定物保留,术后应用抗生素14~21d。结果:20例取出内固定物者,切口甲级愈合;ESR、CRP术后14d降至正常。6例保留内固定物者,引流管1个月拔除,1例2个月后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及硬节,2次实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3周后,伤口愈合、疼痛、肿胀消失出院。26例患者术后随访12~25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迟发性感染是由初次手术时术中引起的椎旁深部软组织感染,确诊后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四种脊柱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测试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对四种脊柱内固定器进行评价。方法取24具新鲜猪的胸腰椎脊柱标本,制作最严重前中后柱损伤模型,比较四种不同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在轴向压缩、弯曲和扭转实验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握持能力。178例病例采用统一的半椎板切除,对侧椎板内侧皮质切除扩大椎管,潜行脊髓前方推挤骨片减压,随机分组安装Dick钉、AF钉和池氏钉内固定,一期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均摄X片及CT片,分别测量病椎的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后凸角度、椎管内径。结果池氏椎弓螺钉抗拔出力,抗侧屈及抗扭转能力较Dick钉、AF钉、RF钉均强(P<0.05)。临床应用178例,其中Dick钉内固定50例,AF钉53例,池氏钉65例。池氏钉后凸矫正率为92.0±20.5%,前缘矫正率为81.3±10.7%后缘矫正率为69.7±8.3%,椎管内径改善率为89.4±15.1%。经统计学处理较Dick、AF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型脊柱内固定器(池氏钉)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器械。半椎板切除,对侧椎板内侧皮质切除椎管扩大,潜行脊髓前方减压,不破坏椎弓根和小关节突,保留大部分后柱结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椎弓根钢板治疗胸腰椎骨折存在的问题(附9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弓根钢板系改良Roy—Camille钢板,作者报告90例治疗经验,具有手术创伤小,复位满意,内固定坚强,安全等优点。但存在轴向撑开力不足,如对T_(8-10)、L_(4-5)骨折复位不满意,易发生螺钉折断、松动、椎弓根钻孔位置不当及继发性畸形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60例腰椎滑脱病人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床上排便练习;术后密切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切口渗血、渗液情况,进行正确的体位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随访60例,优31例,良24例,可5例,优良率达91.7%,滑脱椎体复位率达90.8%,腰腿痛及神经根压迫症状明显减轻。提示康复护理为病人提供了最大限度恢复其功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切除同时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肿瘤患者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24~69岁,平均48.5岁。原发性肿瘤16例,转移瘤26例,所有患者行肿瘤切除同时后路内固定术。随访6个月~3年,平均19.5个月。主要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并发症、疼痛缓解、神经功能恢复、生存时间、生活质量、植骨融合及Cobb′s角纠正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150±20)min,术中失血量(1 200±125)mL,所有病例疼痛消失或减轻。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前平均8.3分,术后6个月平均1.0分,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2例,C级8例,D级18例,E级14例,术后半年C级4例,D级6例,E级32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质量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分别为(35.4±7.3)分,(62.5±10.5)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半年复查X线片脊柱结构稳定,全部病例植骨呈骨性融合,矢状面Cobb′s角均无丢失。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原发肿瘤中2例骨巨细胞瘤术后6个月肿瘤局部复发,再次手术,术后5个月死亡。3例骨肉瘤和2例Ewings瘤患者分别于术后12个月和14个月死于肺转移。转移性肿瘤中4例前列腺癌、6例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8~12个月由于多器官转移死亡,3例乳腺癌患者术后9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肾癌转移患者局部肿瘤复发放弃治疗后全身恶病质死亡。其余的患者至末次随访仍存活,生活质量可。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间等条件下,肿瘤切除同时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肿瘤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方式,方法:分析32例胸腰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改进胸椎椎弓极螺钉进钉点的定位方法。结果:32例平均随访24个月,后凸成角术前平均24度,术后10度,锥体前高订前平均35%,术后95%,椎管狭窄率术前平均55%,术后10%,29例获得Frankel 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等优点,可作为该类骨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 5 8例胸腰椎骨折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同时 ,用自制植骨推注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中后路植骨治疗 ,术后卧床 2~ 3周 ,腰背肌锻炼、腰围固定。结果 本组随访 2个月~ 2年 3个月 ,优良率达 81% ,全部患者均在术后 2~ 3周活动 ,无断钉、断杆、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评价有两个方面 :①影像学评价 :包括椎体高度的恢复 ,椎管侵占率的恢复 ,脊柱矢状面的Cobb角。 4 7例患者椎体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 ,远期复查椎体高度无丢失情况。②神经功能和临床评价 :4 1例合并神经损伤的病人Franke评级平均提高 1 5 1级 ,脊柱无明显畸行 ,无严重腰痛和下肢疼。结论 RF、AF、SF椎弓根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后路手术不加大创伤的同时 ,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 ,使病人能早期活动 ,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 ,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间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32例。部分患者行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术后9~13个月的随访,与术前比较,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明显恢复(P〈0.01)。本组患者脊髓损伤分级评判,除1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无功能恢复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固定牢靠,椎体高度再丢失少。间接复位能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精确复位,使椎管有效减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按照内固定方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3例行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微创组37例行微创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均为伤椎短节段固定。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戴支具离床时间,手术前后伤椎侧位片Cobb角和矢状位指数,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4.25个月。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及戴支具离床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胸腰椎伤椎侧位片Cobb角和伤椎矢状位指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微创组术后1 d VAS评分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微创通道下椎弓根螺钉固定对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三种人工椎体置换治疗脊椎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LIFT、Rezaian和可调式中空人工椎体治疗脊柱肿瘤19例。定期X线片检查,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疼痛改善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7-3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疼痛缓解,脊髓功能恢复明显。三种人工椎体稳定,无移位。LIFT和可调式中空人工椎体体内植骨有利融合,椎节高度恢复满意。结论:椎体肿瘤切除人工椎体置换能重建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应根据肿瘤性质和范围酌情选择不同人工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