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勇  严孙杰 《高血压杂志》2000,8(4):297-299
目的:探讨血压增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和自主神经病变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同步监测3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35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组的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结果:糖尿病肾病组24小时血压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昼夜平均动脉压差值百分率下降(p〈0.001);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虽然24小时平均血压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却已存在夜间血压升高,昼夜平均动脉压差值百分率下降(p〈0.05~0.001);糖尿病肾病组HRV指标较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对照组显著减小(P〈0.01~0.001);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HRV各项指标也较对照组减小(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血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和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探讨自主神经功能和昼夜血压、心率在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采用 2 4h动态心电图和血压同步监测 38例正常对照组和 84例糖尿病患者 ,包括A组 (正常蛋白尿 ) 4 8例、B组 (微量蛋白尿 ) 2 0例、C组 (大量蛋白尿组 ) 16例。结果 :A组糖尿病患者已有夜间血压和心率增高 ,昼夜血压、心率下降幅度及部分心率变异指标的降低 ;随蛋白尿增多 ,上述指标异常加重 ,并出现白昼血压和心率增高。A、B、C组分别有 5 4 .17%、75 .0 0 %和 87.5 0 %的患者出现昼夜血压节律消失 ,而对照组仅有 2 1.0 5 %。结论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自主神经病变 ,夜间血压和心率增高可能就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征象  相似文献   

3.
监测36例偶测血压正常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与3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并将糖尿病组分为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16例)及非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20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24小时、白昼、夜间收缩压明显增高(P<0.01),平均24小时、夜间舒张压明显增高(P<0.05,P<0.01),而平均白昼舒张压无明显变化(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P<0.05)糖尿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与非心血管自主神经病组相比,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而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动态血压的监测较偶测血压更易发现夜间血压异常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是否合并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性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其血压昼夜节律性变化。结果观察组昼夜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勺型血压节律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并随尿蛋白排泄量增多而加剧(P〈0.05、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血压昼夜节律性异常,并与肾损害有关;临床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针对性治疗,以最大程度延缓糖尿病肾病产生。  相似文献   

5.
监测36例偶测血压正常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3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并将糖尿病组分为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16例)及非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组(20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24小时、白昼、夜间收缩压明显增高(P<0.01),平均24小时、夜间舒张压明显增高(P<0.05,P<0.01),而平均白昼舒张压无明显变化(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P<0.05):糖尿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与非心血管自主神经病组相比,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而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动态血压的监测较偶测血压更易发现夜间血压异常: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是否合并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选择40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及心电图监测,计算24h全部正常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单位为毫秒,并与30例健康者比较.结果糖尿病组白天血压无明显改变,夜间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升高(P<0.01).且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夜间下降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正常昼夜节律消失.取平均动脉压夜间下降百分率与SDNN作相关分析,示两者显著正相关.结论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血压节律的改变,且此改变与心率变异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选择40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进行24h动态血压及心电图监测,计算24h全部正常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单位为毫秒,并与30例健康比较。结果:糖尿病组白天血压无明显改变,夜间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升高(P<0.01)。且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夜间下降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正常昼夜节律消失。取平均动脉压夜间下降百分率与SDNN作相关分析,示两显正相关。结论: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已存在血压节律的改变,且此改变与心率变异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NIDDM患动态血压变化及血压昼夜变异与心率的关系。对48例正常血压NIDDM及35例正常血压无糖尿病患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NIDDM患24小时平均血压、心率及夜间平均血压、心率较对照组高,不除外心率影响NIDDM夜间降压例数较NC组少。显示糖尿病夜间不降压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NIDDM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血压昼夜变异与心率的关系.对48例正常血压NIDDM及35例正常血压无糖尿病患者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NIDDM患者24小时平均血压、心率及夜间平均血压、心率较对照组高,不除外心率影响NIDDM夜间降压例数较NC组少.显示糖尿病夜间不降压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NIDDM患者24小时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30例血压正常的NIDDM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探讨其与自主神经病变和肾病的关系。结果:NIDDM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16.5±2.6kPa)、夜间收缩压(16.3±3.1kPa)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4.6±1.1kPa和14.0±1.6kPa)明显增高;夜间收缩压负荷值增高(有17例,占57%);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降低(5.7%±5.0%对10.4%±5.7%);有神经病变的NIDDM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3.6%±3.3%)及昼-夜尿白蛋白排泄差值(8.8%±8.5%)均低于无神经病变患者(分别为9.9%±5.1%和20.6%±11.1%)。提示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以及夜间血压增高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