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LABP)是利用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加大主动脉舒张压,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心肌供氧;在心肌收缩前气囊放气,主动脉压力下降,心脏后负荷下降,心脏对血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下降,从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机械辅助循环的方法之一,是通过穿刺股动脉将一球囊导管放置在降主动脉,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快速充气以增加冠状动脉的灌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以辅助功能衰竭的心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左心室功能,应用于心源性休克、顽固性不稳定型  相似文献   

3.
<正>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将一定容积的球囊放置于主动脉部位,球囊导管与体外压力泵相连,内部填充氦气,使球囊充盈与排空限定在特定的时限,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改善心肌供血。应用IABP支持治疗可增加冠脉血流速度,降低左心室的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对于抢救心肌梗死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泵衰竭以及心脏手术前预防性应用,有着重要意义。但IABP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如栓塞、动脉内膜剥脱、主动脉穿通、气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利用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加大主动脉舒张压,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心肌供氧;在心肌收缩前气囊放气,主动脉压力下降,心肌后负荷下降,心脏射血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下降,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1].我科CCU病房自2008年-2009年应用IABP治疗患者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约为7%~10%,多发生在心肌梗死面积超过40%的患者,其死亡率高达80%以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再灌注治疗AMI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治疗机理为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心脏收缩前放气,由此产生双重血流动力学效应,使心肌供血供氧增加,心肌耗氧量下降,同时增加冠状动脉血灌注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据文献报道,在使用IABP术中,约20%的患者会出现轻重不同的并发症,如出血、栓塞、感染及球囊破裂等,影响治疗,细致的护理可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以作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on pump,IABP)既有降低患者收缩压,提高舒张压,改善冠状动脉灌注作用,又有降低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降低心脏耗氧量的作用。对心肌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一种以左心辅助功能为主的机械性循环装置,是利用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气加大主动脉舒张压,降低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  相似文献   

8.
心脏直视手术中运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婷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2044-2045
目的:了解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心脏直视手术后的疗效,以及在应用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观察9例心脏直视手术中的患者应用IABP增强心肌收缩力,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心肌供血,准确了解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制订严密的护理方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9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对于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由于心肌收缩力、血流动力学状态严重障碍发生心肌缺血、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综合征等,使用IABP后可改善心脏及全身情况,提高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功率,而心脏直视手术应用IABP的观察与护理是对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球囊反搏留置导管抗凝冲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小芩 《华夏医学》2008,21(2):340-341
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ll pumping,IABP)是一种按反搏动原理设计的对衰竭的左心室提供辅助的机械装置,反搏是心室舒张期转换主动脉血流的过程,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肌供血增加,主动脉压力下降,心脏后负荷下降,心脏射血阻力减少,心肌的耗氧量下降。国内徐忠恒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各种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主动脉内球囊体外反搏术(Intra-aov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做为左,心室的辅助装置越来越多地在临床得到应用。IABP装置是由一放置于降主动脉内的球囊导管和体外控制泵相连而成,通过心电图或压力波形信号触发,使气囊交替充气和放气。当左室射血主动脉瓣开放后球囊放气凹陷,主动脉压力下降,左室射血阻力减小,心肌耗氧量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高危ACS患者应用IABP的疗效。结果患者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临床表现呈相应改善。结论IABP显著地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了心肌氧供-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15例心肌梗死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利用“反搏”的原理与心脏的心动周期同步运行,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和心脏负荷下降的装置。通过放置在胸主动脉内的充气气囊,使动脉压在舒张期获得增益。增加心肌血流灌注,在下一个心动周期,心脏排血前,气囊放气形成的负压作用,使左心室排血阻力(后负荷)降低。左心室排血更充分,进而降低左心室收缩未期容量(前负荷)。经过上述两方面连续交替作用,使低心排血量导致心肌低灌注和心脏负荷。心肌氧供以及氧耗的失衡得以纠正。心功能得以恢复。我科于2005年10月~2007年7月,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者,取得良好的成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简称反搏术)是一项介入治疗方法,是在X光引导下,用导管经皮肤导入一个30~50cc的球囊放入主动脉,球囊会因应心脏膨胀或收缩,其目的是提高血压的舒张压,从而增加冠动脉血液及心脏输出[1]。  相似文献   

14.
各班护士应熟知各种理论及数据,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反搏压力,球囊压力及曲线波形,对电源、触发方式、球囊漏气、导管的位置及各种报警系统都应熟知。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心室辅助循环功能为主的机械性装置,是通过穿刺股动脉将球囊导管放置在左股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和足背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内,球囊导管的尾端与体外的球囊反搏泵相接,以心电信号或压力信号触发方式触发反搏,控制球囊的充气与放气[1]。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快速充气,以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增加心肌供氧,在心脏收缩前,球囊放气,降低后负荷,心肌耗氧量降低,达到辅助心脏的作用,是机械辅助循环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治疗方法。我院心内科到2008年开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技术成熟且实用有效,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难以控制的心律失常,难治性心力衰竭,现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常见故障及护理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胚胎心肌细胞移植到急性梗死心肌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移植的胚胎心肌细胞在成年兔急性梗死心肌组织内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其与宿主心肌组织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周围心肌血运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兔胚胎心肌细胞,经DAPI标记后,直接注入成年兔的急性梗死心肌组织内(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4wk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和电镜观察。结果 4wk后的心肌组织切片中,移植心肌细胞与宿主心肌细胞之间形成闰盘,其排列方向与宿主心肌肌纤维方向平行,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区面积减少及移植区血管密度增高(P<0.05)。结论 移植的胚胎心肌细胞在受体急性梗死心肌内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逐渐分化成熟,从而稳定病损的心肌结构,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同时,对改善周围血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晓晶 《吉林医学》2004,25(1):74-75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之一,IABP最基本的工作原理即为将动脉收缩压力波的相位延迟到舒张期,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左心室功能.作为常用的辅助循环装置,明显地降低了死亡率.我科使用IABP辅助循环技术治疗1例重症心源性休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有效控制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保证了抢救的成功,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不阻断主动脉心脏手术中发生长时间室颤病人的心肌损害程度。方法将在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心脏手术中发生长时间室颤20例(A组)与心脏保持跳动下完成手术的40例(B组)的各时点冠状静脉窦血和术后静脉血CK、CK-MB、CTnl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相应各时点CK、CK-MB、CTnl的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用量差异无显著性,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不阻断主动脉心脏手术中即使发生长时间室颤,对其心肌仍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比较两组疗效;评估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和各心脏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冠脉介入术(PCI)治疗22例患者,观察应用IABP前后各项指标及其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15例血压等指标较前明显改善(P<0.05);13例(65%)存活出院,7例(35%)死亡,使用IABP辅助PCI治疗有效率86.36%;辅助期间发生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4.5%。结论 IABP是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进行循环支持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治疗过程中给予严密监测可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是一种以左心室辅助功能为主的机械性循环装置.1958年Harken首次提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概念,1967年Kantrowitz首次在临床应用并获得成功[1].它是利用IABP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充盈,加大主动脉舒张压,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心肌供氧;在心肌收缩前气囊放气,主动脉压力下降,心脏后负荷下降,从而降低氧耗,增加心排量,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救治重症心脏病患者的"必备武器",同时心脏手术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也为重症患者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2].但IABP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不可忽视,Cohen等[3]分析1119例患者应用1174次IABP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5%,其中11%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栓塞、肢体缺血、全身感染及球囊破裂等.因此,IABP使用过程中护理工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