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根据移植肾血管和肾小球病变的特征,研究不同类型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肾活检证实CAN的病人100例,其中移植肾动脉病变47例(A组),移植肾肾小球病变26例(B组),单纯移植肾间质纤维化27例(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半定量组织学损害指数(CADI)和移植肾存活率。结果B组移植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26.9%,而A组和C组分别占6.4%和3.7%(P<0.05)。B组移植后CAN的诊断时间明显晚于A组和C组(P<0.001),其病理学损害分数和血压最高(P<0.05),移植肾存活率最低;CAN病人根据CADI分组后,存活率明显不同(P<0.001)。结论CAN的不同病理特征可能提示不同的危险因素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移植肾血管和肾小球病变的特征,研究不同类型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肾活检证实CAN的病人100例,其中移植肾动脉病变47例(A组),移植肾肾小球病变26例(B组),单纯移植肾间质纤维化27例(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半定量组织学损害指数(CADI)和移植肾存活率.结果B组移植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26.9%,而A组和C组分别占6.4%和3.7%(P<0.05).B组移植后CAN的诊断时间明显晚于A组和C组(P<0.001),其病理学损害分数和血压最高(P<0.05),移植肾存活率最低; CAN病人根据CADI分组后,存活率明显不同(P<0.001).结论CAN的不同病理特征可能提示不同的危险因素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ATN)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DEI)对69例肾移植手术患者进行监测,观察移植肾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情况,比较移植肾功能正常组、ATN组形态学及血流参数。结果与移植肾正常组比较,移植肾ATN组皮质变薄,锥体增高(P<0.01);移植肾ATN组皮质部血流减少(P<0.05),各级肾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手术后ATN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移植肾失功后的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观察。资料 :1 996年 1 0月以来收治 2 8例移植肾失功后带肾重新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 ,其中 1 5例移植肾发生反应 ,引起相关并发症。临床特征 :移植肾胀痛 ,肉眼血尿 ,体温升高。有的病情严重 ,来势凶猛 ;有的病情较轻 ,变化缓慢。处理方法 :(1 )药物控制。病情轻者 ,酌情增加免疫抑制剂的服药剂量或调整其种类。(2 )手术切除。病情严重者 ,立即行移植肾切除 ;经药物控制无效者也应切除移植肾。结果 :3例病情严重者和 7例经药物控制无效者手术切除移植肾后 ,维持血透 ,情况良好 ;5例经药物控制后 ,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中急性移植肾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27例肾移植术中急性移植肾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肾移植术中肾缺血事件病因:血管痉挛11例,其中肾外动脉痉挛5例,肾内血管痉挛6例;肾血流灌注不足6例,肾动脉狭窄1例.肾动脉血栓2例,肾静脉血栓1例,肾动,静脉扭转3例;肾动脉内膜损伤2例,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2例肾动/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成功.4例(肾动脉狭窄1例、肾动脉血栓1例、肾动脉内膜损伤2例1术中切取移植肾二次灌注再吻合成功.1例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其余病例经抗凝、解痉、升压、调整移植肾位置等治疗缓解.1例术后因急性排斥并移植肾破裂手术切除.余25例中22例人肾存活良好,3例移植.肾因慢性移植物肾病而失功.8例发生肾小管坏死.急性排斥4例,用甲泼尼龙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l治疗后3例逆转.结论 肾移植术中发生移植肾缺血,及时准确判断原因和及时恢复血供,与移植肾的存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多普勒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移植肾急性肾损伤(AK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超声影像学以及血液检查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评估多普勒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移植肾AKI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共有202例纳入研究,67例发生AKI,发生率为33.17%.单因素分析发现移植肾AKI人群年龄较大(=2.87,P<0.01),移植肾长径较短(t=2.56,P=0.01),不同动脉的峰值流速均较小(P<0.01),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较高(P<0.01),肾皮质弹性最大值、均值和最小值均较高(t =4.21,P<0.01;t=4.92,P<0.01;t =4.3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移植肾长径[OR=0.96,95% CI (0.90 ~0.99)]和肾主动脉峰值流速[OR =0.98,95% CI (0.97 ~0.99)]是肾移植术后AKI的保护因素.结论 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评估肾移植术后AKI发生有着一定的应用前景,弹性成像技术能否用于肾移植术后AKI的评估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作者成功地将小鼠前胃鳞癌(Fc)瘤株移植于615同系小鼠肾包膜囊下(移植成功率100%),并获得侵袭性生长。移植后的第2、4、6、8、10天对瘤细胞侵袭特征的观察结果表明:Fc细胞在肾包膜囊下分裂繁殖以阿米巴运动形式向肾实质侵袭,使原正常组织细胞趋于萎缩、变性、坏死,最终取代整个肾脏。表明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在肿瘤侵袭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超声在移植肾术后内科并发症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肾移植术后内科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患者行连续性超声检查236次.结合临床及病理将无并发症的移植肾列为正常移植肾组,将出现内科并发症的病例分为急性排异反应(AR)组、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组和远期并发症[慢性排异反应(CR)和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个内科并发症组移植肾2DUS可出现各种异常表现,CDFI显示血流灌注情况较正常移植肾组差,PW显示移植肾内动脉频谱波形异常.AR组移植肾宽径大于其他3组;AR组与ATN组移植肾厚径大于正常移植肾和远期并发症组;3个病变组移植肾实质厚度、锥体高度和移植肾内各级动脉RI值明显大于正常移植肾组,ATN组最为显著.3个病变组发病时间不同,AR可以发生在术后任何时间段,但术后1年以内多见;ATN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个月以内;CR和CAN多发生在术后1年后.结论:超声检查对诊断肾移植术后内科并发症有临床应用价值,将超声表现与不同内科并发症的发病时间特点相结合可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移植肾内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关系.方法2000年9月至2001年1月期间,检测146例肾功能正常的肾移植患者尿中TGF-β1含量,测得相对浓度为152.8~516.2(pg/mg Cr),将TGF-β1相对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各20例患者分为A组、B组,检测两组血TGF-β1水平;两组中分别有14例和12例患者进行了移植肾穿刺活检,比较活检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量.3年后,比较两组肾功能有无差异,对肾功能不全者作移植肾穿刺活检,明确是否为慢性移植肾肾病.结果两组患者血TGF-β1浓度没有明显差异;A组活检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量为1.37±0.29,明显高于B组0.82±0.21;3年后,A组肌酐清除率(Ccr)减少了(17.4±7.2)mL/min、有7例患者肾功不全,B组Ccr减少了(6.2±4.5)mL/min、有1例肾功不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不全的患者,移植肾穿刺活检均证实为慢性移植肾肾病.结论移植肾中TGF-β1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尿TGF-β1相对浓度高者远期肾功能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胃浆膜下间隙胰岛移植的可行性及其移植效果。方法应用Lewis近交系雄性大鼠,采用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同种系大鼠体外胰岛分离、纯化,将一定数量的胰岛植入糖尿病大鼠胃浆膜下间隙(胃组),同期将同等数量的胰岛植入肾被膜下间隙(肾组)作为对照,评估移植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移植物存活率。结果胰岛移植术后前3周,胃组和肾组内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较移植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大鼠间血糖水平无差异、糖耐受功能良好(P>0.05);两移植部位的胰岛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效确认,移植胰岛周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肾组织样本内胰岛周围的炎细胞浸润更明显。肾组和胃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分别于胰岛移植术后第5、4周开始升高。术后第6周两组大鼠血糖水平均升高且糖耐量减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显示,两移植部位内仅残余散在的胰岛细胞。结论胃浆膜下间隙胰岛移植的短期效果与肾被膜下胰岛移植相同,但其血糖控制效果比肾被膜下胰岛移植更佳,而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193例的经验,优化改进操作技术,使其更加标准化.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3年12月至2016年2月行后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共193例,全身麻醉下,取腰部3个通道操作,彻底游离肾后,在肾下极7~8 cm处切断输尿管,用endo-cut或hem-o-lok分别夹闭切断肾动静脉,迅速取出肾用4℃肾保存液进行灌注,然后将离体肾保存在冰盐水中准备移植,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供者和受者肾功能情况.结朵:19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85 min(55 ~135 min),1例因出血手术中转开放.术中出血量60 mL(20 ~200 mL),所有供者均不需输血.供肾热缺血时间2.2 min(2~5 min).发生供者并发症3例,均为术后肾区血肿,保守治疗均自行吸收,未见不良影响,其余供者均未见异常.供者术后住院5.7 d(4~9d).193例供者中162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42个月(1~58个月),均未见异常.2例受者发生移植肾输尿管吻合口漏尿,经手术修补后痊愈;3例受者发生移植肾被膜下血肿.1例受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其余受者肾功能恢复良好.供、受者随访期间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结论:后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安全可靠,经不断技术改良后已经成熟和标准化,其应用前景广泛,但应由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医学综述》2013,19(4):767-768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对肾移植术后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42例移植肾后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肾康注射液,观察用药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胱抑素C(Cyst C)、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Scr、Cyst C、24 h UP显著降低,eGFR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肾康注射液能保护肾脏移植后肾损伤的肾功能,延缓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的代偿性增生情况,观察了43例肾移植受者,术前记录受者体重及供肾重量,并于术后第5天、1个月、3个月和半年时,常规超声检查测量移植肾的长、宽、厚以及肾皮质和髓质的厚度。结果发现,术后3个月时,移植肾体积(185.68i41.10)较术后5天(151.51i32.97)和1个月(146.79i28.81)时明显增大,肾脏增生的部位主要在肾皮质,手术后半年,肾脏增生已达稳定水平。其中年轻肾移植受者(198.54+-36,18)较年长者(173.84+-25.59)移植肾增生明显;相对重量较小的受者移植肾增生更迅速。认为移植肾和肾切除病人的留存肾一样,都可出现代偿性增生,都与年龄因素有关。移植肾的代偿性增生受供肾和受者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在不同肾功能的移植肾中声像图表现及其价值。方法临床进行复查的肾移植患者43例,结合临床表现,以血清肌酐(SCr)≤177μmol·L-1为移植肾正常及肾功能代偿期(正常组),共24例;SCr>177μmol·L-1为移植肾功能异常(异常组),共19例。对其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并通过3D-CPA技术测量移植肾的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结果正常组移植肾的三维血管树呈"珊瑚状",立体分布按照肾脏的形态呈"蚕豆"状,血管树各分支清晰、对称、完整;异常组移植肾的三维血管树的完整性消失,部分血管树分支缺失,立体分布杂乱。异常组VI、FI、VFI均明显低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PA能客观、准确、敏感地反映不同肾功能移植肾的血流灌注改变,可作为监测移植肾术后肾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分析我国首例心肾联合移植中肾移植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例58岁男性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实施同期心肾联合移植术,供心和供肾来自同一供体。结果 移植肾立即泌尿,但术后第1天尿量仅800ml,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支持24h后血压逐渐升高,尿量显著增加而脱机。术后第3天移植心、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15天发生移植心、肾急性排斥反应,经处理后移植心肾功能正常至术后38d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不可逆转的心衰合并肾衰是心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移植心功能恢复、循环稳定后开始肾移植;心脏移植术中可能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紧急抢救可采用单纯血液超滤;移植肾血流开放时短时间升高血压然后维持较低水平,以降低移植心负荷,肾功能采用CRRT替代,术后第2天,可升高血压增多尿量,撤除CRRT;应分别对两个移植器官进行排斥反应监测;肺部感染是联合器官移植的重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实验性雏鸡马立克病外周血淋巴细胞GRmRNA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以肾血管体外结扎取代肾移植受体大鼠原肾切除的可行性,对非移植组大鼠10只,间隔20d分别行左、右肾血管体外结扎,移植组大鼠10只,肾移植术后3-5d体外结扎移植肾对侧原肾肾血管。结果发现非移植组大鼠结扎左侧血管后均存活良好,结扎右侧肾血管后分别在3-4d内死亡。移植组大鼠结扎肾肾血管后,均存活良好,病理学检查显示两组大鼠原肾均呈广泛坏死。结果提示,肾血管体外结扎方法简便、效果可靠、创伤小,可取代肾移植受体大鼠原肾切除。  相似文献   

17.
移植肾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移植肾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2004年7月至2008年4月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间隔室综合征的17例病例,回顾分析其发生影响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 17例患者均因移植肾周压力升高,压迫移植物而出现尿量减少以至无尿.其中1例发生移植肾动脉栓塞而被迫切除移植肾;3例经积极针对病因处理,移植肾压力降低后肾功能迅速恢复;余13例经5~18次血透后,肾功能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移植肾间隔室综合征作为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的一种特殊类型并不罕见,可影响患者恢复.对高危人群早期诊断、及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有效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移植肾术后监测及移植肾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实时CEUS成像技术对23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观察3 d~6年.常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结束后,启动造影增强模式,实时存储图像,由两名医师共同进行图像回放分析.其中6例临床考虑慢性排斥者于CEUS后即行超声引导下移植肾穿刺活检术.结果 23例均获得满意的超声造影成像效果,所有患者无不适反映.临床、实验室、CDFI及CEUS诊断为正常功能移植肾13例,其中3例于肾周发现血肿.临床、实验室及CDFI、肾穿刺活检确诊急性排斥4例,其中2例于肾周发现血肿、2例于术中发现小梗死灶、慢性排斥6例,CEUS均表现为皮质达峰时间延迟(PT 23~45 s).移植肾实质局部梗死灶2例CEUS表现为肾实质区局部"楔形无增强区".CDFI发现肾周血肿5例,CEUS于血肿区均未见造影剂进入,考虑为移植肾周血肿无活动性出血.23例移植肾术后CDFI或CEUS均未发现肾动脉吻合口狭窄者.结论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移植肾术后应用是安全的,并容易获得满意的成像效果.CEUS成像显影模式对发现移植肾实质梗死灶和评估梗死灶的范围、教目及判断移植肾周血肿处有无活动性出血、协助诊断慢性排斥反应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大鼠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近交系雄性SD大鼠同基因原位肾移植模型.共设4个实验组,假手术组,移植缺血再灌注组,丹红注射液预防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检测术后24 h各组大鼠的移植肾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酐(Serum creatinine,Cr)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CAM-l表达,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损伤的病理改变,并进行Paller氏评分.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缺血再灌注组肾小管细胞ICAM-1阳性表达增强(P<0.01),Paller氏评分增加(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程度严重,ICAM-l表达量与肾小管评分呈正相关(P<0.01);与移植缺血再灌注组及治疗组比较,丹红预处理组肾小管细胞ICAM-I阳性表达下降(P<0.01),Puller氏评分降低(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程度较轻.结论: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ICAM-1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对移植肾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后肾功能测值与肾血流灌注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测值与肾血流灌注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彩色能量图(CDE)对1 100例移植肾患者进行术后监测和追踪.根据肾内血流灌注情况将CDE分为4级,同时取患者当天的尿和血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肾功能测值与CDE肾内血流灌注级别密切相关,而移植肾的排异反应与CDE肾内血流灌注级别及肾功能测值变化也密切相关.结论CDE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肾血流灌注信号,较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更为敏感,其反应的肾灌注情况与肾功能测值成正相关并能适时反应移植肾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